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AAA级旅游景区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碾庄圩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是役,南京政府遭遇“滑铁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走向了转折点。碾庄纪念馆北面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纪念碑,大理石浮雕碑座,“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座浮雕围绕四面。碑的正面有-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镏金大字。主要景点有展室、纪念碑、碑林、广场、南门战场、黄佰韬指挥所、黄佰韬击毙处等。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赵海东Vlog记录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镇区G311国道南侧,占地116亩,1958年6月奠基兴建,1960年2月竣工,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景区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有刘少奇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馏金大字;左面是刘伯承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面是陈毅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邳县县委撰写的碑文。碑体上方各镶一枚红色五角星,“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座大理石浮雕围绕四面。 主要景点有陈列馆、纪念碑、粟裕广场、烈士公墓区、英烈湖、兵器广场、黄佰韬指挥所、黄佰韬击毙处等。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血肉之躯打通前进道路

记者 李 刚

在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内,有一张美国《太平洋邮报》记者于1948年11月17日从飞机上拍下的碾庄圩照片,辽阔平坦的大地上,战火弥漫,硝烟四起。

73年前的淮海战役,我军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60万完胜80万的战争奇迹。战役的第一阶段,碾庄圩战斗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22日,共历时17天,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徐州驱车往东50余公里就是邳州市碾庄镇,311国道南侧,坐落着气势宏伟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纪念馆景区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刘少奇同志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镏金大字;另外两面分别是刘伯承元帅题词“淮海战役阵亡将士永垂不朽”和陈毅元帅题词“淮海战役各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948年11月,黄淮海平原已天寒水冷,华野战士正努力抢在敌人前面堵住其西窜之路。碾庄圩西部二三十公里处,有条不老河。只要过了不老河,就能迅速对黄百韬兵团形成包围。关键时刻,河上的桥却被敌军炸断了。邳州几十名青壮年拆掉自家门板,顶着枪林弹雨,用肩膀和双臂架起了一座人桥。敌机在上空盘旋,枪声、炮声响成一片,但桥岿然不动。有人受伤了,马上有人接替;有人牺牲了,立即有人补上。鲜血染红了不老河,肩膀扛起的“大桥”坚持了30多个小时,300多名民工参与架桥,其中12名民工献出了生命。这一幕被铸成雕塑,永远定格在纪念馆门口。

纪念馆内,有个碾庄圩的模型,彼时的碾庄圩有两道圩墙,圩墙之间有宽约10米的水壕,易守难攻。在碾庄围歼战中,华野艰难地与敌人展开逐屋逐堡的争夺。华野六纵爆破组组长张树才挺身而出,对连长说:“不炸掉地堡,我决不回来!”随即抱起20多斤重的炸药包向地堡冲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据统计,碾庄圩战斗中,我军伤亡高达2.7万余人。

在一面写着“人民的胜利”的影壁墙后,以纺车、箩筐、石磨、手推车、扁担等为图案的五幅浮雕,被灯光照得通亮。纪念馆里,陈列着当年支前民工用过的手推车,它推过粮食、载过炮弹、运过伤员,推出了新中国的黎明。纪念馆墙上有这样一串数字:担架3790副、大车1050辆、小车4580辆、小挑12750个、牲畜14758头……这仅仅是邳县(现邳州市)在碾庄之战中做出的贡献。

青山埋骨不埋名,红色碾庄铸忠魂。纪念馆南部的一片松柏丛林之中,近5000名烈士长眠于此。北首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粟裕将军临终前有遗愿,骨灰撒放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碾庄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淮海战役总指挥之一,以这样的方式和碾庄圩英雄永远在一起。

碾庄战斗烈士纪念碑前的毕业60年同学聚会(作者 黄清)

碾庄战斗烈士纪念碑前的毕业60年同学聚会(作者 黄清)

2021年4月9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邳州市碾庄镇新街会集了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有老爷爷,有老奶奶,白发苍苍。有的行走不便,拄着拐杖,或夫人陪伴,或子女搀扶。引起了人们的惊奇和关注,他们是些什么人?干什么来了?看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大门西川味居酒家悬挂的横幅,便晓得了,是碾庄民办中学第一届(1957―1960)部分老同学,在这里举行联谊会。有本地的,有从县城来的,徐州来的,最远南京来的。

他们一见面,都抑制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亲切地拥抱寒暄,互报姓名,热泪盈眶。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先是就建党100周年的话题,深情感谢党恩,是党教育培养了他们,给了他们幸福的晚年。

联谊会开始,主持人李敬朗讲述了母校校史、校领导和任教老师,本次聚会的缘起、意义和活动安排。接着,前往烈士陵园,凭吊母校遗址――烈士纪念碑西侧,苍翠的松柏、高大茂盛的水衫林间。同学们的思绪回到了64年前。那是国家遭逢三年自然灾害最艰苦困难的岁月,一群朝气蓬勃怀抱理想的青年学子,在这里度过了三个春秋。参加过建立烈士纪念碑的义务劳动;1960年清明节,冒着纷纷小雨,参加了隆重的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过热血沸腾促人奋进的入团仪式,和团支部活动。最富有力度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增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今天,在当年拍毕业照的位置――碑前的碑座台阶上,又合影留念。魂牵梦绕,故地重访,沧海桑田,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端,白驹过隙,64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窈窕淑女翩翩少年今安在?那时学习、生活中的美事趣事糗事知多少?历历在目,恍如昨天。青春的笑语、歌声、琅琅书声,建碑工匠们打凿石块的叮当声,依稀耳畔。

筵席间,同学们欢聚一堂,一边畅饮,一边畅谈,分别后的人生道路,忆念当年情谊,抒发思念情感,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庆中。回顾毕业后,有的考取高中、师范、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参军入伍,有的从事工农业生产。之后,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干部;有的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成为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作家;有的成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有的成为民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总之,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付出才智和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是为母校培养了众多人才,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也更加怀念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来,同学们经历过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越发认知难以忘怀的,最珍贵的,还是那份同学情。老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入老林。人世间纵有诸般情义,然而哪一种能比得上胜似手足情的同学情,那么纯朴、率真、深厚,犹如陈年美酒,愈久愈醇香,愈久愈珍贵。同学们切身体会,感叹不已。这次聚会,将定格在每个人今生的记忆里。

最后,衡敦亚作结束讲话,祝愿同学们健康长寿,充满信心,争取建国100周年再相会。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收藏

举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65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