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越城桥

越城桥位于苏州市郊石湖东北岸,跨北越来溪,西距行春桥数十米,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元至正,明永乐、成化,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均有整修,治八年(1869年)重建。为一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33.2米,净跨9.5米,矢高4.8米,中宽3.6米,花岗石砌筑。明柱镌有联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画”,“波光万顷月色千秋”;南面是“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因年久失修,桥身倾斜,后又被过往船只碰撞,部分拱券石脱落,明柱断裂,出现险情。1993年照原样修复。此桥位于石湖风景区,登桥远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尽收眼底。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城桥

重庆:八桥镇,是否真有八座桥? 穿越历史烟云,还原城市风貌

中华美德公园还留存着一段长渠的痕迹

赵锡文指点昔日长渠流向

第一桥形似这样的平桥

第一桥旧址在区府旁

重庆大渡口的核心区域有个八桥镇。这地名因何而来?是否历史上真有过八座桥?如果有,这八座桥曾架于何处,各自又是什么形状呢?

当岁月的潮汐,逐渐抹去城市的记忆。带着这一串的问号,笔者踏上了还原城市历史风貌的行程。

本期起,我们将带您深入探访近乎消失的“八桥记忆”,细品那些不曾记入史册,即将被时光淡忘的故事……

穿越历史烟云,还原城市风貌

子李二嫂到河边洗衣服,身后跟着一只小猪跑了出来,等李二嫂发现时,猪一不小心掉到了水渠里。李二嫂急得只能在岸边跳脚吆喝,可越吆猪越往对岸游。李二嫂急忙喊来李二哥。老二脱了衣服,游到对岸才把猪抓了回来。

“我们住在这里,每次到对岸都要绕很远的路,一点都不方便。”当晚,李家三兄弟就协商,要修一座桥。说干就干,第二天,李家三兄弟就展开行动,就近开山取石,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一座长约十来米,宽约五六米的简易石板平桥就建好了。

有了桥,就该有个名字,“既然是你们三兄弟修的,那就叫三娃桥嘛。”附近村民知道后,纷纷提议。于是这桥就有了第一个名字。

几天后,李氏族长听说了这件事,就带着人前来放鞭炮庆贺。族长有点文化,认为“三娃桥”这个名字太俗气,于是又提议改成“李家桥”。

在赵老的记忆中,“李家桥”两岸用石墩托着,桥面用双石板并排铺成,桥头也没有装饰。虽然简朴无华,却为当时居住在附近的百姓提供了出行的便利。上坝大湾内的甘家院子、李家院子、沈家院子和罗家院子,以及那些星星点点洒满全湾的单家独户都要从这座石桥进出。这里也是离马王场最近的交通要道。

不过在赵老看来,“李家桥”这个名字也说不上好听,他还为这座桥取了一个更诗意的名字,叫“映月桥”。因为站在这座桥上,就能看见月亮岩美丽的半弧形山崖。而在《八桥镇志》上,此桥又被称为“观音桥”,或许是因为邻近长渠源头观音岩之故。

长渠穿过的地方之所以叫“箩敞坝”,是因熊关山、大岩头、九宫庙、乌龟凼、老门坎、花生堡、月亮岩、以及双山、冬瓜山、风门垭、万家岩、猴子嘴、柏树堡等山峦围绕成了一个圆圈,形如一个敞开的箩筐口而得名。

箩敞坝被山梁分隔又划成了上坝、中坝、下坝,每坝都是一个大湾,故又被称为“箩敞三坝三湾”。上坝在月亮岩与羊子岩之间,中坝在羊子岩与朱家山梁之间,下坝在朱家山梁与猴子嘴之间。三坝三湾田土宽阔,有数百家农户,几千居民。这里主要产稻谷、玉米、高粱、大豆、是当时巴县马王乡的重要粮仓。

