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石塘古镇

石塘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铅山的造纸业)。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所指的铅山造纸业也就是在石塘镇。石塘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2003年7月,石塘镇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铅山县东南40公里的半山区。相传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整个石塘镇有8个行政村,1个街管区,53个自然村,计有3900户,15000人,其中集镇人口5500人,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在铅山,石塘是仅次于河口的一个千年古镇,一条铅山河将石塘与河口两镇紧密连接在一起。石塘镇在明清之际也是一个纸张、茶叶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从武夷山进入上饶后,这里是最近的一个水运码头,铅山河在这一段叫做石塘河,所以武夷山的大量岩茶,在山西晋商万里茶路上通过古驿道由南而来,运抵石塘后,就可以在这里装船改旱路为水路运到河口,再装大船起运。在我们所熟悉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有一段这样的剧情,说的是乔志庸经过茶道到武夷山贩运茶叶,而我们现在到的石塘就是水运的必经之路。

石塘古镇

其实石塘镇最著名的还是它发达的纸业。清人程鸿益的《铅山竹枝词》有一段说的就是石塘手工造纸的全过程。在铅山,石塘与陈坊、杨村两地曾经同为铅山的三大纸产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四纸制作技艺就在此地。石塘地处武夷山北麓的外围,丘陵多,植被茂盛,而且青竹遍地,所以,造纸所用的原材料竹丝,取之不竭,还有山间各种作为纸药的毛冬瓜等植物,用之不尽。丰富的水资源更为制料抄纸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石塘纸业的王国。石塘出产的手工纸曾达到二十余个品种,如“上关”、“毛边”、毛六”、“毛八”等都享誉全国。其中的连四纸质地洁白如玉,细嫩坚韧,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是写字作画、印刷古籍的上品。明崇祯年间出版的《十七史》名史扉页就是采用连四纸印刷的。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选用的也是连四纸。

除了纸文化以外,石塘也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率红十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1931年1月,在里洋村的观星岭成立了铅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春(四月),又在港背成立了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秋,闽赣各路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在石塘镇集中,并开展整编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

石塘古镇旅游攻略(石塘古镇在哪里)

石塘镇的旅游景点

石塘双峰寨,位于仁化县城19公里处的石塘镇石塘村边,是一座具有欧洲十六世纪中叶古堡建筑风格的古寨,被称为“继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双峰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因而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入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双峰寨始建于清光绪已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统寅成戊年(1911年)。座北朝南,石灰石青砖灰沙砌筑,略呈正方形,墙基有1.7米宽,墙顶80公分,围墙高9米,阁楼高13米,面积达4164平方米。正南中间为五层主楼,四角均有炮楼,楼与楼之间用围墙相连,墙内上下建有瓦面盖顶的走廊。上层称走马廊,下层称半边屋,均与五个炮楼相通,走马廊设有炮眼。寨内有三口水井和一个饭堂,主楼前面有一个阁楼,阁楼两边是厕所,前面是吊桥(1976年改为水泥桥)。寨外四周有护城壕,宽13.7米,深2米,面积为487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9042平方米。

1928年3月15日至11月11日,在中国工农革命军农会领导李载基的指挥下,700多军民在寨内与敌人展开了历时8个月的双峰寨保卫战, 400多名英烈以自己的热血演泽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反围剿”坚壮史。大革命时期被中共广东省委誉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曾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向共产国际介绍经验。

双峰寨的建筑时间长,规模大和英雄固垒的完整,在当前省内是罕见的。1978年被广东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县、市、省列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和韶关大学共建文明,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现已被我镇规划为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

双峰寨周围是石塘古村,其是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风、古韵于一体的村落,是周边范围内历史最悠久、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村落,现被列为韶关市古村落保护点。其整体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国初年村落的格局和建筑风格,而且保存了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山水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古村落的高梁飞檐、众多的祠堂及祠堂内精美的石柱对联、古词壁画等,与双峰寨雄伟的建筑相成映,更突显出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本地特色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月姐歌及土法酿制的堆花酒技术,更让向往农村休闲的游客体验到独特自然的游玩意境。

韶关周边三日游该怎样规划路线?

