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上海真如寺

AA级旅游景区

上海真如寺

古刹真如寺位于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始建于唐代,原在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至桃浦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

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明清期间,在该寺正殿四周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药师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及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千文),将单檐3间改成双檐5间,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款式,两侧楹联: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该寺韦驮殿,据洪复章《真如里志》载:“元至顺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创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里人陆伟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陆伟功、陆茂功捐资-。”殿内著名的铜弥勒佛系明代所制,铜佛背后镌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闻募铸。”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长、宽各20米的正殿(大雄宝殿)一座。

解放后,正殿独存,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和寺前原韦驮殿的铜弥勒佛尚在。1950年10月,市政府曾拨款维修正殿佛像,并将钢弥勒佛设栏保护。1959年5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修,正殿仍恢复元代单檐式样。“文革”中,殿内檀木释迦牟尼等佛像和铜弥勒佛被毁,许多珍贵碑刻文物被砸。

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三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有研究价值。为此,有关部门拟辟为古建筑展览馆,长期不作宗教场所开放。

1991年后,为满足佛教徒活动需要,将真如寺恢复为宗教场所,成立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任名誉主任,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为主任。修复后的真如寺除大雄宝殿外,还兴建了卧佛殿、方丈室、后院、内院、外院、两廊、办公室等,面积由原来的800多平方米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1992年1月初,由新加坡法师林高僧性仁捐赠的三尊玉佛及一些经书���入寺供藏。其中释迦牟尼佛卧像长2.7米、重1.3吨,两尊坐像分别高2.2米和0.8米、重2.5吨和0.1吨。真如寺今主持为释妙灵法师。

1996年11月20日真如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24日,真如寺举行真如佛塔落成典礼。佛塔于1998年9月正式动工,历时一年三个月竣工。塔高51米,共9层,外形为仿宋元代建筑的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造形端庄、古朴。佛塔平面为方形,除必要的受力框架由水泥浇铸外,其余全部由木料构成,全塔共用杉木、柳桉等约300立方米,堪称名副其实的木塔。由于该塔的风格与全寺建筑极为协调协,故塔的建成,不啻对全寺的外观有着画正点睛之妙。它的落成不仅推动了真如寺全面修复工作,亦为真如古镇旅游商业小区增添了标志性的景观。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399号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1-62971581

开放时间:

8: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交通

01、62、63、105、106、129、136、223、516、550、551、706、708、717、724、740、742、743、754、766、768、807、838、852、858、860、866、旅游6号线、机场6线、北安线。

海上丝绸之路”与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间的羁绊

在我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广州怀圣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和泉州圣友寺被称为沿海四大清真古寺。西北地区是我国各族穆斯林主要聚居的地方,为什么在东南沿海地区却有这样四座清真古寺,而且它们的建筑形制与中国传统建筑有所区别,这还得从“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伊斯兰教的形成发展说起。

自汉朝以来,我国在海上开始与周边国家有了贸易往来,隋唐时期在这条贸易之路上运输了大量丝绸,故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也正是在此时,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大量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到泉州和广州等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常年在这里经商,有的还在这里娶妻生子,因此形成了一个个阿拉伯、波斯商人“社区”,史书上称之为“蕃坊”。伊斯兰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我国传播,并逐渐形成了沿海四大清真古寺。

一、广州怀圣寺

广州怀圣寺又称光塔寺或怀圣光塔寺,俗称狮子寺。相传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最早建立的清真寺。关于此寺的最早记载是九世纪中叶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东游记》,以后在宋、元、明、清历代皆不乏记载。

《东游记》成书于公元851年,苏莱曼记载了当时唐朝我国沿海城市广州等地伊斯兰教的情形:“中国商阜为阿拉伯商人麋集者曰广府,其处有回牧教师一人,教堂一所……各地回教商贾即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令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

怀圣寺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布局,由大门、二门、望月楼、回廊、月台、大殿、水房、碑亭、光塔等组成。庭院正面是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身仅三间,四面绕以回廊,用绿琉璃瓦甍面,带斗拱。今西侧改设礼拜墙,回廊遂成三面。大殿梁下题字:“唐贞观元年岁次丁亥鼎建,民国廿四年岁次乙亥三月廿一日年末第三次重建。”

寺内光塔样式独特,为国内仅有,古书中也多有描述。如宋代方信儒在《南海百咏》一书中赋诗该塔:“半天飘渺认飞翚,一柱轮囷几十围;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怀圣塔圆形塔身,通体白色,笔尖形的塔尖显示了阿拉伯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每次礼拜前,有人登上塔顶高喊“邦克”,招呼伊斯兰教徒来做礼拜。

