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关山地质公园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位于新乡市辉县境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景区以红石峡、石柱林为代表,堪称“太行至尊灵水世界,华夏第一滑塌奇观”,集南太行水体景观和滑塌峰林这一独特的地质地貌于一体,融飞瀑流泉、清溪幽潭、石奇崖秀、峡险苔鲜、群柱耸峙、峰林竞秀、云海飞渡于一身,构成完整的风景体系,是南太行壮美与柔美的典范,宛若一幅山水画立体长卷,对联“岩重崖叠铭志海陆变迁太行史卷,山崩水蚀雕塑峰石奇观绘北国画廊”是对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高度凝练和概括。

主要景点有:盘古河水景景观:巍巍壮观卧龙瀑、碧波荡漾龙潭湖、妙趣横生石岛庭院、横空出世白龙瀑、丹崖碧水红石峡、叠瀑潺潺红石苑;山崩奇观:移步移景醉石苑、曲径通幽逍遥苑、峰林竞秀石柱苑、拟人拟物石景苑;地裂奇观:雄险伟岸一线天、云蒸霞蔚观景台;花山柱状峰林景观;仙乐台猎奇、探险景观;地下迷宫:百宝洞。

关山地质公园

高达250米的天柱,矗立在万仞绝壁之上,如擎天玉柱;山崩形成的逍遥苑,崩塌巨石东倒西歪,犹如一群醉汉;地裂形成的一线天,长达2500米,最窄处仅20厘米,双壁对峙,雄险伟岸。崖顶的两棵龙凤松风姿绰约,相趣成欢;250万年水蚀切割形成的红石峡,丹崖碧水、潭瀑成串;仰望十字岭,俯瞰老爷顶,赏九峰山风光,观八里沟全景,是站在观景台上的切身感受;千百年来,古人采矿留下的百宝洞遗迹,在南太行地区实属罕见,洞内纵横交错的洞庭与洞腔,支洞与暗穴犹如一座天然的地下迷宫,置身其中,留连忘返。

2002年4月份成立了辉县市关山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了对关山进行旅游开发,2003年成功申报成为省级地质公园,2004年申创成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2005年成功申报成为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诚信单位。

张良在关山隐居了三年半时间,反省自己的前半生,苦读兵书、诸子百家,韬光养晦,得关山山水之灵性,集万物精华之静心智。终于厚集大成。后来辅助汉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代汉朝帝国帝成之师。孤峰山上、张良沟内与张良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处:子房宫、藏书阁、抚琴台、奕台、驸马坟……散落其间。以张良为背景的历史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张良和关山有着不解之缘。张良本姓姬,六国时韩国贵族后裔,祖上三代相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背负着国恨家仇的张良一心图谋复国,倾散家资,以求刺客,策划刺杀秦始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幸天下,行至原阳博浪沙。张良顾刺客用大铁锤,阻击秦始皇,惊天动地。却误中辅车,刺杀失败,张良只好向西北逃至深山,隐居在关山的一条沟里,即张良沟也就是今天的盘古河。据说汉谋臣张良在关山隐居时,常静座在白龙潭边,面对横空出世的白龙瀑布,反省自己的前半生,感叹到自己在博浪沙刺秦的举动,就像一个莽汉仅凭自己的一身之勇去撞"天柱",只能是血溅五步之内;就像悬崖上的瀑布摔在潭边的巨石上,只会是魂飞魄散。此后韩国贵族公子的真实姓名永远消失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个璀璨不朽、响亮的名字---张良(张子房)由此诞生,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与关山精妙绝伦的山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上八里镇关山景区邮编:453600

开放时间:7:00-19:00开放。

电话:对外宣传促销电话:0373-6622222

景区旅游投诉电话:0373-6622222

关山景区网址:www.guanshan.com.cn

< p="">门票信息:

成人票:60元。1.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身高1.2-1.4米购儿童票;凭身份证60-70岁之间购半票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初探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初探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年02期 张忠慧