如果你们计划在韶关周边进行三日旅游的话,需要做好对当地的旅游规划,确定旅游的路线以及景点。据我所知,韶山当地的美食美景都非常的丰富,那怎么样才能在韶山周边进行3天旅游呢?可以看看我为你们推荐的旅游路线。

一、第一天到丹霞山

来韶山旅游一定要去一趟丹霞山,丹霞山在三省的交界处,以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世界,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还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你来这里能看到世界上仅有的景点,这里独特的阴元石、双乳石、睡美人、阳元石等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可以说丹霞山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了,而且丹霞山还有个别称叫“爱情山”,新婚夫妇可以来这里参观一下,听说这里的求子比较灵验。去丹霞山旅游也比较方便,韶关火车站有去丹霞山的专门旅游车,可以让你一下火车站就直达丹霞山,而且去到丹霞山景区门口还有专车会把你们接到阳元山的景点。但是鉴于爬山比较累,所以第一天就让你们到丹霞山来参观。

二、石塘古镇

第二天想让你们体验一下韶山的文化,推荐你们来参观石塘古镇,这个小镇离丹霞山也比较近,只有20公里,但它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从明清时期它就开始存在。经过这600年的时光,原本的小镇也逐渐发展为千家村,里面有很多在明清时期就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个小镇依着山水而建,小镇的景色也与山水相映,漫步在这个小镇上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喜欢研究建筑的人可以来这里参观一下古代的建筑物。

最后一天推荐你们到韶关的步行街走走,前面两天已经看到了韶关的风景,接下来就该体验韶关的美食了,步行街上韶关的美食种类繁多,有糖水香辣锅,甚至你可以尝一下特色的广式凉茶。

浙江石塘古镇在哪里

浙江石塘古镇在浙江省温岭市,该地区地处浙江东南,由原石塘、箬山、钓浜三镇合并而成,是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旧称石塘山,原为一海岛。

石塘镇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该地区的房屋十分具有特色,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岙里,全是那种“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

石塘镇是浙江省渔业重镇、全国著名渔业乡镇,该地区用用国家一级渔港——石塘渔港。

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石塘镇的描述,比如。《台州府志》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全岛总称。”

石塘镇的用地不是很足,所以很多的居民住宅,都是辟坡开岩造地,新建住房均向两侧雷公山、前山、狮子山坡地发展,还有的房屋,在相对百米高的山坡上,看起来十分有特色。

解放前的石头房子还有碉堡式的,窗户也是石头凿成,具体这都是为了防止海盗和台风建造的。

石塘镇素有“画中镇”之称,该地区也是比较好的旅游景点。

求温岭旅游攻略

交通:

1、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中兴路1662号,火车站北广场)6:40至22:30平均50分钟一班车到温岭,全高速,行车时间约6小时,车费160元/人,上海预订电话021-33030168、63542222。或者搭乘上海虹桥出发的动车前往~~(车费150左右)

2、温岭至石塘:温岭老车站5:10-18:20每隔七分钟有202公车去石塘车站,车程约一个小时,票价8元。

住宿:

