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张大烈故居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泾水河南西街南巷门,有一座具有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特色的居民建筑群,这就是原长泾名门望族的张氏故居,乡民俗称它为“黄石山墙”。

中文名:张大烈故居

地点: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泾水河

张大烈故居

建与:青咸丰末年(1860年)

占地总面积:2128平方米

革命烈士张书印故居在新密大隗进化村揭牌

12月24号上午, 革命烈士张书印故居揭牌仪式在我市大隗镇进化村举行。大隗镇党政领导干部齐聚张书印故居,共同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寄托对英烈的无限哀思。市政协党组成员、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宗福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依次参观了烈士故居,重温革命历史征程。

据介绍,1922年,大隗镇进步青年张书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张书印在家乡山头湾村创建了密县第一个党支部;为表明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革命新农村的决心,发动群众把山头湾村更名为进化村;在进化村建立了密县第一个农民夜校、成立了农民协会、组建了农民自卫军。1925年7月,张书印在密县县城,建立了中共密县县委,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密县农民运动。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受河南省委指派,张书印参与组织“中原兵变”、筹建红十五军,准备开辟豫西革命根据地。由于兵变失败,张书印被反动派暗杀。1982年张书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张书印烈士墓、山头湾农民夜校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新密市广播电视台

《荆州散记》(一)拜谒张居正墓园与故居|余大中

拜谒张居正墓园与故居

余大中

2017年7月9日,小暑后的第三天。我与几个景仰张居正的朋友再次拜谒了张居正墓园与张居正故居。这一天,恰恰是张居正去世435周年的忌日。1582年7月9日,亦即万历十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于北京,享年57周岁。遵照他的遗嘱,千里迢迢,发丧回乡,归葬故土。

张居正墓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首辅路16号。整座墓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由南到北依次为石牌坊、石狮、山门、半月池、张居正塑像、神道、墓碑。东侧为太岳堂,西侧为纯忠堂。园内亭廊环绕,砖石铺地,银杏、香樟、松柏、梅竹植于其间。神道两侧分别置石望柱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仪门后面窗花设计为“鹊雀登枝”和“白鹿献瑞”。

张居正故居距离张居正墓园约2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张居正故居早已被毁于战乱。据史料记载,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东大门内、现“江陵碑苑”附近。于是,今人在“江陵碑苑”重建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张居正出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5月24日),幼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因为是湖广江陵人,又称“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政治家、锐意改革家,官位全称:“大明左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担任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期间,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万历新政”,获得“宰相之杰”的赞誉。

作家熊召政曾经创作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后改编成四十三集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精心描写撤换两广总督,惩治妖道王九思,隆庆皇帝驾崩,胡椒苏木折俸,子粒田征税,张居正父丧夺情,荆州征税风波,万历皇帝调戏宫女,全国清丈土地,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等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推行“万历新政”过程中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经历。

2014年5月14日,我曾写过一篇分行文字《缅怀张居正》:

奏论五弊一才俊,条陈六事九言鼎。

愧对先父难守制,愚忠幼主易夺情。

帝鉴直解育万历,首辅当国开新政。

荆州城阔立碑苑,太岳路窄埋英魂。

2014年5月15日,又写下《再悼张居正》:

夺号削谥身后痛,抄家没产子嗣冏。

首辅权炙埋祸根,伴君如虎难善终。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觉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荆州是张居正出生的地方,也是张居正成长的“摇篮”。张居正自幼好学,天资聪颖,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中秀才,时任荆州知府李士翱对他十分赏识。13岁参加乡试时,张居正写了一篇美文,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他多磨练几年,当时未让其中举。3年后,16岁的张居正中得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时中进士。荆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张居正从荆州出发,逐步攀登国家政治宝塔的顶端。最终,他又落叶归根,魂萦故里。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认为《论时政疏》是张居正政治天赋的初步表达。嘉靖年间,中进士后,20余岁年纪的张居正,官居翰林院庶吉士之职。他模仿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的《陈政事疏》,写下一生中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奏疏《论时政疏》,体现出青年张居正敏锐敏感敏捷的政治视野、政治视角、政治视力。在这篇奏疏中,张居正指出,当今朝廷存在五大弊端,分别是宗室问题、人才问题、官僚问题、军备问题与财政收入问题,把当时国家政治危机的方方面面分析得透彻入里。此时的张居正资历尚浅,虽有政治主张,但得不到重视,《论时政疏》没有被关注和批阅。但后来,《论时政疏》成为张居正改革的思想基础。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认为《陈六事疏》是张居正改革的纲领性文献。隆庆二年(1568年)张居正上书一道《陈六事疏》奏章,从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政治改革重大主张。省议论,就是杜绝空谈、求真务实。振纲纪,就是严明纲纪、依法办事。重诏令,就是皇旨廷意、贯彻落实。核名实,就是官员考核、名实相符。固邦本,就是民为邦本,本周邦宁。饬武备,就是加强边防,抵御外侵。遗憾的是,隆庆皇帝没有采纳张居正的建议,《陈六事疏》被束之高阁,直到张居正权倾朝野后,其改革举措方得以推行。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认为 “一条鞭法”是“万历新政”的根本举措。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施赋税制度改革,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征收税赋。简化征税手续,均平赋税徭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生产发展。由于折银征收,促进农产品进入市场,带动了商品繁荣。“一条鞭法”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在中国赋税制度变革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一条鞭法”的基本前提是清丈土地。因为遭到大地主的反对和阻挠,张居正“一条鞭法”赋税制度改革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但是,折银收税办法得到推行和坚持。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认为张居正著述颇丰,他的《书经直解》《帝鉴图说》流芳百世。张居正言论文章,后由子懋编为《张太岳集》。清光绪年间重刊本称《张文忠公全集》,共四十五卷,传世较广。《书径直解》是万历年间张居正写给年龄尚幼的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一人阅读的,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四书》皇家读本。1651年,张居正所注《四书》再次付样,题名《张阁老直解》。康熙读过《书径直解》后评论:“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没之词,可为法也”。《帝鉴图说》是张居正亲自编撰的专供朱翊钧阅读的政治教科书,古代帝王的启蒙读物。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语作为书名,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观点、独创的方式,诠释、评论、讲述帝王之道。

