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南关厢

南关厢历史街区,位于海宁市硖石镇区东南部,北起大瑶桥,南至塘桥、会源庵,东临洛塘河,西靠人民路。南北长350余米,东西宽50余米,占地总面积约1.7公顷。硖石镇区仍保持江南明清时期街道风貌为特征,保存较为完整的,所剩为数不多的历史街区之一。在街区中穿行,依稀还能追寻出昔日江南民居的旧貌,前店后坊、临河而居、商住合一展现出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临街简单的店铺,内屋考究的居住区,体现了“富不外露”的社会心理文化形态。踏着青石板铺设的街区,能从这里勾起那稚童的回忆,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2006年南关厢街区

中文名:南关厢

南关厢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海宁市人民路158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1.7 公顷

著名景点:江南灯彩艺术街、海宁皮影戏传承中心、吴其昌吴世昌故居、会源庵、周宗彝纪念馆

海宁南关厢:一条老街的涅槃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2019-02-01 18:39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晓琳 王超英 杨立超

近日,在浙江省聚焦数字经济、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暨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年会上,省委宣传部公布了2018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名单,馒头山文化街区等40个文化创意街区入选,海宁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其中。

作为海宁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风貌建筑群之一,南关厢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感受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现如今,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是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南关厢街”为一体的文化休闲与游览观光场所,重新焕发生机。

它的有机更新令人称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街新生的故事。

老街新生:南关厢历史街区的前世

有人说,江南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古街,在海宁,何止一条,南关厢就是一条已经和市民日常休闲生活相融焕发出新生机的老街。

南关厢的路面是青石板铺成的,街巷较窄,整体是由历史上的保秀坊和锦绣坊两坊组成,现整个街区较好地保留着商住合一、前店后河、小桥流水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

江南古民居,商铺、古桥……曾经的繁华似乎还是昨天的故事,这些院落中,走出了史学家吴其昌、红学家吴世昌、眼科专家吴厚章等名人。

早年,南关厢的米市是极有名的,南关厢乡货米行业最盛时,每天有航船百余条。

99岁的查雪华出生在南关厢的老街上,她祖父辈就生活在这条街上,她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有两三家米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南关厢的游船码头,船只从盐官、丁桥等地开来。”查雪华回忆这过去的时光。

2008年9月,南关厢进行搬迁整修,2012年完成整体改造。查雪华割舍不断这份情,于是她回迁到了南关厢。

在她的记忆深处还记得这样的场景:每当夜深人静,店铺关门,店铺里的人住在屋里,需要外面的人帮忙堵上门板才能关紧大门,店铺的老板就赏几个小钱给住在南关厢阁楼上的乞丐,晚上关门,清晨开门,如今这番情景已经见不到了。“天蒙蒙亮,就听到街上开市了,人来人往来赶集。现在的南关厢直到晚上还是热闹一片。”查雪华嘴里嘟囔着。

生活在南关厢是惬意的,夏天,搬个小竹椅、手里拿着蒲扇,坐在自家门口纳凉唠嗑。虽时过境迁,这份惬意依旧不变。就像查雪华,冬日里阳光撒下来,她就会坐在门口捂着热水袋晒太阳。子女也都孝顺,空闲下来就过来和她做伴。

攘来熙往:文化创意托起旅游产业

据了解,整修后的南关厢历史街区,形成街区和沿河路廊两条流线,主要景点有关帝庙、纱业公所旧址、吴世昌故居与红学馆、南关厢、廊棚水景、深宅大院、大瑶桥古樟、塘桥遗址、南茶亭旧迹等。重新开街后的南关厢还将硖石灯彩邀请进门,先后引进了海宁华灯会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海宁琳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灯彩制作工作室,孙杰、王文泉、廖冬雅等60多位灯彩艺人在这里坚守,钻研硖石灯彩的创新与发展。

在此之后,南关厢吸引了皮影戏剧团、特色咖啡馆、书吧、古风写真楼等商家入驻,使得南关厢业态更加丰富。

2016年,南关厢列入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试点街区,在此之后,南关厢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托起整个文化创意产业。

