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AAA级旅游景区

史可法墓在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进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初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嗣子副,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简介,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扬州市邗江区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纪念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云南腾冲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

滇缅抗战博物馆位于云南腾冲市区,是国内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段生馗是博物馆的创办人,他在2005年创办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这里曾是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馆内的大部分展品都是由段生馗自筹资金,从国内、印度、缅甸等地购买而来。

走进滇缅抗战博物馆,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展馆的正厅中,三面墙上,挂满了当时参与抗战的士兵的钢制头盔1300顶, 中央则是一座抗战军民的雕像。

参观的当日,正巧有曾经参与滇西抗战的老兵在现场,他站在展厅中央,为来此的游客讲诉着当年抗战的历史。抗战老兵姓卢,现年已经93岁了,不过依旧是身姿挺拔,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一副铁骨铮铮的军人风范。

整个博物馆分为五个部分: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博物馆内珍藏6000多件文物,1000多张照片,很多都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其中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照片、实物和说明,让人不禁伤感。

中国远征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又让人为之振奋。

通过这些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再现了60多年前滇缅抗战的历史。

滇缅抗战博物馆外则是国殇墓园。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

走完整个滇西抗战博物馆和国殇墓园,会让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心情澎湃,感慨抗战期间的艰辛,以及抗战军民的英勇,同时对于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段历史不容忘却。

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门票包含在和顺古镇门票内

那些纪念馆与墓园,书法人应瞻仰……

●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古代的大书法家、文字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书学文化,我们不断从中汲取着丰富营养,应当慎终追远、不忘其功。如今,他们的墓园和纪念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与各个地方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一、仓颉庙与仓颉墓

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杨武村。庙平面呈方形,占地11340平方米,建筑结构复杂齐全。庙始建年代无考,传说汉代建冢,北宋嘉祐年间曾对墓及庙进行维修,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仓颉庙内历代碑石现存18通,阵列于前殿之内。仓颉庙与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苍松翠柏,古意盎然

二、许慎墓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土岗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高5米,周长33米,墓前立有清顺治十三年郾城县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温德裕立《汉孝廉许公之墓》碑和光绪二年知县王凤森撰文并立《许夫子从祀文庙记碑》。其子许冲墓在许庄村西北。村北原有许慎故祠,已废。村内多为许慎后裔,县城内有清代山东东阿周世臣建的“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

许慎,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博学经籍,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精文字训诂。历经21年著 成《说文解字》十五卷,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

三、钟繇墓

位于河南省长葛市增福庙乡孟庄村。墓曾于晋时被盗:“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可参见文章链接:一道中学文言文试题,说明笔法很重要!

如此破败,令人唏嘘

钟繇小楷《宣示表》刻石

四、“草圣”张芝纪念馆

此馆位于甘肃瓜州,是东汉书法宗师张芝的出生地。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瓜州就利用草圣张芝故里的独特资源,兴建了“草圣故里文化园”。草圣文化园一期占地680多亩,投资2.6亿,建有张芝纪念馆、汉阙广场、南北湖岸景观、索靖纪念馆、游客接待中心等等。游览的时候拍了一些片子,放几张和朋友们分享。

气势恢宏

五、“书圣”王羲之墓地

王羲之墓位于浙江省嵊州东部四明山,此墓是该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该墓比较宏伟,四周风景秀丽,过白石桥,有新修的宽广的墓道。墓道两旁是苍翠的柏树。墓前有宽阔的台阶。虽然坟头上有不少杂草,但是看上去也颇为壮观。

石碑上刻“晋王右军墓”