如今,当年长渠的流水已被引入地下暗渠,我们只能随着赵老记忆中当年长渠的走向,下到中华美德公园。“这里现在还能看见一段当年长渠的痕迹,正是公园里依势打造的山溪景观带。”在赵老看来,山溪景观带间架设着的几座小桥,好几座都还存留有当年八桥的一些影子。

在今天美德公园廉政园长廊外的小池塘处,长渠在这个地方拐出了第一道湾。这也是昔日长渠今天还能看见的最后一道痕迹。

第一桥在何处?原来紧邻区府

长渠上修建最早的一座桥坐落在箩敞上坝的锁口丘,也就是现在的大渡口区政府广场左边的绿化带。在这里水渠曾拐出了第二道湾。这座桥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明末清初时期,这附近曾有三间茅草屋,住着姓李的三兄弟,三兄弟非常和睦团结。有一天,三兄弟中老二的妻子李二嫂到河边洗衣服,身后跟着一只小猪跑了出来,等李二嫂发现时,猪一不小心掉到了水渠里。李二嫂急得只能在岸边跳脚吆喝,可越吆猪越往对岸游。李二嫂急忙喊来李二哥。老二脱了衣服,游到对岸才把猪抓了回来。

八桥镇地处重庆市大渡口区腹心地带,是大渡口区的中心镇、经济强镇,位于区境北部,长江西岸,面积22平方千米。日前,为寻找八桥镇的名字由来,笔者带着好奇与疑问,来到大渡口区档案馆、大渡口区博物馆查阅相关资料。很遗憾的是,遍寻故纸堆,却都没能找到八桥镇名字的由来。

笔者随后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志》中查找相关文献记载,里面提到八桥镇以前称八桥乡,曾属九龙坡区管辖,乡政府驻四棱碑。1981年8月1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当地地名更为八桥公社,其名源于辖区内的八座小石桥。

笔者又来到八桥镇政府,寻找到《八桥镇志》,终于找了更多关于八桥镇地名的来源:1952年建乡时,经乡农会讨论,提出以辖区范围内较集中的八座桥来命名。《八桥镇志》上还明确记载,这八座桥各自名曰:观音桥、三道桥、偏岩子桥、白菩萨桥、甘家院子桥、郭家沟桥、庭保桥、郎家院桥。

从《重庆市九龙坡区志》《八桥镇志》能看出,八桥镇的名字是因为辖区里确有八座桥而得名,但关于八座桥的相关记载却都少得可怜。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改建,八桥镇的范围内,也早已没有了这八座“赖以成名”之桥的踪影……

难道这八座桥注定只能消散于时光的逝水流波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寻访到一位老人,这八座桥依然“活”在他的记忆里!

这位老人就是89岁的重钢退休工人赵锡文。赵老1931年出生在南京,抗日战争打响后,1939年底,他跟着父母迁居重庆。在重庆生活了80余年的他,对八桥的情况非常熟悉,喜爱文史的他,脑袋里还装满了大渡口不少的历史人文故事,堪称一部“活方志”。

着父母迁居重庆。在重庆生活了80余年的他,对八桥的情况非常熟悉,喜爱文史的他,脑袋里还装满了大渡口不少的历史人文故事,堪称一部“活方志”。

赵老告诉笔者,这片土地上之所以有八桥,是因为古老的大渡口腹心地带有一条长渠。它从观音岩山头流下,贯穿了三坝三湾,然后汇入长江。因为长渠宽约五六米,回水湾处甚至宽逾十米,由此隔断两岸带来交通不便。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长渠上开始有人架设小桥,前前后后共架了八座桥。

7月22日起,笔者随着精神矍铄的赵锡文开始了实地寻访“消失的八桥”。通过老先生的现场描述和记者的实地走访,我们感觉正在渐渐穿过岁月的沧桑变易,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小桥逐渐浮现,还原在我们的眼前……

