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是白龙庙的一部分,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殿宇式建筑,楼分上下二层,台面高3.5米,前台面宽8.2米,进深6米,台口上方悬挂匾曰:“大地阳春”。

横山桥白龙庙戏楼

横山龙凤山庙、千年柳林的美景

横山龙凤山庙、千年柳林

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 2008年9月1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雕工艺精湛,一丝不苟

石牌楼绝对算得上是精品

制高点为玉皇阁

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四壁及檐下有砖雕图案。清道光、光绪年间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石牌楼,通面宽7.7米,高约4.8米,刻有匾额数块、对联一副及花卉图案等。牌记为“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龙凤山庙有磬一口,记载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

藻井内的盘龙图案

站在制高点俯瞰陕北大地

去往统万城的路上,还要经过千年柳林,这理由古柳几百棵,树龄小者几十年,大者上千年

​​​​

来源:榆林旅游频道

横山五龙山庙:千年古刹映点塞上

陕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境内许多古刹流传至今。榆林横山区境内的五龙山庙,便是这样一座历经沧桑,屹立塞上的千年古寺。

位于闯王故里榆林殿市镇的五龙山,从地形上看五条山岭相互盘旋,像五条龙一样,中间一山巍峨盘旋,酷似游龙,龙头直插河岸,故而称五龙山;五龙山也是中华五龙氏的起源地。

据史书记载五龙山庙宇最早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寺庙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

《水经注》中也明确记载了五龙山早在汉代就是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历史上素有"先有五龙山,后有白云山"之说,媲美五台山。

历经唐代的大发展和明清两代的修缮与扩建,五龙山形成了现在的上下两所寺院的格局。建筑风格奇特,历史古建基本保存完好。

清乾隆年间,当时怀远(横山旧称)知县曾写诗“嶂迭岗栾起,盘旋势若龙。溪流萦曲带。谷响乱晨钟,夜月香台静。朝烟古寺浓,往中灵气集,飞配拟攀从。”来称赞五龙山。

五龙山现存庙宇中有座法云寺,始建于唐代,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茸,重重庙宇院落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布局统一,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一日,属于五龙山大会,信徒香客从四面八方涌上山来,香火鼎盛。

法云寺内魁星楼,五龙山庙群的最高点,耸立在五龙山中央,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挺拔屹立,上有"青云"二字石刻匾额,寓有"平步青云"之意。

说到横山,最让吃货们津津乐道的当属横山羊肉了,横山羊肉具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的优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

△横山羊肉

不仅羊肉,横山的大明绿豆也很是有名,炎炎酷暑天,一碗绿豆汤绝对的消暑利器。

横山还有一种忒色小吃--豆钱钱。黑豆(白豆、黄豆)煮半熟后置石碾子上碾压,碾压成状似铜钱,故名豆钱钱。豆钱钱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豆钱钱

炎炎夏日,来古寺远离喧嚣,静心去躁,心静自然凉。

出行路线:

自驾:西安--西黄高速(12.4公里)--西铜高速(49.7公里)--铜黄高速(93.7公里)--延西高速(150.2公里)--延塞高速(19.1公里)--靖安高速(105公里)--榆靖高速(71.4公里)--五龙山,全程512公里,6个半小时左右车程。

乘车:西安城北客运站乘坐至横山大巴,到横山后转乘至五龙山。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

欢迎关乡村悠悠游(ID:xcyyy888)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村游资讯。微信搜索“乡村悠悠游”或xcyyy888就能找到我们啦。乡村悠悠游,致力打造乡村度假慢生活。

合作QQ:3433797195

漫话刘公岛龙王庙戏楼

从戏楼看龙王庙

龙袍乌纱帽如花石斑斓辉光照耀玉皇阁

奏响管弦声似波涛汹涌音韵传闻望海楼

这是刘公岛龙王庙戏楼的一副楹联。今天人们介绍刘公岛的文物建筑,大多提及的是龙王庙,而往往忽略了这座戏楼。其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可以想见龙王庙存在的普遍。

龙王庙很常见,海、湖、江、河、井,甚至山上皆有龙王庙。神是人造出来,但凡人们觉得有危险或者需要外力帮助的,都会造出一个神来,而龙大概是最为普及的了。这些,有青龙、白龙、黑龙、黄龙、石龙等等,还有龙母,更有我们威海人都很熟悉的秃尾巴老李,五花八门。

