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历时3年建成。博物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场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参观者。[1]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博物馆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共三层,现有物华天宝厅、大地宝藏、盐湖奇葩、蔚蓝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带等24个展厅,既有高原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等大型景观,也有本地特有的标本。展品以动植物姿态标本,矿石、盐结晶标本为主。馆内的“青藏高原”立体沙盘是全国最大的立体沙盘,其后是“大美青海”的立体沙盘,让人能够直观的看到青藏高原及青海的地形特征及分布状况。

地址:西宁市城西区经二路21号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成人票:60元。1.2米—1.4米儿童(含1.4米)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1.2米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享受免费优惠,若有变动以博物馆实际当日调整通知为准。

交通:

市内乘公交1路、34路、84路、火车西站公交专线4路到生物园小区站;11路、15路、304路到生物园区路口站下可到。

重庆自然博物馆:万千珍藏,见证自然伟力

重庆自然博物馆长江鱼类标本展柜

秦廷富摄

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的地磁测点碑。该碑1945年12月设立,记录了中国测定的第一个地磁点。王 龙摄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

王 龙摄

4月初,嘉陵江边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恢复开放已半月有余,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春天,很多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博物馆正是合适的去处。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2015年11月建成开放,占地216亩,是国内最受欢迎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侏罗纪恐龙化石、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西部珍稀动植物标本……8000余件珍贵展品分布在地球厅、进化厅、恐龙厅、动物厅(贝林厅)、环境厅、重庆厅等6个展厅,从自然历史、自然关系、自然规律三个层面诠释“地球生物人类”的宏大主题。

恐龙化石享誉海内外

“丰富的藏品,是一座博物馆的基石和底气。”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说,“我馆拥有令人瞩目的恐龙化石馆藏,恐龙厅的展示方式也算得上别具一格。”

恐龙厅纵贯两层,局部还带有夹层,展示面积达2800平方米。在14米高的宽阔空间里,摆放着31具恐龙复原骨架,大的数十米长,小的也有三五米。在逼真的巨幅油画映衬下,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气势十足,让人想起它们昔日的荣光。

“恐龙厅1200多件展品里,有600多件是真化石。”欧阳辉说。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盆地发掘出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1957年,一具超过20米长的巨型恐龙骨架在重庆合川出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合川马门溪龙”。20世纪70年代,四川盆地迎来了恐龙化石大发现,“巨型永川龙”“上游永川龙”“多棘沱江龙”“江北重庆龙”等一批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相继出土,并运到重庆自然博物馆。改革开放初期,重庆自然博物馆成为最早走出国门举办恐龙化石展览的博物馆之一。

“人们看了电影《侏罗纪公园》,知道美国恐龙多,其实中国发现的恐龙更多。以侏罗纪恐龙为例,美国的恐龙化石主要集中在晚期,而在中国四川盆地,除了晚期恐龙化石,还发现了不少早、中期恐龙化石,形成了清晰的演化链条,对恐龙演化史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阳辉说。

从恐龙足迹到恐龙蛋,从小型龙到大型龙,恐龙厅展品陈列既按照科学分类,又兼顾大众认知,深入浅出地介绍恐龙相关知识,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获得了专家称赞。

90年积淀的丰厚馆藏

除了大量恐龙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还拥有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第一个地磁测点、第一件中国制作的大熊猫标本、第一批钒钛磁铁矿样品、第一批成系列的土壤标本、“巫山人”“资阳人”等古人类化石……丰富而珍贵的馆藏背后,有着数不清的动人故事。

“90年前,重庆实业家卢作孚想开启民智,弘扬科学,筹划建设一座博物馆。最初,他用庙宇作为馆舍,迁走菩萨,把供台作为展台,摆上展品,创建了重庆第一座博物馆。”欧阳辉说。1930年春天,这座“峡区博物馆”的开放轰动了重庆城。不久后,卢作孚将其扩建为中国西部科学院。

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西部科学院组织了大大小小的野外考察30多次,收获颇丰。对四川大小凉山地区进行考察,带回大量动植物标本;地质学家常隆庆先后6次进入攀枝花无人区,发现了钒钛磁铁矿……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合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西部科学院的主楼惠宇楼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大楼。