1、高档宾馆

正朝国际大酒店:地址太平街道万寿路268号,三星标准,电话86081888,有餐厅和夜总会。

温岭国际大酒店:地址温岭市三星大道158号,三星级酒店,电话86208888(总机),有餐厅和各种娱乐设施。

海天假日大酒店:地址温岭市中华路385号,三星级标准,电话86108888,在影视城楼上,有各种娱乐设施。

汇其乐大厦:地址温岭市万寿路88号,三星级酒店,电话86216999,有餐厅和各种娱乐设施。

温岭宾馆:温岭市北门街118号,三星级标准,电话86136688,有餐厅、酒吧、美容厅、舞厅。

温岭饭店:地址温岭市北门街109号,三星级标准,电话86106688,有餐厅。

2、中档宾馆

太平大厦:地址温岭市人民西路4号,二星级饭店,电话86118188。

长城宾馆:温岭市北门街32号,二星级饭店,86112088。

3、小宾馆

鑫都宾馆:电话86156888,地址三星大道和东辉路叉路口。

温岭交通宾馆:电话86223147、13606679013,地址温岭人民中路32号(温岭老车站桥边)。

温岭市客缘小宾馆:电话86137433转8000,地址温岭市三星商业街15幢10-11间。

4、石塘住宿

东巴黎大酒店是石塘最好的酒店,在石塘东角头码头,离老街又近,还有比较豪华的出海打鱼渔船,联系电话为86713888。

流水坑的渔家乐还有点特色,只是离老镇里有点远,不过石塘的五菱车交通还是很方便,去流水坑可以过一下石塘人简朴的生活,电话86733350。

饮食:

1、温岭菜以海鲜为主,并且以石塘风味较出名,再综合各地水产类菜肴的特色,其中以温岭传统四大名菜:新河鲻鱼、石粘蛇、长屿黄鱼、坞根豆子芽名气最响。温岭小吃以“嵌糕”和豆腐汤名气最大,因为这几乎是温岭百姓每天早餐都吃的东西,还有象葱包、猪脚、粉煎饼以及各色汤面都很有特色。当然石塘闽南特色风味小吃也自成一派,主要有“一粽”(肉粽)“二面”(炒豆面、索面)“三圆”(鱼圆、肉圆、鳔圆)“四羹”(肉羹、蛏羹、鳗羹、鲳羹)“五花色”(汕粉夹、糖阄、番莳鼓、炒米饭、麦虾)。还有就是民间做“月半”的点心,如过年的粽、麻糍、糕干胚,清明的青团,端午节的麦饼,冬至的“东至圆”,都是很地道的温岭小吃,而且味道都不错。

推荐可以前往温岭市区的贪吃街(东门北路),那边是温岭各路美食的聚集地!嵌糕一定要去尝试哈~~~

2、石塘小吃大多继承了福建闽南特色风味,可以概括为“一粽”(肉粽)、“二面”(炒豆面、索面)、“三圆”(鱼圆、肉圆、鳔圆)、“四羹”(肉羹、蛏羹、鳗羹、鲳羹)、“五花色”(汕粉夹、糖阄、核桃调蛋、炒米饭、麦虾)。

石塘饭店推荐小岛酒家,地处石塘老街,酒家对面有石塘风味小吃,所在街常年有鱼虾海货买卖,酒店联系电话0576-6711162。

石塘景点:

1、石塘渔村:最出名的当数后山石屋群,后山石屋群位于石塘镇后山村,总面积约为1万5千平方米,均由块石垒砌而成,为抵御台风而建,距今约有110年的历史,现居住着约100户人家。但是保存的最好的还是桂岙山头的石民居,因为有钱后的当地人都喜欢把新房建到沿海交通方便的地方,所以这里的老房子看上去就完整一点。

2、千年曙光碑:千年曙光纪念碑高度为20米,表示二千年的含义,两块相对的碑石如同两扇世纪大门,迎接曙光,远看又像海轮涨满了风帆,正乘风破浪。

3、海上长城:海上长城就是石塘渔港的防波大堤,该大堤全长355米,坝底宽86米,坝面宽6.5米,坝高33米。

4、陈和隆旧宅:陈和隆宅院位于箬山里箬村海湾,建于清末民初,木石结构,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前后两幢,前幢六间四层,中堂悬挂“急公好义”的匾额。

5、三蒜岛:于石塘镇东南约3.8公里,西北距大陆约3.25公里。据明清时有人前来挖蒜得名。又因东南有二岛(即分之一蒜,二蒜)一线排列,冠以序号,故名三蒜。

石塘休闲游

石塘街—东巴黎—海上长城—后山石民居—曙光碑

沿石塘老街向海边走,到码头后会看见东巴黎大酒店(如果包船去三蒜岛就继续向码头走,会有人上来问),过酒店山洞就会看到彩虹桥,过桥下去就到海上长城。彩虹桥马路对面上去就是后山石头村,有路牌指示。穿过后山村走到一个小山头沿盘山公路上去就是曙光碑。

