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那些年,我们镇江人的南门大街夜市,也是我们青春的江湖!

中小学教师

原创小李探花爱读书镇江风情

上周参加了首期“网事当面说”走近城管的活动,那天坐在我身边的“逆流的鱼”谈到关于镇江夜市的话题,互动的氛围很好,城管局的领导表示也在考虑如何打造镇江夜游经济。

那些年,我们镇江人的南门大街夜市,也是我们青春的江湖!

好巧,近日关于城市开放摆地摊的事情,逐渐成为热点。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就业的压力是巨大的。据说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样的带动效应对我们的感官冲击力很大,并且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对于夜市,镇江已经是老话题,我想也可以未雨绸缪了。

提到夜市,很多镇江人都有南门大街的怀旧情节,所有故事像已发生江湖岁月里 。

在南门夜市消失之前,还留下了不少网友自己拍摄的微电影。

夜市不知何处去,coco依旧笑春风

南门夜市,青春的江湖

南门大街位于镇江市最繁华的大市口附近,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仅有几米宽,却叫“南门大街”。镇江人有大市口情节,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它周边进行拓宽改造,后来南门大街就变成可以对开两辆小车的马路,名称仍然叫“南门大街”,有名的第四人民医院就在这条街上。

南门大街在镇江的名气大,是因为“夜市”,南门大街夜市在镇江人心中就是一个热闹繁华的代名词。

当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门大街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各式各样的小店小摊陆续开张,并带火了周边各条巷子。说它是镇江夜生活的引擎,一点也不为过,比如它能一直延伸到天慧园一条边的大排档,直到老甘露浴室。

夜市上经营的品种很多很多,有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电子数码产品等等,吃的玩的用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低配版的和山寨版的。

南门大街也是一条美食街:油炸干、臭豆腐、五香茶叶蛋、鸡汤、鸭血粉丝、沙锅牛肉、凉皮、豆腐脑、烧烤羊肉串、铁板鱿鱼、煎饼……有甜的、辣的、咸的;有冷的、热的;有煮的、蒸的、炸的,其风味随着四季的轮回而变化,几乎天天都有新花样,这里能感受到舌尖上的镇江。

夜市带来大量的人流,上大学时我一个学友因考试不及格凑补考费,还在这里练过一段时间摊,他找了5、6个睡上铺的兄弟当媒子,义气深重的兄弟轮流在地摊边制造人气;

记得08年我开始忙“名城镇江网”,邀请外媒���镇江采风,我还特别邀请几个外地网站记者到夜市享受着街头的美食,他们说这个夜市的热闹程度,和北京的簋街不相上下;

那时候江大后街还没有形成气候,大学生最喜欢来逛的是南门大街……

很多人就是靠夜市上的小摊,解决了一家人的糊口。他们的排档炒到京口长云舒卷,他们的地摊摆到江湖雨歇风散。

那时,几乎镇江四分之一人口晚上都挤在京口区中,夜市的江湖随之而生。12年我已经在报社16楼写方案,加晚班的时候无意中眺望南门大街,沉沉一线尽是人间烟火,人来人往看遍命运沉浮,多少情仇是江湖。

有一次晚归,就骑着小电驴买了两块煎饼作夜宵,卖煎饼的大姐拘窘不安再三道谢,红着脸说是下岗后第一次摆摊,手艺不好请多包涵。

两个月后再经过这个摊点,大姐已经熟练的扯着大嗓门吆喝,招牌也更换为正宗山东煎饼,百年传承。

那是镇江地摊文学的黄金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到夜市淘几本时尚杂志插在裤袋,坊间江湖秘闻的小报,封面上半遮半露的香肩,“真相!杨钰莹和红楼不得不说的秘密”、“红场风云,那些高墙内的秘辛往事”……后来的标题党也不过起源于当年街摊的滥炀。

南门大街的江湖, 风光时有过千摊位,一夜十几万流量,梦溪论坛整页的脏乱差吐槽,12345不断的扰民投诉。

曾经如日中天的MY0511上,有过一个投票,是否支持南门大街搬迁,竟然有85%的支持率,15%的人表示反对。

次年,2月28日南门夜市搬走,撤场当天,很多摄影爱好者自发的带着长枪短炮去拍照,留存这段老镇江人的记忆。我也在网上搜过很多夜市的照片,保留在硬盘里作纪念。

后来,南门大街经过一番外观整治,确实整洁了不少。但经过这条路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失落,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叫卖的摊主、挑东西的顾客、烧烤的小贩……

似乎他们的离开,也把这条街的灵魂带走了。

< img="" src="https://img.qqx.com/upload/article/meishijie/43a7d933c895d1431b906e47c4be3d045baf0741.jpg" width="544">

8年之间,夜市早换模样

从南门大街搬迁到黄山的夜市,你要说它没火过吧,好像也不对。至少2015年前后,我还去逛过买过一些小电子产品。记得有年夏天,黄山壹号夜市还雄心勃勃的搞过一次龙虾啤酒节,热闹过一番。

