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朱槿

朱槿(学名:Hibiscusrosa-sinensisLinn.):又名扶桑、佛槿、中国蔷薇。汉语拼音:zhujin。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常绿灌木,高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玫瑰红色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平滑无毛,有喙。花期全年。

朱槿

花园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为中国。在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花大色艳,四季常开,主供园林观用。在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种植。

花园

花园

花园

花园

花园

花园

花园

花园

萧山朱姓系朱熹之后 朱凤标曾任清朝五部尚书

在距杭州主城区40多分钟车程的萧山朱家坛村,生活着朱熹的后人——萧山朱氏。

萧山朱氏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朱凤标。他在清朝道光年间参加科举,考上了榜眼,历任五部尚书,时称“萧山相国”。朱凤标的第四代孙朱文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朱家溍就是朱文均的儿子。

孕育了文博大家的小村究竟是什么样?日前,记者驱车来到这个小村,寻访萧山的大宅门。

坛里金变成朱家坛

故居还在,祠堂已毁

从新城路一路往南,到底左拐,进入村道,“朱家坛村”的牌子就醒目地立在路边。

村支书朱鸿良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有520户人家,其中350户是朱姓。

作为村里最老的建筑,朱凤标的故居坐落在村子中间一片较为开阔的地带。白墙黑瓦,木制门窗,显得颇有古风。宅院分为东西两幢,各三进。东边宅院的门前有个池塘,西边宅院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很古的石桥。

朱凤标故居正在修葺中,宅院里已经搭好了不少复原的木结构,还剩一半白墙黑瓦、厚重木窗,正等待翻新。细心看看,一些精致古朴的雕花、木刻,让人不禁联想这座大宅门的过往。

站在正在整修的木制楼梯旁,村里的会计王新兴很兴奋地讲起了朱家坛的故事,因为喜欢历史,喜欢在村里四处溜达,和村民们家长里短,王新兴比朱家人还要了解这个村子的历史。

宋元时期,这里以金姓为主,因地形深凹,所以当时的村名叫“坛里金”。

元朝末年,理学家朱熹的七世孙朱寿从当时隶属古徽州的江西婺源迁居到此。朱寿就是萧山朱氏的第一代。后来,朱姓后族在此发迹,“坛里金”就逐渐演变成了“朱家坛”,可惜的是,朱家祠堂上世纪因意外失火被烧了。

“喏,看这个墙,这个瓦,因为祖上是从古徽州迁过来的,所以这座宅子有点徽式建筑的风格。” 王新兴说,明朝后期,朱家先祖在苏州做丝绸生意,是皇家灯火引芯的“钦点供应商”,大宅估计是在那时落成。现在看到的两个墙门,曾经分住了当时朱家的六个兄弟,“按照单双数分开,老大老三老五住一边,老二老四老六住另一边。”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萧山朱氏最著名的人物朱凤标横空出世。

朱凤标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去世,他一直跟着母亲。记者站立的故居,其实是他舅父的房子。道光十二年,朱凤标科举考上榜眼,后来历任工部、刑部、户部、兵部、吏部五部尚书,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还管过漕运和教育,时称“萧山相国”。

朱凤标入朝为官之后,村里人就在其舅父家的原址上增建了这所宅子,并取名叫“榜眼墙门”。直到现在,村里人还能够确切指出朝东的阁楼就是朱凤标少年时读书的地方。

村里老人家告诉记者,朱凤标故居门前的这条小河,曾经很宽,直通官河。老底子,渔船、客船来来往往,朱家人从此处下船,就是到了家门口——相当于现在那些电梯入户的豪宅,很是气派。

那口井还在

家谱和老照片渐渐流失

《萧山朱氏宗谱》上记载,朱凤标是朱熹的第20世孙,而朱家溍是朱凤标第五代孙。

朱家溍的小女儿朱传荣叙述,朱凤标是萧山朱氏落户北京的第一代人,直到最后去世的时候,才葬回萧山所前镇,谥号文端。

朱家溍在世时,曾多次回乡祭祖探亲。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他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

