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揄耕堂

揄耕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大明湾27号,年代为清。

揄耕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揄耕堂

“党建引领谋发展 科技助农备春耕”网络课堂| 常见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一)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市党员教育中心与市农业科学院持续深化“五送五服务”活动,共同开通“党建引领谋发展 科技助农备春耕”网络课堂,从现在开始到四月份,将邀请农业一线科研人员,通过“哈尔滨党员之家”“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市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技能,助力春耕生产,推动乡村振兴。

教师简介

王杰: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生物中心副主任兼土壤料研究室主任,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现从事微生物肥料方向的研究工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6项,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SCI3篇,一级学报2篇,核心期刊2篇。

来源: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探寻中华悠久文化 感悟华夏灿烂文明——京源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社会大课堂走进中华耕织文化园

11月2日,京源学校小学部四年级走进中华耕织文化园进行社会大课堂活动。中华耕织文化园是以耕织为主题的展馆,展示了我国悠长绵延的农业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

上午,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抵达中华耕织文化园,文化艺术团的“老北京叫卖表演”引起了学生阵阵欢呼。高亢地吆喝、婉转的叫卖调,字正腔圆,体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随后,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中华耕织文化园展厅、纺织大厅、扎染蜡染手工坊,在这里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传统耕织文化。

脸谱手绘体验馆内,孩子们在园内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地学习脸谱绘制,辨别不同脸谱色彩蕴含的感情色彩,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华耕织文化园实践基地的活动中,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鲁堂主说藏品:德风堂堂号的来历

视频加载中...

德风堂的名号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好比风,普通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德风堂画廊负责人鲁光宏先生特意延用张伯英书写的“德风堂”,可见其是以君子之德严于律己,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画廊的期许和愿景——希望画廊可以发展成为业内权威的、具有话语权的专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用画廊“诚信求真”的经营理念改变艺术品行业赝品盛行的行业乱象。

德风堂画廊,立足于文化产业的开发,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和规范为经营宗旨,培育收藏群体,推广艺术消费,是一家有着良好品牌文化的专业画廊。

画廊负责人鲁光宏先生现为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理事,陕西省画廊行业协会副会长。历经数十年的成功运营,德风堂俨然已成长为省内书画艺术产业的具有良好口碑的领先画廊。2014年获得陕西省画廊协会颁发的“陕西省画廊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15年至2017年连续获得陕西省画廊协会颁发的“度陕西省优秀画廊”称号。

为了缅怀张伯英先生,鲁光宏先生早在2005年就曾前往徐州张伯英生活过的村庄,寻找他留下来的足迹,想追溯一些关于他的陈年过往。出乎意料的是张伯英居住过的地方早已了无踪迹可寻。但在与其侄孙子和村里对张伯英有印象的老人以及当地文化名人的交谈中,可以发现当地人对张伯英为人类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都非常引以为荣和极尽赞扬的。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区人,清代光绪朝时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明初京城“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

历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秘书、将军府秘书、国务院秘书厅帮办、临时执政府秘书长等。与海内名家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张学良、齐白石等有着深度交往,著有《法帖提要》、《阅帖杂咏》等书法著作。

张伯英旧照

张伯英的楷书结构紧致却不拘谨,字体端正而又洒脱自如,笔力清厚凝重、方圆兼备。行书质朴秀逸,古拙自然,风骨刚劲。深厚功力出之传统,行之于独创,遂创彭城书体闻名于世。

张伯英精于碑帖评鉴,曾仿《四库提要》体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列举了宋至清贴刻512种,详细分析评论了各个书法流派的优缺点,为我国书法碑帖学界权威名著。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性耿介,重操守,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颇多,为时人所敬重。

德风堂考藏张伯英书法作品欣赏

碑学曾在晚清风靡一时,张伯英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书家自然会受到风靡的北碑之风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局限于碑学的形态之中,选取的是碑帖兼融之路。他用开放的态度以帖学之笔去化碑学之形,以帖笔写碑,将碑意融入其作品之中,从而开拓出各自的碑派书法的新天地。张伯英殁后,齐白石曾有诗赞之云:“ 写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足见其书法造诣之深。

张伯英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能诗擅文,其诗文风格清新俊逸,学养深湛,内容颇为广泛。卷帙浩繁的《黑龙江志稿》即由伯英主编。1929年黑龙江省长万福鳞聘请张伯英为修志局长,张伯英邀请张从仁、徐东侨、杨秉彝等铜山同乡与黑省人士共襄是举。越3年省志编成,自上古至清末莫不详备,全书62卷,约140万余字。

张伯英艺术馆内的张伯英铜像

张伯英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文人之傲骨,面对清政腐败,军阀纷争,他退而潜心文史翰墨,致力教育编纂志书;日寇侵华时坚拒伪职,生逢乱世而独善其身,其乃有节气之大家。他家藏宋拓王羲之《十七帖》,日本人曾以10万银元购买《十七帖》,张伯英视若粪土,坚决拒绝。连同北魏《张玄墓志》原拓孤本后悉数交国家博物馆藏。他最早收存徐州出土的数十块画像石,建国之初,也嘱咐儿子捐献给当代政府。

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早在10岁之前就曾耳闻张伯英先生大名,后通过张伯英的儿子张宇慈结识张伯英,经常求教于张伯英,2001年,89岁的启功撰文回忆张伯英时说“先生仙逝已50余年,追忆教言,尤有理解未足处,其愚钝可惭,而求教未足,仰叩未尽为可深惜也!”道出了师生之间的教诲之情。2004年启功先生还为徐州“张伯英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张伯英先生艺术馆始建于2004年,以收集、整理、保存张伯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和文物资料,研究和推广其创立的彭城书派伯英书体为办馆宗旨,收集的藏品有张伯英书法作品60余件,刻石作品26块,还藏有张伯英先生大量的碑帖、文稿、信札及相关文物资料。另外,艺术馆内还收藏碑刻、石雕艺术品、汉画像石和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陶瓷等近万件。为深入研究张伯英先生的文学艺术成就,艺术馆还成立了张伯英艺术研究会和张伯英著述编辑委员会。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9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