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五台历史

五台境内、多个地名、山名的来历与她有关,但至今尚未定论哪朝哪代的一个独立王国,她就是 坐落在陈家庄乡 的 吴王城......

吴王城遗址位于陈家庄乡王城村西沟交岔处一个杨家坟的地方。王城村由此而得名。据传,移城沟名的由来,也和吴王城移走有关。城址长宽各150米,四角有碉堡模样,四周有土墙痕迹,城垣均已倒塌,仅存西、北墙交界处残高约5米的夯土堆,夯土层0.3至0.5米。夯窝直径0.2至0.3米。夯土层内有排列规整的椽眼,每升高0.8米,便有一排,椽与椽的水平距离也为0.8米。土层内有少量的夹砂陶片,民间传说为吴王所筑。

五台历史

王城村有一所寺院(现改学校),北面的大佛殿檐台上立有明朝时的两块碑,碑额写的是:“重修碑记。”碑文第一句就是“王城为吴王趾”。寺院中心有一个三尺高的石雕八棱石柱香炉,石柱上也刻着“王城为吴王趾”字样。据说,吴王是一个百里为王的王子。究竟在什么朝,尚末定论。据1992年苏巨田等编的《忻州文物》一书认为是春秋时代遗址,此说我们不敢苟同。因春秋时代,江苏浙江一带有个吴国,是否会在一个范围不大的五台小山沟再有一个独立的小吴王国?再说,和吴王城有关的一些建筑物和教场将台,似乎年代不象那么久远。我们认为东晋北方十六国时期至宋朝,这一历史阶段可能性大。因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战争频繁,群雄并立,各据一方。一个小小的独立吴王国,易于在群雄角逐的空隙中存在下去。当然这只是个推测,并无佐证依据。

这个吴王势力范围,至少涉及到老三区大部地区。据传说,离王城村10里的教场村,就是这个王子练兵场地。那里曾有一个王子点兵将台,约三丈高,底层直径四丈,顶端直径一丈,是一个四棱形石砌建筑(于1968年修公路拆除)。村北叫营坊地。南坡村的小寨子是站岗放哨的地方。此外,窑头、寨里、县河沟的东寨、东坪寨子,坪上村有大、二、三寨,都和这个王子驻兵防守有关。在南黑山、胡家庄各有一个将军墓地,据说都是他守边驻防的将军的墓地。

王城村西南面叫“围墙坟”的地方,传说吴王墓就在这里。在民国初年,王城一个叫阎二红的农民在这里刨地,曾刨塌一个墓子。他下去查看,见里面的死人已贴骨,脸色略带红色,身穿盔甲,他害怕,依旧把墓子埋回去,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吴王墓吧!

王城村北面有一条山沟,沟里流着一股香甜可口的清泉,于是吴王常把它作为自己和将士们以及战马的饮用水,并把这条沟取名为水峪沟。

水峪沟面积约七千亩,南以移城河为界,向西延伸至清水河,向东延伸至河北省,北靠教场山,山势险峻,山岭奇特,山石有的像马、有的像猪。沟里树木成林,松、柏、桦、山桃、山杏、沙棘、人参、党参、黄芪、黄岑等遍布山野,豹子、山猪、狍子、山羊出没无常。当时吴王率领兵将八千余人,在教场练兵点将,以西有石卜寺。传说吴王每次出兵之前都会在水峪沟的山顶上祭祀上天,以求神灵保佑将士们平安得胜归来。直到现在,山顶仍然留存着祭祀用过的大石头,后来人们把它命名为香炉石。吴王常在水峪沟游山望景,这里紧邻教场大山,便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把这些奇石怪山起了好多好听的名字以图吉祥。从里往外分别命名有石人仙、财国囤、银子崖、磨镰石、龙王庙、山神庙坪、桃园地、沙坪、石门、香炉石,说来也巧,石门的两边正好生有两块黑色巨石,人们就常把水峪沟描绘成“黑漆大门金字牌,上有石人仙照看,前有虎山来把门”的人间仙境,实在是一块风水宝地。

抗日战争时期,王城人民同解放军战士一道,凭着水峪沟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同日寇展开激烈的游击战争,进则能胜、退则能守。在王城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拖住日军,保证了当时盂县中央机关的安全撤退。王城的日本驻军首领“毛猴子”到水峪沟查看多次,对这块军事要地非常重视。

经过王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如今的水峪沟,修水灌溉、大兴养殖、植树造林,已经初见成效,鸡羊成群、树木成林,核桃树、山桃山杏树果实累累,山泉瀑布层层相接,山间小溪流水不断,实在是人们度假旅游的乐园。

此地现在风景优美,实在是休闲的好去处。

图文来源网络,五台人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8c9791b77f05588202abfff06832edc3525fb19a

声明:此文由 五台人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41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