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妈祖文化广场

置:柳赞镇蚕沙口村,天妃宫和古戏楼正南。

妈祖文化广场

票价:免费

简介:

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砖石铺地,正门为“恩泽四海”牌楼,广场正中树有9.9米高的汉白玉妈祖神像雕塑,广场西侧为假山、水池景观。

交通:

在村公路旁,交通较便利。

周边:

广场西侧为放生池,周边为居民住宅和小型商店。广场西南角为公厕。

放生池

位置:柳赞镇蚕沙口村妈祖文化广场西侧。

票价:放生池免费,池中游船租用40元/小时。

简介:

放生园在妈祖广场西侧,依托原有天然水坑,占地3000平米,修建了环池甬路、池间栈道、休闲凉亭等建筑。池中放养鲤鱼和其他鱼类,游客可自费租用小船游览。

莱山区分会场开幕式千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燃爆胶东文化广场!共同助力烟台市民文化节顺利启幕!

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暨“文化服务日”

莱山区分会场活动精彩回眸

快讯

2019年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于3月30日正式启动!根据烟台市民文化节组委会安排,确定将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作为烟台市“文化服务日”,也就是文化节开幕式启动之日。莱山区作为县市区分会场之一,以胶东文化广场为中心,带动全区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校企、美术博物馆等地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活动。本届“文化服务日”莱山区共推出20余场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5万余人。

1

“快闪”行为艺术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悠扬的小提琴声在胶东文化广场响起,美妙而又熟悉的旋律把市民的目光齐聚在一起,一名小学生在舞台中央演奏,随即龙海小学的学生及家长们带头唱响主旋律,各牵着一名小学生面带笑容从广场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用嘹亮的嗓音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优美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飘荡,周边游玩的市民闻声而来,不少人跟着旋律不自觉的加入到台下的队伍中,同唱人数过千人,不时有市民朋友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这场创意十足的“快闪”活动令在场的市民热血沸腾。

紧接着,一首校园朗读诗《让国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推动开幕式的高潮,这是全国首届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刘丽老师为全国的孩子们创作的,今天,她作为少先队员志愿辅导员,与龙海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共同祝福伟大祖国70华诞!加入合唱的小朋友在高歌结束后久久未能平复心情,挥舞手中的旗子高声呼喊“我爱祖国”。

有观看的市民表示,每当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内心就充满了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并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再创辉煌。

2

重温经典传统文化——吕剧

吕剧又称化妆扬琴、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墙头记》作为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此次市民文化节莱山区分会场启动仪式演出,积极倡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市民文化节,邀请了莱山区业余艺术团体——红艺吕剧团为大家带来一场经典戏曲剧目,让市民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充分感受到传统吕剧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巩固传统文化传承成果。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字正腔圆的唱腔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3

各文化场所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莱山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服务日”全天开放,满载运行,内容精彩!

免费向市民发放《春之声活动手册》

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举办了公益朗读《诗意书海美阅读书海诗意朗读美》,伴随着诗意浓浓的朗诵声,在馆内久久回荡。

图书馆内“七彩小屋”蒙氏亲子读书会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文化志愿者通过多样的学习教具,向家长展示蒙台梭利“生活即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引领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区文化馆开启了“美丽中国舞起来”艺术分享会活动,相约民俗,舞动风韵,为舞蹈爱好者们带来了舞蹈创作的欣赏和点评,更深入的普及传播舞蹈艺术。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当代女性风采摄影展

烟台城市美术馆两个摄影主题展同步助力艺术节莱山区分会场活动启幕。

大海与高原的情谊

——烟台市支援聂拉木美术摄影展

第二届“文化烟台 最美瞬间”摄影展

区博物馆“一带一路”历史碑刻拓片展

走进鹿鸣小区

烟台市美术博物馆为市民朋友献上了一场有关戏曲文化的“悦读会”。

除区级场馆外,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区百姓广泛参与,营造了市民同乐的文化生活乐园。

黄海路街道“春之声文艺汇演”

黄海路街道鹿鸣小区分会场文艺演出

黄海路街道前七夼社区“春之声合唱”

滨海路街道“亲子读书分享会”

解甲庄街道西解村“太极健身活动”

解甲庄街道舞蹈展演《点赞新时代》

解甲庄街道舞蹈展演《雪山姑娘》

莱山街道“老干部十九大读书会”

