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擂鼓墩古墓群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随州市西北2.5公里。这里曾经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所在地。古为隋国领地。该墓建在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

擂鼓墩古墓群

墓室面积220平方米,深约20米。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彩绘。另发现殉葬棺21具,殉葬人多系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7000多种。

钟、磐、鼓、瑟、琴、笙、箫、笛等乐器,种类繁多,排列有序,宛如一间古代乐厅。尤其是其中一套拥有64件的铜编钟,它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之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实令人惊叹不已。据编钟下层中央的一个甬钟的铭文记载,这套编钟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送给这位毕生爱好音乐的曾侯乙做殉葬品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这批珍贵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现墓地已加盖厅庑,保存了墓坑、棺室及大部分棺木,并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及其复制品等。

近年,在距曾侯乙墓约500米的地方,

又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初步查明为24座,出土文物200余件,主要是铜器、仿铜陶礼器和兵器,

尤以青铜剑为最多。据考证,这座墓群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公族墓,即古文献所说的“族坟墓”。

景点位置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擂鼓墩村

甘肃古墓葬丨乱墩子墓群

乱墩子墓群位于永昌县水源镇,是一处汉代墓群。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22.5万平方米,采集有汉代釉陶尊、罐、灶、井、仓、甑、盘和漆器、五铢钱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

(甘肃省文物局)

古墓考察:张飞擂鼓

导语:天下事物,皆含阴阳,易经有准,万有定律。喻山为龙,以形喻物。龙之形态,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中,皆阴阳也。其之性情为:一高一低、一起一伏、一大一小、一左一右、一仰一俯、一动一静、一山一水、一窝一突、一屈一伸、一峰一峦、一波一平,皆阴阳之相随也。

风水喝形,就是依据龙、穴、砂、水的形貌起一个象形的名字。

张飞擂鼓形,实则‘将军打球“之变体也!

将军打球:开口侧脑太阳正格,下游园墩者是,居球上以球可为案。

2017年12月,我和朋友特地现场考察普宁名墓“张飞擂鼓”。该墓是普宁市南径镇罗姓两位第六世祖(清道光以前造葬)和叶姓的祖坟(明代造葬)的合葬墓。墓地位于普宁市麒麟镇蔡口村水库旁的高山顶上,山路较陡峭。上山的路只能骑摩托车,其险峻程度可想而知。

该地后龙蜿蜒跌宕突起见一侧脑天财,从中间那座山束气跌断而下入首,入首处犹如蜂腰,下溜出一金星,圆如鼓形,很是可爱。此坟是葬在鼓上,是金星葬顶。主碑文:考冠带上应罗公,妣孺人德敬杨氏;左碑文:考和明叶公,妣克勤黄氏;右碑文:考国学大本罗公,妣孺人德脩車氏。墓地坐丑向未兼癸丁,寅方来龙,左边巽方水来,右边庚方水来,两水合于堂前出坤方。格局称为:”张飞脚踏龟蛇擂战鼓“。穴位虽高,龙虎交牙,天财星作托乐,有一夫当关之威严,气势不凡。右边之山峰顺山脉蜿蜒曲折行下,宛如一条下山蛇紧紧护住入首处;左边的山峰跌宕而下一大一小的小金星,正是一只下山龟,也紧护住入首;外白虎有一伏狮,外青龙方有一象,两只兽星捍门;前內明堂水口处左右各有一个小印星;前面远朝有出阵旗。从脚踏龟蛇、狮象捍门、前有出阵旗等格局来论,此地的格局本应较佳。可惜后辈子孙却很普通,并没有预期的官贵!

一、 墓形全貌

二、 近观墓碑

三、 前堂

四、 青龙砂

五、 白虎砂

六、 上山蛇

【补注】自古以来,缘于姓氏宗族的保护主义,在对待风水的问题上都是很自私的。异姓靠近祖坟造葬都是大忌,异姓合葬的更是特别少的!根据口传,这里面有一个真实的风水故事。

据说明代普宁南径叶氏请风水师寻到此龙穴,并将叶氏祖宗葬于里面,但是历经两百多年,此地的后人并不象预期中加官进爵,更麻烦的是人丁也越来越薄。到了清代中期,叶氏家族越想越不对头,按此地格局是出将才的,并且芝麻官也不少,丁财也旺,怎么丁财不旺、芝麻官也不出一个呢?于是叶氏家族又再请一位风水师重新鉴定此坟,这位风水师勘察后,没有不专心研究实际问题,只是听说此地喝形“张飞擂鼓”,就对主人说:“你这地叫张飞擂鼓,鼓要有锣才行吖!有鼓有锣才响,家族才旺起来!”叶氏家族一听慌了,赶忙问:“先生,那现在事情都这样了,怎么办?”风水先生说:“一个鼓要配两个锣才行,再找两个姓罗的合葬在一起就好了。”为了家族兴旺,叶氏家族只好和南径镇的罗氏商量,将罗氏两位第六世祖的合葬到叶氏祖坟内。

转眼间,自合葬至现在已近两百年,叶氏家族仍是老样子,丁财不旺官不出;罗氏的后代一个有八百多丁,另一个有两千多丁,官贵也没有。在潮汕地区这也只是普通罢了。。这样连罗氏家族也觉得奇怪了,明明是大地,怎么丁财官都没有预期的效应呢?