海宁市文旅创意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10月1日,南关厢老街迎来了第一场硖石传统婚俗演绎活动,接新娘、拜天地、抢喜糖;如今每个月农历十五,南关厢会以传统硖石灯会方式,组成迎灯队伍,演职人员手提、肩抗各式灯彩,沿着老街展示“灯文化”;还有南关厢渔市开市,让海宁人重拾老硖石的记忆,感受鱼米之乡的传统文化韵味……

小到广场舞演出、大到央视节目录制,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活动走进南关厢。2018年12月,在吴世昌故居内,15名浙大国际校区留学生参加书法沙龙,从此以后便爱上了这个地方。沁源书屋的门店就在吴世昌故居附近,“掌柜”莫哲臻说:“自从那次书法沙龙以后,留学生来这里喝茶更加频繁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南关厢全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为了让游客记住海宁味道,带走海宁记忆,南关厢各商家推出很多文创系列产品,比如,结合皮影戏图案的丝绸长巾;通过扎染艺术印染的笔记本、背袋、围巾;色彩丰富、便于携带的改良版硖石灯彩;还有皮影贴画、皮影影偶……

各类创意文创产品也在积极的探索中,相信定会令人眼前一亮。

流光溢彩:打造文创产业样板

有人说,南关厢什么都好,就是街短了点,地方小了点。别急,南关厢还在“成长”呢。去年���南关厢会源北街正式开放,这里将被打造成集餐饮、文化培训、国学研学的多元化街区。目前,茅记馄饨商家已经入驻,并于今年元旦正式营业。

50岁的茅月娟是茅记馄饨的老板娘,茅记馄饨店之前开在银泰,合同即将到期,她想到要找一个新店面。

“城北的老街坊都希望我们将店开到城北,我盘算了一下,相信南关厢的人流量会拉动客流量。原本和南关厢签合同是3年一签,我直接签了5年。”茅月娟笑着说道。

沿着会源北街继续往东走,就到了锦绣坊,曾经这里是很不起眼的角落,市民路过便匆匆走向停车场,在规划里,这里将被打造成创意小集市,今后或将成为文青的聚集地。

从一条质朴老街,已逐渐成为一个人气景区。近日,南关厢游客中心已经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南关厢的魅力。

济南城厢旧时几处较有名的关帝庙

济南城厢旧时几处较有名的关帝庙

关帝崇拜,在我国是极有“群众基础”的一个文化现象。走遍中国城乡,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关帝庙。那被人们奉为“关帝”的,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关羽字云长,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名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面赤,十分英武,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死后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人们尊称为“关公”。民间把关羽奉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所以,我国各地除了设有文庙(祀孔子)之外,还设有武庙(即关帝庙)。只是文庙都是“官方”办的,而关帝庙则多半是民间办的,而且从总量来看,关帝庙要远远多于文庙。例如,仅老北京城里,就有100多座专祀关公或兼祀关公的祠庙。

旧时济南关帝庙也不少,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济南城厢就有关帝庙6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地区的关帝庙竟达30多所。

关帝是中国儒、释、道三大教派均推崇的神祇。他不仅受到了儒家的崇祀,同时还受到了道家、佛家的膜拜。除了军人、武师奉关公为行业神加以崇拜外,其他如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命相等行业也都尊崇关公。关公甚至还被人们奉为财神,在民间,关公比财神赵公元帅的“知名度”要高得多。

旧时济南城厢较有名的关帝庙有以下几所。

后宰门街关帝庙

位于后宰门街东首路北,始建于宋代,初名汉寿亭侯庙,后改称关岳庙、关帝庙,是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该关帝庙曾三次重修,清末被济南府巡警总局占用,民国时期则在此设山东国术馆。

估衣市街关帝庙

在今共青团路东段路北、五龙潭公园南门西侧。该关帝庙原是旧时集云会馆的组成部分。集云会馆是由济南估衣业同人集资修建的,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称蜜脂殿会馆,后改称集云会馆。各地会馆都有供祀关帝的习惯,集云会馆也在正殿供祀了圣帝关公像,济南人习惯上就把集云会馆也称为关帝庙了。据说,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慈禧太后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押在这个关帝庙里。后来从关帝庙后门将其拉出处死。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开阔街市,原规模较大的集云会馆被迫去掉了大门、屏门、西对门、南客厅等建筑,正殿依然保留下来。

将军庙街关帝庙

清顺治七年(1650年),西班牙传教士嘉伯在济南将军庙街创建了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当时城中许多百姓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为匡扶正统,人们集资在洋教堂四角各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以借关帝神威来震慑洋教。

