1. 首页 > 娱乐生活

小桃园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由上海清真寺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现在还设有上海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

清真寺北向大门为拱形花格铁门,1343代表的是伊斯兰教的年份,相当于1925年。门额嵌金色“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着《古兰经》-一节:“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建筑东立面设塔什干柱式门廊,尖拱门窗,屋顶中央与四角设阿拉伯式拱形圆顶,中央大穹顶上筑有望月亭。望月亭穹形亭顶之上竖有高耸入云的星月杆,成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重要标志。大门内有一个长方形的宽敞庭院。

小桃园清真寺

庭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幢,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底层为讲经厅堂,厅内放有一部清代中国木刻《古兰经》和一部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巨型《古兰经》。墙壁有中堂和条幅,以及-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庭院北侧尽头为教长室、会客厅,以及水房等。

庭院西侧是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两层正方形礼拜大殿,其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教建筑中所罕见。楼下为净高4.7米的正殿,楼上为净高5.7米的二殿,可同时接纳穆斯林1000人参加礼拜。底层门额悬着刻有“显扬正教”四字的一方匾额,门间镶有两块红木阿拉伯-对联,上额砌有《古兰经》文一节。在底层和上层之间的西侧,留有一长形缺口,围以铜质栏杆。当时无传音设备,教长率众礼拜,在底层朗诵《古兰经》时,通过此缺口,上层人士也能听到。

大殿顶部用石子浇灌的平台,在正中央大圆拱顶上有望月亭一座,高耸人云的“星月杆”竖立在拱形亭顶之上,为伊斯兰教寺院的标志之一。平台四角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圆顶,西南、西北角各有石方台一块,长凳四条,专供穆斯林诵经、休息之用。

大殿有3扇宽敞的大殿正门,12扇各配有25块花纹的玻璃钢窗,4根八角圆柱,中央挂有吊灯,大门之间镶有红木的阿拉伯文对联。大殿的屋顶部分为石子浇灌的平台,平台中央便是四角形望月亭。殿顶平台,正中有穹隆大圆顶口,上层人士也能听到。殿下底层架空深两米,以防潮,防蛀,防变形。大殿顶上中央便是望月亭,四角还有4座阿拉伯式的拱形圆顶小亭,内各制石方台一块,长凳4条,专供虔诚的穆斯林在此诵念《古兰经》和休息之用。庭院东侧,是一幢中式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二三层现为图书室、阅览室,收藏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

上海伊斯兰教的主要寺院,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1917年由旅沪伊斯兰牧同人设立,寺屋为教友金子云指点1925年改建后,成为一座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建筑为呈正方形的大礼拜殿,殿顶平台中央有四角望月亭,竖有伊斯兰教标志的望月杆。上海解放后经多次修葺,现已恢复昔日壮观,成为上海和各地来沪的伊斯兰教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寺以来,寺内曾经举办过各类学校:1928年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建校初期的校址(后搬至青莲街),以后又创办过经堂教育,以及普通的子弟小学--清真国民小学、明诚小学、崇本小学和上海回教孤儿教养所等。从1917年至1937年,该寺曾接待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及全国各地汇集上海赴麦加圣地朝觐的穆斯林,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及协助办理出国护照、兑换外币、购买外轮船票等,为中国穆斯林出海朝觐的集散地。

伊斯兰教著名阿匐买俊三、马儆吾、马宜亭等曾在该寺主持教务,并传播“尊经革俗”的伊赫瓦尼教派思想以及适应时代潮流的宗教教育思想。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小桃园清真寺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小桃园街52号

类型:清真寺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电话:021-63775442

开放时间:

4:00-19: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交通

乘932、569、11、126、736、920、926、930、66、929、24、64、581、715至小桃园清真寺下。

清真寺也有纯中式?宁夏这个小县城有我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是穆斯林做礼拜和举行宗教功课、宣教等活动的场所,是穆斯林居住区必不可少的建筑。这些年国内国外去过许多地方,清真寺也见过不少,尤其是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清真寺总是建的恢弘无比,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到访时必打卡的地点,比如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阿布扎比的大清真寺、布城的粉红清真寺、沙巴的水上清真寺等等。虽然这些有名的清真寺规模大小不等,建筑样式各异,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有着大圆顶和高耸的宣礼塔,然而我们在宁夏旅行的时候,却遇到了一座纯中式建筑风格的古老清真寺,极为罕见,据说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