关于怀圣寺名字的由来,以元至正十年(1350)郭嘉撰写的《重建怀圣寺碑》中“寺曰怀圣,西教之宗”最早。历代又均称“怀圣光塔寺”,盖起因于其两大特征,其一寺内有一座标志性的光塔;其二清真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几乎与穆圣归真的632年同时,“怀圣”表达了中国穆斯林质朴的情感。

二、扬州仙鹤寺

扬州仙鹤寺建于宋朝,据《扬州府志》寺观条载:“礼拜寺在府东太平桥北。宋德祐间西域僧补好丁建。”德祐是南宋末恭帝赵显年号,补好丁今译作普哈丁。在四大古寺中仙鹤寺应该说是中国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其建筑形式完全采用中国建筑的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则是根据清真寺的需要,呈规则地自由布局。据说在兴建此清真寺时,是按照仙鹤的形体从“嘴”到“尾”布局,仙鹤寺也因此而得名。

仙鹤寺中大殿是主体建筑,由轩廊、前殿、后殿组成,自成院落。后殿明间的西墙上设置向内的米哈拉布。为显示其特殊地位,在屋顶上另起单檐歇山顶。殿前为一狭长的前院,三面垣墙,于东墙中央部位设二门楼,门外为甬道南转出洞门,至中部门院。大殿山墙旁设短廊,建明月亭,即一般清真寺内望月亭。正面偏南处建小讲堂,院内大银杏一株。整个寺院显得幽雅清净,超凡脱俗,与仙鹤寺之名相称。

仙鹤寺虽说建于南宋德祐年间,但真正的宋代遗物,唯中庭银杏尚可为证。大殿前庭的两株古柏,栽种于元朝至元年间,亦颇可观。加之经历了明清两朝重修,因此如今仙鹤寺独特地保留了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

三、泉州圣友寺

泉州圣友寺,这是近几年发掘后的新译名,直译是艾苏哈卜清真寺,曾称清净寺,俗称麒麟寺。圣友寺始建于宋朝,如今所见仅为遗迹而已。真正与建筑相关的是大门甬道内北墙上镶嵌的两块阿拉伯文石刻。据《泉州伊斯兰教石刻》记载,圣友寺是泉州第一座礼拜寺,建于1009-1010年间。1300年,艾哈玛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开始加修穹顶、加阔甬道、重修寺门、翻新窗户,并于十年后竣工。

与广州怀圣寺不同,圣友寺现在所存的建筑布局,没有明确的中心轴线,清真寺保留了阿拉伯地区简单朴素的布局形式。大殿为矩形平面,接近于正方形,内部分成大小不等的五间,进深四间,全部石砌,四周用厚石墙承重。东墙于明间和南次间处开门洞,不对中,向北偏移。北墙仅设一小门,与北侧明善堂相接,南侧沿街开八窗,而且较大,窗洞面积占截面的64%,这或许是为了应对泉州湿热气候的需要。

寺中大门楼也全用石砌,下部为花岗岩,上部为辉绿岩,这应该说是小型简化的中亚式伊斯兰建筑。门墙正中开设桃尖形石拱门,两侧设厚墙与门墩,砌出龛券以为装饰,后墙则为第二道门洞的开始;平面呈横长方形,顶子则是桃尖形的半穹隆,与墙体的圆方过渡部分用抹角梁,并用八条支肋,分成八瓣,省去了复杂的钟乳饰,如同伊朗称“伊万”的门殿。

圣友寺的基本构成比较接近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建筑方式,但是其中又夹杂了与福建本地相适应的建筑元素,因此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常珍贵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例证。

四、杭州凤凰寺

明代田汝成辑撰的《西湖游览志》第十八卷中写道:“真教寺,在文锦坊南。元延祐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先是宋室徙跸,西域夷人,安插中原者,多从驾而南。元时内附者,又往往编管江、浙、闽、广之间,而杭州尤伙,号色目种。隆准深眸,不啖豕肉,婚姻丧葬,不与中国相通。诵经持斋,归于清净。推其酋长统之,号曰满剌。经皆番书,面壁膜拜,不立佛像,第以法号祝赞神祗而已。寺基高五六尺,扁锔森固,罕得阑入者,俗称礼拜寺。”这一段文字记载了明朝人对伊斯兰教的基本认识,也说明了杭州的清真寺至少是元朝旧物。