芙蓉街关帝庙

在芙蓉街路东、正对今省府东街(原小布政司街)的丁字路口处。

其他街道上的关帝庙

还有正觉寺街关帝庙(在原正觉寺、华林寺以东)、东城根关帝庙(在原前署道东头)、司里街关帝庙(在琵琶泉以西)等等。

不是关帝庙的关帝庙

需要一提的是,旧时济南人习惯将马跑泉边的关王庙也称作关帝庙。其实,关王庙原是纪念抗金英雄大刀关胜的地方,明朝时候,“关胜”被人们误传作“关圣”,还在庙里塑了关羽、关平、周仓的塑像。后人也就将错就错,把它视为关帝庙了。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起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各地关帝庙无一例外地被划入了“四旧”之列,被“革命群众”统统“破除”了。济南的关帝庙自然也难逃厄运,有的被拆除,有的则被改作他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济南市区内先后修复、开放了两处关帝庙。一处是原估衣市街关帝庙,一处是芙蓉街关帝庙。

修复后的共青团路(原估衣市街)关帝庙

原估衣市街的关帝庙,修复于2001年原估衣市街(今称共青团路)拓宽时。关帝庙大殿由东西两座二开间青砖青瓦殿堂组成,前卷棚后硬山,虽然体量不大,但不失森严庄重气势。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西蜜脂泉,便位于大殿前的狭小天井中,池长四五米,中被石板桥一分为二。关帝庙大门前悬有一联:

三教尽皈依,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上;九州隆享祀,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

该联原系山西解州关帝庙联。解州(即解县,今属山西运城),是关羽的原籍,解州关帝庙是国内最享盛名的关帝庙。该联作者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号涧泉,是清乾隆年间状元,官至侍读学士。他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国内各地所存秦大士匾额、楹联极多。秦大士游杭州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曾写下了这样一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事一直被传为联苑佳话。

该联上联的“三教尽皈依”和下联的“九州隆享祀”,正是对民间关帝崇拜的真实概括。“心似日悬天上”和下联的“神如水在地中”,是说关公赤心似天上红日,英灵像水一样浸润着华夏大地,表达了人们对关公人品高山仰止的尊崇之情。在国内众多关帝庙楹联中,此联堪称上乘之作。估衣市街关帝庙将其移植于此,意在彰显关公的高洁品格和浩然正气,虽非自家原创,倒也恰到好处。

修复后的芙蓉街关帝庙

芙蓉街关帝庙院内的忠义卫国丰碑

芙蓉街关帝庙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十分著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周边商号捐资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废弃,庙址设为粮店。2009年3月,济南市民郭玉山斥资千万予以重修,同年12月竣工开放。芙蓉街关帝庙在重修时,还意外地发现了已被埋没的芙蓉泉、武库泉、飞霜泉三眼名泉,如今三泉已被妥善保护。郭玉山先生还特地在院内树立了一通“忠义卫国丰碑”,以纪念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为国捐躯的18位烈士。关帝庙大殿内的关公像,以整块巨型岫玉雕制,这在国内关帝庙中,尚属首例。

来源:明府城

古城丨济南城厢旧时几处较有名的关帝庙

关帝崇拜,在我国是极有“群众基础”的一个文化现象。走遍中国城乡,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关帝庙。那被人们奉为“关帝”的,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关羽字云长,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名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面赤,十分英武,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死后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人们尊称为“关公”。民间把关羽奉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所以,我国各地除了设有文庙(祀孔子)之外,还设有武庙(即关帝庙)。只是文庙都是“官方”办的,而关帝庙则多半是民间办的,而且从总量来看,关帝庙要远远多于文庙。例如,仅老北京城里,就有100多座专祀关公或兼祀关公的祠庙。

旧时济南关帝庙也不少,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济南城厢就有关帝庙6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地区的关帝庙竟达30多所。

关帝是中国儒、释、道三大教派均推崇的神祇。他不仅受到了儒家的崇祀,同时还受到了道家、佛家的膜拜。除了军人、武师奉关公为行业神加以崇拜外,其他如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命相等行业也都尊崇关公。关公甚至还被人们奉为财神,在民间,关公比财神赵公元帅的“知名度”要高得多。

