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紫竹庵

紫竹庵

紫竹庵位于城关镇紫竹路东侧虎丘山上。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通面阔11.6米,进深二间,通进深7.2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台基高1米许。隔扇门窗,翼角起翘。

紫竹庵

『名寺志』平坝紫竹庵之二

刘涛志(作者)

(曾用名“陶智”),号“习安布衣”、“沉舟”,1950年2月18日(正月初二日)出生于安顺城。

布依族人,初中毕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安顺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组成员、安顺市对外宣传专家顾问,曾被评为“安顺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物”。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安顺市美木家协会名誉主席。受聘担任广东惠州《东坡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云南昆明《滇池书画院》艺术顾问、《安顺画院》名誉院长、西秀区《政协书画院》院长等。擅画梅竹,有“刘梅花”之戏称。

✪名寺志 ✪

清黄皑撰有《紫竹庵记》以叙其实。《记》曰:

城西紫竹庵,故侯韩公葵垣所建也。公讳宪忠,葵垣乃其号。公性淡静,俭德可风。以世职官兹邑,握篆十余年,吏治尚简,以安恬不喜事为本。是时,时和年丰,民生殷富。虽神灵在宥使然,而公无一事扰民,民多德之。晚年信佛益笃,乃买地建庵,舍庄接众,与其恭人黄氏栖心息静,久而益力,净须聿彰。许之者盖端倪厐公之一室也。

余少时读书永福寺,有僧了空,自滇范佛,欲浮南海住静。会道阻,淹城数月,以龛佛寄寺中。公一日来寺,叩僧曰:“必欲游南海乎?”曰:“然。”“必欲奉佛于海上住静乎?”曰:“然。”公曰:“今流氛塞野,长江大河,血腥翻浪,间关万里,师从何而飞渡耶?吾闻佛性慈悲,随方现刹。苟有是心,则草树皆是香林,又何必执海上为磨羯耶?师能于此垂有象之因缘,布无生之筏喻,宏开八正,普渡群迷,不犹愈于空山栖息,作自了汉哉?”僧闻言首肯。

公乃捐金扩地,庀材鸠工。前临山嘴,后枕城垣,襟带东溪,环罗翠巘,俯视城廓,烟火桑蔴,不啻炉烟掌杲,真一诚之奇观也。计前后共三层,中堂供白衣大士;前殿塑接引佛,背立韦陀;向内右庑设连榻,以安十方贤圣;左庑则厨库在焉;由中堂右廊循折入,后甃石为楯,另为方阁,以奉文佛;两厢架小楼,以为方丈。复以旧置萧岗寨租暨前一石桥田一份,永为长住,开接待室,四方游化者不劳托钵,公之惠也。

比年兵燹,通城民舍荡作烟尘,古寺楼台尽为瓦砾。庵殿阁旡恙,只两庑楼为烬,殿阁门壁虽毁,而旧像巍然,瞻仰之士犹得睹金容满月,拂杨柳春风。于是,公之子讳剡者,不忍先人之一念随劫火以消,复捐金葺废,延僧住持。岁丁未,有眉慈大师来自九龙,行律精严,持躬圭壁,将往黔西说法;过庵,假客舍安单。剡偕子晋卿同众檀居士睹远公之杖,穆然起敬,遂挽而留之,坚意以山门托。眉公谅其诚,亦遂许可。明年春法事毕,乃迎而居焉。复整规模,重开堂舍,诛茅构庑,虽无丹垩,而往来寄榻者井井有条。乃于十二月初八日为道元等僧俗多人说沙弥戒,威仪济楚,四众讽扬,四方觏会者莫不大悦。

嗟乎!自兵荒以来,饥馑仳漓,呻吟佗嚓之下,不闻诸佛之遗音者几十年矣。一旦睹兹盛轨,览其举止端祥,采其叶律、声容节奏,截然中礼,骎骎乎有诸祖师之威仪焉,亦足以昭太平之象也。众檀等将有意而重新之,属予为记,予因历序其创始者而并书之。