一条流水长渠,串起八座古桥

我们探寻历史风貌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当年长渠的源头——今日重钢敬老院附近。这条长渠不是人工挖掘的,而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因自然地势,水流从高到低,在山洪暴雨长年累月地冲刷中形成的。当年长渠沿山而下,一路树木葱茏,雀鸟欢鸣,风光十分幽静迷人。赵锡文回忆说,“我儿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水渠洗澡游泳,摸鱼捞虾,对这条水渠非常熟悉。”

在赵老的指点描述之间,现代的房屋开始从我们眼前隐去,原始的面貌逐渐在脑海中呈现:长渠的源头原是一座山,名叫观音岩,如今已被夷平,建起了重钢总医院。长渠源头旁曾有一家大院,里面住了一位乡贤,叫陈锡山,因此当时那个地方也叫陈锡山大院。在大院的坎下,有农田和一个较大的水凼。水流从水凼的缺口流出,顺着月亮岩的岩口,一直向下流去,也就是现在的重钢敬老院对面,中华美德公园的方向。

水流往下流,穿过当时的箩敞坝三坝三湾,又从柏树堡下面冷家山林流到葛老溪口,最后进入长江,弯弯曲曲全程十余公里,滋润灌溉着两岸的沃土良田。八座桥就分布在这十余公里的水渠之上。

穿越千年,带你看看汉代长安城的那些桥...

“八水绕长安”和环城而建的护城河

给西汉都城长安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使这座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增添了灵气与活力

但也给交通出行带来了许多麻烦与不便

于是陆路交通系统中

借以跨越河川险阻的建筑形式——桥梁

便在长安城四周建立发展起来

并与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城门

一起构成长安城坚固的防御体系

据史书记载

汉代长安城共有16座桥梁,其中12座桥梁与12座城门相对应,建立在护城河上。长安城北以滔滔东去的渭水为天堑,渭水之上架有3座桥梁,这就是秦、汉、隋、唐诸朝名闻天下的东渭桥、中渭桥、西渭桥了。还有城东的灞桥虽然距离城门较远,却为长安城防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

渭河三桥之中的东渭桥位于长安通向关东的大道上,是沟通长安与广大东方地区重要通道。汉代的东渭桥故址位于今高陵县以南的灞河和渭河交汇处,建于汉高祖刘邦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长安与刘邦当初定都关中时的临时都城栎阳的联系。汉文帝刘恒从山西北部的代国启程赴长安即皇帝位,长安城中的文武官员就是集合在这里迎接的。

渭河三桥中以中渭桥建造时间最早,地位也最为重要。此桥为秦昭王时始建,秦始皇时扩建,汉代予以重修,称为“横桥”或“横门桥”,故址在今西安市草滩农场,距离现在的渭河河床较远,其原因在于历史上渭河不断北移的缘故。据《三辅黄图》记载,这座桥“宽六丈,南北长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一百二十二梁”。说明这座桥是多跨梁式桥,汉代的六丈约合今13.8米,这个数字与我国现代大中城市4车道城市桥约15米的宽度已相当接近。中渭桥桥之南北有堤防,桥头立有华表,桥身宽长壮观,桥面巍峨高耸,确实有“横桥飞渡、以象天汉”的恢弘气势。因此一些重大的政治典礼活动有时候在此桥举行。比如汉宣帝时就曾登临此桥,迎接匈奴使者并接受群臣的朝贺。《史记》中曾记载汉文帝驱车行经渭桥时,突然有人慌慌张张地从桥下跑出,致使驾马受惊失控。文帝大怒之下命令将其收捕,交掌管刑狱的廷尉张释之严加审理。张释之审讯后得知所谓罪犯只不过是一个过路平民,因皇帝出行道路戒严躲藏在桥下,等候了一段时间,以为皇帝车队已经驶过,便跑了出来准备回家,没想到刚一出来,却冲犯了皇帝的车驾。张释之仅以他违犯戒严令的罪名处以罚金后释放。汉文帝以为处罚太轻,认为应处以死罪。张释之据理力争,最后说服了汉文帝同意了自己的判决。这一秉公执法的故事,就发生在中渭桥上。桥下可以作为藏身之处,说明由于河滩平阔,当时修建了长长的引桥。中渭桥梁其他结构中很可能也使用石材。公元前91年长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后,汉武帝下令将陷害太子的主谋人之一苏文处以火刑,活活烧死在横桥上,如果此桥纯系木结构建筑,显然经不住大火焚烧的。公元前86年,由于大雨导致渭河暴涨,中渭桥被冲毁,不久又重新修复。