向阳幼儿园“我和国旗合个影”走进烟台植物园

莱山街道东沟村“春之声文艺演出”

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老干部读书分享会”

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石家疃村“我是戏迷”吕剧专场

初家街道“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展

初家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百米长卷”绘画

初家街道锦绣好家社区艺术节启动“趣味运动会”

初家街道河西社区读书会

院格庄街道“读书分享会”

院格庄街道周格庄村“文化让生活更美好”腰鼓培训

院格庄街道夹河村“以棋会友”象棋比赛

莱山街道明泉村活动室格外热闹,来自烟台市美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的张敏老师正为村民现场讲述扎染工艺,村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感受着古老的纺织品扎染工艺。

4

悦读“闻”书香,积淀文化底蕴

“文化服务日”,莱山区依托“万科翡翠湾城市书房”、“当当阅界城市书房”开展了亲子故事会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精彩的绘本导读、多元的延伸活动把优秀的绘本作品呈现给儿童及家长,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帮助家长以阅读为纽带,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增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传播创新的阅读理念。也引领读者在书香中感受阅读魅力,积淀文化底蕴,以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继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区范围的开展,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并促进使之形成常态。

当当阅界故事会+手工活动

万科翡翠湾城市书房亲子读书会

据市民文化节莱山分会场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民文化节莱山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展示我区市民艺术风采,提升市民艺术素养。同时,邀请艺术家和文化名人,纷纷以登台表演、开办讲座等形式,与市民近距离互动。

开幕式之后,莱山区将根据市民文化节组委会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年四个篇章、四大类别、八项市级赛事和十项特色活动,同时做好承办“歌唱祖国”第四届烟台市民合唱大赛的各项赛事准备工作,通过挖掘全市文化资源,最终评选出50支优秀市民合唱队并在胶东剧院举行决赛和颁奖仪式。这些办节成果都将成为莱山区乃至烟台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将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上演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节。

shi

min

wen

hua

jie

烟台市民文化节莱山分会场的相关活动、赛事信息会第一时间通过此微信公众号宣传,请广大市民朋友关注并积极参与。

END

从建筑场域谈天津天后宫与妈祖文化传承

摘要:内容天津天后宫和妈祖信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文化。天津天后宫是承载天津妈祖文化的空间载体。本文通过田野考察、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基于妈祖信俗环境、功能和理念有所变化的现实,提出利用天后宫的建筑空间优势,结合妈祖文化产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从非遗保护、博物馆学、艺术学及传播学等角度,适应新时代和新生代需求保护和传承好妈祖信俗。

关键词:天津天后宫;妈祖信俗;民俗;整合资源;反哺

中图分类号:G127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天后宫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研究”(TJZX13-009);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天津形象与外宣翻译的策略研究”(20142216);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当代文化产业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刘芹(1981— ),女,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

妈祖文化是天津的传统文化,在民间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俗语。早在元代因漕运的关系,妈祖由南方引进后在天津落户已有七百多年的时间。承载天津妈祖文化的建筑载体——天津天后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天津天后宫是天津的第二座妈祖庙,于1326年建立,是天津留存下来的最古老、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香火最旺盛的妈祖建筑。几百年来天津妈祖信俗的各种祭祀仪式和习俗活动等都在天津天后宫中举行,天津天后宫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建筑,还是传播妈祖文化的平台,是承载妈祖文化的时间机器。

随着妈祖信俗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已经从宗教信仰上升成了一种文化。天津以妈祖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通过妈祖文化来加强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利用妈祖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天津天后宫和妈祖信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与当下自然科学术和一般人文科学不一样的,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的,急需保护的文化。天津天后宫也不仅仅是一座寺庙建筑、一个旅游景区,更是一座承载了几百年天津妈祖文化的空间载体,可以说是一座妈祖文化博物馆。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妈祖信俗的理念由传统时代人们对神灵神职的信任,对神灵在精神上的依赖转变为现代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对妈祖文化研究传承。妈祖功能由传统的宗教主导转向如今的文化主导。基于妈祖信俗环境、功能和理念有所变化的现实,天后宫需要利用建筑空间优势,结合妈祖文化产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从非遗保护、博物馆学、艺术学及传播学等角度,对妈祖信俗做出适应新时代和新生代需求的保护和传承。

