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李逵

江苏省的朋友都对安徽省的天长市嵌入到江苏省的腹内而深有感触。同样的状况,有一河南省的县城却也嵌入到了山东省的腹内。而这座县城在历史上却是属於山东省的,而《水浒传》中的李逵还在此县做了几天县太爷,断过案。这便是今河南省的台前县。

台前县隶属於河南省濮阳市管辖,位於河南省的东北部,三面与山东省接壤或隔河相望。面积仅454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下辖6镇3乡,即城关镇、侯庙镇、后方乡、清水河乡、马楼镇、孙口镇、打渔陈镇、夹河乡、吴坝镇。县人民政府驻孙镇乡。

李逵

台前县原属山东省寿张县,读《水浒传》认真的朋友,对寿张县应该比较熟悉,《水浒传》的第74回回目即是:“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李逵做的那几天县太爷就是在寿张县做的。

台前前属于革命老区,1947年,刘、邓大军曾以该县的孙口为中心渡口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64年寿张县被撤销,原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为河南的范县,而将金堤以北区域划给了山东省阳谷县。1974年又由河南省范县的东部析出7个乡镇而设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及范县台前办事处。1978年建台前县,属河南省安阳市管辖,1983年改属河南省濮阳市。

台前县的旅游景点有:将军渡黄河游览区、八里庙治黄碑刻、魏氏墓碑、晋王城遗址、蚩尤冢、玉皇岭古墓、古贤桥等等。

李世民在甘肃建李家龙宫,壮大李姓人,如今全世界有近1亿人姓李 李逵

李世民在甘肃建李家龙宫,壮大李姓人,如今全世界有近1亿人姓李

据调查显示:在世界各国有近1亿人姓“李”(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他们声称,他们的始祖发源于甘肃,甘肃陇西县有他们的祖祠。

现在,甘肃陇西仁寿山的陇西堂、李家龙宫,每年要迎接谒祖寻根李姓人十万多人次。

陇西的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但李氏文化却根深蒂固。

撰文/唐光明

从兰州乘车出发约五小时,便可以到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西郡,今日陇西县城。

在陇西县城中有一座雄伟的威远楼,与它遥遥相望的是陇中闻名的文峰塔。威远楼南有仁寿山,北有李家龙宫。陇西在唐代时,系陕甘首府,甘肃省省会前身。李姓望亭,天下李姓之人皆称出自陇郡,并留有“天下李姓尽望陇”的名句。

李姓“根”在甘肃

李姓源出嬴姓,商王朝以前世代为官“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狱官长),并以官名姓“理”。商纣王时期,理氏皋陶不为纣王所容而遭杀害。其妻儿则亡命天涯,后来在荒芜的地带逃过追杀,并因摘食野果,得以保全母子性命,故以果树而姓李。

皋陶之子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默默无闻,居住山涧。直到春秋时期的道家始祖李耳出任朝廷命官之后,李氏一族才出现仕途。李耳后人李崇仕守陇西,被朝廷封为南郑公,成了李姓陇西户始祖。隋朝后期,出生在陇西古城纪(天水秦皇安)、镇守太原郡的李渊父子统率十万陇军一统天下建立唐朝以后,“李”姓便达到了鼎盛。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为李姓,诏令天下李姓以陇西为“郡望”,并在陇西修建李氏龙宫,占地2000平方米,分建南极官、北极官,三年一大祭;对臣民广赐李姓,致使许多家族附姓、改姓,天下人皆以李姓

为荣,从而出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李姓的繁荣和壮大。从此,天下李姓之人以陇西为故里。

世代居住陇西县的李恭德说,在陇西县城内如果修建房屋,挖地三尺尽是残碎的瓦当、瓷器、旧木片,李家龙宫占现在县城的2/3,只可惜现在再难见往日的雄伟了………

我“李”姓百万叶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李姓大放诗兴,歌咏李姓之壮大。其实,李姓又何止百万遍及中州呢?在闽、澳、台、港及东南亚各国的李姓人家中,家家都有“陇西堂”的匾额,每逢过年过节便在“陇西堂”的牌位前缅怀故里,遥祭祖先。

在李姓有陇西房始祖之时,李姓也就有了河北赵郡的赵郡房始祖。陇西房之后又分为39房,赵郡房则分为6大房。汉代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等都是陇西房人。

