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人参花

人参花(Ginseng Bud)(人参花蕾)就是人参的生殖器官--花蕾。人参花蕾在含苞待放时,经人工采集,烘干或日晒即成为干品人参花。吉林人参生长在长白山茂密森林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渗水性和透光性好,生长条件极其优越,使人参花蕾吸天地之甘露,受日月之精华,得自然之灵气。每年六月中下旬是人参花蕾孕育成熟的时节,也是采摘花蕾的时节。长白山天然原始森林无任何工业、农业及人为的污染,使这里出产的人参花蕾饱满纯正,品质优良而闻名中外。

人参花

花花世界等你来!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今天开幕,三亚人可免费参观

1月12日上午9:30,第十二届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下称“兰博会”)在三亚兰花世界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参加,展出各类兰花精品和兰艺作品的6万余盆(株),争妍斗艳。

据了解,已开通公交专线直达三亚兰花世界文化旅游区,三亚户籍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 1月12日,三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剑在第十二届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海南省兰花协会名誉会长李育材,三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亚辉,三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剑,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本届兰博会吸引了来自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爱沙尼亚、荷兰、印度、日本、俄罗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约130多个展商参展参赛。

▲ 新加坡展位的兰花造型充满中国元素。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 巴布亚苏皮欧里的异域风情展位。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主展馆设置了单株兰花竞赛区、组合盆花竞赛区、商品兰(鲜切花)竞赛区、花艺设计竞赛区、接待厅设计竞赛区、兰花景观竞赛区等六大赛区,另外还摄者了荣誉殿堂获奖作品展示、国兰区、庭花论剑——国际顶级花艺大师庭院花艺秀、新春花艺展示、三亚天涯兰花风情小镇、幽兰仙境、一带一路世界之窗、三生三世十里兰花(网红直播及COSPLAY)、万花筒(主景观)等展区。除此以外,在兰花文化博览馆还举办了“兰芷凝芳”——中国传统插花兰花专题展评。展区内精品兰花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争奇斗艳的兰花扮靓了美丽的鹿城三亚。

▲ 兰花博览会现场古筝演奏。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 万花筒的花艺装置艺术。 三亚日报 记者 袁燕/摄

在展馆的中心区域,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最吸引人们的目光,这个名为万花筒的花艺装置艺术是由国际顶尖级花艺大师——参与摩洛哥王妃皇室婚礼花艺设计,荣获比利时国际插花艺术银箔奖、英国切尔西花展银奖、新加坡总统设计师奖、新加坡花园节金奖获得者哈瑞展托赛蒂亚万(Harijanto Setiawan)。

透过万花筒向内观望,成千上万种花卉图案得以呈现,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据设计师介绍,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正是小时候我们都喜爱的万花筒,他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带大家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据了解,本届兰博会还将举办国际花卉产业高峰论坛、酒店花艺表演、摄影竞赛等相关活动。从2006年创办以来,三亚兰博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兰花专业博览会,为三亚乃至全国兰花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了海南兰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起来欣赏兰博会上的艺术佳品吧

▲ 中国兰花花艺作品。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弗雷德里克迪普雷(法属)兰花作品。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兰花博览会全场总冠军被海南柏盈兰花夺得。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 观众在获奖作品前拍照留念。 三亚日报 记者 翁叶俊/摄

▲ 兰博会花艺单品欣赏。 三亚日报 记者 袁燕/摄

来源:三亚日报(记者 袁燕/文)

见习编辑:邹雨萌 实习生 李丹丹

老外花5年在故宫边修复了一座寺庙,不收门票,免费开放,16万人来参观

在距离故宫仅400米的胡同深处,

藏着一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建筑群,

其中还有一座3000平米的清代寺庙智珠寺。

2007年,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比利时人温守诺

在胡同里散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

虽然场地已经破败不堪,

但是山门、大殿等

几个主要建筑的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

温守诺找到了林凡等朋友,

按照原有的图纸, 一起进行寺庙的修复工程。

寺庙的修复花了5年时间,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被完整保留、逐个修缮。

施工队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抢救了80多幅壁画,换掉了70根梁柱……

寺庙修好之后,温守诺又花了5年,把这个地方改造成了公共艺术空间,全年对外开放,还不收门票。

2012年这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是同年度中国内地唯一的获奖项目。

法国总理、丹麦女王等名人都来过,

胡同里的居民也把这里当成后花园。

我是Juan van Wassenhove,比利时人,中文名字是温守诺。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8年,那时候才20多岁。当时我从美国花旗银行辞职,在中国做了6个月的背包客,之后先到香港、再到内地工作。今年我已经56岁了,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

