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文庙古建筑群

文庙古建筑群,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中心,系陕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文庙古建筑群

印象丨府学文庙:一座深藏闹市的古建筑群

府学文庙南邻芙蓉街、北邻大明湖、东临曲水亭街、西邻是居民的小区。谈起文庙,不是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即便你是济南人,不是老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我在济南居住了三十年了,第一次有幸尽情的记录了完整的文庙,利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游览了这座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1068-1077)、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清代历次重修,有着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落——济南府学文庙。文庙为何叫做济南府学文庙?留一个关子给大家。

这是文庙的正门,这是文庙的第一道门,通面阔10.08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进深5.74米,通高9.12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朱漆木门,门上饰有金色门钉,共计198个。

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面阔15.10米,进深5.34米,高9.50米,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前后以石鼓夹抱,并分别用石戗柱倾斜支撑。其重要性相当于紫禁城的天安门,所以建筑档次很高。文庙原棂星门已毁,新门是按照曲阜孔庙棂星门的尺寸来修复的,主体石构件使用了质地坚硬、耐腐蚀的草白玉,并且聘请来自“雕刻之乡”河北曲阳的专家亲自安装雕刻。

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也比较少见。另外,其他地方文庙里的泮池大多数只是个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进去些死水。而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济南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

济南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就是都有泉水流过,文庙更不放过泉水的点缀。酷夏,一池碧水,蛙声悠扬。泮池:泮池及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礼记、王制》中曾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泮)宫。”“辟雍”,四周环水, 而泮宫东、西、南三面围以池水,形如半壁,呈半圆状,取玉壁之半之意称泮池。到了后来,泮池为儒家的文庙、学宫所专用,成为文庙兴官学的标志。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有“泮池”。古时学童进县学为新进生员,须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思是古时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文庙泮池近半圆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长37.4米,池深约2米,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泮池上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即泮桥,从中间纵跨南北,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泮桥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桥长19米,桥面宽2.88米,均用加工规整的青石板铺面。据考证,这是济南市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东泮池南侧还保留着一段完整的玉带河,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按照旧时的科举礼尚,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可以在文庙前面的头门处不下马。一般人进文庙绕池而行,唯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进庙,因此泮桥也叫状元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泮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文庙东西各有一道牌坊,钟英坊在东,毓秀坊在西,彼此遥相对应。二坊形制相同,面阔7.72米,进深3.74米,高7.50米,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木质牌坊,覆黄琉璃瓦,并施有彩画,十分精美。钟是凝聚、集中的意思;毓是养育的意思。钟英毓秀是指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形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1952年,根据大明湖公园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将位于府学文庙古建群当中的屏门,移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安置,成为一个具有地标特色的大门。2005年府学文庙修复过程中,专业人员借助考古发掘发现,原屏门的柱础未被移走,便依照柱础的布局、形式,参考现大明湖南门牌坊,设计重建了现在的屏门。本次府学文庙重新开放后,游客就可以亲眼目睹这座传承了数百年风韵的屏门。

很难让人置信,外面商埠繁华,文庙里却罗雀有声。文庙又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文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次年,即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作庙堂,当时庙内藏有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瑟车书等物,并岁时祀奉,这就是中国文庙的开端。

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即其形制、规模如曲阜孔庙。其中间为大成殿、殿前御亭碑,东西庑分列两侧,再前为戟门,前为屏门,屏门东侧为更衣所,西为牺牲所,东西两侧院墙上设钟英、毓秀二座牌门楼。

大成殿:文庙的主体建筑,是文庙的正殿。大成殿在历史上曾有文宣王殿、宣圣殿、先师殿等不同称谓,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尊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赐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规格上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的规模中位列第三。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重修时,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重现当年的高峻。

修缮后的大成殿讲究精细,我不惜笔墨,用各种角度展示了文庙的内在。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传说仙人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闵王,一次兵败后被追兵紧逼,逃至河边为水所阻,正在危急之中,忽见一只凤凰飞至面前,闵王骑上凤渡江而去,终于逢凶化吉。因此,“骑凤仙人”除表示鹏程万里之外,还有祈求吉祥之意。另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这些跑兽的设置有不同的寓意。垂兽单指蛮吻,也叫哜吻,传说它性格好高骛远,喜欢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兽的上端。

