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生物化石遗址

梅河口市出城区向东南行十数公里,有一乡名为杏岭乡,清时曾是海龙八大景之一,谓“杏岭早春”。几年前,当地百姓在山上劳作中,偶然发现古化石。

梅河口市古生物化石遗址经省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省区调队、吉林大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初步鉴定,古生物鱼化石种类为狼鳍鱼,石质为灰色沉积岩,据专家考证,杏岭乡双合村的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距今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化石上主要分布有鱼、蛇、蛙、蛤蜊、蜻蜓、介形虫、虾等动物昆虫以及一些植物图案,还有至今无法确认的珍稀鳞片动物图案,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开采价值。多数分布于距地表约9米至13米的灰色沉积岩中,其它石层中亦有零星发现。

古生物化石遗址

2003年,梅河口市将杏岭古生物化石群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在进行科学保护的同时,进行小规模化石预采和化石收集工作。杏岭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揭示了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上亿年的古生物化石,不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唯一一个在原址建设的化石公园,陈列着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却少人知

导读:

在国内,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地质公园,而且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但是这多数都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比如我们说熟知的河南云台山、安徽黄山、浙江雁荡山等等,好像已经成为了思维的定型。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国内还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原址上建设的化石地质公园,陈列着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只是它被遗忘了在了角落,它的名字鲜为人知。

在没有去过辽宁省朝阳市之前,我就听说过,它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三燕古,国内更有“百年历史看天津,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朝阳”的说法。我们都知道在地下深处依然藏着众多未解之谜,也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解开越来越多的未解之谜,朝阳市可谓是地下藏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了,在其境内发现了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晚期,也是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距今5000—5500年,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朝阳市发现的牛河梁遗址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在其境内更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鸟类“中华龙鸟”和开花的植物“辽宁古果”,因此朝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亦被称为“花鸟源头”,这两个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就是发现于朝阳市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更是在原有的古生物化石遗址上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个在原址建设的化石公园——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一亿多年以前,朝阳这里地质变动特别频繁,火山多次爆发,众多的生物被掩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演变成化石,到目前为止,在朝阳市境内,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着目前为止全亚洲最大的一个地层剖面,是最直观,最原始的地质剖面挖掘现场,我们可以在这里直面的感受被层层淹没的岁月和亿万年前纷繁的世界、触摸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六个世界之最”闻名于世,拥有世界上系统最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其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内,陈展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仅热河生物群就有超过20多个古生物门类上千个物种,其中最为著名的“辽宁古果”及“中华龙鸟”便珍藏于此,数量之丰富、保存之精美、研究价值之重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在这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我们不仅能够观看到陈列的诸多珍稀的古生物化石,还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生物的进化以及地质事件等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朝阳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对它最为熟悉的是历史,是关于它三燕古都的辉煌历史,是它把华夏文明向前推进1000多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所以在它境内的这个陈列着世界上系统最完整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的地质公园常被我们遗忘,以至于它的名字都少有人知。

东莞市现首个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的遗物

近期,在省文物局同意和指导下,东莞市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虎门镇沙角村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发现1处沙丘遗址,经过2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纹饰繁多的陶片、玉质精美的玉环、以及锛、镞、砺石等石器。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及堆积状态判断,其年代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这是东莞市发现的首个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

此次发现的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不仅填补了东莞在遗址类型上的空白,还对延伸东莞历史轴线、增强东莞历史信度、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的又一例证。

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的遗物

昨天上午,记者在虎门镇沙角村的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古遗址上进行最后的发掘工作。古遗址旁边,有多位工作人员正在将发掘出土的遗物进行清洗,而后放在一旁晾干。

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与博物馆科科长余春桂介绍,根据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提前介入城乡建设。2021年11月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沙角村的项目建设,对当地进行考古发掘。

“在此之前,我们先是对这里进行了勘探,通过地层等信息判断现场可能有古遗址。”广东省研究院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欢说,经过2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在大约300平方米的古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遗物。

