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酥炸羊腩

酥炸羊腩

酥炸羊腩

 1、羊脯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放人汤盆中,加入料酒、酱油、大茴、白糖、盐、味精、姜片、葱段和上汤少许,上笼蒸软取出,待冷却后取用。

2、面粉、淀粉同放人碗内,先用冷水调成脆浆,后加入猪油、碱水搅匀,再加入发酵粉调和。

3、炒锅烧热,放人生油,烧至八成热,将羊腩抹上脆浆粉下油锅,炸至酥脆呈金黄色时捞出,切成长方块装人盘内,跟葱白段、甜酱、椒盐、辣酱油各两小碟同时上席即成。

《周礼天官》篇所载“八珍”中,除“捣珍”、“”均用羊肉外,还有一只“炮”的名馔,是以羊肉烧、烤、炖而成。不过,西周时朗,羊仅限于士大夫阶级享甲,至春秋战国时期才成为人们普遍的肉食。传统名菜,颜色金黄,羊肉酥嫩,旧时常作为大宴头菜。

炸花花、胡庄羊汤、白鹿泉肉,鹿泉这些美食你吃过几个?

鹿泉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战国时称石邑县,隋朝改为鹿泉县,唐朝改称获鹿县,以后又称镇宁州、西宁州,明清又恢复获鹿县建制。鹿泉的名字来自于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泉市获鹿镇)“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故名。鹿泉地方美食众多,六街缸炉烧饼、胡庄羊汤、白鹿泉肉较为有名。

百尺杆水饺

百尺杆水饺起源于鹿泉区 (原获鹿县)。1986年杨姓后人福瑞先生继承了祖先的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在家乡获鹿县创办了“百尺杆万里香”水饺店。据传说,清嘉庆时期,京城特使到处张贴榜文,“皇后娘娘有恙,数天粒米未进,宫中太医无能为力,所以公告天下……”此时,获鹿县(今鹿泉区)某村一开小酒店的杨姓老者,见到榜文,二话不说,便揭了下来,差役们急忙把老者请进宫中。杨老进宫后,一不把脉,二没用药,却进了御膳房,精心制作出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贡上,皇后闻到饺子清香,食欲大振,一口气吃下十几个,连续吃了数天,越吃越爱吃,越吃越香甜,很快病情痊愈,身体恢复健康。皇上大悦,亲笔题文嘉奖“天上宴会人间庆,百尺高竿小村庄”。并用百尺竿立在村的中央作为纪念,民间这样传说“立竿百尺高,竿上红旗飘,乡邻能看着,地税不用掏”。

胡庄羊汤

鹿泉地方名吃,主要出自鹿泉区李村镇胡庄一带,远近闻名,是一道暖胃、驱寒的保健佳肴。羊杂即羊下水,把羊头、蹄、心肝、肠肺以及羊血洗净、煮熟、切碎。将羔羊现杀后,将新鲜羊骨加冷水(要求水质好的净水)和所需调料后,放在炉火上慢慢熬制成有一定浓度和白度的羊骨汤,然后根据客人的口味需要加入清水和煮熟的羊肉、羊肾、羊肚、羊脑等食用。羊骨汤中加入羊肉可补虚增热、强身健体;加入羊肾、羊鞭,可以补肾壮阳;加入羊脑、羊肝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惊悸不眠;加羊胃、羊肠可以助消化、增食欲。食用羊杂羔汤还具有平喘滋养、止咳等功效,冬天食用效果更佳,对老年人尤为适用。

炸花花

炸花花是鹿泉北部乡镇春节特色小吃。鹿泉北部乡镇流传着这样的儿歌:“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敲糕米;二十八,猪羊杀;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十,捏扁食(���饺子)”。昔日过年时的特色小吃,至今还保留着,炸花花就是其中一种。过去,生活困难时,只有玉米面和山药,白面很少。家庭主妇换个花样,给全家增添过年的气氛,大人孩子都爱吃。有的走亲访友,作为馈赠佳品。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有的人们把玉米面换成了粘面,增加了适口性。

白泉鹿肉

白泉鹿肉是河北传统名菜之一,也是“河北风光”宴席中菜肴之一。具有色泽黄红,质嫩味香,口感咸鲜,麻辣适口的特点。“射鹿雄风在此,石边流水悠然,海桑世界几变,留得汉家一泉。”这是古代诗人吟咏白鹿泉的著名诗句。白鹿泉是燕赵名泉之一,位于鹿泉区(原鹿泉县)西十五里的一个小山村。泉口直径l米,深3米,状如圆锥。四季泉涌,飞珠溅玉,东流成溪,清澈见底,惠泽一方。四周山环林茂,清凉宜人,“鹿泉飞珠”为“获鹿八景”之一,历代文人皆有诗赞颂。

