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沉香阁

又名慈云禅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它和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圆明讲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42所汉族地区重点寺院。是座上海最大的,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

沉香阁

在黄浦区(原南市区)沉香阁路,占地2378亩(159公顷),旧名慈云禅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观音的寺院.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故名沉香阁,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屡经修葺扩建,有山门石坊、弥勒殿、大雄宝殿、沉香佛殿及鹤轩、前殿禅堂等建筑。观音像为名贵水沉香本雕成,为佛寺所独有,雕像屈一足,一手已膝上,作凝思状,神态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

牌楼:

沉香阁前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牌楼,上有沙孟海书题“沈香阁”三字,因古字无“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写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沉香阁旧时又名“慈云禅寺”,占地2378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两庑有伽蓝殿和应慈法师纪念堂。

天王殿:

天王殿中弥勒头戴天冠,右脚置于左脚上,此是弥勒在兜率天修行时菩萨相,为弥勒真身像,与一般寺院大肚弥勒迥异。两侧为四大天王,立姿,与一般佛寺坐姿不同。韦驮双手合十捧金刚杵立于弥勒像背后,也与拄杵姿势两样。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中为“华严三圣”。中为卢舍那佛,两旁文殊、普贤立侍左右,还有梵天、帝释两天神左右护侍。这种供式也为江南寺院所罕见。两侧是十八罗汉,翘首张目,举臂扬掌,栩栩如生。卢舍那佛为如来之报身像,其上藻井有348尊小佛,寓含比丘尼348戒。沉香阁是尼庵,有20位比丘尼。“华严三圣”背后是渡海观音,手执净瓶,立鳌鱼上,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

观音阁:

观音阁飞檐翘角,古奥典雅,阁上有横匾,上题“南海宝筏飞渡观音大士阁”。底层为丈室,楼上供沉香观音,观音高1米许,坐姿,屈一足,垂首于膝,首微侧,作凝思状,称“如意轮观音”。每当雨天,沉香芳馥四溢。此为明代督漕潘允端自淮水所得,时年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因此,沉香阁建寺至今已近400余年了。

《隋书》记载,隋时有使出访马来诸国,其中赤土国赠沉香观音,使者回国晋见隋炀帝时,在淮河遇大风,船翻像沉。至明时为上海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得。沉香观音沉于淮河千年未坏,却毁于“十年文革”,现在的沉香观音系香港信徒捐赠的。

观音阁两庑左为伽蓝殿,供关羽,其左关平捧印,其右周仓持刀。右室有40臂观音,此为简式千手观音,左室为客堂。右庑有应慈法师纪念堂。

整个寺院颇具规模,前有弥勒殿,山门石坊;中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阁的建筑形式庄重典雅,在整座寺中显得非常突出。阁在清代为邑城-祈晴祷雨之处,上海在未建万寿宫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这里朝贺。因而香火旺盛,誉满上海城。

沉香雕刻的历史踪迹之一,文化精神的传承!(收藏沉香必看)

香在上古始用,或是用之以食用,或是装饰之容妆,或是事之以居所。汉代以后,随着海陆两陆两种形式的商贸线路之开辟,远方的各种香料,都成为中华帝国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其中沉香深得受众之喜爱,上至朝堂下到普遍民众,无不被它的芳香所吸引。并且,宗教的各种仪式也在沉香的挥发中展开。梁武帝曾以沉香祭天,“制南郊,明堂用沉香,取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夹杂馥,即合诸香为之。梁武帝祭天,始用沉香,古未有也。”这是将沉香礼佛的仪式,运用到儒家的祭祀中,从此,沉香开始了它的经典旅程。同时,沉香本身所暗含的魅力,与传统文人的文化审美情趣,似乎有着天然的契合。故而,沉香自受用之始,就成为一种流行,一种风尚,一种象征。

自沉香出现在文人的视线后,文人的文化生活同时渐广博,对诸多艺术的需求也日渐丰富。于是各类的雕刻物,便凝聚在他们的艺术生活里,追求的雕刻材料与形态开始多种多样,沉香即为其一。沉香,因为材料的稀缺性,不能像竹木甚至不能像牙角那样成为雕刻的对象。汉唐则难以追溯,而自明代以后,以沉香为材的雕刻也可谓是寥寥无几。清宫的藏品资源,其丰富程度何其壮观。但是具体谈到沉香雕刻,与其无比盛极的沉香雕刻收藏来说,简直令人不忍言及。无它,正是沉香雕刻材料的珍贵稀少罢了。