一、重建民众需求的民俗,完善妈祖信俗的整体性

妈祖信仰本就来自于民间信仰,后因官方的关系才成为正统的信仰。妈祖源于民间的信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科学的落后让人们将生活中不能解释的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付诸于神灵,希望通过对神灵的祈祷或祭祀等仪式能让自己愿望达成,形成了那个年代的一种精神需求。所以,在信仰、节日、生活、生产习俗中都产生了诸多与妈祖相关的文化。妈祖融入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保护妈祖信俗就应该从妈祖产生的环境入手,对妈祖信俗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然而,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的文化程度提高了,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被当做迷信遗弃了。妈祖习俗活动的开展,不能站在宗教活动角度出发,而应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根据人们的现实需求来安排妈祖习俗活动。

传统妈祖信俗在天津人的生产习俗中主要与护航的祈祷祭祀活动有关;在生活习俗中,天津妈祖神职负有求子、保佑小儿及祛病等职责。如新婚夫妻婚后未育者,常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到天后娘娘那里去完成求子祈愿,即“拴娃娃”,待孩子出生后,求来的泥娃娃是家里的老大,也称为娃娃大哥,为了表示对娃娃大哥的尊重敬仰和感恩,求来的娃娃大哥必须供养在家里,待他如亲生,给他穿衣吃饭,貌似娃娃有生命能一年年的长大,于是又有了“洗娃娃”的习俗。再如,小孩得了痘疹后,除了看大夫外,家长还会到妈祖庙去拜痘疹(天花)娘娘,待病除后都要再到庙里去“谢奶奶”。另外,昔日天后宫有批八字的摊点,天后娘娘还有成人之美的善举,婚约成功后会有“订婚拜娘娘”的习俗,至今天后宫中的良缘阁还展示不同时期的婚礼习俗。在节日习俗中,与妈祖相关的习俗很多,如中国最盛大的年俗,大年初一天津妇女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朝拜妈祖天后,为的是为子女、求平安。李湘琴先生的《天津过年歌》:“元旦日……残妆妇女街头见,花花朵朵,接二连三,非等闲,天后宫去还原,一来为儿女,二则求平安……烧香妇女站中间,男子两边站……只许老道周旋其间,还算是香火姻缘。” ①此歌描绘了天津年俗文化中对妈祖的崇拜,其中“为儿女”实则是天津的求子习俗。再如正月十五的灯节,各种花会都上街表演。在信仰习俗中,妈祖与道佛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天后宫中除了供奉妈祖外,还有观音、药王、斗姆等神。天后宫中的宗教祭祀活动除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的皇会外,还有二月二十九观音诞辰日的祭祀庆贺活动、三月三王母娘娘的诞辰举办蟠桃会斋蘸、四月二十八的药王诞辰、九月初九祭奠斗姆的攒斗活动、九月十七财神爷诞辰等,还有妈祖分灵等宗教仪式。

昔日,这些习俗活动都由天后宫的道士们主持,如今天后宫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天后宫的各种习俗活动由他们来负责。天后宫也沿袭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如腊月二十三春祭大典、正月拜太岁、正月十五溜百病等系列春节活动等。但有很多传统的妈祖习俗活动已经不再开展了,像订婚拜妈祖、戴锁等活动已经失传了。最有特色的拴娃娃习俗在正殿中还保留,但形式和本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拴娃娃的宗旨是为民排忧,由天后宫和还愿者提供免费的娃娃,经济条件差的人可以偷偷地用红线拴走自己喜欢的娃娃,条件好的人也可自行付“香资”,愿望实现后,在婴儿百日之内到天后宫来还愿并送上99个小泥娃娃。可是,现在的娃娃大哥锁在玻璃柜里被明码标价,娃娃套需要199元(如图1),拴娃娃的形式固然也发生了变化,洗娃娃这一习俗早已没有。再如,天后宫过年庙会形式虽有,但因天后宫周边广场已改造成古文化街,以沿街店铺形式出现,店铺内常年经营的都是特定的商品,价格也偏高,成了一个旅游文化区,人们争相赶庙会置办年货的情景也不再出现。

图1 展柜中的娃娃大哥(摄于天后宫正殿)

