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青山村

在长乐董奉山脚下,有一座魅力无穷的小山村,靠种植龙眼,成为举世闻名的历代贡果的原产地,这就是青山村。

青山有“四宝”:名山、名果、名人、名物。“名山”即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名果”即“千年贡果”、农产品地理标志“青山龙眼”,“名人”是指青山村名儒、良将层出不穷,出了130多位进士,“名物”则是说村中至今仍保留许多先贤物品。

青山村

青山龙眼

青山龙眼早在唐宋时就开始栽培,传说朱熹有次去觐见宋光宗,将龙眼一颗颗装进新鲜毛竹中,再以泥土封上,几日后送达京城,宋光宗在品尝后大为赞赏,特书“黄龙”二字嘉许。这御赐的“黄龙”二字如今被刻上牌匾,悬挂在村里的黄氏宗祠。

如今,贡果生态园龙眼种植面积逾万亩,龙眼平均年产500吨以上,依旧供不应求,每到收获采摘季节,尽管价格比市面上稍贵,却依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大客户更是一货车一货车地订购。

江夏黄氏宗祠

青山村不仅因贡果而声名远播,更兼为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女婿黄幹的故里,久负盛名,其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出过民国首任海军总长黄钟瑛、近代艺术大师黄葆戊等先贤闻达。

据说村中至今仍保留许多先贤物品。村共有4个市级文物保护点,目前有“黄勉斋特祠”、“古驿道”、“三元桥”、“定光寺”、“观音寺”、“半仙楼”、“一线天”、“仙人洞” 、“紫阳井”、“建林寺”等景点,无不留下了青山村先人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值得一提的是,青山村的观音阁在唐朝时就已建好,而观音阁身后的那座山,形似卧着的观音,令人啧啧称奇。并且有硫磺厂遗址,极具温泉开发价值,2014年列为“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现在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逐一落实。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青龙山下的美丽村庄大山

每当我行走在风光旖旎的长坝河谷里,就会记起一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可以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但因该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这里分享新时代发展“红利”渐渐脱去旧貌的美丽村庄,还有勤劳朴实的人们……只要你用深邃的目光去触摸,用纯净的心灵去思考,它足让人们荡气回肠,为之感动。

暮春之初,4月14日中午,我采访了长坝镇的美丽乡村大山村。之前,我与镇党委书记杨寿松通过电话,他说,你要采访家乡的美丽乡村,不如去青龙山下的大山贫困村看看,那里正在进行环境整治建设。

青龙山在我的记忆中是一座神奇的山,早年,我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山之静是大自然之睿智,用心头的眸子去抚摸,我便读懂了安静人生的哲学。幼年时,我目睹青龙山的高耸,思绪轻舞。母亲说,它传说跟海有关,因而我天真的遐思变得更为斑斓多彩。海,是图片中印象的东西,我从未见过,而眼前的山之高大,绿波之浩渺……使我童心之想,实在太多。

岁月蹉跎,一晃到了中年。我今天亲近青龙山,看过山窝的一汪荡漾池水,索性蹲坐在草地上,闻着林中晚春的芳香,对它的爱意才在心的枝头绽放。由此,我便懂得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绿色生命永恒的光泽。

青龙山的绿色生命,有一种原始奇妙的契合,它们都在努力向上争取阳光。这里的点点滴滴,一草一木,一叶一花,都可以用自然、清醇、温馨来表达。

——青龙山是静谧的,它特有的地质风貌虽然隐蔽在了绿色深处,但它的神奇却给了故乡人们一种生活的希望。

青龙山是厚重的,它深沉的大绿载负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你看,林风呼啸,绿波涟漪,它滤过外界的沙尘,也滤过了红尘世俗的纷扰,使心更静。

青龙山是庄严的,它的悬崖绝壁都长满了树木与藤蔓,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小草。虽然它们独坐苍茫,但交融心语,永远向世人展示着自然世界绿色生命的活力。

今天中午,我驱车从许家沟上山,与同行的大山村党支部书记严斌与省科技厅挂职驻村的第一书记闵俊峰,便聊起了村里的情况。严斌书记说,大山村有9个合作社,251户963人。耕地面积2130亩。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是125户471人。群众主要收入依靠核桃产业和劳务收入。两年前,村民们的发展观念都很守旧,不支持村里修路、搞房屋亮化实施环境整治项目。也就是在2015年,村民看到邻村花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邻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成了响当当的乡村旅游4A级景区,大山村的村民思想才豁然开朗了,村民纷纷要求要搞美丽乡村建设。

严斌支书还说,那时他也在思考,花桥村能够充分利用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争取项目,整合资金,着眼于“绿色银行”建设,让贫瘠的村庄实现了美丽幸福的脱贫梦。然而大山村,更有全县独一无二的青龙山这个绿色“大金盆”,村民怎么能守着它受穷呢?

