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辉渠镇下涝坡村

安丘市辉渠镇下涝坡村位于安丘市西南部30公里辉渠镇温泉社区。与省道律南路临近,王辉路、辉城路、雹柘路、红孔路等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可进入性极强。近几年,下涝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环境优美乡村、山东省最佳休闲乡村和潍坊市旅游强村等荣誉称号。辉渠古称汇渠,从古代石刻中可看出,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河道纵横泉眼密集之处。久远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辉渠厚重而灵动的别样韵味。

辉渠镇下涝坡村

下涝坡村,当地村民又称“石泉村”。进入古村,石屋、石墙、石板路、石桥随处可见,而环绕村子的是叮咚作响,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更给老村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探其源头,原是一眼旺旺的泉水,泉水清润如玉,白色气泡串串簇簇,涓涓的流水,给百年古村更增添了几分宁静。泉水日夜守护着古石村,而古村的老人、孩童也日夜与泉水为伴。据村中长者介绍,此村的石屋、石墙都有百年的历史,有的年代更为久远。村内有一石胡头仅一米稍宽,旁边石屋为当地土著居民赵氏家族所有,据古村志记载,赵氏家族在元朝就在此居住,是本村最早的居民,所以这条胡同被称为赵家百年胡同。隔溪相望有一段古老的石头院墙则是本村显赫家族张氏家族老宅的一段围墙,这段围墙是防御太平天国捻军而建,墙上的射击孔依然清晰可见,无声的诉说这那段沧古老的历史。在这里泉与石,泉与人构成了一幅无比自然、和谐、美丽的水乡画卷。画中的人是那么的悠闲,画中的石是那么的沧桑,画中的泉水是那么的从容奔放。

下涝坡村是辉渠镇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民风淳朴,环境怡人,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每年都吸引大批的驴友、拍客、汽车自驾游、自行车骑友以及大批的文人墨客和旅行社团体。省内外很多媒体记者都对该村做过详细的采访和报道。有很多剧组准备在该村拍摄历史纪录片和电视剧。

富裕、生态、活力、和谐的美丽蓝图已经在这片古老神奇、飞扬着希望的热土上徐徐展开,抛去城市的喧嚣,美丽的下涝坡村欢迎四海宾朋。

地址:潍坊安丘市辉渠镇下涝坡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价格描述:无门票

特色景观:隔溪相望有一段古老的石头院墙则是本村显赫家族张氏家族老宅的一段围墙,这段围墙是防御太平天国捻军而建,墙上的射击孔依然清晰可见,无声的诉说这那段沧古老的历史。

配套服务设施:

与省道律南路临近,王辉路、辉城路、雹柘路、红孔路等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可进入性极强。

高州石鼓镇南茂坡村规划打造“南茂坡宫皇庙”为主乡村旅游

南茂坡村位于高州市石鼓镇西南部,村庄两面临鉴江,建成区较为集中,村内有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南茂坡宫皇庙。南茂坡村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公认的普通自然村,未给予规划建设厚望。规划团队通过细致调研和深入分析认为,不能被动的将村庄理解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单元,而应主动寻求外部机遇,准确定位村庄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坐标,寻求适于该村特点的发展路径。

南茂坡村村庄规划特色

1)注重村民意见,多元化主体参与规划

采用召集各村委干部、村民代表的方式进行访谈。通过向村民介绍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目的,了解村民的对村庄规划建设需求和村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村民规划意见的收集和现状调研等资料,编制村庄规划初步方案。

多次前往村内与村民代表对接初步方案,根据村民代表对初步方案的讨论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完善。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对村庄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并进行现场举手表决。会议以多名村民代表全票通过的决议,通过了本次《规划》,确定本次规划有效。

2)以改善空间环境为载体,乡村内生发展为导向的规划思路创新

规划首先跳出乡村看乡村, 充分解读石鼓镇作为茂名市近郊休闲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通过对周边交通、产业空间、项目发展等综合分析,明确南茂坡村的发展应以填补休闲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充分挖掘村内资源的潜在价值,将废弃小学、南茂坡宫皇庙、连片农田等赋予新的价值和形象,直接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寻求以内生增长为导向的发展之路。