毕竟有清一代曾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天下珍奇可谓收罗备尽,沉香自是应有。通过番属国邦与臣下的进贡,和宫廷自己在民间的采购,清宫一直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沉香。但是,这个数量也是相对的。特别是沉香作为内廷常用的香料,宫中所储存的沉香,多用于清宫各处的消耗使用,如各处的月例分发、祭祀所用、熏香药用等等。故此,用于制作器物与雕刻的沉香材料就少之又少了。所以,造办处交给杨维占一块沉香材料,后来杨维占以“香山九老”为题雕刻而成。材料与工艺具佳,因此得到乾隆的喜爱,并题了诗文。杨维占也得获到特别的恩赐,被允许在自己的作品上留款。在宫廷的新作品里得以留款,在当时是一种恩典,对于后世,则成为一则珍贵的史料。香山九老沉香雕刻,曾被收入乾清宫的头等作品。香山九老是白居易当时七十四岁,但却是九人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这九人当时常在香山龙门寺中游宴唱酬,为当时洛阳城一乐事传诵。杨维占用沉香描绘出当年的一幕幕景况,而选择这一题材,或者也根他无需费掉更多的损耗有关。施刀到成品,整块材料近乎无损,可见对材料珍惜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

事实上,直至近代,沉香雕刻最终也没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在沉香的雕刻历史中,它一般只依附在竹雕木雕的简史边列。在竹木牙角的历史里,沉香雕刻只能算是一种边缘的类别,甚至不曾对其提及。

然而,沉香在历史上,却从来没有脱离过主流。它一直是贵族、文人、仕女等人的宠爱对象。隋炀帝每年都有在宫殿里,用沉香砌起几十个小山堆,加上其他的香料以火燃烧,其香气数十里外可闻,所用的沉香达到两百多车。如此奢侈,国家社稷的财富与希望,似乎在大火中燃没,而亡国之恨也许早就飘在这股奢侈的巨大芳香中。这是帝王靡风,不足以效。普通富足人家的沉香之事,是以香囊、香炉等使用方式,来装饰起居、品味生活。没有帝王的无尽奢华,沉香作为一种生活的点缀,却活在无数男女的浪漫回忆中。

沉香的稀缺性决定了它使用的局限性。尽管到了唐代以后,国民有一个空前的强盛时期,但是沉香的使用仍限于上层人士。特别是宫廷与文人们所施加的影响,令沉香自始成为一种传播广泛的文化涵义。尤其是文人,对沉香文化的兴起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如果说南北朝之际是沉香文化的萌芽阶段,那么到唐代时,则是它生根发芽的时期。在发芽的生长过程,沉香文化目睹了唐文化的强盛与开放。而自身也在这种盛大的包容文化里,成长为一株充满着瑰丽想象的参天大树。

到了宋代,这株参天大树则被宋代文人浇筑成枝繁叶茂的遮天大树。宋虽没有唐显赫武功,但经济繁荣还在其上,文人的地位也比前朝有了一个质的进步。这些变化都为沉香文化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基础,发展的体现是沉香贸易的加强,来源变广,数量变多。特别是广东、海南等地的沉香开发与利用,让沉香使用得到了一个相对满足于要求的供给。自然,沉香文化也在飞速的得到提升。在宫廷与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沉香烟火甚至日夜不息,最后成为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仪式。

随着沉香文化日益影响文人的精神,文人的生活与沉香,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各种沉香文化的涵义与外延,也不可避免的被总结出来。如木寂香生的人生忧乐,鹤骨龙筋的文人风骨,引人入道的转觉逍遥等,沉香不单是嗅觉的品位享受,更是在寻求精神上的归宿和慰藉。宋人从日常文化生活中提高高雅情趣,从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沉香文化的特征,受到宋代文人的整体注目,并作为一种文化特性开始固定下来。最终在宋代的文化里,沉香通过各种情感与文学的表现,广泛地出现在历史文化的脉络里。于是,在群星闪耀的宋代,沉香的文化特征,开始根植在文人的思维深处。