不过,村里的年轻人对于祖辈的历史已经有些模糊,他们自认是朱熹的后代,也知道村里出过名人朱凤标,而其他的细节,在口口相传中,渐渐流失。

村书记朱鸿良是朱凤标的本家后裔,他们一家,曾经也住在朱凤标故居里。

顺着故居前的池塘向东走十余米,右转,还不过一百步,就是朱鸿良现在的家。聊起朱姓,朱鸿良的母亲朱素琴很激动,她拿出一沓老照片——

“这张,这张,还有这张,都有朱家溍,都是18年前的照片了。”

“朱家溍的家人还专门到我家来做客,我们是本家。”

“这张是在老房子里拍的,那个时候是这样子的,现在这口井还在。”

不过朱大妈有些惋惜,家里曾经还有两张年代更久远的老照片,她记得照片中的男子都身着长衫,女子则头戴凤冠,留着长指甲。这两张图片,是爷爷去世前交给她,她用布包着,藏了整整24年,却在上世纪90年代卖给了收古董的,“藏了24年啊,两张照片,就算一年只值一块钱,也要48元……最后讨价还价,44元卖掉了!”

和那老照片一样失传的,还有家谱。

朱传荣表示,她看到过《萧山朱氏宗谱》二十卷,也只是复印本,“(那份家谱)始于宋代,明清之间数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同治八年修订、刊印,我只看过一份复印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现在我们北京家里并没有续修。”

朱棣能力谋略不在朱标之下,为什么不讨朱元璋

朱棣的生母在宫中的地位不同,是一个普通的嫔妃,后宫的地位低。古代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习俗。朱标,是皇后马大脚养大的嫡长子,嫡长子就是当朝的太子,名正言顺的皇室继承人。加上马皇后与朱元璋共患难,感情特别深。还有子凭母贵的因素,朱标占有优势,性格好,为人友善,却英年早逝,朱元璋传位皇孙都没有传给棣。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其生母不详,虽然朱棣自称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史料佐证朱棣应该是庶出,说是马皇后之子,无非是为了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显得更名正言顺,也是为了让天下人信服,政治需要而已。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籓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朱棣有谋略,堪当大任,性格上也比朱标更像朱元璋。朱元璋也并不是不喜欢朱棣,只是朱标从小就是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分去了父亲更多的注意力。朱棣并不比朱标差,那朱元璋为什么不立选择朱棣,甚至在朱标死后立了朱允炆还是没有选择朱棣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适合打天下,并不适合守天下

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诸王,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元朝的灭亡是臣强君弱,出现紧急情况时皇帝没有外援。

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他给子孙封王,让他们去边疆,既能抵御外患,又能统领兵权,维护明朝千秋万代。

朱棣能征善战,善于军事谋略,适合打天下,却并不一定适合守天下。

为了能让朱标更好的坐稳皇位,朱元璋残忍的杀害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在他认为明朝的隐患已经除去了,仁慈的君王或许更利于明朝的统治。

就朱标和朱棣的性格而言,朱元璋认为朱标更适合守天下。

所以,即使朱标去世了,宁愿立朱允炆也不考虑朱棣。

其二:封建礼法,立嫡立长

封建王朝立嫡立长的礼法,而朱元璋显然是认同的,不然也不至于在朱标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以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

朱标虽然性格宽厚仁慈,在朱元璋认为这是可以督促改变的,并不是无可救药,所以他虽然不喜欢朱标的柔仁,但是不至于放弃他。

而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没有理由越过上面三位哥哥,立朱棣这个庶出的儿子当太子。朱标死后,传位给朱允炆,也是如此。

其三:感念马皇后,爱屋及乌

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出生穷苦,马皇后跟着他出生入死,也吃了很多苦,朱元璋对马皇后很是尊敬和感激。

作为马皇后的长子朱标自然就被朱元璋爱屋及乌,把对马皇后的那份爱和愧疚转嫁到了朱标的身上,自然也对他寄予厚望。

其四:倾了心血,不愿轻易放弃

朱标自很小的时候就被朱元璋以继承人的身份来教导,自己辛苦多年,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投入了大量精力心血,怎么轻易就丢弃呢?

所以在朱标身上倾注的越多,朱元璋越不会放弃朱标,那就不会考虑朱棣当皇帝。

其五:私心

其实抛开这些,立朱棣为太子还有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其余的兄弟会不会愿意服从这个非嫡非长的兄弟领导。

朱标本身在兄弟中就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标不死当皇帝,朱棣不会起兵。

选择朱标意味着兄友弟恭,家庭和睦,而选择朱棣,一方面不能服众,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兄弟相残,作为父亲的朱元璋,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

综上,无论从哪方面对朱元璋都会选朱标当太子,而不考虑朱棣,并不是不喜欢他。

全国最美朱氏宗祠大集合,尽显朱家气派!朱家人必看!