有谁去过铅山石塘古镇么?有没有什么好介绍的啊?谢谢~

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也有一个江南纸都--石塘镇。在铅山县东南部,有一座千年山乡水城的石塘镇。这里物产丰富,盛产毛竹、苦竹、水竹、箬竹等各种竹子,明清时期造纸业盛极一时,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誉。石塘造纸历史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记载:明朝的造纸业和印刷业有了很大发展。南方北方的造纸业都有造纸中心。仅江西铅山的石塘镇,就有纸工五六万人。又据“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史》一书载诉:“说纸,必说石塘纸”。据考证,手工造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石塘。宋、元时期石塘镇造纸已颇为发达。到了明朝中业便成为南方造纸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石塘镇的造纸业便与松江的棉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石塘镇所产纸张,则全用精细的白嫩竹丝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种有“连史”、“毛边”、“贡川”、“京川”、“上关”等26个之多。其纸敦厚而无筋膜,质地洁白柔软,防虫耐热,久不变色的特点,有“品重洛阳”之美称,是毛笔书写纸中的上品,也是用于印制线装古籍、装裱书画和美术剪纸的佳品。明朝万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上至皇室和朝中大小衙门的公私用笺,下至百姓流水书写誊清账目、私塾学生模字习作。 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塘造纸厂生产的土纸、大表纸仍行销全国各地,其中大表纸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有关部门曾在南昌、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举办纸张展览交流大会上,石塘纸喜获奖旗、奖状和物质奖励。水路运输便捷,是石塘纸业得以繁荣的重要因素。石塘地处铅山河上游,溯石塘河而上,经下渠、车盘〈今武夷山镇〉,转陆路翻越武夷的分水关便是崇安〈今武夷山市〉,经此地可达信江,出鄱阳湖,直打长江沿岸各省口岸。明清时期,石塘镇为闽、浙、赣等省土纸、茶叶和土特产集散地,尤以土纸、茶叶为大宗。由于造纸业的发展,带来了石塘镇的土纸、茶叶和土特产的繁荣。店铺林立,屋宇相握,商贾云集,仅镇内有纸、茶、商号、栈、店、行近500余家。抚州、饶州、山东、洪都、贵州、山陕等地的工人在石塘建有会馆以及天后宫、船行庙各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它是石塘镇灿烂纸业文化的缩影,也是文化的载体。从汀咚庙到庙湾州,沿河两岸十余处码头,多时可泊船二三百艘,舟船如蚁,帆樯蔽河,常有船到一时怕找不到码头停靠,只好在染店一带停泊。乡民中广泛流传有“药不过樟树不灵,纸不到石塘不行”一说。石塘纸业源远流长,规模之大涵盖江南。1930年以前,石塘附近山区有纸槽500余家,年产关山纸〈书川纸〉20余万银圆。并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以石塘镇为中心的土纸集散地。这些槽纸运到石塘纸行、号后,再由各行、号的纸工按品种进行除破、打卷、打包、打标签,挂〈石塘造〉的品牌,然后有水路经信江运往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纸张从上海,杭州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各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石塘镇有名的纸号“复源生”〈安徽程姓〉、“罗盛春”〈南城〉以及“金鸿昌”、“查声泉”、“王发记”等的资本都在银圆二三十万元。其中以“复源生纸庄”资本最为雄厚,名气最大。杭州、天津、黑龙江等地都有它的分支机构;河口镇的钱庄,则以与该纸号有业务往来为荣。这些众多的行、号长年累月都派有“水客”在外联系业务,经销石塘纸张。沧海桑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河道渐塞,石塘镇逐渐失去了一方货物集散和畅流的地位。加上机制纸的大量生产,手工土纸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下降,因而,名噪四百余年的石塘纸业逐渐凋敝,大不如前,仅保留小规模的手工生产。但我相信,在二十一世纪里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和浓厚的纸业文化的千年古镇,将有更精彩的篇章。石塘革命历史石塘也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率红十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1931年1月,在里洋村的观星岭成立了铅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春(四月),又在港背成立了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秋,闽赣各路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在石塘镇集中,并开展整编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为了给整编提供良好的环境,赖家纸行的主人腾出多处房间,作为整编部队的办公场地和黄道、张云逸、谭震林、曾镜冰、饶守坤等领导住所。在整编期间,黄道、张云逸、谭震林、曾镜冰、饶守坤等革命先贤们曾来到这里开展整编和扩军工作。1938年国共合作,闽北红军游击队于次年2月奉令在石塘集中(今石塘中心小学内),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抗日前线,并在石塘饶州会馆内设立通讯处(对内是县委机关)。同时,还在石塘成立了闽北特委,下辖铅山、崇安、上饶、浦城、建阳、邵武、光泽、顺昌等县委,后不久迁入崇安坑口。1941年1月6日,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被俘的新四军将士、爱国进步人士和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员约1500人囚禁在这里,当年那些被囚禁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在墙壁上留下的文字,至今还清晰可见,实际也是“上饶集中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那里是石塘镇养老院所在地。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的“军士大队”就设在此镇的览月楼内——现为镇政府后院旧房。1941年冬,国民党“军政部第六被服厂”由广丰杉溪迁至石塘,厂部设在镇区阔板桥祝姓大宅。

