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贝宁

5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委员会学术支持,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承办的“贝阙天工万物更新——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贝宁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志宏,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红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晔琳,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荣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任建新,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区长高云鹏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作为恭王府博物馆“传统技艺美丽中国——传统技艺精品系列展”2021年度品牌活动之一,本次展览以“贝阙天工万物更新”为主题,主要选取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连贝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阿山及金阿山艺术馆40余件代表作品,向观众展示大连贝雕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工具工序。

展览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材美工巧”主要介绍大连贝雕在上世纪中叶的发展概况,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技艺流程。复原20世纪50年代大连贝雕作坊一角,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第二版块“家喻户晓”主要介绍大连贝雕技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复原当时大连结婚必备用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贝雕画)家居场景。第三版块“万物更新”主要介绍大连贝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谱系,创新性成果及其代表性作品展示。这些融合了中华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设计理念的贝雕精品,巧用贝壳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构图新颖、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连贝雕工艺于2020年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连贝雕主要分布在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山区和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是大连贝雕文化的“地标”区域,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利用祖先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在各类精美的贝壳中任意取材,经过大胆创作,精雕细刻,创作出精美奇妙、高雅绝伦的贝雕作品,以此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传统工艺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行业精英等齐聚一堂,探讨贝雕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展览将持续至5月24日。

(综合业务部)

宁德虎贝红色古镇的百丈岩 贝宁

“百丈岩”,又称袈裟岩,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境内,它因岩壁高达百余丈而得名。峭壁陡立,气势雄伟,远望胜似披展的袈裟,岩下过道,抬头眺望“大厦欲倾”之势,惊险可怕。

1936年10月,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约120多人在宁德县(现蕉城区)虎贝乡东源村遭国民党福建保安团3个连的包围。第2支队长阮吴近(又名阮吴润)率20余名战士掩护部队突围,在百丈岩与敌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阮吴近等九名战士被敌人逼到百丈岩的边沿,纵身跳崖,壮烈牺牲,誉称“闽东狼牙山九壮士”。

请记住这些烈士:

百丈岩跳崖牺牲的9名烈士中,已知的6名战士是:

阮吴近,又名阮吴润,周宁玛坑乡东坑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入党。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长,牺牲时23岁;

冯延育,宁德洋中前路村人,1934年参加游击队。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战士,牺牲时34岁;

余深德,宁德九都华镜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战士,牺牲时23岁;

高细瑶,宁德九都赖岭村人,1934年参加游击队。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战士,牺牲时20岁;

谢兆量,宁德九都赖岭村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战士,牺牲时19岁;

何帮灿,周宁县礼门乡洋坪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战士。

其余3名战士,至今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1993年,在纪念闽东苏区创立六十周年前夕,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为百丈岩九壮士题写了“百丈英风”四个大字镌刻在百丈岩石壁上以志怀念!

巍巍百丈岩,犹如一座血染的丰碑,屹立在闽东这块坚实的土地上,永远记载着我英勇的闽东红军用鲜血谱写的悲壮史诗!

【1936年10月的一天,百丈岩战斗从东源村打响】

东源村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的东北部,过去亦有“东园”之称,距虎贝镇所在地4公里,是蕉城区老苏区基点村之一。东源村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现存有“百丈岩战斗”、“红军后方医院——天峰院”、“闽东游击大队成立地——那罗寺”等革命遗址。

东源村原为桥头行政村辖下的一个自然村。1989年因水库建设,桥头村搬迁,被水库淹没。东源村设为行政村,辖14个自然村,其中天峰亭村和林口村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名胜百丈岩、天冠说法台及古寺那罗、辟支等均在该村境内。

东源毗邻桃花溪,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成为闽东革命最坚实可靠的后方根据地之一。

这是东源村群众在百丈岩顶立的无字碑,以此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壮士。

登上了百丈岩顶,脑海里呈现了红军战士与敌人激烈搏斗的场景,仿佛看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远方是虎贝桥头水库,还可以看到碧支寺。

这是当年英勇的红军九壮士在被敌人包围,弹尽粮绝,纵身跳崖,壮烈牺牲的地方。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百丈岩崖!

▍内容来源:老区铁骑网络综合编辑整理由【宁德城市资讯】小编组完成,欢迎转载,尊重原创,烦请注明出处。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宁德虎贝黄礼鉁与泥瓦匠的传奇故事 贝宁

黄礼鉁(1808—1862),宁德蕉城人,清代戍台爱国名将。驻守闽台海疆重镇十几年,坚决抗击倭寇,多次受朝廷褒奖。在平叛台湾彰化的战役中,为国捐躯。说起他不得不说虎贝文峰村,原名石堂黄厝。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到了1943年,石堂分为文峰与梅鹤两村。文峰这村名,从古遗先生韩信同石堂八景诗中的“文峰卓笔”而来。

15岁那年,黄礼鉁在前往福宁府之前,来到“圣贤堂”拜祭圣人石堂先生,祈求石堂先生的庇佑,并题诗一首:“文笔峰前白鹭归,圣贤堂下泪空垂;我来难觅石堂翁,恍恍惚惚梦里回;先生有成千秋业,吾辈奋争功却亏;唯望青轮重回转,致吾经史导仑纬。

在去福宁府途中,巧遇一个苦无帮手的泥瓦匠,问黄礼鉁是否愿意当学徒,他当即应允。他们一起到福宁府一武官府中,师徒俩开始为武官装修宅院。这位清朝武官,后来就是奏折中向咸丰皇帝举荐的闽浙总督王懿德。他家有两个儿子,自小习武,尽管其父指导颇多,武功未见有长进。

一日,黄礼鉁在歇息期间来到习武厅,顺手拿起一把弓随手一拉,毫不费力地拉了个满弓。王懿德知道后,叫黄礼鉁试了几样练武的兵器,感觉此后生不简单,于是收黄礼鉁作为他两个儿子的书童,伴兄弟俩学文练武。一次俩兄弟上省城福州比武,黄礼鉁一同前往。比武场有一项目骑马射箭,见兄弟俩射不中,黄礼鉁十分焦急,兄弟俩一下来,他借过马匹,跃上马背,手持弓箭,随手一射,即中靶心。

回到福宁府后,王懿德觉得黄礼鉁日后必成大器,遂将黄礼鉁收为义子,全力培养其文化与武学,黄礼鉁还得到福建学政提督陈用光的赏识。道光十二年(1832年),黄礼鉁终于在省城的乡试中考取全省第25名武举人,进而进京兵部会试,获列一等。

▍内容来源:蒋滨建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09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