即使是按最简单的方式展开叙述,罗列唐宋文人对沉香的描绘也是一件繁难的工作,因为数量之巨令人生畏。在他们的生活里,沉香是一个无尽的文化要素,无穷的文学题材。但是,沉香雕刻与文学作品不同,雕刻受限于客观原因,无法长久的保留。因此,传世的唐宋沉香雕刻,几天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能穿越到当时,我们将会被一种雕刻的堂皇所震敬。“从中唐代起,兴起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品:把整块香料雕刻而成山峦之形,再加描金的装饰,承放在盘中,作为华堂上生香的摆设。据说后唐龙辉殿中陈设有一铺假山水,是沉香掉成山形。”不独于此,据《旧唐书》所载,唐代敬宗时期,有波斯商人进贡的沉香亭子材;唐代初期的宰相宗楚客用沉香粉已泥壁;杨贵妃兄长杨国忠则是以沉香为材建筑香阁。这些都是唐代气象的一个侧面。

除了大块的用沉香作为陈设或者铺张,沉香也偶尔作用于某类固定形象的雕刻上。唐代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品,用沉香饰成“香山子”的小山形状,表明当时沉香应用之规模。五代时,高丽的王大世用沉香千斤,塑成同衡岳七十二峰一般的假山,此巨型山子,吴越王钱俶以黄金五百两求之竟然不成。北宋时,苏辙的六十岁生日,苏轼给乃弟寄送了一件沉香雕刻的假山作为礼物。除了造型雕刻为山子,更多形象还出现在造像上,比如《香乘》上记录的“沉香翁”与“沉香观音像”等等,都是用沉香为材料的雕刻,是为沉香雕刻较早期的记载。这些雕刻当然都已经不存于世,但在法门寺所出土中的文物中,可以见到沉香山子的踪影,出土的山子中,甚至还残存的描金,当时的奢华可见一斑。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盛世沉香(sscx999)

- THE END -

-----------------------------------------------------------------------

什么是角沉?沉香的角沉的特征

『如牛角黑者,名角沉。』目前这样的黑沉,在香家的口中经常被称为『乌沉』,市面上一般的煮油沉或加压沉,这些作手沉都只模彷这样的,因为一煮下去之后,整块木都会转为黑色,即使表面作色,现在都能一眼望穿,这样的作手沉,就算是用真正的油煮进木裡,本人仍不建议拿来药用,不过用来或品香,或杀精辟邪,仍是相当有用的,但是用非木煮非油的作手沉,不建议药用,至于级品香都随个人意愿。

真正的角沉是带有木材本色的结油,绝非整个乌熘熘的黑色,其密度坚实,密度甚至可达1.3,能入水即沉,在2007年6月21日 ,在越南惠安购入一块约2公斤 的角沉,这块角沉原本是一级的黄腊沉,也就是它能沉水,不过放置至今重量少了20公克左右,也乾很多了,原本软丝的奇楠香,目前也转为较硬的角沉了,这块奇楠我完全不捨得动它,只有从它身上掉下的一些小丝丝,放置在矿泉水裡,一路坐在太阳炽烈的快艇上,从早上7点钟坐到下午2点半,横跨东南亚的最大湖,就凭着这放了小丝丝角沉的软丝奇楠矿泉水,保持了口不渴,肚子不饿状态,而且坐在船的前甲板不致被晒昏掉,其实把它跟黑色的电脑键盘放在一起比对,顿时感觉它不像黑色,而是紫色的直丝油路的油品,这样上等的奇楠,通常是紫油的,本品属于糖结,有点状的油光反射,嚐试咀嚼本品发现味甘杂有稍许辛辣之味,辛辣之后开始有麻舌的感觉,再慢慢回到甘味,舌面上有感觉产生出蛮多的津液。

至于这样的角沉,我应用较多的是二级紫油奇楠,其性味极苦,但会回甘,并无任何辛辣之味,燃之,香气四溢,百花争开一般,清香无比,用来治疗尿毒症,效果非常好,有做成胶囊,配合科学中药或水药,效果强大,有强心强肾之效,最重要对于阳萎早洩效果强大。