3)盘活乡村现有优势的发展途径探索

突出对乡村既有资源“变废为宝”的系列策划与创意设计,对当前乡村“存量”规划的路径探索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南茂坡宫皇庙: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提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风貌控制要求;规范保护档案,完善档案保存,提高档案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修缮;在保护前提下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和利用;限期拆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与文物保护单位严重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

小学:将废弃小学建筑改造为文化楼,里面配备有文化室、图书室、村史馆、公共厕所等设施;改造小学前广场,将涉及基本农田的地块清退,其余地块改造为健身广场,配备部分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节点北侧结合池塘设置一处小游园以供村民平时休闲活动。

农田:对现有的农田进行整理,将土地集中流转,建立家庭农场,尝试一产与三产相结合,引入龙眼特色化种植和观光活动,发展休闲农业。

4)乡村建设的“微改造”策略,保护本真原朴的乡村风貌

深刻意识到当前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 “大拆大建”和“千村一面”的问题。深刻理解乡村自身的发展逻辑。关注对乡村环境系统梳理和细节优化,先做减法,清理废弃场地及构筑物,见缝插针增补便于村民生产生活的设施与场所。

保留村庄的地形地貌、水体、植物等既有的资源格局。将村内被污染的水塘通过清淤、净化、水岸生态及安全处理,种植当地常见的水生花卉和养殖鱼类,既可成为菜塘,也丰富了环境景观,深受居民欢迎。

5)村庄规划可实施情况

规划于2018年12月启动编制,2019年10月通过审查会议。未来通过持续的规划指引和务实的建设运营,南茂坡村有望将从高州市普通一村蜕变为区域知名,有主题、有趣味、有发展的活力村庄,激发了村庄的文化自信、经济自强、发展自主的能力和热情。

1年:环境改善,整治村容村貌,树立对外形象

垃圾清理与收集;开通村庄内部环路;乡道、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游客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及入口标示建设。日前,南茂坡宫皇庙成功申报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3年:建房通路,新房组团建成,梳理交通

完成村内路网、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完成农房改造、公建中心建设,提升南茂坡文化广场,进行村庄环境美化。

3-5年:品质提升,塑造景观系统,打造旅游品牌

塑造环境景观精品(南茂坡宫皇庙周边环境改造、鉴江沿岸风光提升),提升旅游设施功能与服务水平,树立和强化旅游品牌。

溪柄镇旅游景点介绍「溪柄镇楼下村景点」

福安有几个镇?

截至2018年,福安市有13个镇,分别为社口镇,晓阳镇,溪柄镇,潭头镇,上白石镇,溪潭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赛岐镇,穆阳镇,城阳镇,下面具体介绍其中5个镇:

1、社口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22亩,镇人民政府驻社口村。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茶、莲子等,尤以盛产茶叶而著名,镇内坦洋村为坦洋工夫名茶的原产地。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驻社口村。

2、晓阳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白云山北麓,距市区53公里,晓阳镇以依山傍湖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民间风俗,造就了以山、湖、林、气象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古文化、民间风情、名胜古迹、革命圣地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位高,容量大。

3、溪柄镇位于福建省福安市东南部,距市政府20千米。东毗松罗,南连赛岐,西接坂中,北依城阳,方圆面积128.4平方公里,山地12.6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万亩,耕地1.9万亩(其中水田1.57万亩),水资源有流经境内的茜洋溪、龙新溪、赛江总长共32.3公里。

4、潭头镇区以驻地潭头村取名,简称为潭头镇。位于福安市北部,东毗柘荣县,北邻浙江泰顺县、宁德寿宁县,距福安市区16千米,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在市境北部长溪支流东溪西岸。政府驻地潭头村。

5、溪潭镇位于福安市西南部,与蕉城区、周宁县相毗邻,与赛岐、康厝、坂中等六个乡镇接壤,与城区仅一山之隔,是城市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福安简介:

福安市(古属福宁府福安县)隶属于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行政区域面积1880.1平方公里。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北接寿宁县、南接宁德市。