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时代开光。2016初夏的一天,县委书记李廷俊、县长文元旦陪同原任陇南市市长陈青来村里调研,群众向市县领导呼吁,要搞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严斌支书还特别向我提起一件事。那天,在大垭梁上,林边社的社长郭启程对调研的市县领导说:“我们庄背靠青龙山,祖辈出行走的都是羊肠小路,如果能将公路修到庄里,俺们就谢天谢地了。”县委书记李廷俊对在场干部与村民说,县委政府会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与省委、省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让每一位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陈青市长说,你们村与花桥村相接壤,我相信过两三年你们这里就是“花桥的后花园”。村里群众听过领导的这席话,很是激动。

2016年大山村被县上列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又被县上列贫困环境整治村。两年多的时间过去,目前大山村已基本完成通社道路10公里,修通田间道路18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路6公里,并完成了大垭至青龙山的森林防火通道设计。行路难,出行难的瓶颈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群众的思想解放了,发展生产致富的激情高了,路子也多了。

聊天中,我们不觉到了许沟社亮丽的文化广场。严斌支书说,村主任朱有虎家就在这里,带上他,今天我们还要顺便协调一下赵庄社沟坡治理上的事。突然,我想起严斌还是县上通过公众微信平台民主评选出的“最美村支书”之一。

于是,我问严斌书记,您每天为群众的事情忙碌,感到累吗?他笑着说:“不累!我这个人有一种毛病,一天只要有村民喊我办事,心里才觉得踏实高兴。”我说,您们村干部年报酬不过一万多元,值得这样每天忙碌。他又憨实一笑说,人不光为钱而活着。如今社会这样好,咱们农民种地植树国家都给补贴,家里人看病,娃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都有政府管着,作为一名农民共产党员,应该抱着感恩共产党、感恩新时代而为村民做好服务,才是不负人生而活着;村民信任他让他当这个支书,既然干上了,平常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想简单一点,多为别人的事操心,这样心理平衡了,自然不再顾及报酬多少了……

严斌书记说过这些,我很受感动。于是我便想到,一个贫困村的支书,服务辖区不足千人,他有多大的公权,但他心里装着村民,想的是村里的发展,所以他每天生活很充实,也感到很幸福。

我沉默之后,转过话题又问他,你作为村里的一班之长,自然知道这几年村支部都做了那些事情?他说,村里的基础建设大变了个样,这些全靠县上项目部门的关心,镇党委的支持,还有省上驻村帮扶干部的努力工作。回想起以前,大山村确实很落后,脏乱差问题很严重。尤其去年以来,村支部严格按照“3+5”工作法,集体研究决策村里发展的事,党员带头,全体村民参与,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修建了乡村舞台、活动广场、公厕和垃圾房,对251户群众的危旧房屋进行了统一的加固维修及风貌改造,为80户贫困户硬化了入户道路和庭院。因而村里的环境才突然大变了样,村民的思想也跟着变了。

严书记说到这里,我打岔说,村里的环境好了,人们自然对生产生活的档次要求高了。严书记笑了笑说,有了好的文化娱乐环境,个别村民改掉了赌博、酗酒闹事毛病,村里的整体文明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生产建设发展方面,村里是按照“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建设的。比如,许沟、赵庄、王庄、林边社的部分土地比较肥沃,我们协调县上相关部门实施了6公里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路。我点头说,路通了,村民的生产方式得到“解放”,耕种土地更方便了。他说,种地是暂时的。习总书记教导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里要走绿色农业的道路,才能摆脱贫困。村里大部分耕地土壤薄,高寒阴湿,种粮产量低,每亩收入不到300斤,不划算。发展一亩的果园,或者种一亩的药材,胜过种十亩地的粮食收入。去年和今年帮扶单位无偿提供了果树苗子和药材种子,许多农户家的地里都栽满果树,种植了芍药。