温岭石塘旅游攻略

石塘:位于温岭市东南濒海处,为一古老渔村集镇, 旧称石塘山, 原为一海岛。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岛总称。” 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 为屏,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 楼房、道路皆用石块垒筑,颇具特色。街道受地形限制, 依山傍海,南北一条。纵观全貌,石塘中低边高,错落有致。其处尚留“石华海月”、“墨池”、“海天如画”等摹崖石刻, 并有蛤蟆照镜、狮 峰聚秀、横塘帆影、莲屿冲波、岩石涵清、雷峰怪石、石穴窥天、 鱼池印月、蛟龙曲水、澄海观涛等十景。

石塘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年四季,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画家、摄影爱好者和美术学院的师生来这里写生、画画。人们称石塘镇为“画中镇”。 石塘镇山崖突出海中,海又怀抱了山崖,石头山、石头屋,参差错落,风采奇异。石头街道盘踞在海滨,小巷狭窄,面对面的房檐如同欲吻的情人。大海的美景,奇特的建筑和渔村的情趣 融为一体,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氛。于是吸引了张仃、吴冠中、沈柔坚、袁运甫、彦涵和陆阳春等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先后来石塘写生、创作。他们把石塘和世界美术写生胜地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称它为“中国的巴黎 圣母院”

石塘镇其实只是一个渔村。石塘镇最吸引人的就是石头—山崖突出在海中,海又环抱着山崖,石头山包围着石头屋、石头路,连渔村屋顶上压的都是石头。

最有趣的是石屋造型,有城堡式的,过街楼式的,门楼式的,还有四合院式的,甚至有的房子有7个边,两面墙的角度不到40度。用石头造房子最大的好处是即使夏季台风光顾也可以高枕无忧

石塘可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石的海洋,那石屋大多沿着陡峭的山坡而建,屋咬着山,山抱着屋,随地升降,有的平整重叠,有的突兀而出,三五成群,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仿佛是一个博大的石雕群体。也许石塘本身就是一块经风暴浪潮打磨噬咬而不朽的石头。正是这有着最粗砺线条的石头,以最原始的裸露,经岁月铺展,垒叠而成的古老石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曾经不断地来石塘写生、采风。

浙江石塘古镇,石屋、石巷、石路,被誉为“中国最美渔村”

中国古镇,用数以千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有些古镇是新翻建的,建筑风格上也是千遍一律,没有一点可欣赏的欲望。

但在浙江温岭的石塘古镇,会让你眼前一亮!这里的建筑别具一格,全是用石头建的。石屋、石街、石巷、石级。为了防御海风的侵袭,屋顶也用石头和岩块建成。温岭是台风经常登陆的地方,石塘古镇的石头房依然顽强屹立在浙江东南沿海。