(渭桥发掘场现场)

西渭桥最初建造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在此前一年汉武帝开始在长安城西35公里处营筑自己的陵寝茂陵,要经过渭河运输大量的人力与建筑材料,如果出横门过中渭桥,就绕了很长一段路程。于是汉武帝下令在中渭桥以西兴建了一座新桥,直接通向茂陵。这座桥梁被称为西渭桥,又因其与汉长安城便门相对,故又被称为“便桥”或“便门桥”。西渭桥故址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碱滩农场附近。此桥建成之后由于近达茂陵、雍城,远通河西走廊,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作用日显重要,成为长安通向西方的咽喉要道。

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汉长安城北边发现了迄今最大的秦汉木梁柱桥梁遗址。经调查、勘探和发掘确定,目前在未央区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未央区汉城街道高庙村北农田中,至少有2组5座桥梁。其中位于西席村北的古桥,因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间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桥”,在该处共发现4座桥梁,其中位于中间者为厨城门一号桥,一号桥向西约200米为二号桥,向西80米左右为四号桥,一号桥向东约200米为三号桥。位于高庙村北的古桥,因正对汉长安城北墙洛城门,称“洛城门桥”。考古工作者将发现发掘的这些位于汉长安城北横跨渭河的桥梁统称为“渭桥遗址”,被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厨城门一号桥,横跨于渭河之上。桥梁东西两侧桥桩之间的宽度约为15.4米。桥梁南北长度约880米左右。桥桩残长约6.2—8.8米,也是将桥桩底端削出长约1米以上的三角锥形楔于河床。桥桩顺河流方向东西排列,间距不等,南北两排桥桩间距约3—7米。多处发现有粗细不等桥桩密集成堆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一些桥桩开口高度相差达2米左右,说明此桥使用时间较长,历经多次程度不同的维修和续建。厨城门三号桥西与厨城门一号桥相距约200米。发掘确定,该桥为南北向木梁柱桥,其东西两侧桥桩之间宽约8.3米,南北两列桥桩之间间距约6—7米。

洛城门桥向西与厨城门桥相距约1700米左右,也是南北向木梁柱桥,东西两侧桥桩之间宽约15米,已发现东西3排桥桩,相邻两排桥桩间距约9—10米。

渭桥2组5座桥梁遗址的发现,说明汉代长安所建桥梁数量远远不止史书上记载的16座桥梁,因为今天考古发现的很多桥梁其名目与史书记载的桥梁名称无法对应。而这些桥梁的规模、形制、材料与坚固程度,均体现了汉代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地的桥梁建筑技术与水平。

特别是厨城门一号桥体量巨大,是已知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渭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填补了汉长安城北渭河古桥考古的空白,也填补了桥梁学研究的空白。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长安城东部的重要屏障,如果灞桥失守,长安城以至于整个关中就门户大开,再也没有什么障碍了。因此秦末刘邦率军过武关经蓝田突然出现在灞上,秦王子婴顿时惊慌失措,感到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咸阳文武百官跪降于轵道。后来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实力弱小的刘邦宁肯让出咸阳,也要固守灞上,实际上扼守了关中通往东方的咽喉。西汉中央政府专门在灞桥驻有军队,设置里亭,加强交通管制,强化治安管理。这里绿柳成荫,风景优美,汉代长安人送别东去的客人,往往在此停住脚步,折柳赠别,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了隋唐时代。灞桥之柳,在中国古代成为寄托离情与乡愁的象征。王莽地皇三年(22),灞桥发生火灾,数千人抢救不及,灞桥终于焚毁。后来调查失火的原因,据说是由于寄居在桥下的贫民生火取暖不慎造成火灾。由此可见灞桥也有引桥。王莽在灞桥被焚毁之后不久就重新予以修复,并命名为“长存桥”。

