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刘氏五之堂

刘氏五之堂

刘氏五之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中社区姜家巷13号,原五之堂有东中西三条轴线五之堂,现存五之堂为西轴线五之堂,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五之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五进,每进五间,前四进前有廊轩,第五进为双层0。东侧有厢房一排6间,共有房间36间。窗、梁、廊檐雕刻俱精。第一进门楣上原有匾额曰“太史第”三字,文革时匾牌被毁。五之堂建筑均为清中期特征,梁架为“月梁”,两层楼房梁架雕刻精细。外墙山尖砖雕装饰考究,下檐有一方形镂空砖雕。刘氏先祖于明正统(1447)年,从苏州迁到宝应,此宅为十二世祖刘彦矩(太史第)的住宅,以《中庸》问政篇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而命名为五之堂。刘氏祖辈为书香门第,诗礼之家,出现许多杰出学者,其中刘台拱、刘宝楠、刘恭冕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经学泰斗大师.五之堂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主体型制完整,风貌依旧,内涵丰富,是宝应老城区不可多得的完整的建筑组群。现为刘氏后裔及其它居民居住使用。

保护范围:北起第五进后墙以外1米,南至第一进大门;西起主体建筑西墙,东至附属房后墙。

刘氏五之堂

控制地带:北起叶挺路商住楼,南至姜家巷;西起西巷道(25米),东至西三元巷。

之十五 《嵩口杨氏祠堂文化录》

▲摄影∣胡伟生

嵩口杨氏祠堂文化录

文〡张建设

徜徉嵩口杨氏祠堂,欣赏这一柱一联,品味这一事一典,杨氏家族的郎朗家风、嵩阳先贤的凛凛正气扑面而来。

▲摄影∣魏乃武

杨氏宗祠的楹联,集中体现了杨氏清白家风的传承。

▲摄影∣魏乃武

1、屏柱

官畏四知廉洁名扬祖国千秋颂;身无三惑清明誉满中华万代钦。

注释:

[1]四知,指杨震暮夜却贿金,传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名言故事。

[2] 三惑,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三不惑即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译文:

为官要秉持“天知、神[地]知、你知、我知”的敬畏之心,廉洁奉公,从而名扬九州,传颂千秋;

做人如能坚持三不惑,不耽于酒,不迷于色,不陷于财,也就能誉满中华,为后人所敬仰。

▲摄影∣魏乃武

2、后充柱:

室内凛四知暮夜辞金怀祖训;道南传一脉熙朝讲堂仰儒宗。

注释:

[1]暮夜辞金,《后汉书》(范晔)载:(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地]知,我知,子[你]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2]道南一脉。北宋初期,自胡瑗、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和程颐相继发展推动儒学。及至南宋,二程弟子遍及天下,其中一派从杨时传罗从彦、李延平,四传朱熹,称为“道南学派”。杨时(字中立,1053—1135),世称龟山先生,将乐人,多活动在闽地,后人称此一门学术为“倡道东南”。又据《宋史》及《宋元学案》记载,程颢目送杨时有“吾道南矣”之叹,故自杨时至李侗之间的思想传承,后世学者称为“道南一脉”。

译文:

要牢记这点祖训:哪怕是暗夜、或者室内,都必须怀有“四知”的敬畏之心,坚辞不义之财。

开辟了光明的、道南一脉的儒学讲堂,世代因此都会崇拜杨时宗师。

▲摄影∣魏乃武

3、正柱:

源溯晋武三千载诗书继世人文辈出;支分闽将数百年礼义传家忠厚蝉联。

注释:

[1]晋武,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于杨国,是最初以杨为姓的人。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武公孙子突的封地。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肸(字叔向,又称叔肸),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春秋周敬王匄六年(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的儿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陕西省),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 支分闽将,说的是杨氏入闽支流:(1)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弘农杨氏杨震的第九代孙杨濯缨封为南平侯。他由陕西华阴迁徙入闽,居福州南台;唐时,杨濯缨三世孙杨宾琦迁永福嵩口,后代分衍莆田、仙游等地。(2)唐总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陈政官任岭南行军总管,与子陈元光率兵入闽,有杨永、扬珍等军士,随陈元光定居在漳州、泉州、莆田等地。(3)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自河南光州固始带兵,随王绪入闽,史称“十八姓随王入闽”,队伍中也有杨盈、杨涉、杨沂等,其后子孙分布各地。