听到这里,我惊奇地问,是什么果树?他告诉我说,是县上帮扶单位无偿给农户提供的优质核桃树苗子,还有新品种樱桃树和晚熟蜜桃树苗子。我说,樱桃与蜜桃树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生产价值。不出三四年,人们春天到大山村看到的便是“桃园与药芍的世界”了。这话,却引来了同车人们的欢喜笑声。

此时,我凭着敞开的车窗向前望去,王庄村头田坎上的一排苹果树却进入了我眼帘。花开新绿照眼,我便向严斌书记建议,不要去林边社了,还是下车到赵庄社去看看。大伙说,由着我决定。我将车子停放在了将要硬化的入社公路一边。一下车,我们猛然闻到了清新泥土与花香的味道。眼前,路边田坎上的七八株苹果树,它们正在孤芳地开着淡雅的小花朵,白里带红,被嫩嫩的绿叶映衬,清香而诱人,着实好看。一旁田间里,是地膜覆盖的高产玉米,步道里新芽初露的蜜桃树。另外一旁的田间里,种满着芍药,深红色的嫩芽已经破土长出了两寸多高。村主任朱有虎向我介绍说,地里的地膜与种子都是帮扶单位县纪检部门给贫困户提供的,驻村第一书记闵俊峰同志还帮几家村民覆盖过玉米。

我瞅着闵书记笑了笑说,您从省城来大山贫困村,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体验农夫之苦的。他说,从2016年8月到村里挂职第一书记以来,驻村帮扶工作给了我许多人生体验,学到了蹲省城机关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我体会到驻村帮扶要对农村、农民动真情,主要宣传中央、省市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开导村民的发展思想,办实事,作“智力”扶贫,实打实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两年来,他也在工作中体会到,大山村干部和村民都很朴实热情,村民一直把他当作朋友看待。正因如此,才确保了省科技厅对大山村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转过话题又问闵书记,你们科技厅给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吧?他说,自从我们单位帮扶大山村来,通过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村里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地谋划了一批科技扶贫措施。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今年,他们计划要为大山村帮扶太阳能路灯10盏。去年,省科技厅给村里的贫困户发放了103个应急强光手电筒,为幼儿园至初中学生发放了49个安全书包。其次,省厅主要结合县上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的目标,加大了对大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宣传力度,与科技日报、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联系,2017年对大山村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宣传。并借助媒体、网站、政务微信等载体,对“1017”扶贫日活动期间的重要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另外,省科技厅直属17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50余人次进大山村入户,与村镇干部及村民代表建立了长期结对交流的亲友关系,从根本上摸清了大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和《“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从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帮扶。还邀请了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专家,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出发,为大山村把脉科技攻关难点,集思广益,筹划了科技扶贫的专项、科技扶贫重点支撑计划、民生科技扶贫计划等项目。

听了闵书记的这席话,我已经清楚了省科技厅在大山村所开展的驻村帮扶工作,并取得的成绩。也知道驻村第一书记闵俊峰同志所发挥的作用。

我与闵书记边走边聊,不觉到了村民王玉堂家里。八十多岁王玉堂此时正趟在椅子上晒太阳,他的家人见我们到了院里,连忙抬来了凳子端上茶水。与他们家里人喝水谝传当中,我了解到,王玉堂家承包了村里的15亩地,其中7亩地都栽落叶松被退耕还林了,剩下的8亩土地,4亩种上了芍药,4亩栽上了樱桃树。我还问王玉堂老人,如今家里听村里的号召,承包地都栽上了树种上药材了,你知道全家人靠什么生活吗?他幸福地笑着回答:“靠果树呀!我早年就说过,植树比种粮划算。”一旁的村主任朱有虎插言:“老人前几年在自家承包地里栽了许多核桃树,如今他家核桃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哩!”