摘要:随着旅游地学研究的深入和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完善,作为地质公园建设核心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是作者几年来从事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总结,主要目的是在对地质遗迹保护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出科学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地质遗迹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1]。按照国家地质公园“以保护为主,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地质遗迹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揭碑开园。在公园建设中,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先后成立了公园管理机构,编制了公园规划,开展了重要濒危地质遗迹的工程保护,建设了公园主题碑、地质广场、地质博物馆和标示系统,制作了〗公园导游手册、画册、科学导游图,对公园的导游进行了地质知识培训,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对公园地质遗迹分布、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公园基本情况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主峰地带,壶关县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6′-11339′30″,北纬3549′15″-3602。′由东西横贯太行山的大峡谷和一系列支峡组成(图1)。这些支峡分别构成了八泉峡、青龙峡、红豆峡、五指峡和王莽峡五个景区,公园总面积148.4 km2。

公园是由一系列具有典型科学性、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特定阶段的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遗址所组成。

(1)呈东西向展布的太行山大峡谷,将太行山拦腰斩断,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千米的天然地质大断面,系统的出露了新太古界、中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第四系等,成为研究华北地区地质发展演化历史的重要基地。

(2)公园地处华北陆块(地台)的古陆核上,长期处于构造稳定状态,发育了一套相对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台型沉积,完整地保存了中元古代、古生代海洋环境,尤其是陆表海环境的沉积遗迹。

(3)由太行山大峡谷及其支峡组成的峡谷群地貌,系统展示了由峰石-崖壁-峡谷-溶洞-崩塌-侵蚀-堆积等各种地貌形态,是太行山构造地貌出露最完全的地区之一,是地貌教学的天然大课堂。

(4)沿大峡谷两侧崖壁出露的溶洞和天生桥,代表了太行山地质历史阶段的古气候、古环境。溶洞内分布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石耳、边石坝、钙华坝等,对研究溶洞的形成和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1公园地质遗迹资源

按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2002)的地质景观分类方案,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可分为6大类38小类120余种[2],这些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青龙峡、万佛山、红豆峡、五指峡和王莽峡等六个景区内(表1

2.2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2.1地质遗迹保护类型

按照地质遗迹保护的行为特点、方式方法等,我们将地质遗迹保护分为三大类(图2)。

2.2.2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主要是通过申报自然遗产、地质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式进行保护,尤其是地质公园已经成为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手段[3]。

自2000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建立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以来,国土资源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专门设立了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经费,支持国内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截至目前,已有效地保护了近3000处重要地质遗迹[4],举办了包括科学报告会、中小学生夏令营在内的各类科研、科普活动共计585次,出版了500余种、500余万册地学科普读物,向11亿游客宣传了地球科学知识,建立了2.1万块科学解说牌,已建立和在建127处博物馆,建立了187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累计达1.6亿人次。

2.2.3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壶关峡谷的地质遗迹保护从2005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开始。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机构,对保护的内容进行监测、维护,防止地质遗迹被破坏和污染。

(2)制定了公园地质遗迹管理细则和宣传活动计划,并利用已经建成的地质博物馆和野外科普线路进行了积极宣传,不断增强公众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对部分濒危地质遗迹实施了工程保护措施。依据山西壶关峡谷地质遗迹的分布特点,对典型地质现象采用“点“保护,对典型地层剖面、构造剖面采用“线”保护,对大体量的地质地貌景观采用“面”保护,对地质遗迹保护区划界立桩进行保护[5]。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护好公园珍贵的地质遗迹,壶关县人民政府和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总体上进展缓慢,成效不甚明显。与周边省、市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1)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滞后,资源量不清。公园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更多的地质遗迹还有待调查发现。尚未开展过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登录工作。对公园地质遗迹的分布、数量、规模、类型、成因属性、科学价值与开发价值,没有确切的数据,没有完整的登录资料,给保护对象的确立、保护范围与级别的确定、开发规划和评估等带来一定的困难[6]。

(2)公园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地质遗迹的认识较为模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一部分是由壶关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兼任,一部分是由社会招聘而来,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对地质遗迹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影响了对遗产保护的理解。地质遗迹保护处在治标不治本阶段。

(3)地质遗迹保护手段单一落后,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公园目前已经开展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主要是工程保护,仅用围栏保护了个别地质遗迹点,保护内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保护手段单一落后,难以满足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需要。

3.2对策措施

3.2.1保护策略

(1)实施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制度。地质遗迹专项资金主要由各级政府从两权价款中列支。专项资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