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石塘古镇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是个半岛形的海港。这里的村民以捕鱼为生,港湾内停满了渔船、运输船、小舢板。

随着石塘古镇的名声外传,如今的石塘古镇发生了大变样。这里有的渔民开始从事旅游行业,开旅馆,做民俗;专为接待来这里旅游和写生的游客与画家。

在画家眼里,石塘古镇的石屋古朴苍茫、雄浑粗犷,给人一种浩然的阳刚之美和悠远的沧桑之感。

在游客眼里,这里不仅是石头古镇,更是一幅最美渔村的风景画。

​潮州官塘镇石湖村:一座古老村落 一串历史遗珠

提起湘桥区官塘镇,多数潮州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鱼生和牛肉火锅。其实,官塘地区除了令人争相追捧的美味,更拥有堪称华丽的人文风景线。

官塘旧时属海阳县秋溪都,这里濒临韩江北溪,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各行各业的名流贤达。

秋溪陈氏一族,在此聚居繁衍已有近千年历史,自宋代至清代,“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举人贡生数十员,宗族之繁荣兴旺可谓世所罕见。

石湖村是秋溪陈氏主要聚居村落之一,是现代哲学家、教育家陈唯实,当代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的故乡。村中保留着许多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一砖一瓦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岁月浮沉。

石湖村的历史建筑

先祖功于社稷 千年蔚为望族”

夏季的一天,在官塘镇党委宣传委员苏少杰和石湖村干部陈春祥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村庄,开启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旅程。

“石湖”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取的。据《官塘镇志》记载,石湖昔日称为“湖阳”,土改时期与石门巷合并,取两地首字命名“石湖”。旧时,石湖与相邻的巷头、巷下、元房等村,同属海阳县秋溪都鹳塘(官塘)乡。清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二》载:“秋溪都鹳塘,内有巷头、巷内、元房、下巷、湖阳等名,距城二十二里。”

宋代元符年间,海阳县令陈坦(福建晋江人)治邑有惠政,深受百姓爱戴,任满之际为百姓所攀留,与其堂兄潮阳县丞陈增一同卜居鹳塘乡,并修建祠堂祭祀先祖。陈氏大宗祠坐落在今巷下村,正门镌刻一副对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据说此联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所撰,以前联末还有“絅庵”的落款(黄锦,字孚元,号絅庵)。

陈坦治理海阳县,其中一项政绩就是迁建县学宫。此前,县学与州学(府学)同设一处,陈坦认为两级学宫在学田等方面差距较大,不利于县学的发展,于是将县学迁至制锦坊(今昌黎路与文星路交界处)。此后历朝历代,县学越办越好,几可媲美府学。时至今日,府学只存遗址,而县学仍然是潮州崇文重教的地标,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大宗祠主殿正中供奉的先祖,即陈坦、陈增的祖父,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名叫陈洪进(914-985),南唐末年任清源节度使,割据泉、漳二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将二州进献宋朝,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晋封杞国公、岐国公,卒后谥“忠顺”,追封东海南康郡王。陈洪进纳土归宋,有功于国家统一,历来被传为佳话。在通往陈氏大宗祠的村道上,树立着一座冲天石牌坊,正面阳刻“宋岐国公之派”六字,背面刻着“忠顺世家”四字。落款表明,此坊是明成化甲辰年(1484),由裔孙陈纶重建(始建年代不详),昭示了秋溪陈氏祖上的来历。

巷下村村道上的冲天石牌坊

自陈坦兄弟卜居秋溪都,数百年间,朝代更替,陈氏一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早已蔚为望族,并以“秋溪世家”作为郡望。陈春祥告诉我们,开基祖最初在巷下置宅,而后不断向周边发展。目前,宗族四个主要聚居村落人口约16000人,其中石湖村人口最多,达到5700多人。