重建妈祖习俗一定要考虑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下人们的社会状态。老年人对妈祖的敬仰或多或少包含了对妈祖神职的精神寄托,但是年轻人对妈祖信俗的关注则更多的是对妈祖文化的兴趣,他们不太重视妈祖神职功效性,更多的是对妈祖神的崇敬及其对妈祖信俗形式的好奇,希望能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了解妈祖信俗,而不仅仅是严肃地对妈祖佛像的上香敬拜。如拴娃娃习俗中,娃娃大哥按照传统的形式陈列,让人们能在传统的情景中感触到妈祖习俗的形式和内容。前来求子的信众也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操作,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愿意负担一定的香资来求愿。再如,良缘阁除了展出天津传统结婚习俗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求姻缘的活动,一则观众可以参与妈祖习俗活动,二来也响应了妈祖排除恼害的神职。又如,适时举办保佑小儿平安的“戴锁”活动、与天津婚俗等相关的文化讲座或者联谊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为小儿祈福讨吉利或给当下大龄男女青年提供相识机会。还应加大对妈祖习俗活动的宣传力度。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或民俗博物馆可以与高校合作,在高校开展天津妈祖民俗讲座;与科研单位进行妈祖信俗的保护的相关课题研究等。同时加大对民俗活动的宣传推广。天后宫举办了很多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进入庙内或上网站查询的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天后宫很多活动都在庙内张贴海报告知信众,在庙门口张贴“黄报”的形式告知妈祖习俗活动是一种很便利的方式,还可建立微信平台,实时更新资讯,让大众更便捷地了解妈祖文化。

二、利用空间,展示完整的妈祖信俗文化

妈祖信俗文化包含民间文学、祭祀仪式和习俗活动三部分的内容,天津新生代和外来游客对妈祖信俗文化基本上不了解。很多人对妈祖日常的祭拜方式都不懂,何况是复杂繁琐的妈祖分灵仪式、皇会等重大的祭祀仪式和现已不再沿袭的习俗活动等。科学文明发展的今天,天后宫的建筑功能趋向于对为妈祖文化的传播,可以利用天后宫和民俗馆的空间对妈祖信俗文化进行全面、整体的展陈设计,向民众普及妈祖信俗知识。

已经失传的仪式和民俗活动需要以展陈的形式还原。如拴娃娃活动,可将娃娃按照传统的形式进行陈列,并将传统拴娃娃的民俗活动录制成视频在民俗馆或者就在娃娃案几旁设计展柜进行展示。像妈祖民间文学或不常举办的妈祖活动都可以这种电子书的形式向参观者普及妈祖信俗知识。现在保存下来的祭祀仪式或活动也需要全面展示。妈祖祭祀仪式一般都以动态形式呈现,所需道具多,步骤繁琐,有的还在多个空间场域中进行,而且前来祭拜的人也多,观众很难观看或体验到活动的全貌。如皇会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都会在天后宫举行,而且也允许观众参观。但是因为来祭拜和参观的人特别多,皇会内容丰富、步骤繁多、道具、服饰多样,很多人对皇会的全部内容了解都不全面,而且皇会是一种动态的仪式,从天后宫到鼓楼一路巡游,沿街人多路窄,现场嘈杂,靠警察来维护治安,前来学习的人基本上看不到皇会的全貌(如图2、图3)。天后宫或民俗博物馆若能将皇会或者其他的祭祀仪式制作成电子数据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类向观众介绍妈祖祭祀仪式,更有利于观众对妈祖祭祀仪式的整体性有更好的认识。如以总分法设计电子数据库,先介绍皇会发展背景、全部流程,再介绍皇会中各花会的具体内容,如按道具、服饰、音乐、舞蹈、步骤等内容分类。这样借助高科技电子技术,展陈所需面积和空间也不需要很大。比如可在藏书阁展示妈祖信俗文化的展示内容,将妈祖信俗文化分成民间文学、祭祀仪式、习俗活动进行数据库设计。

图2 2014年皇会(摄于天津天后宫正殿月台)

图3 2014年皇会妈祖巡游(摄于天津天后宫广场)

三、整合艺术资源,做好妈祖信俗的传承

漕运不仅给天津带来了妈祖文化,同时也丰富了天津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类有年画、剪纸、泥塑;音乐类有法鼓、跨鼓、大乐等;歌舞类有鹤龄会、重阁、炮竹马等;竞技类有中幡会、捷兽会、五虎扛箱会等。这些艺术有利于对妈祖信俗进行记录和传承,但有一些已经失传了,如鹤龄会和重阁,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市场,传承出现了危机。也有多种艺术形式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杨柳青木版年画、泥塑、法鼓等。这些艺术形式作为妈祖信俗文化的一部分,展示了妈祖信俗,妈祖信俗又丰富了各艺术的创作内容。天后宫广场南边的杨柳青年画店和泥人张店以及古文化街上的艺术氛围都能让人想起当年妈祖繁盛的场景。