六、颜真卿墓地

史籍记载,颜真卿死后葬于京兆万年县凤栖村颜氏祖茔墓地。颜林一如孔林,一千多年来,颜林村的村民皆为看守颜氏墓地人世代繁衍的后人。如今的颜林村做为一个行政村,已有600余户农民。在村南广场上,巨大的“双忠”(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石雕像,英姿威武、策马挥剑、栩栩如生。“二颜”及颜盛墓园占地约300平方米。墓园内,树茂草深,碑石林立。三座巨大圆形石基坟墓呈三角状,中间靠后为颜氏二十四世孙颜盛之墓,左右并列分别为颜氏四十世孙颜真卿之墓和颜真卿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之墓。

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颜真卿墓

涵江山区抗战纪念碑, 铭刻着不可忘却的历史

在涵江山区新县镇广宫村宗洋后坑岭,原莆田三中左侧兴化古道旁,耸立着一座纪念十九路军抗日烈士的纪念碑。

据当地人说:“这是当地群众、民间团体自发纪念十九路军抗日牺牲将士而立的墓碑”。十九路军是一支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国民党军队,1932年“淞沪”保卫上海之战时,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1993年,蒋介石下令调十九路军退驻福建围剿红军,进行反共内战。当时总指挥蒋光鼎、军长蔡延锴,以及蔡铭抠等一大批将领,群情激奋,联合国民党内反蒋派陈济深等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并通电全国与蒋介石决裂。

据《莆田县志》记载:“民国22年12月1日(1933年),驻莆十九路军在莆田体育场召开”庆祝“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大会”。1934年1月14日,莆田体育场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1月16日,十九路军在赤溪桥阻击国民党中央军,击毙中央军团长1人”。在中央军围追堵截的时候,1934年1月初,十九路军有一路官兵从福州闽侯,经福清东张进入了山高林茂的莆田涵江山区,军队沿着古兴化古道,经白鹤、大所、新县、广宫、庄边、黄龙、游洋、出仙游,赴泉州。当军队行军到广宫宋洋村时,有几个重伤的军官和士兵逝世,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就地埋葬在该村后坑岭。

在“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莆田第三区(萩芦、白沙、新县、广宫、大洋、庄边诸乡),民间组织和当地群众自动发起,在十九路军将士墓上立碑纪念。碑上刻着“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大字,同时还刻有“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莆田县第三区各界敬立”的时间和署名。

笔者认为:十九路军选择了这条既隐蔽又安全的古道行军,是经过精心谋划的。上世纪30年代初,涵江山区为共产党的游击区。国民党对这一地区鞭长莫及,十九路军经过山区,与当时共产党联手抗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十九路军经山区是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帮助的。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广业里山区抗日热潮高涨,一部红军集中在庄边赤石宫练兵,后开赴抗日战线编入新四军。莆田名士黄珍吾公开在新县文笔峰山上一块大石上书写“收我河山”四个大字,正是这个时候,第三区各界群众树立了“抗日纪念碑”,以宣传救亡运动,以此发动全民抗日斗争,激励年轻人的抗日热情。

探究碑文“抗战阵亡将士”,显然斯碑纪念的是十九路军将官和士兵,且是多人。立碑者为莆田县第三区各界敬立,立碑时间是民国二七年(1938年)七月七日,即“卢沟桥”事变后第二年,当时正是国共联合抗日时期,广业里正是红军游击队的天下,抗日热潮如火如荼,而十九路军背叛蒋介石国民政府,举旗抗战,深受山区群众欢迎,和山里的游击队比肩战斗。这里用“各界敬立”显然是山区各界抗日团体,人民群众所为。当时国民党十三区政府区区几个人在联合抗日的大气候下,也不敢作任何的反对。况且石碑很大,刻字工整,非大张旗鼓是立不起来的。如今,这块纪念碑孤零零的丢弃在广宫村兴化古道旁,因很少有人经过这里,所以荆树竟把石碑覆盖,十九路军的殉难烈士,只好是“青山埋忠骨,壮士留山间。”但欣喜的是,莆田发现的第一块抗战纪念碑仍然完好无损地屹立在湘溪旁,向世人宣示着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十九路军抗战史实。(范金伟 陈光华 易振环)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08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