唐王朝鼎盛时期,在朝廷担任过宰相的赵郡房李姓人有13人,陇西郡房李姓人有10人,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为中国小说创作奠定基础的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等人都是陇西房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历史上有60余名李姓者称帝为皇,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政权。

从古至今,由于乱战、官迁、游学经商等多种原因,李姓人曾经频繁地迁移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南迁最为庞大的一支李姓人,系宋朝李火德(来自陇西望族,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八代裔孙,但是改朝换代已使陇西李氏只能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李火德的父亲李珠这一代时,时值客家先民大举南迁,举家从江西石城迁居宁化石壁。被尊为“李氏入闽始祖”)。现在,南方的李姓后人均称:李火德为南方的始祖,现在福、广、浙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李氏家族,也是李火德的后裔。近年来,美、泰、日、加拿大、东南亚以及欧洲各国的李姓华侨寻根溯源都归于李火德门下。

据李氏文化研究会有关人员介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李姓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全世界李姓人口累计超过1亿,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

陇西寻根

2002年10月26日,穿过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经过一所学校,记者来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李家龙宫。昔日气势恢宏的大门,如今只能由两扇小木门代替了,两三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儿童,在冷冷清清的李氏龙宫内戏耍,两个油漆工正在忙着给大殿喷漆。几所殿堂大门紧锁,从窗口看去有一些修复的泥土之身。只有院中的龙树根盘枝张,做出一副要飞腾的样子。

两油漆工介绍:原来李家龙宫是和隔壁学校同一个院子,现在隔开修复已有一段时间,平常都有李家的人在看守龙宫,接待来访或寻根的人。他们说,到明年,李家龙宫可能会以新貌接待来宾。

与李家龙宫相比,仁寿山(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城西南一华里处,占地882亩,东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陇西境内一座闻名遐迩、颇负盛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美传)的陇西堂则显得气派多了。院内亭台楼阁林立,花草树木繁盛。负责售票、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984年开始,便有各地的李姓人到陇西堂祭祖。1992年陇西相继成立了李氏文化研究会,1995年陇西李氏研究会访问了新加坡、香港、澳门的李姓文化研究组,到现在为止,已有世界各地的八十多个李氏文化研究组织,我国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李氏文化组织曾来陇西祭祖。

工作人员说:“现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都有十多万人在陇西祭祖,场面十分庞大。”工作人员还与记者谈起了李姓人来陇西寻根的一个故事:

1987年,台湾某报记者李永德等人到北京访问。当地记者问他,为何来大陆采访时,他回答说,他是客家人,远祖在陇西,自小就有到大陆的想法。其后不久,又有几位李姓台胞自发的来陇西寻根祭祖,并在陇西永吉乡李家沟山头的李靖庙遗址焚香谒拜。同年,日本的李秀莲(日本名富田秀子)携子女到陇西祭祖,回日本后,

她来信说,在陇西像回到家乡一样受到接待,心感温暖,爱乡之心油然而生。记者还了解到,李氏文化艺术交流会为陇西引进1.9亿元资金,现正在重点修复李家龙宫的基础设施。

后记

李氏文化发源于甘肃陇山以西、渭水河畔,是甘肃四大古文化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历史有过极大的影响力。“登山仁寿兮,览陇山渭水;临堂陇西兮,阿林秀美。赢氏李姓兮,枝开百万;谒祖溯源兮,陇西望亭。”登山作赋,寻访李氏根源,自然会去仁寿山,山中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有记载赢氏李姓演变的陇西堂和李世民御封的陇西堂(位于陇西县城北关,李氏文化博览馆对面)。李姓人祭祖也在这里。

20大李氏祭祖,李氏文化,诚邀天下李氏前来参加 李逵

陇西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毁于唐末,明朝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以后数度遭毁,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进行部分增建,解放后改为学校,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02

class

福建上杭火德公祠

火德公祠(也称惇叙堂),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03

class

河南鹿邑中华李氏大宗祠

中华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和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发起修建的,位于老子故里景区的太清宫东侧,总体布局包括门前区、祖祠区、祖源区,供奉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以及历代李氏名君、名相、名将、名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李氏宗亲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也将进一步丰富老子故里旅游内涵,成为当地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04

class

吴川三柏李氏文庄公墓

三柏李氏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小榄村(应为钱山村),宋末为吳邑宰登高于文翁岭,知其下有吉穴心慕焉,任满由船归闽,三遭风阻,遂卜居治西之乡,曰傍潭,手植三柏,曰此柏若茂,吾后必兴,公终葬文翁岭,其后如凌云入乡贤、珏芳、尚德诸公登仕,丁口蕃衍,财产丰饶,非祖德之厚,焉能如此。”自此,李氏在这里繁衍生息40代,历经800春秋,至目前人口达80万之众,人才辈出,后世称“三柏李”。其始祖文庄公墓每年都会迎来很大的祭祖活动。

