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黔山进士楼

【瓮安古代书院•黔山进士楼】

黔山进士楼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以清代的科举制度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是举人的考试,通常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候选资格,不过品级较低,大多在知县以下。

乡试之后是会试,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贡士每年名额大约为300名。会试考完后还要进行进士的考试,包括会试、复试和殿试。“进士”一词,始见于《礼记王制》,指可以进授爵禄的人,至隋朝以后为历代沿用。举人经过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其中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进士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中以后就可以直接做官了。官阶最低在7级,也就是县令以上,很多重要的朝官也都由进士中选拔。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称号,成为获得桂冠的代名词,一直保留至今。凡在文科理科考试中考得第一名者,都称为“状元”。

贵州的科举考试,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贵州于明代初年才推行科举考试制度,开始贵州没有单独设考场,贵州生员要赴四川考试。后来改为去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极为不便,相当一部分经济穷困的考生根本无力跋涉千里前往考试,对贵州经济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于是贵州地方官吏不断向朝廷上奏,请求贵州单独设立考场,开科取士,一直没有得到批准。朝廷都以“旧制不可改”为由拒绝。直到到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朝廷才正式批准云南、贵州分别开设乡试科举。此后,贵州各府学、卫学、县学、社学日益增设,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日益增多。从贵州建省(公元1413年)至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贵州开科前的123年间,贵州仅中举人540余名,进士40余名。而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贵州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的367年间,贵州出现“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盛况,盛极一时。

黔山进士楼是贵州第一座进士楼,也是唯一尚存的进士楼,建于草塘古邑区,是一座5层楼的宏伟建筑,飞檐翘角,十分壮丽。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长25.2米,宽25.2米,高26米,梁柱结构为卯榫,错位“品”字形飞檐工艺,24只翘脚,8角4顶,螺旋式藻井,整体建筑高大雄伟,楼内的浮雕、木雕、砖雕、石刻工艺精湛,内容有古代戏曲人物、动物瑞兽、花鸟虫鱼等。属于徽派建筑,雕刻极为精美。

黔山进士楼实际上是瓮安古代书院,也是瓮安的文化发祥地。由于瓮安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加上黔山进士楼书院的培育,瓮安历代文人辈出,其兴盛程度令世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瓮安历朝产生的秀才达800余人,举人110人,进士19人,当代博士、教授500余人。录取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学子近1000人,在贵州一直居各郡县之首。康熙和乾隆年间,还出现了瓮安人王士俊、王梦旭、王梦尧叔侄三人同朝为官,官职皆为翰林的奇迹,史称“一朝三翰林”,是历代官场极为罕见的现象。瓮安草塘千年古邑古邑大戏楼旗山书院


走进凤山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们致敬!

凤山板均革命烈士陵园

板均(原名八达乡)与东兰一山之隔,是凤山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6年初,廖源芳、黄文通、廖由斌、黄伯尧、韦鼎年、梁福臻、黄松坚等一批从东兰第一届农讲所学习回来的学员和农运骨干,积极奔赴全县各地,发动、组织农民起来建立农民协会,与压在头上的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

1926年初,廖源芳在长里区八达乡建立了凤山县上段第一个乡农民协会。

1929年10月下旬,东兰县党组织派中共东兰县委委员韦菁到凤山上段从事建党工作。韦菁以东凤交界的长里区八达乡、三洞乡为革命据点,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并建立了中共八达支部,支部书记周家隆(后由陈宝善接任)。这是凤山县成立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板均作为凤山革命的重要据点,自然成为敌人进攻和围剿的重点。在历次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板均(含那兵)有50多名革命军民英勇牺牲,涌现出为保守红军机密而惨遭敌人砍臂剖腹的红军女交通员周妈滚、宁死不屈而被敌人敲牙抠眼、剖腹挖心的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宝善等著名英烈。

1983年,凤山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了一座简易的纪念陵园。

1989年11月,板均村党支部、村民委通过组织群众集资、向县、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求助等方式,重新修缮扩建。现陵园由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石围栏等建筑物构成,总面积271平方米,颇具规模。

走进宜昌市东山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

2021年清明将至,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传家风,立家规”,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深圳市【东夏教育】平台【迎清明——报恩祭祖体验课】走进湖北宜昌。

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宜昌是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屈子离骚、昭君出塞,有白居易前三游、苏东坡后三游;是“世界水电之都”:有葛洲坝的磅礴,有三峡工程的伟大。

今天是2021年3月27日,是活动志工培训的日子,东夏教育每到一个地方,必然要去承接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拜祭这个地方的伟人名人或革命烈士。

今天上午,本次【湖北宜昌报恩祭祖体验课】所有的志工老师们身穿红色【东夏教育学雷锋小组】马甲,代表明天即将到来的所有学员,怀着无比感恩的心去到宜昌市东山烈士陵园拜祭烈士,承接烈士尽忠报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烈士扫墓、献花、诵读革命烈士祭奠文,以此表达我们从不曾忘记他们,我们愿意承接他们的奉献精神,服务大众,奉献国家与社会。

拜祭完烈士,志工们又一起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烈士的感人事迹,深入了解烈士精神,纷纷感恩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定好好珍惜!同时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能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唯有好好努力工作学习和生活,才是最好的报效祖国。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2020年12月,深圳市东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全国学雷锋办公室、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雷锋报社授予为“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

东夏教育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相结合,联合东夏平台全国各地方团队和志愿者,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让更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星火相传的接力手,点燃自己和他人绚烂而有意义的人生!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跟我旅游 走进乡村看山西】走进河曲县楼子营镇柏鹿泉村

今天我们带大家来到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忻州市河曲县楼子营镇柏鹿泉村,这个村子距河曲县城15里,因为村里寺暖沟土崖下日夜流淌的白鹿泉水而得名。2017年底,这个共323户810口人的村庄,依靠种植西瓜、香瓜、红葱和小杂粮,实现了整村脱贫。

这几年,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柏鹿泉村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矿泉水,开发鱼塘、休闲垂钓。依靠优质的土壤环境,发展富硒农业采摘园,创建有机农产品品牌“柏鹿泉”。依托自然风光,挖掘黄河乡土资源,打造“一里荷花塘,十里不夜谷”特色经济,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品西瓜、赏荷花。依托边塞风韵,探索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古代民居、农耕体验等主题旅游资源。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漂亮了,村里的景观变美了。2018年,柏鹿泉村被确定为河曲县的“整村提升示范引领村。”

柏鹿泉村森林繁茂,泉水淙淙。20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带领演员祝希娟、张瑜等人,曾在这里拍摄电影《啊,摇篮》。如今,来到柏鹿泉村,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农家饭、欣赏自然的田园风光,还能参观驿腾养殖合作社的小毛驴、渔塘养殖基地的大金鱼,以及柏鹿泉水的发源地,体验到围畔居住区的捡花生、挖红葱、掰玉米、摘西瓜香瓜等田间乐趣,更有徒步、登山、骑车、攀岩、滑冰、滑雪、滑草等休闲项目等你来。

、【跟我旅游 走进乡村看山西】走进河曲县楼子营镇柏鹿泉村

【跟我旅游 走进乡村看山西】走进河曲县楼子营镇柏鹿泉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96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