在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基础上建立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历经90年的积淀,现藏有10余万件珍贵标本,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矿物、岩石、矿产、土壤等8个类别,其中不乏科学意义重大的模式标本。

大熊猫标本也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收藏特色。重庆自然博物馆是国内最早公开展示大熊猫标本的博物馆。除了现生大熊猫标本外,还有丰富的熊猫化石,包括1985年在重庆万州盐井沟发掘的巴氏大熊猫骨架化石,完整度达70%,现已复原成完整骨架对外展出,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我馆还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欧阳辉介绍说,贝林厅的展品主要来自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捐赠的野生动物标本。贝林捐赠之后,在重庆市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重庆自然博物馆又收藏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

引导观众探索与发现

“博物馆的展陈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堆积,而是要根据展示主题进行梳理,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有特定涵义的展品矩阵,既承载丰富的知识,又具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欧阳辉强调,展览设计要从多角度体现“探索与发现”的科学教育理念,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拿贝林厅来说,很多博物馆都有贝林厅,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成为别具特色的展厅呢?”欧阳辉介绍,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的展览名为“动物星球”,不仅浓缩了各大洲的自然风光,还巧妙地汇集千姿百态的动物标本,体现生物之间的共存关系,表达了地球生态系统相互依存、构成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重庆厅通过重庆本地动植物化石的展示,回应重庆人对自身“从何而来”的好奇,展现当地特色的山水、生物与生态。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巴氏大熊猫和东方剑齿象的化石模型。欧阳辉介绍,“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与华北的周口店动物群分别代表中国中更新世南北两个主要动物群。

除了陆地动物,以中华鲟为代表的长江水生动物标本,体现了重庆作为江城的生物特点。“3米长的中华鲟标本和中华鲟卵巢标本都是真品,来之不易。”欧阳辉介绍说,重庆厅有一面大通柜,展示来自长江的鱼类标本,种类丰富。其中有中华鲟从受精卵发育到8个月大的系列标本,记录了个体发育的形态变化。

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演化的重要通道。在重庆厅中,还有“巫山人之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提供的各种化石。其中不仅有世界闻名的“巫山人”下颌骨化石,还有在龙骨坡发现的古猿牙齿化石。

地球厅展示了地球的历史,生动阐释了圈层结构、地壳运动、内外动力等地质作用。在进化厅,近40亿年里地球上生活过的动物种群一一呈现。“希望通过我们的展览,让公众感受到自然与时间的伟力,看到大自然有这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从而促进更多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乃至研究自然。”欧阳辉说。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简介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设有自然馆、科技馆、人文馆三个常设展馆,同时还设有临时展厅、球幕影院、4D影院、动感体验剧场等。此外,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注重社会教育功能,设有实验教育区,包括教室、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馆内设有互动展品80余项、动植物真菌矿石等标本3000件、生态景观30余处、展柜200余个、图片2500余张,并建设有相应的附属设施以保证展项的展示功能有效发挥。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通过自然、科技、文化的角度对外展示西藏发展变化的平台。自然馆以“地球之巅”为主题展示西藏,包括“高原隆起”“生命奇迹”“生态屏障”四个部分;科技馆以“探索体验”为主题,分为“藏地智慧”“科技光辉”“科技乐园”“体验高原”四个部分,盘点西藏传统科学技艺、总结现代科技对西藏的积极作用、从科技角度认识高原环境、通过体验互动传播科技知识,让西藏人民走近科技,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于西藏人民。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将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建设智慧场馆和掌上科技馆两大信息化管理平台。智慧场馆建设完成可提高平台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掌上科技馆建设项目包括: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VR实景馆、网络展览馆等信息平台。以门户网站系统为桌面展示门户,以移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宣传媒介补充提供网络在线传播渠道,通过VR实景展示平台展示博物馆网络虚拟展馆实景,通过网络展厅展示博物馆珍贵藏品内容,围绕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平台来提升博物馆宣传力度和公共服务功能。

(本报记者 谢筱纯 整理)

浙江丽水青瓷博物馆藏高古瓷(部分精選)

器物名称:佛像 时代:元 窑口:龙泉窑 器高:27cm

器物描述:佛像头作螺形高髻,双耳垂肩,两手扳开腹部衣裳,露出七个小佛头。身披袈裟,袒胸。盘坐于佛座上,衣饰全体,造型端庄。胎灰白,施豆青色釉。头、胸、手、小佛头及佛座无釉,呈赭褐色。