旧时济南城厢较有名的关帝庙有以下几所。

1

后宰门街关帝庙

位于后宰门街东首路北,始建于宋代,初名汉寿亭侯庙,后改称关岳庙、关帝庙,是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该关帝庙曾三次重修,清末被济南府巡警总局占用,民国时期则在此设山东国术馆。

2

估衣市街关帝庙

在今共青团路东段路北、五龙潭公园南门西侧。该关帝庙原是旧时集云会馆的组成部分。集云会馆是由济南估衣业同人集资修建的,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称蜜脂殿会馆,后改称集云会馆。各地会馆都有供祀关帝的习惯,集云会馆也在正殿供祀了圣帝关公像,济南人习惯上就把集云会馆也称为关帝庙了。据说,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慈禧太后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押在这个关帝庙里。后来从关帝庙后门将其拉出处死。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开阔街市,原规模较大的集云会馆被迫去掉了大门、屏门、西对门、南客厅等建筑,正殿依然保留下来。

3

将军庙街关帝庙

清顺治七年(1650年),西班牙传教士嘉伯在济南将军庙街创建了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当时城中许多百姓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为匡扶正统,人们集资在洋教堂四角各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以借关帝神威来震慑洋教。

4

芙蓉街关帝庙

在芙蓉街路东、正对今省府东街(原小布政司街)的丁字路口处。

5

其他街道上的关帝庙

还有正觉寺街关帝庙(在原正觉寺、华林寺以东)、东城根关帝庙(在原前署道东头)、司里街关帝庙(在琵琶泉以西)等等。

6

不是关帝庙的关帝庙

需要一提的是,旧时济南人习惯将马跑泉边的关王庙也称作关帝庙。其实,关王庙原是纪念抗金英雄大刀关胜的地方,明朝时候,“关胜”被人们误传作“关圣”,还在庙里塑了关羽、关平、周仓的塑像。后人也就将错就错,把它视为关帝庙了。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起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各地关帝庙无一例外地被划入了“四旧”之列,被“革命群众”统统“破除”了。济南的关帝庙自然也难逃厄运,有的被拆除,有的则被改作他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济南市区内先后修复、开放了两处关帝庙。一处是原估衣市街关帝庙,一处是芙蓉街关帝庙。

修复后的共青团路(原估衣市街)关帝庙

原估衣市街的关帝庙,修复于2001年原估衣市街(今称共青团路)拓宽时。关帝庙大殿由东西两座二开间青砖青瓦殿堂组成,前卷棚后硬山,虽然体量不大,但不失森严庄重气势。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西蜜脂泉,便位于大殿前的狭小天井中,池长四五米,中被石板桥一分为二。关帝庙大门前悬有一联:

三教尽皈依,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上;九州隆享祀,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

该联原系山西解州关帝庙联。解州(即解县,今属山西运城),是关羽的原籍,解州关帝庙是国内最享盛名的关帝庙。该联作者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号涧泉,是清乾隆年间状元,官至侍读学士。他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国内各地所存秦大士匾额、楹联极多。秦大士游杭州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曾写下了这样一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事一直被传为联苑佳话。

该联上联的“三教尽皈依”和下联的“九州隆享祀”,正是对民间关帝崇拜的真实概括。“心似日悬天上”和下联的“神如水在地中”,是说关公赤心似天上红日,英灵像水一样浸润着华夏大地,表达了人们对关公人品高山仰止的尊崇之情。在国内众多关帝庙楹联中,此联堪称上乘之作。估衣市街关帝庙将其移植于此,意在彰显关公的高洁品格和浩然正气,虽非自家原创,倒也恰到好处。

修复后的芙蓉街关帝庙

芙蓉街关帝庙院内的忠义卫国丰碑

芙蓉街关帝庙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十分著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周边商号捐资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废弃,庙址设为粮店。2009年3月,济南市民郭玉山斥资千万予以重修,同年12月竣工开放。芙蓉街关帝庙在重修时,还意外地发现了已被埋没的芙蓉泉、武库泉、飞霜泉三眼名泉,如今三泉已被妥善保护。郭玉山先生还特地在院内树立了一通“忠义卫国丰碑”,以纪念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为国捐躯的18位烈士。关帝庙大殿内的关公像,以整块巨型岫玉雕制,这在国内关帝庙中,尚属首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8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