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幸运的吴宅

临近2020年岁末,杭城一个曾是古玩市场的岳官巷4 号吴宅迎来喜事,再次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天它成为了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幸运的吴宅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吴宅原占地约有5700多平方米。前门向北延伸一直到长庆街,东靠忠清巷(即如今的新华路),西临六克巷。明中叶为学官云桥兄弟所有,后五易其主,清咸丰间归吴振棫名下,故名“吴宅”。

吴宅由东、中、西三部分建筑组成,其中中部和东部建筑是在明代基础上作改建和扩建而成的。西部则为清代建筑,主要有朴松庐、华宜馆、高阁玑、花园、竹园等,是一个环境幽雅的庭院式空间,作书院之用。中部建筑则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四进面阔三间的建筑组成,突出了建筑纵深感。

在三进石库门内还砌砖雕门楼,字碑题“源远流长”,纹饰雕刻精细,尤显古朴、庄严。东部建筑虽纵向布置,但各建筑中轴不在一直线上,多为五开间,东南端布置书房和庭园,门楼位于原书房西侧与中轴建筑相邻,入门正对砖细影壁,建筑前方有宽敞的天井,内部小院落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备弄、回廊、边门互相连通。中轴线上有帐房、守敦堂、砖雕石库门、肇新堂;东面有门楼、四宜轩、载德堂、锡祉堂等。吴宅用材粗壮、雕刻古朴,流畅的梁架,中部外鼓的柱础等,都体现出杭州明代居民建筑形制的特征。整个宅院井然有序,保持了明代住宅建筑群的布局特点,因此使吴宅成为江南明、清居民的典型实例,被收录于《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在国内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6年4月23日,吴宅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一座江南名人大宅,几百年来也是经历风雨,最近一次是在上世纪中期曾遭遇过厄运。吴宅内几乎所有箱笼、资料、卷宗、古书、文物,被一箱箱、一袋袋从宅内搬出来,堆积在吴宅门前的路面上,从岳官巷一直堆放到邻近的六克巷、水陆寺巷,然后点火焚烧了一批,又搬来一批,一个晚上化为灰烬。据说,吴宅当时藏书约有五千卷,被毁的古书籍中有不少是明清两代木板雕刻线装图书,其内容也非常丰富,尤其是还有吴家祖辈担任湖南学政和云南考官时保存下来的历代考生的考卷和卷宗,是研究教育特别是古代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劫难中毁损的还有前朝皇帝赐给吴家的匾额,明代的楠木雕刻和“五福献寿”等牌匾,就连一些百年以上的柏树及白皮松、罗汉松、白玉兰、广玉兰、腊梅和桂花树等名贵树木也被肆意砍伐。当时“四宜轩”前的池塘被填平,而这也是吴宅内的景观之一,真的让后人为之惊叹。

此后,宅内空空荡荡,废品垃圾遍布,一副灾后惨状。在此情况下,又有一些人乘机也搬进了吴宅,一度有四十多户住家,还有一家制作瓶盖的五金加工场及食堂。因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要生火发煤炉,把大院弄得乌烟瘴气,还成了火险隐患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区政府领导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陆续清退了那些单位和居民,并进行了全面的整饰修缮。枯木逢春后的吴宅在规模上虽与从前不能相比,但基本上恢复了原有风貌。

如今由市政协筹建的杭州文史馆向公众开放,总面积约3200㎡,展陈面积近1000㎡,设有展厅和学术报告厅。走进已开放的三个展厅,可以看到分别以中国历史演进为背景,展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杭州足迹;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视角,反映全球文明交流中的杭州角色;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呈现中华文化史上的杭州韵味。另还有一个介绍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协发展的展厅。昔日古宅再获新生,成为新时代人们去看一看全球视野下杭州历史的又一好去处,这样来说,吴宅真是幸运的。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杭州文史研究馆内容↑

作者:薛志中

原杭州市下城区政协文史特聘成员

点击图片了解投票详情

Hash:1d6f20a0e4cc68e13e6cfeede79b9f493cbb6bb5

声明:此文由 杭州历史建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19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