离开王玉堂家,驻村第一书记闵俊峰带我参观了王海燕家的杜太母猪养殖场,还有蒲华然生态养鸡场。能干的陕北女汉子王海燕向我们介绍,她的养殖场,只有一人经营,忙的时候吸收3户贫困户打工,年纯收入一直稳定在20万元左右,贫困户打工也能挣两千多元。

我们在蒲华然家的养鸡场看到,他家的养鸡棚很是特别,四个棚舍上面,全长满了被家乡人叫“石豆菜”的垂盆草,像是低矮的绿色小丘陵工整地摆放在庭院一旁。我问蒲华然的妻子,怎么想到要在棚舍种植垂盆草,她笑着说:“垂盆草生长快,种在棚舍上可以防水隔热防冻。”我又问她,平常给鸡喂垂盆草吗?她告诉我们,每两三天都要喂一次。并不解地说,不知道是啥原因,她家的鸡吃上垂盆草就很少生病了。闵书记听过后,笑着解释,垂盆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鸡吃了垂盆草自然不在用抗菌素了。

采访结束时,闵书记还向蒲华然的妻子建议,应该给自家养的鸡申请一个专利品牌,最好叫“垂盆草鸡”。言谈中,我们还知道蒲华然家收也不错,年纯收入在十万元左右。

那天下午,我采访完大山村,回头仔细望大山村背面的青龙山,虽然它被春雪盖着,但头顶的天空真蓝,暖阳高照,朵朵祥云浮动,显得更为神奇。宁静的青龙山,真不知道你在思索什么?但有一点可以断定,雪已掩不住故乡的春天。今朝,春光明媚,万物苏醒,不久大山村将会深陷于山花、小草、翠竹、树木的包围之中,书写出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幸福篇章。

作者简介:王皓,甘肃康县人,甘肃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脚户》,曾在省内外文学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小说等作品。现供职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此文节选于作者长篇报道文学《行走乡村》。(文/王皓)

山清水秀美如画——齐村北部山区的绿水青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立秋以后,酷暑天气逐渐退去,近期的几场降雨,让空气更加清新。

连日来,在齐村镇北部山区,山间的泉水开始流淌,草木更加青翠,整个北部山区山清水秀,充满了诗情画意。

记者来到北部山区,从新修的“张良大道”出发,远望群山连绵,草木葱翠,一片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各种山花盛开,点缀其间。石榴、大枣、板栗、葡萄等各种水果,布满山林。还有各式各样的采摘园,可以让前来休闲游玩的市民感受到采摘的乐趣。沿途的每一个村庄都干净整洁,让人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齐村镇素以山水甘泉闻名,据说有七十二泉之说,最有名的有蛤蟆泉、羊鼻子泉、宋家泉、银子泉、藤花井等。前一段时间的降雨,让山间的各处泉水都开始喷涌。记者在藤花井看到,这里水流虽然不大,但极其清澈,一尘不染,水下清晰可见。羊鼻子泉泉水比平时大了许多,泉水汇成的溪水在山间流淌。

漫步在这山水之间,空气清新,芳草萋萋,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叶照在地面,潺潺流水在耳畔叮咚作响,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齐村北部山区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城乡群众的休闲乐园,同时更是当地村民的美好家园、致富之源。

市中融媒:白雪松 张钟雯 通讯员 李群

湖北宜城:乡村变景点 青山变金山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刘毅 李勤 易振波 刘辉)一个驿站,几棵老树,风景错落有致;沿街民舍风格统一,多元文化跃然墙面……12月17日,笔者来到宜城市板桥店镇罗屋村,犹如走进一个景区。“我们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改造脏乱村貌,提炼文化元素,做到了‘乡村即景点’。”该村村支书李光全说。

罗屋村风光。通讯员供图

板桥店镇罗屋村位于十里长山脚下,山林耕地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依托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这块金字招牌,借骑行小镇发展东风,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新型乡村旅游产业,让乡村变成景点,让青山变成金山。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2万元。

罗屋村风光。通讯员供图

提起罗屋村的改变,6组村民余明涛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以前这里是土路,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遇到下雨天,进出村组都不方便,摩托车就更难骑进来了。现在路修通了,风景也美了,环境也好了,走路散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罗屋村风光。通讯员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罗屋村立足本地资源特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环境,对辖区内王新路、骑行路沿线加强绿化建设,多元绿化植树,植树总计超过13万株,见缝植绿形成了绿化带。

该村以“建设绿色示范基地,打造生态林果品牌”为目标,发展以优质黄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1500多亩,形成以纪念园带产业,以骑行休闲促产业,以产业带旅游,互促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村级经济生态化,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罗屋村也先后被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省级生态村、湖北省名村、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随着罗屋村发展画卷的徐徐打开,村支书李光全对未来发展也信心满满。他表示,将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骑行赛事,打造观光景点,搭建产业平台,带动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和农耕体验园区,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纠错】编辑:襄阳频道

【来源:荆楚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24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