这坐中式清真寺名为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隶属于吴忠市管辖,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单从外观而言,如果不仔细看,外人一般不会联想到这是一座清真寺,歇山顶式的大殿、四角攒尖式阁楼,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只有在屋顶和阁楼顶上的新月标志,才透露出一丝伊斯兰教的特征。

这座清真寺建于明万历年间,主体均采用黄土烧制的土坯砖,庄重朴素。除了门口的照壁外,其他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拾梯而上,内院礼拜大殿前静坐着几位白帽白衣白须的回族老人,左边的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每天来此做礼拜。

老人身后的墙壁上,有着精美的砖雕,刻画着书本、花瓶、陶器等物件,虽然是平面的浮雕,却做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可谓是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内院为三合院式布局,正中的单檐歇山顶式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核心建筑,殿内可容纳八百多人同时作礼拜。因礼拜大殿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所以无缘得进内部观赏,据说大殿由二十多根巨大的圆木柱支撑梁架,全部为榫卯结构,未用一颗铁钉。

在礼拜大堂的门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原来这座清真寺还曾经见证过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此地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大殿两侧各有一幢对称修建的厢房,为五开间,平常也做为清真寺的办公室使用。建筑两侧同样有着精美的砖雕,立柱之间的雕刻也同礼拜大殿一样,虽为中式花纹,却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弧形线条。

同行的外国友人伊恩先生与两位回族老人合影留念,老人家神态慈祥、气质超凡脱俗,很是健谈。

同心清真大寺规模虽然算不上太大,但整体中式建筑的风格中却融合了伊斯兰教的特征,体现了回汉文化的交融。寺前照壁的背面,有着精美的砖雕“月藏松柏图”,一轮明月隐隐约约,藏于松枝柏叶之间,寓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

长春小房身清真寺落成 ,现场图集

长春小房身清真寺落成,地点位于小房身 回族公墓门口。

欢迎转评参加活动

回民街吃完,大清真寺体验独特的园林式建筑风格!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礼拜寺”,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关于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浮现的是伊斯兰教的穹顶建筑!但是在西安喧闹的回民街内却有一个像南方园林建筑的大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化觉巷清真寺位于回民街内,西安鼓楼后面,旺季票价25元,淡季票价15元,化觉巷清真寺位置比较隐蔽,但是有好几个入口都可以进入,但都会必经一条旅游纪念品街,里面有陕西的皮影,兵马俑,剪纸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藏在喧闹回民街里静谧的大清真寺!

木牌坊

寺庙始建于742年,称唐明寺。 元中统年间重建,称回回万善寺;明朝,1392年由兵部尚书铁铉又一次修葺扩建,称清修专;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教民再次募资重修,称清真寺。以后又有多次修葺。

建筑风格按照中国传统的园林式风格修建而成,寺内按照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规划布局,建筑物所雕刻的图案精美!

五间楼

石牌坊

省心楼

凤凰亭:因为亭子的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

安静的寺庙特别适合一个人思考!

礼拜大殿:只有穆斯林才可以进入参观,普通游客是不可以进入的!

直到现在,化觉巷清真寺附近的穆斯林们还是会在这个地方礼拜,每天五次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做礼拜,礼拜之前都会在这里净身沐浴以表示尊重!

在享受完回民街热闹的氛围之后,可以来化觉巷清真寺寻找心灵的安静。

【作者简介】

成英文

一个旅游教育者

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一个旅游研究者

陕西旅游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

一个深度旅游者

探索过很多冷僻的帝王陵、大遗址、寺院;

一个资深骑行者

骑车去过中国20多省,出版有《骑行北京》;

一个摄影爱好者

我有十几万张陕西旅游景区图片,有需要可以联系。

【欢迎关注,欢迎留言互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1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