福安文化积淀,有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韵,还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沟、仙岫畲族风情等形成“红、茶、古、畲、廉”的传统福安文化。

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由于所处地理纬度低,濒临东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夏季稍长,冬季稍短,光热充足。

地方特产有坦洋工夫,溪塔刺葡萄,穆阳线面,福安穆阳水蜜桃,苏阳杨梅,福安芙蓉李等。

风景名胜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溪塔葡萄沟,柏柱洋,清泉洞,瓜溪刺桫椤生态区,狮峰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口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晓阳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溪柄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潭头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溪潭镇

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

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位于福安市东南部的柏柱洋东麓,海拔60米,是“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红军独立二团后方办事处”、“闽东互济会”等革命首脑机关所在地,现有“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四座旧址。以及闽东苏区纪念馆、红领巾水库等旅游景点。198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斗面村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安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闽东红色旅游地有哪些

闽东红色之旅

闽东游击战争坚持最久的革命圣地——闽浙临时省委、闽东中心特委根据地主村——甲坑,参观纪念馆,缅怀叶飞、票裕、范式人、曾志、陶铸、范俊、叶秀潘等老一辈革命家及战斗史。

闽东革命圣地闽东革命旧址——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

"红色少年"——张高谦陵园,有宋庆龄、叶飞、郭沫若、魏金水、陈光毅、贾庆林、袁启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走进东源|广东省古村落之义合镇下屯村

古村落,开宗明义,就是祖先所生存栖息之地。它是中国乡土文化生活的载体,在选址、布局、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是出世与归隐的人格理想和文化精神。古村落像一件历尽沧桑的文物,既有古朴斑斓的外表,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仔细倾听,它还似乎还在讲述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今天为大家讲述“广东省古村落——义合镇下屯村”。

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

下屯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该村北面是蜿蜒起伏的群山,南面是滚滚而来的东江,东面是客家民居群,平均海拔220米左右。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客家古村落。村民数百年来一直以农耕生活为主,有水田1079亩,山坡地660亩,果园220亩,鱼塘280多亩,山林地33096亩,水库2座。悠悠东江水从村边缓缓流过,两岸的百里绿竹给这南国的画里水乡涂抹上一笔清秀、亮丽的色彩。在这里,蓝天、青山、碧水、绿竹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阮啸仙故居正门

据族谱记载:明朝末年,阮氏三世祖迁居下屯村,至今为二十七世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阮姓村民在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传承客家优良传统,弘扬客家人文精神,建造了许许多多结构奇巧、营造精美的古民居建筑。如今,这些古民居建筑散落在下屯村的田野之间,炊烟袅枭,下屯村仍如百年前般宁静、古朴。

阮啸仙故居中厅梁上一对木雕狮子

特色古民居

明朝末年阮氏三世祖迁居下屯村,至今为二十七世祖,全村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共有14栋,总建筑面积约为453000平方米,其中较为有特色的是以下几幢。

阮啸仙故居全景

阮啸仙故居:阮啸仙故居位于义合镇西北部东江河畔的下屯村,阮啸仙,名熙朝,号瑞宗,1897年7月20日生。故居始建于清代,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门前有一口大池塘。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其建筑设计具有客家民居的特点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史料,并保存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现在围屋内小道交织,房舍井然,至今还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围屋前有一个半月形的大池塘,波光涟涟。

九重门屋一隅

此外,下屯村还有九重门屋、老屋、马池塘、万和屋、河头屋、义房屋、荷树园屋、赤岭屋、大新屋、义昌屋、安弟屋、楼屋、对面岭屋共9幢客家古民居散落于村中的各个地方。

万和屋全景

下屯古村落的十几幢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该村正在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和客家文化资源,努力将阮啸仙故居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全国审计教育培训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景点。下屯村,这块红色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树掩映下的阮啸仙书院

古老的围屋历经岁月的洗礼,风雅依然,承载着千百年来客家传统文化与客家精神,它们仿佛是凝固的音乐、固体的文化,向人们诉说着下屯村的风雨沧桑。

来源:东源发布

供稿:县委宣传部 县创文办 朱捷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83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