凤凰寺位于现在杭州市区旧城内,旧有五层塔楼式大门,现为临街店铺,中央设大门,为普通二层民房,门上题额“凤凰寺”。入门为1953年新改建大殿五间,正面设单扇屏风式门厅,向前略突出,中间开一高大的火炎形拱门券,其内设门,两侧各开拱形大窗二孔。

窑殿共三间,居中一间较大,正方形平面,西侧设开阔的拱券形门洞一座,并以连接体与大殿相连。两侧开较小之门洞,各两券,四内角于高处始有菱角牙砖砌出墙角,其上再砌一层皮条砖,如此重复叠砌十三层,而每层均砌成圆弧形,至第十四层即可交圈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圆圈式基座。

为避免单薄感,每砌一层菱角牙砖及皮条砖,其上即砌半球形穹隆顶。利用菱角牙砖尺寸小、易转动,最下层只一块, 砌在墙内角,出一挑,第二层用两块,略有弯折,再出一挑,如此随着高度的增加菱角牙砖块数也增加,弯曲度也增加,用迭涩环折的方法,巧妙成功地解决了天圆地方方圆结合的问题,这是砖石结构上的新成就。

凤凰寺的内部装饰十分考究,比如保存在中央明间西壁上的凹壁,上面刻满了经文和对真主的赞词,又称经版,也称天经一函,饰以缠枝花纹,朱漆贴金,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之物,是少见的木刻珍品。前殿内悬“天方古教”“认主独一”“普今独后”等历代匾额,凸显了凤凰寺的历史地位。

传承中国园林古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请“点击”左上角:“璟业园林建设”,然后"关注”.

江西有座云居山,山上有座真如禅寺

——国内自驾旅行之八

在江西的庐山南麓有几处非常不错的游玩地,龙源峡、 柘林湖、 云 居山,而且,本老头不止一次地去过这几个地方。连续几天的阴雨,把老头憋的实在有些烦闷,就在那一天清晨,火红的太阳竟然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我的心呢!即刻就按耐不住了。用过早餐,开上车,本老头便逃离了喧嚣的南昌,朝着云居山方向开始狂奔。

云居山,尽管在江西不算知名,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游玩之地。不过,开车上山也是需要特别精力集中的,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出大问题。从山脚下的山门到山顶有14公里的山路,不仅道路狭窄,而且几乎都是胳膊肘的弯道。在高速路上开10几公里,可能只要几分钟,但那段路,本老头整整用了半个小时,不仅遇到了一处山体滑坡,还遇见了一条蛇。

云居山有两个地方值得观赏,一个就是下面照片里的瀑布群,另一个就是真如禅寺。这个瀑布群所在峡谷真的是要比我见到的很多峡谷好看得多,一层叠着一层,一个连着一个,山泉水一层层砸在瀑布的底部,发出的“怒吼”声,会震响整个山谷。当我慢慢走下山底时,不自觉地生成出了些许的恐惧。植被浓密的丛林,震耳欲聋的瀑布,又未见一个游人,心里不敲鼓那才怪呢!

真如禅寺,应该算我们国家最著名的禅寺之一。虚云法师在此圆寂,一诚法师曾是国家佛教协会 的 会长。有朋友可能会问,你对佛教有很多的不同见解,为什么还喜欢去寺庙呢!我的回答是,“佛教徒与旅行者观察寺庙的角度是不同的。” 为了给手机充电,在禅寺内和尚们的一个休息室,我遇见了一位只有28岁的年轻和尚。但很多年纪比他大差不多一倍的和尚见到他,都双手合十叫他师傅,这自然挑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便同这位“小和尚”聊了起来。他告诉我,在他6岁时就和家人一起,徒步一个半小时前往寺庙了,13岁时就已经熟读了很多经书,21岁时便来到真如禅寺剃度为僧了。7年来,在他师傅也就是今天真如禅寺方丈的教导下,对“佛”的精髓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自然也就成了禅寺里的“大和尚”。在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人内心的平静,更体会出了他对“欲望”的理解。我能感觉到,那是一位真心向“佛”的年轻人,也能体察到他内心的虔诚。聊天之余,我想给他拍张照片,但他说:“我不能抬眼。”

