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历下亭

历下亭

湖心亭之东,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岛,岛上绿柳环合,亭阁掩映,历史久远的历下亭就巍立于小岛之上。小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所以人们也就习惯将整个小岛及岛上建筑统称为历下亭。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

历下亭

历下亭建造年代久远,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早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在湖中岛上现址重建历下亭。亭在岛中央,八柱矗立,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亭之西侧,有厅堂三间,红柱青瓦,四面出厦,名“蔚蓝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名士轩”三字匾额为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郭沫若题写。轩内西壁嵌唐代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和陈景亮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

历下亭之南,是大门,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长廊东端是“临湖阁”,北墙嵌有咸丰九年陈景亮撰、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碣。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面阔三间,飞檐出厦。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上刻“历下亭”三字,乃清乾隆皇帝手书。大门西侧有御碑亭,红柱青瓦,四方尖顶,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诗碑。

历下亭东南侧,有古柳一株,巍立湖岸,枝干均已枯朽,却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鹅黄柔绿,令人怜惜。据考,古柳已逾160岁高龄,柳能长寿如此,实属罕见。

整个历下亭岛,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夏日翠柳笼烟,碧波轻舟;秋日金风送爽,荷花飘香,秀丽得让人心醉,典雅得令人肃然。

交通

乘11、41、K11、K91、K95、K98路至大明湖西南门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无门票,需乘坐景区游船到达,每人20元

景点位置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271号大明湖景区内

安徽这座古亭,因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闻名天下,被誉“天下第一亭”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的琅琊山,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浓厚,千百年来一直是达官显宦、文人名士的雅聚之地,素有“皖东第一名胜”、“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然而琅琊山的风光虽然可与“蓬莱仙境”相比,其知名度却远不及山脚下的醉翁亭。

醉翁亭距琅琊山景区入口处仅900多米,整个建筑群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拥有多处互不雷同的景观建筑,堪称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据记载: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琅琊寺住持为了招待时任滁州知州的欧阳修来琅琊山游玩,特意在山脚下峻峭的山壁旁建造了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小亭。此后,欧阳修常与友人到亭中饮酒赋诗,因其年龄最高,故自号“醉翁”,“醉翁亭”也由此得名。

悬挂在斗拱下的“醉翁亭”三字匾额为苏轼亲笔题写,亭内立柱上还有数幅楹联,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上联是欧阳修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朝廷不重用,所以就算喝不多也想醉,下联是欧阳修自嘲自己已经老了无法为国效力。

相传,当年欧阳修就是在醉翁亭里创作了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这篇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写“亭”;第二部分,重点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乐”字。尤其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令人神往。

醉翁亭因《醉翁亭记》一文闻名遐迩,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山水”,指的正是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也因此成为滁州的旅游名片,与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共同入选了全国四大名亭,号称“天下第一亭”。

依山傍水的醉翁亭,在宋代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到了明代,建筑群已扩建到九院七亭,至今亭园内还有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亭等九处风格迥异、互不雷同的景点,人称“醉翁九景”。

滁州在历史上除了欧阳修,还另有一位贤能的太守,他就是一生刚直敢言的宋初文学家王禹偁,当地民众为纪念他们两位,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在醉翁亭北面修建了肃穆典雅的二贤堂。二贤堂内供奉着王禹偁与欧阳修的塑像,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刻条屏。

出“醉翁亭”,穿过“醉翁行乐处”,便到了“古梅亭”。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的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时任滁州判官的张明道,为欣赏欧阳修亲手种植的一株梅树而建。生长于亭前的“欧阳修手植梅”,又称“欧梅”,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仍枝茁叶茂,是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

除了《醉翁亭记》,欧阳修还创作了赞美琅琊山胜景的诗文一百多首(篇),其中最为著名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由苏轼亲自书碑。而随着《醉翁亭记》的名扬天下,琅琊山也渐成人文荟萃之地,包括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王阳明等历代文人都曾到此观光并题写了大量诗文。至今山上还能看到300余块摩崖石刻及碑刻,成为琅琊山人文历史的宝贵见证。