(2)改善管理机构的人才结构,加强管理人员的地质知识培训。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要求,每个公园必须配备3~5名地学专业人才。此外,公园管理机构还要定期选派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或聘请地质专家到公园进行全员培训。使公园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和地质遗迹保护的技术要求及技术流程。

(3)开展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加快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登录进程。地质遗迹调查是查明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最基本的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地质遗迹数量、类型、分布、可保护及可开发利用程度,才能合理地制定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规划,以及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地质遗迹登录。登录内容包括:地质遗迹的名称、位置、类型、范围、地质简况、遗迹等级、交通情况、保存环境、受威胁程度、保护建议等;地质遗迹所在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风景名胜等[7]。

(4)建立地质遗迹评估制度,实施地质遗迹经营使用费征缴制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遗迹评估,以地质遗迹评估为基础,实施地质遗迹经营使用费征缴制度。

(5)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地质公园间的交流与合作。地质遗迹资源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因此应把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地学交流中心,定期邀请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到公园考察、指导。同时,还要为各高等院校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把壶关峡谷地质公园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3.2.2保护措施

在我国,目前对地质遗迹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制度保护、宣传保护、监测保护、提示保护和工程保护。

(1)加强地质遗迹管理,制定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细则。由地质公园管理处参照原地矿部发布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国务院发布的“古生物化石管理条例”,制定出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发布。由公园管理部门下发给各个景区,由各个景区负责执行。

(2)加强地质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公园地质遗迹认知能力。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普宣传的教化功能。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将地球的成长、发育、演化等基本常识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一点点渗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以社会教育为补充,通过媒体、网络、报刊、杂志、标示标牌等进行地质公园知识的传播。

(3)加强地质遗迹的监督检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系统。公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及时依法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开展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等工作。同时,公园管理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公布在地质公园网上[8]。

(4)对濒危地质遗迹实施工程保护。对一些地处景区核心线路上的典型地质遗迹,要实施工程保护。包括修建保护亭、保护围栏、架空步道、崖壁栈道等工程。

4结束语

地质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地质遗迹作为一项重要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我们在享用的同时更有义务保护和传承,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地质公园的过程中应吸取省内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真正实现对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并重,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

国土资源部关于取消宁夏灵武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和国家矿山公园资

2016年第28号

鉴于宁夏灵武地质公园、广西宜州水上石林地质公园和山东威海金洲金矿矿山公园在规定的建设期内无法完成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经灵武市人民政府、宜州市人民政府和乳山市人民政府申请,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的相关规定,决定取消宁夏灵武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广西宜州水上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山东威海金洲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资格。

请宁夏、广西、山东省(区)国土资源厅督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区域内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的保护,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当地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暂时关闭 被誉为北京附近的天然“火山博物馆”

今天上午,北青报记者从察右后旗旅游局处了解到,因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尚在开发和规范中,不具备接待服务条件,政府决定将地质公园暂时封闭,进行改造,开园日期尚未定。

北青报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到,不少游客曾发布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的旅游攻略,有网友称“火山视野很好,但景区缺少管理,很多人不自觉随手乱扔东西。”

今天上午,当地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阶段性统计,2018年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每天最多接待6000人次。但该地质公园并不具备接待服务条件,对公园管理、地区形象、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困难,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将其暂时关闭。“想办法提高公园的接待服务能力,能接待了就开园。”该工作人员称。

距察右后旗人民政府发布的“封闭通告”,“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属国家自然保护区。盛夏之时,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游玩,但由于该地质公园尚在开发和规范中,在道路交通、垃圾处理、餐饮住宿、管理维护等基础服务等方面严重不足,不具备接待服务条件。一些游客随意驾车攀爬火山、碾压草原、丢弃垃圾等,对火山地质遗迹和周边的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

本着对火山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的理念,坚持对生态环境负责,对游客负责的原则,决定对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进行封闭,严禁一切未经允许的车辆和人员进入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各位游客谅解。

如有违反规定者,旗人民政府将责成有关职能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经规范正式开园后,火山草原欢迎您再来!本通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据悉,该公园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境内,距北京仅约380公里。集聚着草原火山群、熔岩地貌及堰塞湖景观,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

(北青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张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81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