乡贤陈法祖父陈祥士,致仕后虔心向佛,与眉慈相交好,常与之谈禅论法、别磋途径。有《送眉慈和尚》诗云:

空谷无田也学耕,一园鸱芋足余生。

解机微向花前笑,调性借传琴上声。

清爽盘餐荣浩乞,寂寥蒲坐薄浮名。

古今世业横双眼,混浊何须坚白鸣。

又有《同眉慈林间夜坐》诗云:

飞花片片点苍苔,月下敲诗共溯洄。

酬唱不知更几许,疏林风送暗香来。

民国《平坝县志杂稽志补遗》载:“韩宪忠,号葵垣,官平坝卫指挥。孙可望之变,与乡绅陈一爵等率众保山屯,屯破与众死。(此时未知韩公尚官指挥否,然公固指挥也,与纯粹之平人而官他地者不和,故不能列入人物志)。”编纂者对韩宪忠列何志自有凡例,重要的是厘清了韩宪忠的身份、地位及其罹难事迹。韩宪忠与韩剡父子两代创建、重修紫竹庵之经历是不应该被淡忘的,虽则紫竹庵的现在是否还存在、是否已经灰飞烟灭,它在平坝历史文化尤其在古建筑史中曾经辉煌一时,史志上亦应有它的一席之地,则欣然矣。

原址图片采集未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秋游李沧好去处】竹子庵公园: 紫竹幽谷 赏秋踏秋正当时

如果常居市区,竹子庵公园可以说是个赏秋踏秋的好地方。这里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远离城市地喧闹,宛如一处 “世外桃源”。

竹子庵公园位于李沧区戴家社区北山的山腰中,南临天水路,东邻世博园园区。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这里形成了山水相依的特色山林溪谷景观。进入园区,一眼望去,绿意盎然,很多市民前来游玩,领略这里的独特风景。

市民赵女士这地方环境确实挺不错的,每个周或者半个月都会带孩子来一次,爬爬山锻炼锻炼身体,这边空气很好。

市民王女士竹子庵这边的风景是特别漂亮的,一到秋天现在也不是很热的季节,花开的也很漂亮,适合我们带着孩子出来秋游,现在因为也有疫情,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玩,家门口这个地方就是必选之地。

竹子庵公园海拔不到400米,上山的过程十分轻松,就算是带小朋友,40多分钟也可登顶。景区内有一级一级搭建好的台阶 ,三俩作伴,拾阶而上,和着欢声笑语,登山也不觉得疲惫。

市民刘女士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 爬不了高山的,来这个地方玩很好,环境也很好,也很干净,绿化的也都很好。

漫步竹子庵公园 ,漫山遍野,五彩斑斓漂亮至极,一处处美景,张扬着沁人心脾的秋意,让你流连忘返。

竹子庵公园办公室负责人 陈英 咱们整个景区的主干道虽然只有800多米,但是我们对每一段都进行了精心地打造,其中你像这片是狼尾草,前边还有醉鱼草、龙头草、蓝月亮瀑布等,(记者:这个也是根据季节地变化,进行了不同的植被覆盖是吧)对,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了不同的花草,也是保证我们园区的主题: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陈英介绍,竹子庵公园总建设面积569亩,目前是青岛市最大的以竹为主题的公园,园区内栽植竹子1万多平方米,周围翠竹茂密,山奇林秀,峰峰是竹,岭岭皆翠,生机盎然的竹林,为竹子庵公园增添了无限光彩。

竹子庵公园办公室负责人 陈英 目前园区内共有竹子15种,包括钢竹 紫竹 淡竹、金镶玉等等,你像这种竹子叫金镶玉竹,它的每一节都有黄色和绿色组成,就像一块金子包着玉一样,这是在我们园区比较名贵的竹子。

市民焦迪沿途看这片竹海,确实特别好,外边虽然太阳高照,里面还是挺阴凉的,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近几年,我区根据因地制宜、朴实自然、生态为本的原则,对竹子庵园区生态景观进行了综合整治,亲水平台、景观亭、木栈道等设施不断完善和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游园体验。