交流加V信 xjy336。

新展 | 一场黄花梨和沉香的文化盛宴,品味岁月沉淀的香气与美好

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前夕,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导,故宫博物院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以下简称“海南省旅文厅”)联合主办,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式开展,为观众们带来黄花梨和沉香的文化盛宴。

海南岛孤悬海外,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民物繁庶”,孕育“有瑰奇之状”的万千物产,“郁乎其文采”的海南黄花梨、“馥乎其芬馨”的沉香便在其中,二者之美均孕自雨林,成自海天,承天养地护,享雨露恩泽,各成其材,为自然的馈赠、天地之珍宝。

黄花梨为硬木中的珍品,沉香是香料里的上选,皆以海南岛出产者最为世人所重,二者从山间自由生长到作为贡品和珍贵商品,一路辗转运出,远行至京城,入住帝王家,成为海南地域文化的独特贡献。

《琼黎风俗图运木》:楠木花梨出海南,黎人水运熟能谙。明堂榱栎神灵拥,陡涧惊涛服役甘。

《琼黎风俗图采香》:百岁深岩老树根,敲根谛听水沉存。太平神岳怀怀久,敬出名香贡九阍。

黄花梨所制的家具精品,于宫廷之中各处陈设,亦有章法。紫禁城中仍以漆家具为主,体现传承有序之义,惟有禁中重地,如养心殿等处,以帝王常御之所,能多用紫檀、黄花梨所制之物。圆明园、热河的避暑山庄之中,因黄花梨家具与各处建筑相得益彰,故而也陈设其中。

展览中取养心殿、圆明园、避暑山庄三景,辅以清时宫中行、住、赏等黄花梨、沉香家具、香器摆件,呈现宫中典雅华贵的场景,步入展厅仿若能走进屋室主人的天地。

展览一角

花梨木三扇座屏风 故宫博物院藏

用香之道,载之典章,有例可循,每次进贡,沉香数量自一千斤以至数千斤不等。因沉香产地多在海南腹地,且为黎人聚居之处,采办殊为不易。燃香之外,宫中亦以沉香制为摆件、用器,其构思之妙,选料之精,令人叹赏。

沉香木雕菊花图臂搁 故宫博物院藏

沉香木雕寿星 故宫博物院藏

养心殿装饰布置展现出宫廷趣味的变化,圆明园一建筑、一景、一物中独显古典传统家具的风韵,避暑山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各具意趣和引人之处。其间,黄花梨与明式家具的融和之美,便是人与自然的包容之美,也是人寄情于物,一切绚烂都归于平淡的天趣之美,尽显风物之华。而沉香之香则平添一丝清幽淡雅,余烟袅袅间洗尽铅华,岁月静好。

展览布展一角

海隅出奇珍,深山得良材。 千百年来,关于沉香与黄花梨的故事从未断绝。采香之奇,香气直通天地神灵;运木之艰,历经千般设计万种琢磨方才登堂入室,慰藉身心,一处建筑,一堂陈设的背后,即蕴蓄着一种文化,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不绝如缕的传统与独到的匠心。时至今日,海南黄花梨、沉香仍深受喜爱,所谓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沉淀其中。身在帝王家,根系在海南,当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回到故土,黄花梨和沉香历数百年馨香如故,一同走入展厅,品味这岁月沉淀的香气与美好。

展览一角

当天,“南方有佳木——海南黄花梨沉香体验展”也正式开展,该展览以海南黄花梨沉香的研究者、收藏者和传承人的精品,以组团式信息点集中展出,为观众讲述黄花梨沉香在海南的传承发展。“沉香雅集”香道文化展示和“花梨木雕”文化展示社教活动让黄花梨沉香文化走近观众。两个展览相映成趣,向世界展示海南独特、丰厚的地域文化。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典家具专家胡德生老师也应邀走进“南海文博大讲堂”,带来《故宫黄花梨家具》主题讲座。

身在帝王家,根系在海南,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回到家乡故土,也将在此地绽放中华优秀文化的光彩。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来源: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8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