译文:[这副楹联讲嵩口杨氏源流]

杨家从晋武得姓以来已经三千多年了,依靠诗书礼乐的教育传承,人才辈出;

我们这一支系是从入闽将军繁衍而来的,我们一直坚持礼义传家,忠厚待人,所以兴旺发达。

▲摄影∣魏乃武

4、前充柱

清白传家人人孝友天伦乐;弘农世弟代代登科地缘灵。

注释:

[1]弘农世第。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

[2]清白家风。杨震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而且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为“清白吏”。杨氏后人为官,清正廉洁的不可胜数。如杨时的“不枉费公家一钱”,杨万里的“清白如莲”,辅佐了四代明代皇帝的名相杨士奇,妻子一直在老家务农等。如今,“清白堂”“清风堂”也是杨氏普遍使用的堂号

译文:

我们要秉承祖上的清白家风,人人讲孝悌,以保证长享天伦之乐(要是贪婪犯事,就享不到天伦之乐了)。作为弘农杨氏后裔,代代有登科,岂止是地灵风水好呢?(应该是清正好传家啊!)

▲摄影∣魏乃武

5、金柱

边关御敌一门忠烈为宋室;国政匡扶三宰殚精辅明朝。

注释:

[1]边关御敌。相传杨继业开始数代后人均献身宋室的边关防守御敌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

[2]匡国三宰。即明朝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他们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学士辅政,人称"三杨"。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译文:

既要学习边关御敌为国捐躯的宋代杨家将,满门忠烈,一心报国。也要学习殚精竭虑为了国家兴旺不懈努力的明代杨氏三宰,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摄影∣魏乃武

6、出廊柱:

四知留典范千秋传颂,立雪显虔诚永世流芳。

注释:

[1]四知。见杨震事迹。

[2]立雪。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7、前左门:

耒耜勤耕承祖武,诗书苦读耀家风。

注释:

耒耜。一种古代的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下端的起土部分。也作为农具总称,借指耕种。

祖武。指先人的遗迹、事业。武指步武,足迹。

说明:

整副楹联说的是“耕读传家”。

8、前右门:

孝悌传家铭祖训,忠心爱国绍宗风。

注释:

孝悌。指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朱熹注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可以与左右小门门楣上的“入孝、出悌”共解。就是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时,兄弟必须团结一致,所谓“兄弟睨于墙,而外御其侮”的意思。

▲摄影∣魏乃武

祠堂里的轴书、挂件、展板,辑录了嵩阳世家的家风,表达嵩阳人对清廉正气的尊崇。

一是堂上的挂轴书卷,分别写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敬恭为祖国、居家必正廉”,“孝、廉”,“以善为宝,述善必信”,“述善必行,述善必果”,“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等。

这些格言分别来自月洲宁远庄张家、嵩口述善堂林家。

▲摄影∣魏乃武

二是两厢的挂件和展板。 第一件是木雕挂件“水纹双鱼”。 典出《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讲的是东汉时期,羊续任太守时,有府丞为了与他联络感情,送给他一条名贵的大鱼。羊续十分为难,他想,如果不收,有可能扫了府丞的面子,况且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如果收下呢,又怕别人知道后也来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将鱼收下,但是他不吃也不送人,而是将那条鱼“悬于庭”。果然,府丞认为羊续收下了那条鱼,不久,又送鱼来。羊续便将上次悬挂于庭院中的那条鱼指给府丞看,以此谢绝。郡中官吏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再也不敢来送礼。从此羊续就有了“悬鱼太守”的雅号,“悬鱼”便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

后来,官宦之家建房子时,都在房屋的正脊两端的博风板中间,垂以悬鱼雕饰,以示清廉。

▲摄影∣魏乃武

第二部分,杨家历史的展板。包括表彰杨家入闽始祖濯缨公、入嵩始祖宾琦公的清廉风骨,表述杨震的清廉事迹和清白家风。

第三部分,“嵩口司”的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清官的尊崇。

第四部分,嵩口清末民初乡贤林耀秋事迹。该先贤热心公益,改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和谐。

品读这些文字、展件,可以认识到,嵩口镇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商业重镇,不止有勇于拼搏的人民,更有着代代弘扬的正气传统。嵩口的先贤,令人肃然起敬!