北故邑“卷煎假肉”

鹿泉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位于鹿泉南部的铜冶镇北故邑村世代相传着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卷煎假肉”。 这道菜是当地村民逢年过节、置办红白喜事必备的传统菜肴。北故邑为铜冶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鹿泉南部山地丘陵连接地带,村庄因古城而得名,故名北故邑。

卷煎假肉是一项传统烹饪手工技艺,因其制作材料以面为主,又被称作“四面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卷煎假肉是以面为主要原料的系列菜品,由糖卷煎、菜卷煎、溜溜渣丸子和假肉四道菜组成。卷煎假肉的口味分为甜、咸两种。卷煎假肉的主要特征有:1、食材原料以面食为主,制作原料都以面食为主材。菜卷煎与糖卷煎的薄饼、溜溜渣丸子的面糊和假肉的制作原料均为面粉。2、菜品口味分甜口和咸口两种。卷煎假肉是四菜为一套的系列菜品,其口味有甜、咸两种。其中糖卷煎和假肉是甜味菜,菜卷煎和溜溜渣丸子为咸味菜。3、制作技法多样化。卷煎假肉的制作方法运用了煎、炒、炸、汆、蒸等多种烹饪技法。

卷煎假肉曾经是人们家宴餐桌上的宠儿,但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年轻一代对这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不够重视,导致目前这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大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出现了后续乏人的情况。

烧饼捉肉

又叫烧饼夹肉,俗称“老虎大张嘴”,是鹿泉人非常喜爱的美食。烧饼捉肉,是老获鹿人将获鹿的老获鹿熏肉、猪头肉等肉类和缸炉烧饼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也算是人间美味了!烧饼捉肉,就好像烧饼张嘴生动地捉住了熏肉,半藏半漏、诱人垂涎!

在鹿泉城东的老院子,专用老获鹿熏肉和缸炉烧饼结合做的烧饼捉肉。老获鹿熏肉需要用果木的或松木的锯末点火熏制,咬一口熏肉就能常出它纯正的老手艺,老获鹿缸炉烧饼更是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这两种人间美味搭配在一起会牢牢地抓住你的胃。

吃时,烧饼和肉一块儿咬,外边是烧饼的香,里边是肉的香,两者合一,使人欲罢不能。

老齐熏肉

鹿泉地方名品,远近闻名,因创始人姓齐而得名。鹿泉这地方的人,有吃熏肉的习惯。包括过去属于获鹿县地界的振头(今属市区桥西区),以熏肉为其三大宝之一。最近十几年,一些鹿泉的村子因熏肉馆而闻名,吸引市区客人频频光顾。但若问鹿泉当地尤其是城区的人们,很多人更认老齐熏肉。

老齐熏肉拒绝一切添加剂、色素。这熏肉做起来并不复杂。就看你是不是用一等的料,下一等的工。当食物从过去的“本味时代”发展到如今的“调味时代”,一种食品还在坚持用天然材料制作,已然是难能可贵。撇去一切添加的浮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食材,本来就很香美。它们的本味,借由认真而勤劳的人的双手凸显出来,能吃到这样的食物,当是我们莫大的幸运了。

饹饾

饹饾是杂粮细做的传统食物,清代获鹿旱码头鼎盛时期,由山西平定大粮行的厨师,把家乡称作“米芯”的做法传于获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因其长度在半寸左右,吃起来柔软光滑又筋道,煮在锅里时象河边浅水中集密成群的蝌蚪,获鹿人便广称“饹饾”。因制作时得使用一种称作“饹饾床”的炊具,另有一形似小褥锄的铁锄,反手握把,放饹饾床上,将表面的面团用力推擦,就把制作技巧称为“擦饹饾”。饹饾床形呈“凹”状,上下两边为支架,纵向架于锅沿上,中为操作部,是一周边高约1.5寸的木框,底部镶嵌一块铜板(也有用铁板的,但因其易生锈而不多用),表钻排列有序的圆孔(粗细两种)。

饹饾多用杂粮面,有绿豆杂面、米面掺白面、白面掺玉米面、黄豆面掺白面的。面和软点,容易擦。家庭中自擦饹饾,卤汤多为一样,或肉或素。

六街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主要产于鹿泉获鹿镇的五、六街。获鹿镇五街位于鹿泉南部的丘陵区;获鹿镇六街位于鹿泉西南牛坡山下,该村主街为西关街,隔太平河与城西门相对,原为古代进出山西的要道,两端建有阁楼,东边阁楼有“三省通衢”石刻匾额。

谷家香椿

鹿泉区地方特产,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曾是皇家贡品。谷家香椿生长在国家4A级风景区,鹿泉区境内抱犊寨北山脚下的谷家峪村。2002—2005年曾被评为中国(廊坊)农产品及优种交易会名优产品。