2007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工作。那时候我住在北京西城区,经常在胡同里散步、骑自行车,无意间路过这里。

当时这里环境很糟糕,大门紧闭,只能看到这个大殿的屋顶,其他的地方都被六十年代的建筑所覆盖,基本是一个垃圾回收站了。

智珠寺大殿 修复前

我喜欢老建筑,以前我在欧洲住的也是老房子。四合院是我很向往的一种生活,室内和户外没有一个明确的边际,就像在自己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一种安全感。

这么漂亮的建筑藏在这里,我感到很可惜。当有人联系我说,北京佛教协会在找人维修这个寺庙,我就决定想办法把这里救下来。

智珠寺:离故宫仅400米的皇家寺庙

智珠寺位于故宫东北角,从故宫步行过来只要400多米。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是曾作为皇家印制佛经和文书的御用印经厂。

原来的建筑由三座寺庙组成,法渊寺、嵩祝寺和智珠寺。智珠寺建造于清乾隆二十一年,是北京第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地位仅次于雍和宫。

六十年代,智珠寺的大殿成了东风电视机厂的厂房和办公室,隔壁嵩祝寺的天王殿和钟鼓楼也被改造为生产车间。

智珠寺修复前 入口

这是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寺庙,我自己一个人肯定没办法修。我找到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林凡,一起计划把这个庙修起来。

2008年,另一个朋友周理贤也加入我们。因为我们是在景山的东边,又觉得和这个寺庙很有缘分,林凡给这个场地起了一个新的名字——东景缘。

王书刚雕塑作品

必须尊重历史:做修缮、不做翻新

整个智珠寺的面积3000平米左右。一进来是一个山门,然后是前殿,之后是一个60年代的建筑,然后才是大殿。

我们承接的时候,院子里只有一个特别破的旅馆、一家小餐馆、以及一个很小的印刷厂,格局很混乱。

修复之后的示意图,作者汤国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非常细致的施工方,在北京找了三家都不行,觉得他们的团队经验不足,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标准。当我们找到第四家的时候,才认识了现在的施工方。

修复这个寺庙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我们做的是修缮,不是翻新,必须要尊重历史。

寺庙里有很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痕迹,我们先把所有不想保留的建筑拆掉、运走,一共清理了400多卡车的垃圾,这个过程就花了2、3个月。

本来我们觉得,修复这个寺庙一两年足够了,但是实际上花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时间。2008年开始修复,到了2013年才基本结束,足足花了5年时间。

我们把它做成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空间。

手工擦拭6万片瓦,修复80多块壁画

大殿是最重要、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楼。整个大殿的工程就进行了一年左右。

六十年代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大殿的屋顶全部被烧焦,很多大梁变得很细,最细只有几厘米,非常危险。我觉得,再不及时修复,这个楼肯定会塌下来。

我们买来新的木料,然后做旧,替换掉了70根几乎要倒塌的梁柱。

我们想尽量保留原来的老材料,大殿屋顶的瓦片,我们请工人一片片取下来,擦干净再放上去,一共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

六十年代建厂的时候,为了扩大面积,大殿门口全部被填平。为了恢复原貌,我们把四周填高的部分挖平,重新修复了大殿的石阶,在地下埋好了新的水电、管道。

修屋顶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大殿天花板上有很多当年的壁画,当时团队里有不少人觉得没什么价值,可以把画拆掉直接做新的。但我觉得,肯定有办法修复。

我找到20多年的好友,画家汤国。他带着助手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把天花板上的300多块壁画拿下来,一个一个去复原,然后再放回原位,最终有80多块壁画被保留了下来。

大殿墙上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被完全保留下来了。有趣的是,这几个字也能代表我们三个人修复过程当中的气氛。

紧张、严肃,是指我们认真的态度,团结、活泼,是说我们关系很要好,这个修复的过程也很好玩。

不售门票的公共艺术空间

六十年代加建的一些小楼,以前是厂房和冷库。现在,我们把这些建筑全部重修,用一些老的材料改建了一个画廊,用来展出当代艺术作品。

多功能空间

展览空间

原来的电视机厂房,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法餐厅。因为做法餐不需要明火,不会给老建筑造成安全隐患。