▲摄影∣魏乃武

链接、考究一些掌故,以助各位看官更进一步感受杨氏祠堂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

1、濯缨公的“濯缨”。其名号来自《沧浪歌》。《沧浪歌》收录于《楚辞》,全文如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意思是:沧浪之水清的时候就洗我的冠发,沧浪之水浊的时候就洗我的脚。《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曾经提到它。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洗濯冠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晋葛洪 《抱朴子释滞》:“濯缨沧浪,不降不辱。”南朝宋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唐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巖下,来作濯缨翁。”前蜀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尧秊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摄影∣魏乃武

2、堂上匾额的落款。

该匾额文字内容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徐宗幹为武魁同治壬戌恩科补行辛酉正科中式举人杨步青立”。

徐宗幹(1796—1866) 字伯桢, 又字树人。江苏通州人。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 进士,历知曲阜、泰安两县。1838年由高唐知州升兖州府知事兼济宁知州。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离开山东,累官至福建巡抚[同治元年至五年任]、浙闽总督。

巡抚加提督衔的省武将最高品级是总兵,提督掌管一省军务;巡抚掌管一省政务,互不统属。清朝到了中后期凡是总督加兵部右尚书衔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凡是巡抚加兵部右侍郎衔和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徐宗幹时为正二品。

清代的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1861年],这一年咸丰在热河病故,6岁载淳即位,年号为祺祥。从8月底到11月初,慈禧密谋发动政变直至成功,废除了“祺祥”年号,改为“同治”。辛酉年因此未举行乡试,所以次年要“补行辛酉正科”;同时,为庆贺新皇帝同治即位,就开了“恩科”。

▲摄影∣魏乃武

3.嵩口司故事。

嵩口司是巡检司。永泰县[永福县]设巡检自元代始,初设辜岭寨巡检。明代则设漈门巡检,清代时将漈门巡检司移设嵩口,至民国始裁减。在朝官系列里,巡检属于武备。“自守关隘、捕盗贼。凡要害去处,置巡检司。”

嵩口司铁印直行的故事应该是综合了历代巡检司的故事升华之后的结果,最早见于莆仙戏剧本。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所根据。故事里讲到周姓巡检接待过“正德皇帝”还吃过“番薯”以及用“番薯粉”加鸭蛋制作的“蛋燕”。查相关史料,正德皇帝生于1491年,薨于1521年,而番薯则是在1593年才引进我国的。

▲摄影∣池建辉

按理说,巡检的职位低于县令,其品级也应该低于县令的七品。其公文上报当然必须经过县、府、省各级呈报。可是,在嵩口码头边矗立的《重整义渡碑》,立碑人竟是“钦加五品衔署理永福县漈门分司加五级记录记大功五次 王懋功”!历史上,曾经有嵩口司的巡检大人的品级竟然远远高于县令。可见这个巡检不简单,他的政绩很突出,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从碑文也可以看出,此巡检司为民革除积弊、采取措施建立新规都是既可行又得人心的。那么,也有可能前代有更多的爱民好官、清官,被老百姓歌颂、赞扬就不足为奇了。

▲摄影∣魏乃武

图片提供:永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卢凌君

名人收藏系列--全球五大收藏家之一:徐展堂和他遍布全球的徐氏艺术馆

徐展堂,世界知名中国文物收藏家、企业家、慈善家。 2010年3月初出席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突然中风昏迷,4月2日于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9岁。

徐展堂为连续四届的全国政协常委,是港区全国政协常委中最资深的一位。自1992年起,徐展堂历任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推委会委员。2001年,徐展堂获颁授金紫荆星章。