龙王庙与戏楼上的彩绘和雕刻

龙王庙难以计数,保存到今天的古物却并不多;保存下来的龙王庙为数少,但未必皆有戏楼;古龙王庙的戏楼能够存留至今的,则更是罕见;而龙王庙的戏楼又有楹联幸存下来的,那就可说是凤毛麟角了!就笔者搜索的结果——当然也是借助了专业人士的成果,这种有楹联留存的龙王庙戏楼,全国(含港澳台)不过16处。由此,可以想见刘公岛龙王庙戏楼的珍贵了!

龙王庙戏楼正立面

戏楼,当然是演戏的地方,戏是唱给神看的,而人也一块儿跟着乐。比如苏北某村戏台联:“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呆子,说什么长短,道什么古今,还不是骗取几文算事;迎神的樵夫,送神的农夫,花多少钱财,烧多少香炷,都原为撇开一点心思。”寥寥数字,一语道破其中奥秘。戏台的楹联,不管出自讲堂高师之手,还是出自乡村无名氏之手,往往都能揭示一些生活的真谛。

戏楼上的京剧演出

刘公岛龙王庙戏楼的这副楹联,上下联并不对仗,没有什么深意,只是写景状物而已。玉皇阁是旗顶山上一个小庙,绝非我们习见的今人建造的那些富丽堂皇之物,仅仅是几块石板搭建的小石房子;望海楼也位于旗顶山的东坡坡顶,一座瞭望哨,所起的大多是军事作用。这幅楹联的下联之“奏”字,因受屋檐遮挡,初被断为“吹”字,威海史学耆宿刘德煜先生派一青年搭梯上去用手摸,依据“下面的两条腿儿”才辨识出来,恢复了楹联的本来面目。

戏楼石柱上楹联

刘公岛上的这座龙王庙、戏楼建于何时,均已无可考,想来二者也未必是同时所建。有口碑相传的是,晚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和驻威绥功军统领戴宗骞曾捐款修缮过龙王庙戏楼。上世纪三十年代龙王庙还曾被辟为祭奠丁汝昌的地方,至今丁汝昌的“柔远安迩”功德碑尚陈列在龙王庙的东厢房中。

柔远安迩碑

丁汝昌有没有在此看过戏,无可考。但安徽人喜欢京剧,这是可以肯定。与丁氏同为庐州府的段祺瑞在威海武备学堂时,就经常出入戏院,甚至有人说他还曾粉墨登场。40集电视连续剧《铁甲舰上的男人》在刘公岛上拍摄时,我曾向齐星导演建议,设计一个北洋海军官兵看京剧的情节,丁汝昌及底层水勇伙夫们喜欢看,而留学英美的中高级军官则不屑一顾,反映北洋海军这支近代化武装力量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但不知播出时,我们能否看到这样的镜头?

英租时期的龙王庙

当年在刘公岛龙王庙戏楼上浩歌曼舞的,未必全是京剧,大概凡是祈祷平安幸福的地方剧种都会被搬上舞台。目前可以知道的是,有一桩重大历史事件确实是与唱京戏有一定的关系。那是1944年的夏天,刘公岛上的汪伪海军组织了一场京剧在戏楼上演。伪威海要港司令等军官,都坐在龙王庙的倒厅南窗户前观赏,而练勇们则坐在太阳下面享受着热辣辣的阳光。岛上文化生活自然不会多,练勇们心情愉快虽挥汗如雨也是可以忍受的。可是,身上发出的阵阵汗臭,却冲了军官太太及小姐们的鼻腔,嘟嘟囔囔地甚至嘴里不干净了。面对人格上的侮辱,加上平时饱受军官的虐待,练勇们忍无可忍而当场大哗。随后不久便爆发了著名的“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

上世纪30年代的龙王庙与戏楼

“宇宙事孰假孰真且待彼铺张些恶霸善良如何结果,古今人谁好谁歹但看他排出那奸邪忠正怎样收场”。一座小小的戏楼,曾上演过多少人间风云。今之过者,还需留步稍思才是!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孙建军

| 声明:1.本条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文略有删减,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2.本文为转载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95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