每每缅怀张居正,我觉得玷辱张居正的野史不可信。张居正病逝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举措几乎全部废止。由于言官诬劾,皇帝诏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名号,再夺文忠谥号,其家也被籍没。后因言者复攻不已,皇帝下诏尽削张居正官秩。万历皇帝为什么对张居正进行严酷的“秋后算帐”?民间曾有“黑心宰相卧龙床”传言,说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关系暧昧。对此,作家熊召政曾经正本清源:“我一直不认为李太后与张居正两人之间有什么暧昧之处。须知明代宫禁甚严,李太后与张居正即使互相倾慕,也没有勇气进行这种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尝试。但是,改革的反对派们仍会捕风捉影,蓄意制造这两个人的‘绯闻’。朱翊钧对张居正清算之所以那么残酷,除了皇权与相权之争,大概也是受了‘绯闻’的蛊惑,从维护皇室尊严的立场出发而施以雷霆手段”。也就是说:“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张居正墓园西侧,是一座菩提寺。所谓菩提,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涅槃的程度,亦即为无上菩提。张居正墓园与菩提寺为邻,别是一样风景,令人十分感慨。

余大中 出生于1957年,湖北荆州人。当过农民、民办教师、搬运工人,七七级大学生,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硕士学习高教研究,从事过文案和政法工作。退休之后,想写点以荆州历代名士和人文景观为题材的散记,表达自己对荆州的热爱。

文中插图:源于网络

张大千故居纪念活动在都江堰举行

□青轩 本报记者 石薅夫 文/图

10月23日至10月28日,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广新局、民政局等单位承办的张大千故居纪念活动在都江堰青城山隆重举行。1938年,张大千曾率家人弟子在青城山上清宫连续居住三年,敦煌归来后又断续返居,前后历时八年之久,在青城山创作了《青城山全图》,《青城全景墨笔山水》《长江万里图》等大量名画,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10月24日上午,绵绵细雨中,张大千的女儿张心瑞携一双儿女兴致勃勃地雨中登青城,细细的雨丝犹如长长的思念,穿过七十余年的时空,勾起后人们无限的情愫。特别是一到上清宫,年近九十的张心瑞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她深情地说: “我十岁来到青城山时,这两棵银杏树就在这里,高大挺拔,我仿佛又见到了故人。”一进上清宫山门,张心瑞加快了脚步,在众人的陪同下,她快步走进大千先生故居,然后在七十年前和父亲居住的小院子里久久地伫立,看着当年父亲亲手植下的梅花还在,张心瑞心潮起伏,她挨个参观每个房间,然后告诉女儿和儿子:“这是一个简单的堂屋,平时接待客人使用。”又指着一个房间说道:“这里以前是家公的画室,他的很多作品都在这里完成,我们有时候逮了很稀有的蝴蝶,也会送给父亲,让他拿去照着画。”张心瑞还告诉大家:“父亲在画室还安了一张床,画得太晚,就在画室里睡觉。为了画好动物,父亲养了一头熊和一只小豹子。豹子只有几个月大,还没有桌子高,天天跟着父亲,连睡觉都在一起,早晨,豹子起得早,就用爪子轻轻地把父亲挠醒。有一天,父亲买回一快板油(猪油),挂在墙壁上,不料被豹子跃起吃了大半,结果豹子拉起了肚子,最后一病不起,因此而亡。那只熊当时用铁链拴着,我们几人经常一边喝茅梨儿酒,一边也给熊喝。父亲有次看见后,提醒我们,谨防熊喝醉了,挣脱铁链跑了。哪里想到,竟然成了事实,有一天,这只熊真的挣脱了铁链,爬到了上清宫门口的一棵大银杏树上,无论怎样呼唤,它都不肯下来。为了防止熊伤到游客,在征得父亲同意后,道士们无奈之下,用猎枪击毙了这头熊”。张心瑞陷在深深的回忆中。同行的大千先生门人,道教负责人等纷纷表示,将要尽快恢复大千故居,让大千艺术在青城山上再放光芒。

10月27日下午,主办方举办了“梦回青城—张大千与青城山”座谈会。会上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张明心介绍先生故居保护情况及期待愿景。张心瑞女士讲述当年随同父亲在青城山的创作及生活等珍贵回忆,张大千家属向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捐赠张大千巨幅特制山水作品《青城山》,大幅榜书作品《青城山》,张大千先生外孙女萧柔嘉女士介绍捐赠作品背景情况,知名画家、艺术家谈大千与青城山缘。四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李兆权,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吴德华,绵阳市军分区原司令员张学东,都江堰市市长何维楷,都江堰市副市长唐小峰;张大千弟子雷良玉(90岁),知名画家学者邱笑秋、叶瑞琨、施云翔、李晟、王家葵、屈波等,大风堂门生及再传弟子蔡寅坤、罗伦建、赵弥、赵夜白等以及张大千亲属、生前友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此次活动的举行有力地提高了国际名人与都江堰、青城山的互动效应,极大地丰富了青城山的人文历史资源,促成了都江堰市文旅交融发展。张大千故居的完整保存及有效利用,不但有利于大千文化的传承及发扬,也为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5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