在商界取得成功后,徐展堂始终不忘回报社会,他以乐善好施著称,曾任东华三院主席、公益金董事、香港骨髓捐赠基金会主席和微笑行动中国基金会委员会主席。

商界崛起

从穷小子到油漆界的大亨,靠眼界,更靠一股拼劲

徐展堂祖藉江苏宜兴,1941年生于江西吉安,9岁的时候随父母迁居香港开设贸易行,当时徐家家境颇为富裕,不过在父亲为友人作保受到牵连后,财务出现问题而家道中落,徐父在徐展堂13岁时因肺病过世。面对困境,身为长子的徐展堂别无选择, 挑起了一家生计的重担,打杂粗活他都做。看尽江湖百态,受尽世间冷暖之后,徐展堂决定寻找人生的突破口,除了学英文,还研读名人传记,吸取成功经验。

香港徐氏艺术馆,馆内收藏有他的二千多件珍品,设有徐展堂捐赠的中国艺术品展厅,内有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料器漆器、石雕等。这间首个徐氏艺术馆只营运了一段时间,就被誉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日益临近,收藏家们很担心内地实行的《文物保护法》会不会延伸到香港的问题。 尽管已经明确内地的文物保护法不会在香港地区施行,但由于缺少法律保证,还是弄得人心惶惶。

面对这种情形,徐展堂决定把他收藏的2000多件文物精品拿出来,办一个“徐氏艺术馆”。用意就是向香港收藏家说明:“我有这么多的收藏都不怕,你们还怕什么?”

其余另有八间,均设于全球重点博物馆及大学之内。

徐氏第二间展览馆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六月,是设于英国伦敦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内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揭幕仪式由韦尔斯亲皇查尔斯王子主持。

第三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内,徐氏捐赠巨款作为扩充中国美术陈列馆之用,展馆面积倍增,让更多中国艺术品能够展出。

第四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在一九九六年二月成立,设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内,徐氏不单捐赠款项使当时未完工的中国馆部分得以完成,亦资助馆藏图录的出版及捐赠藏品。

第五间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设于澳洲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徐氏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共捐赠了二十九件珍贵文物,一九九五年的捐赠仪式由当时澳洲总理基廷主持。

在中国大陆,徐氏出资帮助上海博物馆建设新馆,一九九六年十月新馆启用,其中的中国古代陶瓷馆因其捐助而以“徐展堂陶瓷馆”命名。此后不久,当他得知南京博物院新建艺术馆有困难时,再次慷慨捐助,馆方于馆内冠名“徐展堂明清瓷器馆”以作感谢。

香港方面,徐氏向来十分支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该馆座落于大学的冯平山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启用的新翼毗连新建的徐展堂楼,楼内展厅由徐氏赞助建筑经费。

但若以捐赠文物的数量及价值计算,则现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内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可算是各馆之冠。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是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重点常设展馆,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长期展出约四百项珍藏。而整批徐氏藏品共七百一十九件套,主要包括四百多件套陶瓷、一百六十多件套西藏及密教文物,以及青铜器、家具、中国书画、玉器、石刻、琉璃、漆器及织物等等,捐赠时估值已逾三亿港元。

徐展堂与博物馆的缘分似乎真的不浅。且不说他早年从各国博物馆里吸取经验,他功成名就后的故事,如果没有数个博物馆的映衬,恐怕也要黯然失色。

徐氏十分重视保存及推广国粹的工作,并在一九九零年成立徐氏艺术基金。对文博机构的协助及支持,徐氏更是高瞻远瞩,不分国界及背景,造福深远。

例如他曾捐赠龙山文化黑陶及汉唐陶器等予台北故宫博物院以补其收藏上之缺漏。但若只数大宗的中国文物捐助,则不能不提徐氏在世界各地以其冠名的文博设施,而这种个人纪录,不论中外,均无人能及。

事业成功人士能够做到回馈社会,已属难能可贵,而在兼顾之余,再献力劳心钻研艺术,宏扬国粹,更是寥寥无几。从穷小子到“红色资本家”,再到“古董大亨”,徐先生的一生真是一个传奇。

财富只是过眼烟云,奇珍异宝亦无人能够永远拥有,但徐氏艺术馆却好像一座座分布全球的纪念碑,让人们在观赏中国文物之余,总会想起徐展堂先生其人其事。

刘氏祠堂,黄土高原上,庆阳地区数一数二。刘氏家族看过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12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