清代到民国时期,许多陈氏族人出海“过番”,通过艰苦打拼取得成就以后,相继返乡置建家宅。如今,漫步在石湖村间,举目望处,众多制式相近的民国建筑错落有致,与村前开阔的鱼塘相映成趣。白墙灰瓦满布岁月的皱褶,道不尽浓浓乡愁。

一间普通民宅 走出哲学名家

探访过程中,一间坐落在菜市场旁边、不太起眼的民宅,却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民居的门牌是“吴厝前十横2号”,大门紧闭,门前屋后长着杂草,看起来已经很久无人居住。陈春祥告诉我们,这是陈唯实的故居。

现代哲学家陈唯实故居

陈唯实(1913-1974)这个名字,在普通市民中可能知悉度不高,而在国内理论界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从潮州走出去的哲学家、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

1927年,陈唯实就读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澄海当小学教师。1934年,陈唯实到北平图书馆自修哲学,从此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吸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随后,陈唯实前往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发起的新哲学大众化、通俗化运动,出版了多部哲学论著,并参加上海社联和上海文化界的抗日救亡活动。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普罗大众的代表人物,陈唯实与艾思奇被理论界并称为“南陈北艾”。

1937年,侵华日军进犯上海前夕,陈唯实转赴武汉,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1938年至1948年,他先后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院校任职,并担任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等职。这个时期,他进入了革命圣地——延安,并于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年,陈唯实随叶剑英南下,在广州参与南方大学的创办,任第一副校长兼教育处长。1952年调任华南师院(今华南师范大学)院长。他全情投入高等学校的教育建设,为新中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

1957年,陈唯实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63年,调任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陈唯实备受迫害,1970年10月被送回潮州原籍,1974年1月因病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昭雪。

一代摄影大师 在此走向世界

在石湖村中漫步,不时能见到枝干粗壮、根须倒垂的榕树,其中有一棵冠如巨伞、遮天蔽日,挂在树干上的牌子显示,它已经有250年树龄。附近村民说,因为这棵古榕的存在,这一带被俗称为“古树下”。

古榕树不远处,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的宅院,名叫“瑞锦里”,是三进两天井中西结合的制式,两侧有对称的厢房。二进正门外框贴着一圈瓷砖,是民国时期的进口货,质量上乘,至今仍然色彩鲜艳。门墙上的壁刻保存也较为完好。陈春祥指着一侧的厢房说,陈复礼先生昔日就住在这里。

陈复礼先生故居

厢房也有三进,第一进是偏厅,配搭罗马柱、半圆门楣等欧式装饰,第二进的门框同样贴着洋瓷砖,还有各式各样的壁刻,第三进是后楼,双层结构,八角形门框颇为别致。

如今,陈复礼先生的故居,由他的侄儿陈兆荣代为管理。从陈兆荣口中,我们得知,这座宅院建于1925年,陈复礼先生从小在这里生活,并且在这里完成婚姻。当然,也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登上国际摄影艺术领域最高殿堂。

陈复礼先生的艺术情怀,颇源自于书香家庭的熏陶。先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31年考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后不久,因避战乱远赴东南亚谋生,先后侨居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1955年移居香港,年近不惑生活才安定下来。

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使陈复礼先生对芸芸众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对和平有着深切的向往,对祖国家乡更有着深沉的眷恋。这些思想和情感,都在先生的摄影作品中真挚流露。他首创“影画合璧”摄影风格,巧妙又大胆地让摄影与绘画“联姻”,创作出一幅又一幅具有世界话语的佳作。随后,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名誉会长,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在国际影展中斩获金、银、铜奖无数……陈复礼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自不需我们再作过多复述。

去年,陈复礼先生在香港与世长辞,令文化艺术界和潮州市民沉痛惋惜。而今,站在这座记录先生成长经历、承载先生家国情怀的宅院里,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格一格充满年代感的胶片,思绪荡漾在岁月长河之中。

海丝文化地标 深藏传奇故事

离开了“瑞锦里”宅院,我们依照计划,继续前往探访2018年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的府第——卫分府。