谷家香椿色泽深红鲜艳、汁多肉嫩浓香,叶片正反两面清洁光滑无茸毛。谷家峪村四面环山,山坡地、闲散地多,土壤肥沃,微碱性,白天日照充足,夜晚雨露滋润,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为香椿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谷家香椿从育苗到收获几乎勿需施肥、打药,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正是这种特殊的地貌、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香椿的营养成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造就了谷家香椿的独特品质。谷家峪村现已申报成为无公害蔬菜产地。

谷家香椿属于紫油椿,是椿种中的极品,香味浓郁,脆嫩多汁,味甜无渣,其营养成分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芳香油的含量均高出普通香椿1-1.5倍。经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了“谷家”商标。该村香椿名声日盛,已成为供应省会石家庄市场的主要产区,远销北京、太原等地。主要产品有烘干香椿、冷冻香椿、香椿酱等。

奈曼炸鱼、大漠烤驼肉、胡辣羊蹄……各盟市特色美食齐上阵

“阿拉善特色烤肉,现烤现做,看一看,尝一尝。”随着吆喝声此起彼伏,青城草原音乐美食季又开启了热闹的一天。今天,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又将带大家去寻找哪些美食呢?你们猜对了,就是来自各盟市的美食。

在阿拉善盟的美食展区里,不仅有冰凉可口的冷饮,还有大漠烤驼肉。肥瘦相间的肉串在大厨的手中上下翻动,待肉串烤到金黄色再撒上特制的调味料,瞬间香味四溢,闻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鄂尔多斯市的美食展区同样香味四溢。烤牛排、阿尔巴斯干羊肉、羊肉沾糕、碗托,每一种美食都选材考究,制作精美。正在制作美食的师傅告诉记者:“我们的原材料都是从当地带过来的,就是为了让首府市民和游客尝尝我们鄂尔多斯的风味小吃,也让许久没有回家的老乡在异地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到了夏天,我和朋友们喜欢在户外吃烧烤。这次来到青城草原音乐美食季,各种各样的烤肉、烤海鲜我们一一品尝,味道特别鲜美。和朋友们一起逛街、品美食、听音乐,再惬意不过了。”市民周女士开心地说。

来自通辽的大厨孙钢告诉记者:“我们带来的胡辣羊蹄特别受欢迎,许多人都是品尝完再打包带回家的。奈曼炸鱼也有许多人喜欢吃。看着大家喜欢我们的美食,我们就很开心,也希望通过青城草原音乐美食季把家乡的美食介绍给更多的人。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游客能去通辽旅游,去当地品尝我们的特色美食。”在通辽美食展区,记者看到不少人都被这里的胡辣羊蹄给迷住了,不仅在现场品尝,还要打包带回家给家人品尝。“这里的胡辣羊蹄和奈伦炸酥鱼特别好吃,我们前几天来吃过后今天又特地来的。胡辣羊蹄炖得松软入味,孩子和老人都能吃。炸酥鱼更是把鱼骨头都炸得酥脆,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满口留香。”市民刘先生说。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福建漳平特色小吃“油炸粿”,当地卖两毛钱一个,外酥里软特别香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美食,光是小吃的种类就多到数不清了,而且每个地方的小吃都是不一样的,毕竟这饮食习惯不同,这美食自然也是各具特色的。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全国各地旅游,这样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了,例如厦门的竹笋冻、云南的鲜花饼等。

今天小优就来跟大家分享福建漳平一种超实惠的特色小吃,当地只卖两毛钱一个,看这价格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真是太便宜了,而且当地人都是从小吃到大的,这就是油炸粿了。其实这种油炸粿是纯天然的传统小吃,用的都是纯天然食材,只有大米、黄豆、香葱和盐,仅此而已。

在漳平,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油炸粿,因为这制作方法真是太简单了,一看就会了,但是如今人们都没时间做,所以想吃就得去街上买啦。其实这油炸粿只需要提前浸泡好大米、黄豆,然后用石磨一同磨成米浆,质地要比较粘稠,所以水就不能加太多了,到最后变成米糊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在米糊里加入香葱和盐,搅拌均匀就行,然后热锅倒油,把做油炸粿的模具放到油里加热,再倒一勺米浆在模具上,慢慢的放入锅中油炸,等底下一熟透就会自动脱模了,最后炸到色泽金黄,外表酥脆就可以出锅了。看这油炸粿还挺像小蛋糕的,一看就很有食欲了。

虽说这油炸粿是油炸食品,但是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反而是很清爽可口的,一口咬下外酥里软,香而不腻,带有一点点咸味,真是美味好吃。其实在漳平,这油炸粿也是当地人很喜欢的一种小吃,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人手一个,尅安这油炸粿有多美味了,关键是两毛钱一个也太实惠了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85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