该古遗址早期文化层堆积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堆积,可分为2层,上层为灰褐色沙土层,厚约25厘米,含大量角砾、红烧土块、陶片等;下层为黄褐色沙层,厚约20厘米,沙质较纯净,角砾减少,陶片个体较大。

该古遗址出土遗物包括有:玉质精美的玉环,纹饰繁多的陶片,以及锛、镞、砺石等石器。其中,陶片以夹砂陶为主,还有少量泥质陶。陶片纹饰种类繁多,有绳纹、曲折纹、菱格纹、方格纹等10多种纹饰,可辨识器形有罐、釜、豆等。

“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及堆积状态判断,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发掘区域可能是聚落的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场所。”王欢说。

沙角古文化遗址系东莞首次发现的沙丘遗址

“此次发现的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不仅填补了东莞在遗址类型上的空白,还对延伸东莞历史轴线、增强东莞历史信度、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的又一例证。”余春桂告诉说,在东莞以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主要是贝丘遗址和台地遗址,如东莞市南城蚝岗、企石镇万福庵、石排镇龙眼岗和虎门镇村头等遗址。而沙角的遗址则是东莞首次发现的沙丘遗址。

沙丘遗址作为具有明显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存,因其分布在沿海沙滩、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沙丘遗址在我国东南沿海如珠江口两岸的珠海、中山等地均有发现,是构成广东先秦时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沙丘遗址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息息相关,距今6000年前后,珠三角的海平面达到现在的高度,形成现代海岸线格局,沙丘堆积逐步形成。这时期大陆的人类群体开始慢慢走出洞穴,来到靠近海河岸边来活动,留下了他们的文化遗迹。

下来,东莞市将深入挖掘遗址的丰富内涵,展现东莞区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依托基建考古项目,构建东莞城市完整发展序列,挖掘和阐释东莞历史文化内涵,为构建“家园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凸显东莞文脉奠定坚实基础。

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已现东莞

据了解,东莞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建县史、126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粤海第一门户、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文化遗产丰富。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初现。

1972年6月,东莞市篁村镇(现南城街道)胜和元岭村农民在白泥坑山坡上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东莞市文博单位会同省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清理,共出土陶坛4件,银手镯2件,瓷碗、银钗、铜镜、陶炉各1件,铜钱若干枚。这一考古发掘,揭开了东莞考古的序幕。自此,随着城市发展,东莞文物工作部门就有意识地配合大型基建开展有规模的考古调查挖掘工作。

经过30多年的系列考古调查,东莞市发现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地下文物遗存,其中古遗址20多处,建立了东莞市域内的东江史前文化序列。此外,东莞市还有古墓葬108处,古窑址12处,理清了东莞考古文化脉络。

蚝岗贝丘遗址是珠三角为数不多的出土彩陶的贝丘遗址,东莞市在原址上建成了全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区的史前遗址博物馆,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莞村头遗址是珠三角保存面积最大的贝丘遗址,遗存最为丰富,出土文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贝丘类遗址,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满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一)

文化与遗存,为乡愁留住记忆 。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

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

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

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

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

在新石器时代,辽中先民们就已在辽中这片土地上逐水草而居,以农事渔猎为生,顺天时而动,留下他们一路走来的印迹。

白家村后沙岗子、大黑岗子村西岗子、潘家堡村南岗子等新时器遗址,让人仿佛看到辽中先民们钻木取火升起的袅袅炊烟……然则3600 年前左右,农耕文明在这里戛然而止。接续,“牧草掩没牛羊肥,朔风萧萧胡笛吹”。下辽河进入了千年的游牧时代,也因此引发了中原剑戟与游牧弯刀在这里豪情碰撞,辽中成为凭辽河天险的古战场。汉代烽火台、茨榆坨长胜堡、肖寨门古营盘、后边外明代边塞,似乎在向世人倾诉着曾经的风霜雨雪、刀光剑影。