“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卫分府

卫分府的置建者名叫陈式,生于清代乾隆年间,他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陈式少时家贫,十五岁便出海远渡至暹罗(泰国),靠做苦力谋生。后来,暹罗与寮国(老挝)交兵,寮国不断以象阵攻袭,泰王束手无策,只得张榜招贤。陈式应征献计,依照家乡砍柴刀的形状打造成长柄钩镰,钩砍象腿而大破象阵,立下战功,被泰王封为“卫分将军”,赐予大量金银玉帛。嘉庆年间,陈式以母老多病为由回到家乡,置建府第,命名为“卫分府”。道台得知其衣锦还乡的消息,上门索贿不遂,便诬蔑其为海盗,将其充军至伊犁,从此,陈式再也没有重履故土。

卫分府的置建,距今至少有两百年。当我们走进这座府第,已经几乎找不到清代建筑的痕迹,大部分结构都是民国改建。只有门楼间大致保留了原貌,而“卫分府”三个大字,亦是后人所重书。墙上悬挂着潮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颁发的“潮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牌匾,标志着这座府第在海丝文化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府第虽已没落,那段酷似水浒传中“钩镰枪大破连环马”的故事,却十分令人神往。而陈式漂洋过海、建功立业的事迹,更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业通道,历史上许许多多潮州人扬帆“过番”,在各个领域勇敢拼搏,取得个人成就的同时,为不同文化的交融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年被闭关自守之清廷抹杀的功业,今天将成为海丝文化和潮人精神的生动展现。

■ 专家建议

打造 “美食+历史文化” 复式旅游胜地

秋溪陈氏历经千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宗亲派衍海内外,自有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因素。探访结束后,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坐拥如此人文风景的石湖村,如何乘着乡村振兴战略东风,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

接受我们邀请一同探访了石湖村,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深有感触,认为石湖村与周边各村应该连片整体保育和活化,通过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结合当前的优势产业,打造成为“美食+历史文化”的复式旅游胜地。

陈贤武建议,官塘镇和石湖等村应尽快对陈唯实故居、陈复礼故居、卫分府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一些明清民国时期的民居、祠堂也应尽可能抢救保存下来。同时,从名人文化、海丝文化、祠堂文化等方面入手,挖掘其历史内涵,发挥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吸引游客、宣传潮州的名片。

“要让游客知道,官塘不只有鱼生、牛肉之美味,更有辉煌的历史文化。”陈贤武说,官塘的鱼生和牛肉火锅驰名远近,美食为当地吸引了大量客人,但只有文化才能让客人留下来用心品味。要把美食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统筹各方资源策划旅游线路,串珠成链,让客人得到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既是味蕾刺激更是一种文化的桥梁。

对于石湖等村旅外乡贤众多的实际,陈贤武建议,要充分发挥乡贤委员会的作用,主动走出去与海内外乡贤密切联系,聚集乡贤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推动乡村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整治乡村环境,营造良好的居住、旅游和投资氛围,才能振兴乡村经济,使村民得到实惠。

■ 记者手记

寻找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邢映纯 江马铎

这注定是一篇难写的文章。

美丽与丑陋,古迹名宅与违章建筑,数百年老榕与不断新增的垃圾如此紧密地混杂在一起,明明是乡村却无法纳入乡村振兴范畴的悖论,构成石湖村的原生态。

懂行的文史专家,走过不少地方的媒体记者一会啧啧称叹,一会唏嘘不已,面部表情不断地“移步换景”——如此底蕴深厚的地方,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原本应该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的路该如何走?为石湖有着各种历史遗存激动不已的文史界人士主动献策,村书记却因有其他事务没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是我们的另一种遗憾。毕竟,乡村振兴,需要资源,更需要村民自愿。乡村振兴的动力在村民自身,乡村振兴之路,关键该由村民自己来走。

然而,外人对村里发表的诸多遗憾,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看着那些从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屋墙头冒出,顽强甚至盎然生长的野花野草,你不得不对石湖人竖起大拇指,毕竟,能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就是一件好事。

来源:潮州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61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