汉代长安的桥梁,在汉长安城遗址西面也有惊人的发现。1989年11月,在咸阳市钓台乡五道村附近发现两座汉代桥梁遗址。其中一座桥址16排112根木桩,每排间距3—6米。已露出的木桩高1.6米,直径约40厘米,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根据研究,当时桥面宽16米左右,为榫卯结构,但今天已不复存在。桥南端发现面积约8平方米大型铁板6块。据测定,此桥距今已2100余年,属于汉代建筑,也是目前国内外迄今发现的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木结构桥梁遗址。另一座桥梁位于此桥东300米处。发现1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并发现有9.54米方形大梁一根。桥面宽度及结构均与西面的桥梁相同。从残瓦等物和两桥风格基本相同的特点分析,认为可能是另一桥烧坍后的重建桥,重建时间已在西汉时期。有的学者认为此桥是汉代帝王狩猎游乐的上林苑内的沣河桥,故称为沣河古桥。

2006年,在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湾子村东北300米处,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一座汉代木结构桥梁遗址。楔入河床的木桩共5排160根,这些木桩根根挺立,基本处在原始位置,多为木质坚硬的黄杨木、香樟木、楠木等珍贵木种。木桩下部削为三棱锥形,非常尖利,采用夯打的形式深深楔入河床。桥宽50米,长300米,为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较大、时间最早、建筑材料最为珍贵的古代桥梁遗址。根据研究,此桥位于汉长安城西南角处约300米,介于长安城与建章宫之间,很可能是西汉时期修建于潏水之上的由长安城通向上林苑的皇家桥梁。

综合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汉都长安作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道路桥梁密如蛛网,通向四面八方。总之,无论从布局规模、居住人口还是建筑水平、基础设施来看,汉代的长安城都是当时世界上位居一流的大都市。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

铜川图书馆温馨提示:本文素材源于网络,用于非盈利性公共文化服务,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穿越千年,梦回宋城,2021穿越火线百城联赛本周日杭州宋城开战!

2021年11月28日,穿越火线百城联赛浙江省赛即将在杭州宋城开始,经过前期的城市海选赛,来自杭州、宁波、温州、衢州、嘉兴、绍兴、台州、金华的8大赛区的战队将在现场争夺晋级大区赛的资格。

作为本次比赛的举办地,杭州宋城是一个穿越古今、颠覆想象的景区,集旅游、演艺、度假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景区内东街、西街、北街、市井街、虹桥、风花巷街衢纵横,一派繁华的宋韵景象,国风、古风扑面而来;朋克街、宋城门、天空树、时光树、相思树、云梯漫步、演艺广场等一步一景,穿越时空;泛舟宋河上,人在画中游,体验浓郁的江南韵味。 主秀《宋城千古情》是一生必看的演出,金戈铁马、美女如云,与拉斯维加斯《O》秀、巴黎《红磨坊》并称“世界三大名秀”。演出运用先进的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以及多变的舞台机械,演绎了良渚古人的艰辛、宋皇宫的辉煌、岳家军的惨烈、梁祝和白蛇许仙的千古绝唱,把丝绸、茶叶和烟雨江南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现浙江千年文明和宋代的灿烂辉煌历史。

本次比赛,来自端游的各路高手将在千年宋城上演最强对决,专业的穿越火线COSER穿越大宋,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盛大入场仪式,共同见证授予冠军的盛大颁奖仪式。

浙江省穿越火线百城联赛的玩家朋友们,来杭州宋城感受宋韵文化,穿越千年欣赏一场精彩对决!11月28号,我们在杭州宋城不见不散!带上你的小伙伴,为你喜爱的赛区战队加油!观赛地址:杭州市之江路148号,杭州宋城景区演艺广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81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