关注

朱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朱氏家族的瑰宝。

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朱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朱氏宗祠(注:如有描述错误请留言指正,同时欢迎所有宗亲在后台继续补充),送给所有宗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我们大朱氏各地宗祠的风采:

溜滨朱氏大宗祠堂

溜滨朱氏大宗祠堂是晋江市池店镇溜石、溪头、霞福三个行政村近五千朱姓族民的共同宗祠,自朱氏先祖自莆田迁入定居始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沙洲村朱氏宗祠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全村以朱姓为主。据记载,朱氏十九世祖攀麒公长子思谅公于明洪武25年(1392年)随文宦游过文明,见文明秀水村文经武纬,山明水秀,俗朴人醇,遂卜居于此。

汝城朱氏祠堂

朱氏祠堂”位于汝城县卢阳镇津江古村广场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三开间三进,砖木结构,建设面积468 平方米。汝城古祠堂的建筑尤其讲究“天人合一”。祠堂是供奉祖先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地方,民间认为,它的好坏影响全族的发展。

江口朱氏宗祠

据说此祠乃朱氏族中名人朱尧阶倡建,他与曾国藩于道光十四年(1834)同榜中秀才,从此结为莫逆之交。

钱库朱氏宗祠

朱家岛村位于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该村以朱姓为主,朱家岛朱氏宗祠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泗洲桥北,后毁于台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就是现在所在位置。此后多次修葺扩建,民国30年(1941年)前座五楹扩建为前七楹,左右两廊,为二进厅;1982年重建宗祠前座;1997年春重建宗祠后座。

车巷村朱氏宗祠

车巷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高埔镇,位于普宁市南阳山区高埔镇东部,距镇区4公里左右,车巷村也是高埔镇朱氏祖祠的发祥地.

明朝朱氏宗祠

明朝皇帝朱元璋后裔房县朱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迄今已450多年,是目前省内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朱氏祠堂。祠堂分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共有房屋26间,占地1000多平米,附有花墙、圆门、箭道、门枋、马厩、客舍等配套建筑。

塘尾朱氏宗祠

在传统中国,宗祠几乎是最重要的乡土建筑,作为塘尾村朱氏族人的精神寄托,朱氏祠堂在风雨中屹立了几百年。现如今祠堂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场所,而更多地以文化形态保存下来。

双峰朱氏宗祠

位于 位于杏子铺镇的江口村,它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由“湘学大师”朱尧阶倡建。

雷屯朱氏宗祠

位于位于黔东南锦屏、黎平两县交界的亮江河畔雷屯村内 ,建于乾隆辛巳(1761年)年间,占地一千五百余平方米。

白溪朱氏宗祠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白溪村,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宋代大文豪朱熹后裔明末隐士朱升所建。初为画庄,清顺治八年后改为朱氏宗祠

大石朱氏宗祠

位于湖南大石,于2006年农历11月初四在甘棠镇同心村奠基,至2009年国庆节竣工。大石朱氏宗祠斥资150余万元,占地10余亩,建筑风格为中、欧式相结合,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东莞朱氏宗祠

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朱氏宗祠,朱氏宗祠是半仙山开村始祖朱敬斋主持筹建,距今已550余年了。朱敬斋是朱熹的第13代后人,大约于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由 东莞螯峙塘转辗迁到横沥半仙山,世居此地繁愆生息

江华朱氏宗祠

位于湖南省 江华瑶族自治县 贝芝头村。朱氏宗祠大门 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土灰色的石门墩,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这就是附近有名的颇有神秘色彩的湘南古建筑群了。

琅山朱氏宗祠

位于福建省福州琅山,琅山朱氏宗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琅岐岛牛屿 山西麓,背山临街,祠面宽11.5米,纵深69米,建筑面积865.5平方米,祠构堂皇,四周烽火高墙,飞檐包脊,青瓦盖顶。

朱氏文化博大厚藏! 朱氏宗祠美轮美奂!

愿我们朱氏子孙

世世代代守住这片精神家园

先祖庇佑下,朱氏一族必能繁荣昌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40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