辽中,厚重的背影倏忽远去,终不弃中华文明鲜活一脉。偏堡子汉魏墓葬、宋金驿道、清永安桥、满都户兴隆寺、茨榆坨西平寺、戴家房大清寺、南三台子三皇庙、辽中文庙和关岳庙,积淀下辽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许多久远的故事。乃至近现代,英雄的辽中儿女,奋起反抗,救民族于危亡,争取人民的解放。静静的辽中革命烈士陵园,矗立着他们不朽丰碑。

辽中境内的古遗址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全区各地。

○ 新石器晚期遗址

白家村后沙岗遗址原城郊乡(今城郊街道办事处)白家村偏东北方向500 米处有一沙岗,名后沙岗。沙岗高出附近耕地3 米至5 米,东西长约500 米,南北宽约400 米,面积20 万平方米。此岗未经开垦,杂草丛生。西距辽河2 公里,东距蒲河4 公里。岗东、北两面为耕地,南有一鱼池,西邻孟家村通往县城的乡土路。1981 年6 月,出土文物

有燧石片、石刀、红褐灰三色夹沙陶片,还有陶网坠、陶纺轮、铜镞、青铜刀币以及陶壶等文物。陶壶高21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7 厘米,黑色夹滑石、素面、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腹有4 个对称盲耳,陶网坠长5.6 厘米,上宽3.4 厘米,下宽4.6 厘米,厚2 厘米,泥质红陶,下部有齿状纹,经市、县考古人员鉴定:此岗为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一个村落所在。近水源,高地势,易防洪水和野兽。当时,人们以从事渔猎生产为主, 兼以极简单的农业生产。冬到河套里狩猎,夏到辽河里网鱼,妇女在家纺线织网。过着自给自足的定居生活。

大黑岗村西岗遗址原大黑岗乡(今大黑镇)大黑岗村西300 米处有一沙岗,为新石器时期一村落遗址。此岗当时颇大,1958 年“大跃进”时几乎铲平。现仅存几处小沙岗,长约250 米,宽为150 米,面积为3.75万平方米。土质黑黄色。文化土层为110 米,含有红烧土。1981 年,出土一些燧石片、夹砂陶底、夹砂红陶片、夹砂化石陶片、指甲纹陶片、灰陶片、白瓷片、红烧土、石镞等。石镞高3.7 厘米,腹径3 厘米,底径1 厘米,玛瑙色。据考古人员认为:此岗为新石器时期一村落遗址。当时,建造的房舍多为半地穴式的地窨子,房舍间距很近,初见村街。

南岗遗址与古坟遗址南岗遗址位于原潘家堡子乡(今潘家堡镇)村南400 米处,南北长200 米,东西宽100 米,面积为2 万平方米。岗东50 米处似有土城。出土文物有夹砂陶器(器足、器耳、器底、口沿)、石网坠、灰陶片、瓷片等。考古人员认定:此地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在潘家堡子村西80 米处,还有一处西潘古坟遗址,南北长300 米,东西宽200 米,面积6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夹砂陶器残片,器足、器耳、器底、口沿,还出土过金代四系瓷壶和铜镞。其中,白釉四系壶,高27 厘米,口径5.5 厘米,腹径17 厘米,底径9 厘米,面白色,上有铁绣花饰纹。腹下部有2圈,口沿有1圈,颈下部有行书“风花雪月”4字。青铜镞,高4 厘米,腹径3 厘米,底径1.3 厘米,底有凹,柳叶形锋槽。

东荒地新石器遗址该址位于原乌伯牛乡(今蒲东街道办事处)东荒地村,面积40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红陶器足、绳纹砖、铁绣花瓷片(17 件)。经考古人员确认:此地系新石器时期遗址,还有金元时代遗址。群众传说:以前出土过铜钱。1981 年3 月,有一农民从屋中挖出3 口铜锅。

未完 敬请期待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遗址(二)

文稿来源 辽中文史资料(第二辑)辽中文化与自然遗产

图片来源 网络

编辑 张同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25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