竹子庵公园办公室负责人 陈英 根据青岛市山头公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将加大园区内设施景观养护工作的精心打造,为游客提供更优美更舒适的游园环境。

来源:李沧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紫竹院湖和紫竹院公园的前世今生

紫竹院公园常去。一是因为离家近,是饭后举步就可到的最方便的公园;二是因为这里有竹,可以让人远离俗气。

紫竹院湖也常游,岸边观柳赏荷,看鸳鸯野鸭嬉戏;高兴了夏天可湖上泛舟,冬天可湖面滑冰。

但今天,看了《北京晚报》发的一篇文章《魏公村:见证北京多元文化》,才知道高梁河发源于平地泉,也就是现在的紫竹院湖,紫竹院湖要比紫竹院公园早有不知多少年,而且在北京城的建城史中发挥过大作用。

回头再查资料,终于明白了紫竹院湖的历史。它原本是一个天然的湖泊,湖底有泉眼,积水成泊,水满后溢出,与其他支流共同形成了古高粱河。

三国魏嘉平二年(250),征北将军刘靖镇守蓟城,派遣丁鸿率军士千人,在永定河修戾陵遏,开车箱渠,引水经高粱河,开展灌溉,每年可灌溉农田2000亩。景元三年(262)樊晨奉诏,改造戾陵遏,更制水门,延伸高粱河水道,扩展了灌溉面积。车厢渠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灌溉工程,因所凿河道成矩形断面,形似古代国箱故名。直到唐末五代战乱后,车箱渠失修,才最终淤塞殆尽。

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下诏,向天下宣布燕京将成为大金帝国的新国都——金中都。辽朝时的燕京因只是陪都,规模并不大,无法满足金朝作为第一国都的需要,必须扩建。就在这一年,完颜亮让尚书右丞张浩和工部尚书苏保衡,负责新都城的营建。那时紫竹院湖等形成的高梁河水,只能勉强供应百姓生活用水,水上运输成了一个大难题。完颜亮为此果断挖通了从昆明湖到澄鲜湖(紫竹院公园内)的人工河道,补充紫竹院湖的水量,从此河水便源源不断涌入京城。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将北京定为大都。从1267年开始,历时五年,在金中都的基础之上兴建元大都。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依托北京现有的水系。忽必烈让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他看长河的水源充沛,且靠近城区,就将长河与通惠河相连。长河紧邻紫竹院公园北有一闸口,名为广源闸,位于紫竹院与万寿寺之间。广源闸在郭守敬主持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中是一座重要水闸,是节制通惠河之水的关键。闸桥落下时,闸东水深不满一尺。提闸后,船只可从河面行驶而过。元代的广源闸由上闸和下闸两部分组成。上闸是今天的广源闸,下闸现已无存。

元明清三代的皇帝多次乘龙舟沿南长河到西湖、玉泉山浏览,因广源闸段水位落差较大,船只难于直航,该湖便被辟为藏龙舟的别港,成了皇帝换船之所。

明万历初年,太监冯保在湖东岸建有双林寺,双林是冯的别字。位于紫竹院湖西北,南长河南岸,明代建有紫竹院,是万寿寺之下院,在这里供奉观世音菩萨。

到了明末清初,随着统治者和民间信仰形式的变化,清朝统治者不再以兴建佛寺来增加功德,纷纷在后宫进行祭拜。民间百姓也不热衷于前往寺庙,而是转向参加定期的庙会。有人作诗描绘了当时紫竹禅院的景象:“紫竹禅关迥,虚亭老树前。槛低花影静,林密鸟声传。钟梵闲清书,池塘遍野泉。夕阳楼影下,归骑破春烟。”由此可见,当时的紫竹院附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另在寺西侧修行宫,原有匾为“福荫紫竹院”。紫竹院由此得名。光绪年间重修。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上述景观基本荒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整修,1953年3月至7月完成挖湖堆山、修闸和筑环湖路工程,1954年完成公园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并对外开放,定名紫竹院湖和紫竹院公园。此后,开辟第二水源 “双紫渠”,再度深挖紫竹湖和逐步兴建新景观……最终形成了现在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17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