但最终它还是没有火起来。

没火起来的原因各有看法,有的归咎于交通市口;有的说不热闹了,因为为了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干扰,管理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禁吆喝、音响促销等,导致夜市冷清清的;也有的说那边卫生状况不好,脏乱差。

我觉得是因为人们再没有了逛夜市的心情。

起于80年代末的南门夜市,宛如一个微醺的梦。

夜风吹飘路边“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横幅,吹散华联商厦霓虹灯上的浮尘,大市口夜色旖旎,国际饭店灯影迷乱。

无数年轻人从技校职高毕业,在甘露商城租个柜台,或在八佰伴的前身置业城弄个皮包公司,到了晚上在南门夜市弄个摊位,跑起来很辛苦,但也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们以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夜市的一个角落,有位白胡子老头的小板凳前放着“麻衣相术”的破布,一位看起来就老实本份的中年人在他巧舌如簧的话语下,频频点头。

从中山东路、南门大街顺路逛到东门,很多年青人白天剩余的精力和荷尔蒙,可以在夜晚的四小时内挥散。

当年镇江的影院生意惨淡,新华影院没有后来资本躁动的海。年青人一般是逛完商业城,从城市客厅穿过万祥走过美作亭来到南门夜市,就像误入一场狂欢。

夜风燥热,夜市上很多兜售电影盗版光盘的。

卖得最畅销的盗版光盘,莫过于讲诉陈浩南友情岁月的古惑仔系列,老板也会神神秘秘的从怀里掏出一叠光盘,让毛血贲张的少年赶紧塞过一张钞票匆匆离开,背后是摊主暧昧而意味深长的一抹微笑。

那是一个家庭娱乐才开启的时候,VCD、DVCD刚刚扣开很多家庭的大门,过去高大上的玩意,一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最廉价的娱乐方式。

南门大街靠近正东路一端,是售卖影像产品、小播放器最多的地方,一路过去,满眼打扮时髦充满九十年代风味的美女,和一个傻不愣登的男性,在一起互动。

穿着比基尼的美女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撩动着南门夜市的风情。很多三中、四中的学生在花季雨季的美好年华,就是在这条夜市上唤醒了青春的躁动。

我记得在四中上学时,有个哥们就经常献殷勤请妹子逛夜市。后来上大学了,每个周末的晚上都会带妹子过来逛吃小吃,妹子吃完又去大祥时尚街里逛,买衣服买首饰,留下成长的记忆。

这个哥们最爱模仿陈浩南用大拇指挖耳朵,甩着陈浩南喜欢用的zipo打火机点烟,妹子最喜欢穿戴香港电影上美女的款式,一边吃排档,一边骂粗话。夜色愈深,他们就相拥着漫步正东路,走向展销馆对面的“七十二家房客”。

冷眼回看,都是青春。

南门夜市的搬走,对大祥时尚街是致命伤害,大祥时尚街的茅总竭尽全力的想把周围的商圈做成“宽窄巷子”,但引进的韩国品牌也挡不住人气的不断下滑。最近我偶过看了一下,二楼那家熟悉的男装店已经人去店空了,曾经的女店长“松子”特别能吹嘘,想想那些年被“松子”忽悠着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男装(比如都明俊教授同款毛衣、单均昊款立领西装),满心惘然。

13年南门大街不再喧闹,随之的也是门面房价跌了。很多奶茶店、服装店逐渐搬走,多家宾馆钟点房重金打造的心血付诸流水,金聚德酒楼也不再光鲜,藏在周边巷子里的排档小车少了很多。

前年在朋友圈看到一张黄山夜市的招牌,零落的灯光亮化,稀稀疏疏的摊子。靠近珍珠桥涵洞的一面墙上,好几张旺铺转租的通告,写得错别字连天。

世事的变幻一点点渗透在曾经的夜生活,有人是无处可去的形单影只,有人是不甘寂寞的别离。

南门夜市只余模糊的影子,无数人的青春正坍塌成废墟。

如今,又有了夜市的讨论,只是八年之后,我们都已不再冲动,多了几分难能可贵的成熟。

很多事情现在都要想的全面,比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比如会不会影响交通安全,导致事故发生;比如会不会影响环境卫生,给城市环卫带来压力;比如会不会存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

我觉得网上有一位朋友说得好,一座有活力、有温度、有文明的城市,最关键的在于“市”。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表面的光鲜,宽敞大街的“净”,而看不到城市的烟火气,看不到人来人往的繁华,只会“光”得惊慌、“净”的不安。

夜市,也是一种夜间经济的象征,能让缺少游客过夜的镇江带来新的机遇。如何让小摊小贩既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就业能力,又不影响城市的文明水平,这将考验着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

Hash:0d4189435072bde30aff7b431009436c99cf6954

声明:此文由 微言镇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57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