河南地下村地下院,已达百年历史

实拍河南地下村,地下院,年代久远,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较好的是在陕县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现在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已住过六代人以上,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等,原创 裤网雄

这是位于河南西部的陕县庙上村,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已达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豫西居住文化的符号,地坑院这种窑洞式民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实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搏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

形态万千的地下乡村,整体景观豪比一副作品那般美,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地坑院的建造受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村民修建窑院前必请阴阳先生察看,根据宅基地的地势、面积,围绕阴阳玉的八个方位,按易经八卦决定修建那种形式的院落。

依据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不同的方位朝向和地坑院主窑洞所处方位,窑院分别被称作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院里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心情格外爽朗,空气新鲜,整体构造独特,旅游休闲不错之地

大家想不想去游玩,谈谈你的看法?

红色文化|华亭县•华亭工委纪念馆及革命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专栏(52)

华亨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市,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纪念馆正门

华亭工委纪念馆位于县城文化街“四馆两中心“,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纪念馆以华亨工委从秘密建立到发展壮大的重大革命斗争活动为节点,以时间为主线,由序厅、前言、星火燎原、抗日救国、解放洪流、结束语六个部分组成,真实、全面地展现了华享工委及陇东地区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

陈展场景一

陈展场景二

陈展场景三

1925年在平凉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开始了革命活动。1927年8月,中共兰州特支书记胡廷珍由宁县太目来到华亭开展工作,传播革命思想。1935年8月,红25军长征北上迁回华亭、平凉等地进入陕北,给华亭人民传播了革命信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工衣红军第28军途径华亭安口部分村庄,捆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党在华亭建立和发展秘密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打下了群众基础。1937年冬,中共陇东特委派造共产党员李义祥到华亭安口、高山(今上关乡)一带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华平武工队用过的土枪和长矛

红军衣服

1938年8月,华亭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在党组织的影响下,广大工人、学生、青年、妇女成立了工人救国会、回民救国协会、青年救国会、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9月,在高山的塄坎村建立起华亭第一个党支部— 华亭支部。抗日战争中,华亭有4000多名热血男儿和爱国青年学生积极应征参军,参加了百灵庙、中条山、平型关、台儿庄、百回大战、武汉会战等菩名战役战斗。

华亭县上关乡塄坎村:中共华亭县第一个党支部遗址

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王震部队驻扎处

乔培仁的遗像和遗物

1947年6月,平东工委根据华亭与崇信、陇县边界地区党组织发展比较广泛、力量這布各地、群众基础较好的优势条件。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华亭工作委员会,指导华亭各地党的工作,工委机关驻高山区(今上关乡),下辖1个区工粪、24个支部、有党员551名。高俞修、李义祥先后任书记,杜国枢任副书记。华亭工委的成立,标志着华亭党的革命活动由秘密逐步转向半公开和公开,从此,华亭的革命运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到1949年7月华亭解放,华亭工季在全县范围内共建立党支部24个,发展党员551名。在华亭工委领导下还建起当时甘肃国民党统治区内唯一的秘密交通站—安口车马店,并以此为掩护,在交通联络、搜集传递国统区情报、策反敌人、接送人员、转运物资及壮大革命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亭工委还成功实施了组织武工队出击关山配合359旅的突围行动、组织营救被抓壮丁、促成安口陶瓷业千余工人大罢工、领导群众开展“三抗”(抗丁、抗粮、抗款)斗争、策动县自卫队投诫等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涌现出了只身赴额济纳旗回结争取荣古族王爷参加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周仁山、被国民党捷捕入狱遭受折磨而坚贞不屈的女党员王月梅等英雄模范人物。

2013年,纪念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文转自 甘肃省红色纪念馆网站

侵立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3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