我仔细堪看穴场,发现该墓风水形理的存有几个弊病:

1、穴位较高,有夹辅无力,露胎受风之嫌;

2、墓前陡峭,堂气倾流,无前案无特朝的山峰,贵气有亏;

3、龟蛇位于穴后,对水口无关锁的作用。

4、立向理气非阴阳正配的大地。

正因以上诸原因,致本墓地后人都没有格局中的富贵,枉费了叶氏和罗氏两三百年来的心血和期望。

综上可知,我认为风水师点葬墓地,靠喝形来评判一块地的标准和结穴的依据,就是大错特错的。而是应该看此地的形局,是否符合风水理论。首要龙真穴的,次要山体穴星形象合配。只有具备此两大条件方可喝形。

所谓寻地之法,务寻阴阳博换,来止分明,藏风聚气,砂水有情。合不合喝形皆可为吉也。若来脉不真,坐穴露风,砂水无情,朝对反背,纵然合喝形亦为凶也。山川之形势,千形万状,岂是一言二语所能今述乎?

2019年11月,郭济怀修改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西周土墩墓群考古,有新发现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丰莉莎

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曾出现过一个叫“姑蔑”的小国,附属于越国,但史料只有零星记载。近日,衢州市衢江区一处西周时期高等级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姑蔑国的神秘面纱。

专家座谈会现场 本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衢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0日,在“衢江云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单位的专家基本达成共识,衢江区西周土墩墓群是浙江迄今发现同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姑蔑国系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在现浙江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的一个小国,附属于越国。在我国首部记言体国别史《国语越语上》也有对姑蔑国的记载,文中写道“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这说明姑蔑位于越国的最西边。此外,古史对姑蔑国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

2017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的七旬老人邵大爷前往家附近山上锻炼,到达山顶时他意外发现了几个深坑,周围有木炭和石块,像是盗墓者留下的,随即报警。衢江区警方会同文广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确认现场有盗洞,并发现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立刻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部门进行发掘,先后考古发掘了庙山尖土墩墓和孟姜一号、二号和三号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器物。

墓群出土了大量玉器。

墓群出土的原始瓷器

墓群出土的青铜器

在庙山尖土墩墓,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域内首次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青铜车马器。它们造型精美,纹饰独特。孟姜一号墓出土了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结构。这种营建方法是在棺外用木板构成“人字形”的椁,再在椁外先填木炭,后填熟土,其墓葬等级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当属王陵级大墓。孟姜三号墓则是浙江地区同时期最大的土墩墓,它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出土各类随葬品约200余件(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为精美。

孟姜三号墓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是姑蔑国王陵的可能性极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指出,在衢江北岸考古发掘的4座西周时期土墩墓对于研究西周时期越地一脉的墓葬制度、礼仪制度、早期越文明发展阶段特征等都具有重大价值,尤其玉玦、原始瓷、车马器、土墩墓值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常怀颖分析,要把这样比较纯的土全部运上来,再把石头运上来,建墓工程量是很大的,说明构筑墓葬时期,当地社会分层已经到了很复杂的阶段,某些人可以有很高的特权,或者他能支配很大的经济资源。

浙江大学教授林留根长期从事土墩墓考古研究,他表示,修建土墩的葬法一直影响到后世陵墓封土制度。此次发现是土墩墓研究的重要突破,它们当属高等级的贵族墓葬,换言之就是王陵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研究员表示,和浙江北部的越墓相比,这批墓葬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考虑到其等级之高,应该与当时的姑蔑国有关,属于王陵级别。

与会专家认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发现,证明历史上以衢江区为中心的独特区域文化面貌,不论是从随葬品的种类、数量还是土墩的营建方式上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应是一个单独的区域文化中心,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庙山尖、孟姜村等大型土墩墓极有可能为姑蔑国王陵。

据了解,衢州市衢江区拟利用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把遗址保护与展示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集遗址展示馆、专题博物馆和绿化园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本期编辑 邹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5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