器物名称:兽足炉 时代:明 窑口:龙泉窑 器高:12.5cm 口径:2.9cm 底径21.8cm 腹径9.8cm

器物描述:直口,平沿,圆唇,短直颈,扁鼓腹,圜底下有圈足,腹下装有兽头足三个,上腹有等距离的九个乳钉,下有一弦纹,扁腹刻划有牡丹纹,下腹刻划弦纹两道。施深灰青色釉,内、外底未施釉,有垫烧痕。

器物名称:执壶 时代:北宋早期 窑口:龙泉窑 器高:18.2cm 口径:8.8cm 底径8.4cm

器物描述:喇叭形口颈,圆鼓腹,平底,矮圈足。肩部两侧装二耳,耳面作成花朵形,肩的前面装流,流已断缺,曾用青铜衔接。扳由三股泥条粘接而成,现已残缺。腹用三条凹直线将腹分成八瓜。腹中划双线凹弦纹。上腹刻牡丹花四朵,下腹饰三重叶纹,牡丹花和树叶内均划篦纹。施青绿釉,釉色鲜艳、透明,有浮光。圈足底与外底无釉,胎质细洁,呈淡灰色。

器物名称:炉 时代:明 窑口:龙泉窑 器高:20.2cm 口径:26.4cm 底径19.3cm

器物描述:直口,内折唇,筒腹,下腹内折,圈足,下腹装有三个兽蹄足,唇外有等距离的九个乳钉,其下有道凸棱,腹壁刻划牡丹纹。施深青灰色釉,内、外底未施釉,有垫烧痕,釉胎中有小气孔。

器物名称:双系带流盖罐 时代:晋 窑口:福建窑 通高:22cm 底径:11.6cm 口径:10.8cm

器物描述:花苞钮,盖顶平而微凹,盖内子口较矮。罐作直口,方唇,溜肩,扁圆腹,下腹斜收,平底微凹,肩部对称的装两耳,耳面饰杉叶纹,一侧装圆形流。施青黄色釉,釉施至下腹部,无釉处呈灰白色。

器物名称:刻花玉壶春瓶 时代:元 窑口:龙泉窑 器高:25cm 口径:8cm 底径7.4cm 腹径14cm

器物描述:喇叭形口,细束颈,溜肩,胆状腹,圈足。肩部中下部饰双线弦纹二道,内刻狭长的覆莲瓣,瓣内填篦纹。腹刻牡丹纹,胫部刻仰莲纹,圈足上饰凹棱一圈。施浅青色釉。足底削釉,胎质灰白。

器物名称:四系罐 时代:晋 窑口:福建窑 器高:21cm 底径:13.2cm 口径:10.2cm

器物描述:侈口,溜肩,圆鼓腹,饼形足。肩部等距离地装横向四系。施青黄色釉,外壁施釉近底部,外底无釉,呈浅红色。

器物名称:提炉 时代:南朝 窑口:福建窑 器高:6.1cm 底径:6.1cm 口径7cm

器物描述:侈口,圆唇,筒腹,平底,腹下装有三蹄足,外腹壁装有长弧曲把,刻划形似龙头。施青黄色釉,三足尖露胎。

器物名称:盅 时代:北宋 窑口:龙泉窑 器高:4.4cm 口径:7.4cm 底径3cm

器物描述:口作五瓣花形,弧腹,高圈足。外壁凹压五棱,与腹内五出相对应而呈花瓣状。施于灰色釉。圈足及底露胎,呈灰色。

器物名称:五角瓶 时代:唐 窑口:福建窑 通高:41.2cm 底径:10.8cm 口径:9.4cm

器物描述:盖为覆钵形,顶中有卷边的荷叶形钮,盖中部贴二圈水波堆纹,瓶为直口,斜唇,深腹,平底内凹,肩与上腹贴波浪堆纹四圈,肩部的波浪纹上等距离装羊角形五角。施青黄色釉,盖内无釉,外腹施釉不及底,无釉处呈灰红色。