这些艺术是妈祖信俗的一种衍生品,如传统天津婚房的布置都会张贴送子娘娘的年画在床头,“大姐拴娃娃”等作品反映了天后送子的神职(如图4),“鹤龄老会”则描绘了妈祖诞辰日鹤龄会的表演。剪纸作品“扫天晴”记录了天津妇女通过“扫晴娘”来替代妈祖止雨获晴的职责。再如,清末民初袜子同的凤鸣斋张家店主张凤藻接替墨稼斋承担娘娘的整容工作,拴娃娃和洗娃娃习俗中娃娃主要也来源于的张家泥塑娃娃。现在对妈祖信俗的保护,可以整合这些艺术资源来传播妈祖文化。天津民俗博物馆可以展出与妈祖信俗相关的各类艺术作品,还可编辑成各种妈祖文化艺术作品集,如妈祖信俗年画集、剪纸集等,以图书或电子图书形式记录妈祖信俗。天津民俗博物馆或天后宫内的电子展示内容,也可以采取年画、剪纸或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完成妈祖信俗数据库内容的介绍。如以年画、剪纸形式展示拴娃娃、戴锁等民俗活动,以泥塑形式展示皇会中各花会的表演等祭祀仪式。利用年俗庙会销售妈祖题材的年画、剪纸、窗花泥塑等艺术作品。天后宫可与民俗博物馆、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经贸园等平台合作,向他们提供妈祖题材的艺术作品展,如妈祖题材的纪录片、艺术作品等,以合理的价格向参观者销售。

图4 大姐拴娃娃(选于《杨柳青年画资料集》)

四、借妈祖文化产业,反哺妈祖信俗的可持续性保护

妈祖文化是天津的品牌文化,也是天津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通过妈祖文化可以带动天津其他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将天津推向国际文化大舞台。天津妈祖文化经贸园、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妈祖文化产业建设的目的虽然是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以盈利为目的,而妈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目的是对妈祖信俗原真性、整体性的保护。两者之间有本质差别,但适应于当下社会发展、人们生活需求和审美意识的妈祖文化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妈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由于天津的航海业不是主要产业,现今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妈祖的依赖减少,妈祖信众也逐渐降低。妈祖的宗教功能在大退步,妈祖的文化功能处于上升趋势,借妈祖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给妈祖信俗保护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妈祖信俗的保护可以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的舞台传播非遗文化,同时也为妈祖信俗的保护寻找经济资助。新生代可能对天后宫庄严肃穆的氛围不是很喜爱,但是他们对汉沽妈祖文化经贸园中的民艺大街、节庆广场、津台文化中心、台湾美食、风情等内容会非常感兴趣。天后宫管委会可与妈祖文化经贸园合作,策划相关妈祖习俗活动和祭祀仪式,如各花会可以参加其中的妈祖祭祀仪式表演。参观者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妈祖文化。妈祖信俗文化丰富了经贸园的活动开展,经贸园提供展示机会和一定的经费,为妈祖信俗文化的可持续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妈祖文化交流的范围幅度要拓宽,不仅仅是在妈祖文化、旅游等领域内开展,还可以扩大到高校、商界、民俗、艺术、研究机构等领域,可以从不同视野、不同学科领域对妈祖信俗的保护提供更合理的策略,也为进一步研究妈祖信俗提供空间。此外,加大妈祖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以易人接受的艺术形式来增强妈祖文化的接受度,从妈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入手,吸引新生代对妈祖信俗的喜爱并发展传承人。新时代下的年轻人很难像旧社会一样成为妈祖信徒,对妈祖信俗的长远保护可以考虑这一代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接受方式,他们欣赏创意产品,借妈祖创意文化产品向新生代普及妈祖文化,培养新生代由对妈祖信俗文化的喜爱逐步发展到接受,使得妈祖信俗文化能找到新的接班人,有助于妈祖信俗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动民间力量,还原妈祖信俗的原真性