一条从府学文庙古建筑群直接抵达人们文化生活的路线是:祭拜孔子沐浴中华文化洗礼,穿街走巷品味泉城古韵,手捧清泉遥想老残游记,进出祠堂熟知名人六艺。通过文庙充分展现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济南的城市品位,使之成为济南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唐山印记|历史上遵化城内较大的古建筑群——文庙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更是被中国的读书人奉为经典。在封建社会,为了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文化与精神,在京城和省城要建造孔子文庙,县城内要兴建文庙。文庙,又叫宣庙、孔庙、儒学或学宫,因为与武庙相对,所以俗称文庙。

民国十七年遵化文庙老照片

文庙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二是为本地读书人学习提供场所。遵化的文庙位于城区西南的西大寺,是遵化县城内较大的古代建筑群。关于遵化文庙的始建年代,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但是对遵化文庙的修缮,有详细的说明。

遵化文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次较大规模的修建:

金正隆三年,重修遵化文庙;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卢珪到遵化任县尹,用时三个月,对文庙进行了重修。除了修复文庙的主体建筑,还对各建筑物进行了彩画,连台阶和院墙大门等都加以维修。

遵化的文庙原来与其他各县的规模相等,但是到了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由于遵化在军事地位上日益重要,使得遵化从一个边鄙小县,一跃而上升为边防重镇,政府特意让相当于现在省长级别的顺天巡抚驻节在这里监管。相应的,遵化文庙也提高了地位,规模得到了扩大。经过多任巡抚的修复,遵化文庙建筑物的规模迅速扩大,其中巡抚孟春增建的尊经阁和文明楼,十分雄伟壮丽。孟春调任后,继任刘泽继续完成重修文庙的工程,前后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

明朝嘉靖年间以后,遵化文庙的规模大致如下:

院中间是一座3间的 先师殿,先师殿左右坐落着共28间的左右配殿。配殿前面是一座3间的戟门。戟门的前面是一座泮池(古代的文庙前面都有水池,因为形状像半圆的月亮,故被称为泮池),有三座石桥横跨在泮池上面。泮池的南面是一座棂星门,就是孔庙的外门。文庙外东侧有一座儒林门。

先师殿的后面是一座5间的 明伦堂,明伦堂是文庙的正殿,正中南供奉孔子的牌位,两旁列四配和十一哲牌位。明伦堂前面是两个配殿崇德斋和广业斋,分别为5间,在这里用历代先贤和先儒来陪祀孔子。

明伦堂的东面是 敬一亭,内刻有明世宗朱厚熜所作的《敬一箴》,还有嘉靖所注宋儒程颐《四箴》。敬一亭后面是一座3间的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场所。启圣祠东面是一座3间的魁星楼,是为了保佑当地的学子文运亨通,在科举考试时高中魁首。

明伦堂的后面是一座 尊经阁,后西北方是县教谕的住宅,前西南是训导的住宅。训导宅的南面是各3间的名宦祠和乡贤祠。在明清时期,乡贤祠是供奉遵化当地名人的地方,名宦祠是用来祭祀那些在本地做官、很有政绩并且被当地人民所怀念的人。 再往南面一些,是遵化县学校所用的28间校舍。

在遵化文庙的东南方向是一座3间的 文昌阁,文昌是传说中主管功名的星君,在文庙中建造文昌阁的作用和魁星阁相同。 在清朝以前的各个朝代中,那些任职于遵化的地方官们,对位于西大寺的文庙十分重视,他们在赴任之初,都要亲临文庙躬行祭祀。如遇破败损坏之处,还要及时加以修缮。当时文庙还是遵化一州的最高学府,这里培养出大批的贤才,为遵化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图文来源:公众号“唐山档案”“葵花朵朵”)

THE END

宁武县古建筑——宁武文庙

大成殿全景

忻州网讯 宁武文庙,位于宁武县城内街道办事处人民大街宁武一中院内。坐北朝南。南北长159米,东西宽29.2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明清建筑。现存有大成殿、八角楼、明伦堂及东西配殿。

大成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无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屋顶正脊,兽吻全部为琉璃瓦,屋顶前坡用黄绿琉璃瓦相间成“文在兹”三个大字。檐下斗栱为七踩三昂。明间、次间、稍间全部为隔扇门。八角楼为清代建筑,三重檐阁楼式建筑,高约11米,砖木结构,八角攒尖顶,琉璃瓦铺顶。一楼为砖砌墙体,二、三楼有八面门窗。砖券门上有砖匾,北面书“文光四照”,南面书“去路”。明伦堂建于高约1.65米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二椽,东西有配殿耳房,院落完整,门窗全部为民国年间改建。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八角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67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