05

class

河北赵君李氏隆尧县(李氏故里)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郡治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06

class

广东珠玑巷李氏大宗祠

珠玑巷是古代中原李氏南迁之所、桑梓之乡、祖居聚处、发祥圣地。于此建祠旨在祀奉开姓始祖利贞公及其位下列祖列宗,传承李氏文化,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缅怀先贤,激励后人,联络宗谊,爱国爱乡,振兴中华,造福社会。珠玑巷李氏大宗祠建于珠玑巷荷树山,坐向亥巳兼壬丙,由海内外李氏宗亲捐资700万元兴建而成。宗祠从兴工到竣工经历四年时间,于二00六年十一月竣工。宗祠建筑面积二千二百平方米,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仿古代岭南建筑风格,雄伟壮观。

07

class

江西永修县磨刀李道公祠

唐昭宗天佑间,由承事郎历任太子太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上国柱。晚唐因朝廷腐败,在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势之下,唐王朝此刻如风雨飘摇。梁王(朱温)专权,天佑元年(904年),威胁唐昭宗(李晔)迁都东京(河南洛阳),皇上眼见唐室不保,谓部份宗室及李道曰:“鄙语云:纥干山头杀雀,何不飞去生处口!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语罢群臣泣下沾襟。道公便携谱牒与李术、李衍兄弟三人避处湖湘,后迁居江西建昌磨刀(今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境内),时人称“李三公”。道娶妻裴氏,乃中书裴公之女,生子四:轩、辕、軿、辂,此支为皇家后裔之磨刀李,现已遍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有超过百万的李氏子弟。每年都会有盛大的活动。

08

class

广东化州华山李氏大宗祠

广东化州长岐镇旺岭村聚居着一个唐朝王族李晟后裔的古老村落。华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这里。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一座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筑,对于研究粤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实物。古祠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灰雕屋脊,穿斗式,梁架结构,占地面积达2900多平方米,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李氏大宗祠历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期间多次修葺,是李氏子弟进修的家塾学堂。

09

class

广西北流李氏大宗祠

《北流李氏大宗祠》选址于北流城区大岭脚下松花18队新李屋,全景规划占地面积约13868平方米(约20亩)。其中宗祠占地面积1710平方米;门前正中有1288平方米天然池塘,池水流通;池塘前面有约10868平方米的大广场,可作娱乐、人员集合、停车等。

10

class

广东上院李氏大宗祠

上院李氏为唐太尉、西平王李晟公之后裔。始祖承元公于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年)任化州路判官而卜居化州之犀湾上院,历700余年来,全族簪缨绳武,奕叶重光,开枝散叶,遍及广西、海南、湛江、遂溪、廉江、吴川、茂名、化州、信宜等三省九县,更有散居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者不计其数,总人口近三十万人。

11

class

广东省梅州市世德堂

有着近400多年历史的世德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下店,是一座三堂两横三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近7000平方米。置身古屋,犹如行走在一座偌大的“皇宫”之中,门外有门、屋中有屋的建筑构造,让人顿感这座围龙屋的宏伟壮观。据世德堂23世后人李汉钱老人介绍,世德堂建于1645年,初建时有72天井,36厅,12个门楼,299间房,是其祖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重建五周年庆时,大摆400余桌盛宴

