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学墩社区:学墩社区:地处宝应县城的西部,北至叶挺路,南以南城根路、宝应大桥为界,东起中大街,西至京杭大运河,辖区面积约0.4平方公里,户籍5150户,11307人。……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提升开馆 宝应大讲坛讲述周恩来风范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提升开馆

2月28日,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暨“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提升开馆揭幕”仪式隆重举行。市文物局局长华德荣,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徐建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陆安亚,副县长杨洪国参加。

一直以来,宝应县积极响应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学习、积极弘扬周恩来精神,热情宣传全党楷模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共同深怀“高山仰止”的崇敬心情,努力打造扬州地区唯一一处周恩来总理纪念地,为党员干部营造了一处唤醒初心、净化心灵、激发革命斗志的红色圣地。

活动当天,还向淮安市周恩来故居管理处、淮安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县城中小学、消防大队、安宜镇学墩社区、县文体广新局现场赠书。

宝应大讲坛讲述周恩来风范

为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2月28日,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文体广新局共同举办的“宝应大讲坛”在党校五楼报告厅开讲。副县长杨洪国主持活动。

活动特邀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为参会人员作《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人格魅力》的专题报告。范承祚以自己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在周总理身边17年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真情实感地回忆了伟人周恩来的“轶事”,再现了周恩来这位新中国开国总理的为党为民鞠躬尽瘁的风采,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精彩报告。

宝应日报

走进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感受伟人风采!

开国总理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周总理生父是周劭纲,生母万氏;出生后大约十一个月时,过继给重病的叔父周簪臣,不久周簪臣病故,周恩来遂一直随嗣母陈氏生活。万氏,淮阴人;养母陈氏,宝应人。周总理少年时代随两位母亲分别去过淮阴和宝应,这两地都留下了周恩来读书处,成为后人缅怀之地。 陈氏母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年轻守寡后,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嗣子周恩来身上,全身心地培养和教育周恩来。周恩来童年时,多次随陈氏来宝应省亲。1907年春,周恩来生母万氏病故,陈氏愁绪缠身,染病日重,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和便于自己治病,携时年九岁的周恩来回到自己的娘家、宝应水巷口生活了三个多月。

宝应老城依旧是寻常巷陌,窄窄的弄堂,干净整洁的环境。地面的青石板在岁月的磨蚀下,光滑、厚重。

1907年,周总理和嗣母在愁绪万千中走在这石板路上。在陈氏的思想里,未来是渺不可知的存在,少年恩来过早地接受了生活的磨难,这是他日后坚毅性格的成因。

水巷口3号,当年是陈氏的家,陈氏的父亲陈沅,是这座明清建筑的主人。入口面北。

屋脊上刻着回纹,脊心是梅花的图案。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时代 1907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02年10月22日公布

石鼓。

房屋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入口在北面,通道分出东西两院,相对独立。东院是陈氏和周总理当年居住的地方,陈氏的哥哥陈式周夫妇也在东院。陈沅生活在西院。

通道,左为东院,右门进入西院。两院门不相对。

回望门厅屋脊。

东院上客堂,左为陈氏和周总理当年居住的地方,右为陈式周夫妇住所。

中堂。条几上摆放座钟和花瓶。墙上张贴山水字画。

雕花大床,就是当年周总理和陈氏母亲的卧室。百年过去,吾人似乎依然感受到母爱的芬芳。

正脊脊心。

正脊翘起。

厨房。

下堂屋阔三间,为藏书房、读书房和餐厅。

陈式周书桌。

少年恩来读书桌椅。陈式周家学渊源,曾藏书近万册,少年恩来在这里如鱼得水,汲取知识营养。

墙边嵌着一块周总理少年的宏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少年的诺言。

西宅院是陈式周父亲陈沅及家人当年的生活用房,共有大小房屋十—间,现辟为展览室和读书处的接待工作用房。下堂屋三间,有通联走廊。

上堂屋四间。

窗头线脚。

瓦当滴水,回纹正脊。

少年周恩来坐像。当年还在清朝治下,恩来身穿马褂,头戴瓜皮帽。但他的眼睛告诉吾人:他的心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展室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周恩来与嗣母陈氏;第二部分是周恩来与陈式周;第三部分是周恩来情系宝应。

偏房。

少年恩来在水巷口生活了三个月,但他和陈氏母亲离开的时候,依然是茫然不知未来的。他们回到淮安驸马巷。1908年,陈氏母亲撒手人寰。恩来失去了最后的娘亲,这种痛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恩来随后离开淮安,远赴天津,投身广阔的人海。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年少生活的地方。也许,吾人能在后来恩来旅日期间写下的《念娘日记》中,寻找他心灵深处的思念:“……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好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七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个儿子没有。”

故乡,是不敢正视的怀念。

宝应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在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话“初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8日上午,位于宝应县城水巷口三号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一场宣读入党誓词的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宝应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党员干部们,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不忘初心的使命感。

据了解,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07年夏,周恩来生母万氏去世,嗣母陈氏携9岁的周恩来从淮安来到宝应,一住就是三个月。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向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起少年时代在宝应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伊始,宝应县就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来到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接受党性教育。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史料、一个个感人故事,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报国的博大情怀。

而地处宝应县曹甸镇的忆思园,则依托苏中公学纪念馆、曹甸战役纪念馆和江淮流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及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忆思园现已成为省、市、县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连日来,宝应县各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赴忆思园接受党性教育。

18日下午,来自曹甸镇中心卫生院的党员在忆思园重温了入党誓词。曹甸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副书记钱广锋告诉记者,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曹甸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做好本职工作。借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全镇家庭医生签约率,做好全镇居民健康的“守门员”。

“宝应是革命老区,拥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苏中公学纪念馆、凤山园等一大批红色资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充分利用好县内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聆听先辈故事,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干部精神受洗礼,让宝应的红色基因不断传承。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实施以来,宝应县累计已有4万多人次党员干部到县内红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宝应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士礼表示,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红色初心,让主题教育底色更红。

来源:扬州日报|记者张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6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