目前妈祖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一般都由天后宫管委会负责组织,参与祭祀仪式的人员基本上来自民间。但因资金不足、民间各花会成员减少甚至有些花会失传、组织者组办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妈祖信俗有很多都不能维持原貌。若妈祖活动的组织管理沿袭传统的组办方法进行策划管理,会有利于活动更顺利的开展。首先,聘任天津道教协会或社会上有经验的人士协助天后宫妈祖信俗活动的开展。以前天后宫多由道士、商界或官府组织,很多仪式和民俗活动均是通过亲身传授的方式来进行,现在主要由天后宫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他们基本上是“学院派”工作人员,对传统信俗活动了解不透彻。如果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老道士或参与过妈祖信俗活动的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妈祖祭祀和习俗活动的管理,有利于还原妈祖信俗的原真性,营造更浓郁的妈祖文化氛围。还能在妈祖文化圈、道教文化圈及全社会范围发掘和培养新一代妈祖信俗文化的传承者。此外,将妈祖文化结合道教文化进行传播,也拓宽了妈祖信俗保护的幅度。

其次,筹集民间商业资金来策划妈祖祭祀活动。传统的妈祖祭祀活动的资金和人力多来源于民间。如今皇会的举办,天后宫管委会给每个参与花会的经费只有两千元左右,远远不够开支,其余的均由各花会自筹。传统天津商人爱斗财,乐于施财筹划妈祖公众事业以保佑生意兴隆,同时也是对自家生意的一种宣传。像凤鸣斋张家娃娃免费给妈祖整容,一则希望保佑自家生意兴旺,二则求子妇女都到他家买娃娃还愿,两者可以互利。天后宫管委会和花会资金不足,可以利用民间资源号召信众参与妈祖信俗活动。如可以采用现代会展业的组办方式,由天后宫管委会组办,但可以发展协办和赞助单位,可以先在与妈祖文化有关的传统老字号品牌和企业如泥人张、好美华、盐业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初步开展,然后再一步步号召更多企业加入。这样既尊崇了传统的妈祖信俗活动的组办形式又筹集多方资金,以更亲民和传统的方式来完成祭祀仪式。

此外,召集民间人才资源参与妈祖信俗活动。妈祖为民,民众也愿意出力来祭奠妈祖神。皇会中诸多花会成员、活动管理人员都是从民间选拔的,民众认为可以参与到皇会中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像参加扫殿会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声望还要取得一定功名,民间规定了32条扫殿会的具体要求。 ②他们不惜重金跻身于其中,一是讨喜庆,二是想借此机会显示自己的实力。如今也不泛年轻人对妈祖信俗喜好,如天穆村的丁袁磊六岁开始学习法鼓,二十二岁时已精通法鼓中的钹、铙、鼓、铛、镲五种乐器。天后宫管委会也可扩大范围,召集妈祖祭祀活动人员,筹集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妈祖信俗活动,必将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遵从妈祖文化宗旨,提高空间利用率

天后宫建筑中有一些空间利用率不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推广妈祖文化。如天后宫戏楼很多时候都没有表演,闲置时间较长。天后宫可以利用戏楼资源吸引戏曲爱好者或者戏曲专业学生前来登台表演,演出妈祖文化或者相关曲目。可以跟相关的学校、戏团、社区等单位合作,在节假日或演员的业余时间内安排演出节目,一方面给戏曲爱好者和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展示妈祖整体文化。天后宫本是老百姓平日前来祈福敬香的日常场所,是公共空间。昔日的天后宫也是免费向观众开放的,但现在的天后宫却成了旅游景点,每位香客要收取十元门票才能进去敬拜,而且参观者并不多。天后宫应考虑作为一个文化公共空间向大众免费开放,尽量吸引更多的群众去参观了解妈祖文化。在天后宫的管理经费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扶持力度,天后宫也可以组织策划高质量的妈祖信俗活动,与民俗博物馆、妈祖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相关平台合作,通过民俗馆中妈祖文化产品的销售,也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天后宫管委会应将重心放在妈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将天后宫建筑空间还原成文化空间,而不是旅游空间。当下天津妈祖信俗文化在弱势条件下,应该主动推广,为其传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像澳门的妈祖庙一样,庙小但便民,有些就在社区里,有些只有一座建筑,对民众开放,吸引了更多的朝拜者和信众。 ③

总之,整合有效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非遗文化进行原真性保护的同时能做到对其整体空间文化的保护和长远保护。

注释:

①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页。

②尚洁:《天津皇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③刘托:《濠镜风韵——澳门建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9月长春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地铁站门口,花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83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