就要离开禅寺时,我遇见了一位我的 沈阳 老乡,他出家已经30年,在真如禅寺也已经呆了7年。他很热情地邀请我在禅寺住上一晚,当然,我是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不过,他告诉我,真如禅寺算得上一个清静、纯净的寺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几乎与外界与世隔绝,一点没有少林寺那样的商业气息。我相信他说的一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用什么来普渡众生呢?进一步说,又能普度多少众生呢?佛教堪称我们国家的国教,为什么绝大多数国人都没能接受呢? 我相信,今天的中国,即便有些人剃度为僧了,但真正的出家人并不多。

回到南昌,又让我想起了云居山,想起了真如禅寺。在最近的七到八年时间里,我曾去过两次真如禅寺,再次走进却是另一番滋味。150多位出家人聚集在一座寺庙里,每天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却是因为一份“缘”。这让我又想起了那首小诗,“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由姻缘注定。”我相信禅寺里的和尚们,也相信他们怀揣信仰的义无反顾,更相信他们看待生命的与众不同。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没有让更多人追随呢?

在寺庙的一个庭院内,有一颗已经生长了1100多年的银杏树,那是寺庙里第二位方丈在唐宪宗当政时种下了。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千多年来,见证着禅寺的兴衰。我就在想,在11个世纪里,到底给多少民众的内心带去了“善”呢?我相信,任何宗教都以“善”为本源,但传播方式却是大相径庭。我就寻思,我这个凡夫俗子恐怕真没这份“缘”啦!

上海最奇葩寺庙,明明是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格,没想到却是座清真寺

上海有很多的古寺建筑,历史悠久,雄伟壮观。如果你路过具有“上海之根”之称的松江,可能会路过松江的“云间白鹤寺”。从外观看,寺庙是一座典型的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江南古典园林建筑,但是说出它真正的身份,估计很多人都会表示意想不到。因为,这样江南风格的外表下,它实际却是一座清真寺。

中国是多文化宗教的国家,除了佛教与本土道教之外,伊斯兰教在中国也曾兴起,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数百间,其中仅上海一地就有十多座,其中以松江的清真寺最著名。松江清真寺又称真教寺,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寺院。也是国内保存较古的一所伊斯兰教建筑。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64-1367年),该寺是一座融合中国宫殿式古典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

松江清真寺位于松江区松江镇缸甏行中段,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寺院建筑占地面积2267平方米,墓园占地面积2733平方米。前列照壁嵌有“清妙元真”4个砖篆大字。寺的大门北向,寺门额上有“敕建”二字,有内照壁,上书“清真寺”。明清时期,曾7次整修和扩建,才有后来的规模。

寺内建筑白墙黑瓦,斗拱林立,廊榭飞檐,色彩古朴而素雅,造型美观而别致。寺内完整地保存了元、明、清及民国各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类型和寺墓合一的传统格局,不失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伊斯兰教史和上海地方史的珍贵实物数据。

西侧有先贤古墓一座,即元郡守纳速拉丁归葬之处。经甬道,可见龙墙蜿蜒,继续向南即为古碑园,园内现存伊斯兰教碑刻4方,记载了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和明、清修缮经过。东西向的主轴线上,主要建筑有邦克门楼、礼拜大殿、穿廊、窑殿、南讲堂、北讲堂及水房等。如果不是教徒,是不能进入礼拜大殿的。

最值得参观处为邦克门楼,融阿拉伯与中国风格为一体,类似中国传统殿宇建筑,在全国清真寺建筑中罕见;礼拜大殿前殿为明代建筑,后殿是元代建筑,融元代中国与阿拉伯建筑艺术为一体,这种古建筑形制,全国仅存松江清真寺与杭州凤凰寺两处。该寺是阿拉伯与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也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标志之一。

这是清真寺里面还有一个小花园,面积虽然不大,却给人曲径通幽之感。寺内松柏苍苍,修竹幽篁,湖石小筑,石坪华路,寺除了寺庙的中轴对称外,更具江南园林布局之妙境。芭蕉树在沙沙作响,伴着阵阵蝉鸣,有一种偷得浮云半日闲的轻松!

这个寺应该是比较袖珍的,不大。从外观上看,外行如我们起先都不会知道是清真寺,只当是普通一般的庙宇。根据我们传统对于清真寺的认识,都是关于“庞大的圆屋顶、旗杆一样细长的钟楼、室里室外都贴满了马赛克或玻璃片”一类。相比之下,松江清真寺融合汉化的程度太高了。参观松江清真寺之余,还可同时游览参观醉白池公园及程十发艺术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74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