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是一座建于1615年,重修于1894年、1993年是家族式祠堂。

苏氏宗祠

广州大剧院创新“宗祠剧” 苏氏后人传奇故事端午车陂苏公祠上演

  5月23日,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广府高校战略签约仪式暨首届龙舟艺术节发布会在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举行。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广州大剧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并在其牵线下,与多所广府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宗祠剧”为开端与车陂各大宗祠共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创作相关主题舞台戏剧作品。据了解,今年端午期间,以车陂家族故事为原型的环境剧场“宗祠剧”将在宋代大文豪苏轼后人的晴川苏公祠上演,这也是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首个环境剧场作品。

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

首创“宗祠剧”源于地道的车陂故事

“绵绵不息,龙溪血脉世代承,家家传颂,车陂龙舟童谣声”,作为“岭南龙舟之乡”的车陂村,各大氏族宗祠记录了因战乱南迁后繁衍生息的历史。其中,著名文学家苏轼和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王道夫都曾居住于此,其宗祠至今保留完好,传承着车陂人引以为傲的宗祠文化。

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在广州大剧院的牵线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宗祠剧”为开端与车陂各大宗祠共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创作相关主题舞台戏剧作品。

据了解,率先于端午节期间上演的“宗祠剧”,取材于地道车陂的故事:时值澳门回归20周年、传统节日端午节之际,自小随父亲移居澳门的车陂后代苏为氹回到故乡,偶遇从未谋面的“九堂叔”苏身正。该剧以苏为氹的视角为主线,看尽车陂端午的传统场景,并通过艺术创新的形式展项车陂的龙形拳、龙舟、民谣等元素。在两个成长于不同环境下的车陂人的对话中,反映亘古不变的故乡情。

“早年很多车陂人外出打工、淘金,逢年过节都会带一大批朋友回来,所以车陂每家每户的海外侨胞也特别多。”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表示,端午节划龙舟成为了岭南人重要的情感纽带和生活仪式,连接同胞情谊。

以宗祠作为特定表演场景,由其文化符号意义和心理暗示功能,让作品和环境碰撞出新的火花。“宗祠剧”使宗祠文化、龙舟文化与艺术相互融合,以全新的独特方式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的岭南文化。同时也契合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的方针。

春晚舞台“C位哥”刘震担纲主角

此次上演的“宗祠剧”由广州大剧院品牌中心进行戏剧构作、广州大剧院 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担纲编剧并出演。据该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董越介绍,早在2018年9月,该剧组就开始实地调研,“以求最大限度地使用真人真事来体现岭南发展与变迁”。

而该剧的又一大亮点,在于演员阵容十分“接地气”,年龄最小的仅有7岁,最长的近80岁。当中不仅包括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七大高校师生,还有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车陂龙形拳传承人、车陂小学学生和车陂艺术团等。

通过深入发掘车陂民间故事,用他们擅长的艺术形式进行全新创作,演绎植根人民的生活。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被称为春晚舞台“C位哥”的刘震将在此次“宗祠剧”中扮演故事主人公苏为氹,搭档“九堂叔”苏身正则是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董越,而扮演苏身正师傅的是年近80岁的正牌车陂龙形拳传承人郝垣坚。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塑造他们剧中的角色,刘震与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多次登门拜访“坚叔”及其弟子学习龙形拳,把武术与舞蹈结合,编排出刚柔并济、符合剧情的动作。

“C位哥”刘震

经典回顾:江苏崔氏文化研究会祝贺阜宁东崔崔氏宗祠重建五周年

江苏阜宁东崔崔氏宗祠重建五周年纪念

江苏崔氏文化研究会 丙申清明 长飞

林氏大宗祠(五)江西井冈山林氏宗祠落成典礼

江西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林氏宗祠落成典礼。

揭牌仪式

落成典礼嘉宾致辞

我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你的眼睛,就像大海般蔚蓝,纯净得揉不进一粒小小的细沙。

祠堂内景

&

祠内柱子

大门

字辈 ZHIBIE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

秀龄公(珠公之孙/安公之子)为第一世,

秀龄公生四子:昌盛荣华,

字辈:

秀维上日仲,绍宗万思元,作善家乃庆,富贵克安全。

林苏文提供

转摘浙南林氏源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54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