器物名称:刻花梅瓶 时代:北宋 窑口:龙泉窑 器高:21.4cm 口径:6cm 底径8cm

器物描述:敞口,平沿,束颈,溜肩,圆弧腹,腹下斜收,形成暗圈足,肩刻划草叶纹,内填篦纹,肩与腹交接处有道凸棱,腹刻双重仰莲瓣,瓣内填篦纹。施青釉,外底未施釉,呈朱红色。

器物名称:鸡首壶 时代:晋 窑口:福建窑 器高:22.6cm 底径:11.2cm 口径9.6cm

器物描述:盘口,束颈,丰肩,扁圆腹,平底内凹,肩部前有流后装 左右装桥形双耳。流长颈、鸡首,鸡冠上卷。 作圆泥条形,上端与盘口衔接,下端粘在肩部。肩饰凹弦纹两道,施淡青黄色釉,部分釉已脱落。外底留有线割痕。

器物名称:荷叶出筋罐 时代:元 窑口:龙泉窑 通高:12cm 口径:9.8cm 底径7.1cm 腹径13.3cm

器物描述:盖的的造型似一片舒展的荷叶,形象生动。盖面与罐体压印竖条纹。短唇,斜丰肩,鼓腹。圈足露胎,呈黄褐色。施青釉。

器物名称:双系盘口壶 时代:南朝 窑口:福建窑 器高:26.2cm 底径:12.7cm 口径12cm 腹径17.8cm

器物描述:盘口,束颈,溜肩,圆弧腹,平底,肩部对称的装桥形系两个,施青黄色釉,外底未施釉。

器物名称:瓜腹执壶 时代:北宋 窑口:福建窑 器高:20.5cm 底径:7.7cm 口径:5.6cm

器物描述:盖面圆鼓,上有瓜蒂钮,用六条凹直线分成瓜瓣,盖侧面有两个系绳孔。壶作直口,圆唇,溜肩,弧腹,平底内凹,前流后 ,前流弧曲,扁 上刻五条凹直线。腹用六条凹线,分成六瓜形。施浅青黄色釉,盖内、外底未施釉,胎灰白。

器物名称:龙首衔环瓶 时代:宋晚期 窑口:龙泉窑 器高:25.4cm 口径:9cm 底径8.6cm

器物描述:六角形花口,长颈,圆弧腹,圈足,颈部对称地装龙首衔环一对,颈、腹用凸凹棱线分成菊瓣形,颈、腹下部各有一圈粘接痕。施青釉,圈足底无釉。

器物名称:淡青釉五管瓶 时代:北宋早期 窑口:龙泉窑 器高:30.8cm 口径:7.2cm 底径11.8cm

器物描述:盖作成覆莲蓬的形状,盖面刻双线复莲瓣四重,盖缘是七朵莲瓣,盖下部是筒形母口。瓶的口颈作圆筒形,口部稍小。平肩,上腹分成三级,在一级上等距离地装五管,管外壁削成八角,管与内腹不通。在每一级上均划饰单层仰莲瓣,下腹划二层仰莲瓣。圈足外撇。施淡青色釉。盖内和瓶内不施釉,露灰白色胎。由于盖瓶分开烧成,所以釉的呈色不一。盖釉呈青黄色,烧成温度偏低,瓶烧制成功,淡青釉,外底周留有一圈泥条垫烧痕。

器物名称:葱管足鼎式炉 时代:明 窑口:龙泉窑 器高:14.7cm 口径:10.2cm

器物描述:直口,圆唇外翻,短颈,半圆形腹,圜底。唇面装半圆形竖耳两个,腹下装三个葱管形长足,颈与腹间饰凸棱一圈,颈部饰如意形纹,腹部压印叶瓣纹。内底无釉,留有泥条垫烧痕,说明炉是口朝下,足朝上烧成的。施青釉,釉色鲜艳,有泛光,内腹上单层薄釉。

器物名称:刻花罐 时代:元 窑口:龙泉窑 器高:20cm 口径:8.6cm 底径9.6cm 腹径16.6cm

器物描述:直口,尖圆唇外翻,短直颈,溜肩,圆弧腹,圈足,肩部刻划云纹,肩与腹间饰弦纹二道,腹中以二道弦纹间隔,上腹刻划牡丹,下腹刻划狭长莲瓣纹,腹底凹棱一圈,圈足底露胎,施透明青色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鹤顶轩 如涉及侵权即删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guwan199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17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