12

class

广东省清远市连阳李氏宗祠

连阳李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大陂、淇潭两村之间,是连州、连南、连山、阳山四市县李姓的中心祠堂。连阳李氏宗祠系21、22、23世嗣孙发起,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1年)汉、瑶、壮族连阳李氏宗亲为纪念入闽始祖火德公而建,至今已历115周年。祠堂分前后贰栋,一座三间,全是青砖结构,中间是麻石柱筑成,宗祠总面积444平方米,内设有神龛、神台、祭桌。神龛上设有李氏火德太公牌位,三一、三二、三三郎公及其儿孙牌位壹仟多位,神龛上方悬挂着“陇西堂”三个大字牌匾,大门上方石刻“李氏宗祠”浮雕大字和光绪二十八年建造字样,神龛上面雕龙画栋,实为辉煌。祠堂青砖绿瓦,雕栋画梁,巍峨雄伟,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展现李姓凛凛气派,勃勃生机。

13

class

福建德化英山奎兜堂李氏祖祠

福建德化英山奎兜堂李氏祖祠,据族谱记载,脉承陇西唐高祖李渊之二十子闽越江王元祥公,其“玄孙楚珪公,由南安趋庭里入德化,至十一世(从元祥公起世)三翁公(纂公)奋迹英山”,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择地奎兜,肈建基业。后继列宗,开辟新居,支派乔发,兰桂腾芳,英贤辈出,根深叶茂,瓜瓞延绵,裔孙愈万。分布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澳门、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江西吉安、浙江缙云、苍南,福建的福州、厦门、永安、古田、大田、沙县、晋江、霞浦、永春、永泰、石狮、安溪等地。

14

class

江西省全南县乌桕坝古祠(西平李氏)

乌桕坝李氏祖先,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广东仁化石塘徒居桃川之源一乌桕坝开居创业。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选址在空旷的“乌桕坝”建造李氏宗祠。占地总面积约2608.5平方米,建筑实用面积698.2平方米,高度分别为大厅9.91米,中厅9.18米,下厅8.81米,大门屏风高6.9米 。左边原有厢房七间,约200平方米,门坪461平方米,池塘244.8平方米,左、右内院有空地及其他建筑约728平方米。古祠集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是具有客家风貌的宫廷式建筑特点的历史艺术珍品。古建筑气势宏伟,栋宇辉煌,外观内观极其壮丽。

15

class

苍南北岙李氏宗祠

苍南县江南李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于2011年农历正月初七,在龙港李家垟村李氏大宗祠召开了有500多会员参加的“江南李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自此,江南李氏在谱6万多人口有了一个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牟利性的族人自发组织的具有宗亲联谊性质的民间团体组织。历经三余载耗资2000万苍南北岙李氏宗祠于2015年十月一号正式揭牌。

16

class

永安李氏宗祠—闽台李姓祖地

李氏宗祠《教忠堂》座落于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镇双峰村上村莲花山旁,是崇祀入閩太始祖江王李元祥十五世孫李其洪的圣地。始建于北宋初期,坐西朝东,辛兼酉,水集山秀,峰景清奇,龙蟠气旺,表为虎形。该祠是八閩李姓的发源地,也是台湾李氏的祖地。

17

class

揭阳市大溪李氏大宗祠

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大溪李氏宗祠位于揭西县大溪镇井美村,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李氏清泉华阳父子所建(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原建结构十房八厅九天井,体现清代建筑艺术特色。祠堂大门前石鼓,其脚座连内门户臼,一石雕成,风格独特,为潮汕地区所罕见;前门楼上的石刻通雕,祠内大量 木雕,包括门楼厅堂横梁斗拱上和神龛、香案等木雕,都具有一定的工艺和民俗研究价值。宗祠内还保存了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和稍后的碑刻五方,记载了大溪李氏创居史及当时揭西本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具有一定史学研究价值。每年重阳,属大溪始祖派下的海内外裔孙都以此作为团聚、联络乡谊、共商发展大计的良好时机。

18

class

山西省运城市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存院落11组,房屋146间。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景区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其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class

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凤林祠

坐落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是古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话、李诲是闽东李姓大始祖,杉洋是闽东李姓发源地,宗祠1986年被古田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是闽东李氏总祠。

20

class

湖北省监利县明思堂

湖茫李氏大陂宗分支,湖北省监利县明思堂于2016年4月2日隆重举行了宗祠竣工庆典,湖茫李氏为唐皇李世民幼子曹王李明之后,因其源头位于今江西省丰城市段潭镇湖茫村,故名湖茫李氏。是李氏较大的一支。

20大李氏祭祖,李氏文化,

诚邀天下李氏前来参加

李家人顶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4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