餐厅一角

水池是特意保留的,过去这里是烧锅炉的地方,有了水之后,夜晚的建筑可以倒映到水池上,非常漂亮。

大殿夜景

我喜欢中国的茶文化,所以在院子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茶空间。

HUI茶空间

寺庙修建完毕之后,我还策划了许多文化内容,希望大家能经常到这里来。

网上有很多传言,以为我们是私人会所,其实我们是一个公共的文化艺术空间,不售门票。

展览《省》,蒋龙作品

私人藏家的艺术品,可以在这里全部欣赏

我把很多收藏都放在这个老院子里。

我请来灯光大师Ingo Maurer设计了整套灯光系统,他用的都是极简、环保的材料,而且很现代。晚上打开灯,彩色的光从老建筑的内部透出来,有一种特别的生机。

我最得意的一个收藏,是James Turrell的作品,叫做Gathered Sky,它是一个在日落时分观赏的装置艺术。

从日落时分到天黑,通过灯光的变化,让肉眼看到天空不一样的颜色,但实际上这些颜色是不存在的,都是脑子里发生的一些幻象。

Gathered Sky在全球60多个地方都有,但都是在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起来的,老百姓没有办法看。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市中心、对外开放的Gathered Sky,而且是永久性装置。

《Gathered Sky》,James Turrell作品

TeamLab是现在非常火爆的日本艺术团体,他们的作品从没有跟老建筑做过结合,对我们的院子很感兴趣。

Enzo是他们规模比较小的一个作品,用水墨书法画一个圈,再做成3D动态,到了夜间投影到水池边的白墙上,很有灵气。

《Enzo》,Teamlab作品

我们每个月还会在大殿里举办一些音乐演出,邀请一些国外的艺术家来表演,因为全部是木头的结构,非常空旷,音效听起来非常好。

Under the Surface表象下 即兴表演

这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很喜欢的场所

一开始我在做修复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你是一个老外,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法,也不懂中国。还有人放话说,没有一个人会到这里来的。我也没想到为了修复智珠寺,我花了5年。

2010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每周五要搭最晚的航班到北京,然后周一早上再搭第一班飞机到上海。后来我决定辞掉上海的工作,然后把我在公司的股权也卖出去了,集中精力做寺庙修复。

每年雨季,我们还要检查漏水情况、做各种设施维护。当年施工团队的领班老赵,跟我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每周都会来这里转一转,跟我一起聊聊天。

2012年,我们还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也是同年度中国内地唯一获奖项目。拿到这个奖,对我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欣慰的事情。

来我们这里的人既有名人,也有周边的邻居。苹果公司CEO,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丹麦女王、比利时王后都来过这里。

我也经常看到胡同里的大妈带着她的小孙子来玩,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公园。

苹果CEO 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在东景缘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一共有16万人路过这个场地,大部分是年轻的中国人。所以这里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也很喜欢的场所。

来源:居士亭(jushiting2008)

侧记:汲取精神力量、共创美好未来!我区各界代表参加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活动

9月30日是全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参加敬献花篮活动的烈士亲属、退役军人、新婚夫妇、少先队员和区直机关干部代表等300余人一早就汇聚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通过向八十二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一次伟大精神的传承。当天,我区10对新婚夫妇参加了敬献花篮活动,他们并肩携手依次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表达敬意。“这场仪式,会让我们终身难忘。”参加献花活动的新婚夫妇代表王俊璋和于丹丹表示,小家庭的幸福来自祖国大家庭,这次活动是对他们夫妻俩的一次精神洗礼,对以后并肩奋斗创造新的美好生活很有教育意义。

对革命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弘扬他们崇高的精神,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区税务局机关党委工作人员王凤将说:“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参加活动的区直机关干部代表纷纷表示,将大力传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干在前,以创新发展的新业绩、励精图治的新风貌告慰先烈英灵。

松柏吐翠,丹桂飘香,庄严的仪式让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心中激荡起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刘老庄镇中心小学六(1)班学生吴明俣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一名少先队员都要像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里唱的那样,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知识,掌握好技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我区坚持举行公祭人民英烈仪式活动,旨在引导全区广大干群深刻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感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烈士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爱国情怀,珍惜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融媒体记者:蒋佳佳 刘须连邵帅

图片编辑:刘须连

本期编辑:刘淮玲

审校:居付晴 杨剑锋

终审:刘敏

扫描二维码关注幸福淮阴▼

扫描二维码下载爱淮阴▲

投稿邮箱:hybs616@163.com

联系电话:83315078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63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