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代粮仓

清代粮仓

清代粮仓位于昌吉市宁边古城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为650平方米。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粮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开始为清兵屯积粮草,解放后又为解放军存放军粮,为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清代粮仓作为宁边古城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该建筑系土木结构,留存的粮仓已基本成为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2006年和2007年,昌吉市连续两年对清代粮仓进行了落架维修和对粮仓的二期文物本体进行了修缮,同时加快了布展进程。2007年,昌吉市将清代粮仓和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成功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粮仓

河南洛阳:唐代“国家粮仓”渐露真容

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完成提质升级恢复开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重新向公众开放。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公元605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主要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2020年12月20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区参观复原的回洛仓城墙。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20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区参观仓窖考古发掘现场。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20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区参观仓窖遗址。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20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区参观仓窖遗址。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20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仓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区参观仓窖遗址。CICPHOTO/黄政伟 摄

编辑:崔昊

邓州境内明清时期彭家粮仓遗址考证,快看是你们村吗?

粮房,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现有明清历史遗迹遗址新发现。

日前,我有幸在彭桥镇粮房自然村看到一座清代歇山式屋顶建筑,面阔3间(残破),明间嵌门板,两次间饰雕花十字形槛窗;房梁横粗约40厘米,全砖墙体砌有数块棱形、绳纹汉砖。今年78岁的肖玉顺说:“粮房自然村原有三座三进(前厅、腰房、正堂)三出院落,它是彭而述三子彭世奋的一处腰房宅院。20世纪70年代,‘东方红’拖拉机在村东北角岗上翻土时,犁出一块长约60厘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的青石,上面竖刻隶书‘汉阳城’三字,字两旁分别有四行小字,后来石碑被砌井用了。”

据《邓州市地名志》载:“粮房,彭桥镇南1.8公里,四面环岗,北高南低,东西为岗坡。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彭而述三子彭世奋后裔由茱萸河东(彭世抟祖居地)迁此,时为彭家粮仓,故名。”文史学者、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许满贵先后4次造访粮房6位7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粮房北岗的地域,他判断“彭家粮仓遗址应建在自然村东北隅,因此处地势最高,但须考古发掘确认。”

《明嘉靖邓州志》卷八《舆地志山川》载:“州西南五十里曰砖滩河,源出禹山泉池,其下游异名曰排子河、茱萸河、清河,流达汉江。”

走出粮房的著名青年画家王雷,酷爱收藏石刻和杂项文物。2016年,他在彭世奋旧宅遗址,发现并收藏4块明代雕刻动物花卉石门墩,其中1块铭曰“大明嘉靖三年”(1524年)字样。2006年,22岁的王雷以全国第一名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抢救邓州文物、古代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王雷说,“现在翻新的我家旧院,将是粮房自然村的博物馆。”

邓州已故水利、文史专家骆立群著《邓州古代史考附篇排子河》载:“上游有东、西两支源。东支为排子河主支,发源于禹山北淅川县九重镇邹楼村,在彭桥镇进入邓州市境,又南流于彭桥街北经古龙潭,故称龙泉河、龙潭河,南流至林扒镇彭王庄村与西支合,西支发源于杏山。古时杏山多长茱萸,又称茱萸山、称河流茱萸河。因西支流出杏山,又接禹山南麓泉池水,此为源出禹山之由。”《湖北光化县地名志》载:“排子河水库位于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宏道村,河源汇有杏山、禹山泉水,故是长流水。”

3月23日,在粮房自然村东南隅的养鱼池塘旁,陪访村民彭先献说:“池塘冬暖夏凉,水温年平均22度左右,泉水可饮用。”72岁的彭先献是彭世奋10代玄孙。《明嘉靖邓州志》载:“潭内数泉喷涌,沤泡似碎银,清冷甘冽,即此。潭泉,粮房自然村东有泉池,常年缓流,东入排子河。池边坑塘连片,栽稻植藕,夏秋稻香荷红,明代已为胜景。”此鱼塘正是《明嘉靖邓州志》记载的“潭泉”,随行的文史学者许满贵考证认为。

1994年4月,彭桥镇修筑商城路时,出土彭氏家族墓志4通,其中有彭而述撰“明故先考彭隐君号文宇讳彬原配妣王太夫人合葬墓基志铭”,彭彬是彭而述之父。《彭氏公墓志铭》载:邓州彭氏祖籍江西省临江府新余县,始祖彭咨孔,字学圣。明成化初,彭咨孔游学至邓州西南禹山山麓,见禹山翠屏,茱萸河流锦,乐不思归,客居茱萸河东岸。咨孔生子沂清,以农起家,明嘉靖初,彭咨孔返归原籍新余县。二世祖沂清、三世祖伦、五世祖彬,字斑均,清廷诰赠中宪大夫、按察司副使。彭彬子而述,彭而述生5子:长子始起(聘知府)、次子始骞(聘孝廉)、三子始奋(生员)、四子始超、五子世抟。据统计,清至民国邓州彭氏家族中文武科进士5人、举人11人、拔贡3人、贡生(监生)12人、秀才123人、大学生7人。彭而述官至贵州巡抚(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云南左政使(从二品)、彭始抟内阁学士(从二品)兼礼部侍郎(从二品)。作者:马文涛 刘晓博

苏州仓街,昔日的二座清代豪门大院,不知是谁家先祖的宅第

仓街南出干将东路东端(原狮子口),北至娄门横街。长1286米,宽4~5米。

仓街以清代苏州所辖的长洲、元和两县官仓所在地而得名。

仓街体量太大,我分几段来说。今天说说仓街上的古迹。

仓街大新桥巷东口的通济桥。仿佛是座颇有仙气的桥梁,以桥为界,将一条仓街分成了二种风格。

通济桥

通济桥向南:以前,匆忙而紧张,工厂里人和车辆进进出出,路口的监狱虽然不闹猛,但是不是一般的严肃;现在,如同装修前的豪宅,其乱相比平民小房还不堪,房产项目都在准备着登场;将来,这儿可能是古城区内体量最大的的高档住宅区。

通济桥往北:以前和现在,都是姑苏人家的街景;将来仍旧如此,为什么?因为耦园在,耦园在平江路历史街区内有着镇街之宝的地位,也就决定了通济桥以北的仓街,不能跟“南边”学样,得从容、淡定继续苏州小巷的状态。

站在通济桥上,看着南、北风格的分明的街景,漫步其中,“饿煞仓街”毕竟是个古街,细细寻找古迹还真不少。

仓街上的古桥。

通济桥。

通济桥,明万历间(1573-1619)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1974年重修,1989年又进行修复,2010年重建,桥长6米,宽6米,钢筋混凝土单孔平桥。

通济桥的看点,桥栏、桥杆是古桥的遗物,桥栏是用整块武康石做成横条石拼接而成的,桥柱也是武康石的。

南开明桥,大柳枝巷东口。宋代始建,明万历十六年(1588)龚勋重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1974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6.9米,长9.5米。

北开明桥,胡厢使巷口。元延祐初建,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毁后由里人募修,道光九年(1829)又由里人募修,1974年重建,为石拱桥。1984年3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宽8米,长8.1米。

徐鲤鱼桥,在北仓街上。始建于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重建。民国33年顾、俞两家出资重建,将石级平桥改为石板平桥。1964年扩建,1985年改建,1992年修复。为石板平桥,花岗石栏杆。宽3.6米,长6。95米。

仓街上的老井。

元邑义井,在传芳巷8号门前。“元邑”也就是元和县。元邑官井是光绪戊子年(1888年),周急局(民间慈善机构)出资对当时城内的一大批公用水井进行了疏浚维修,统一更换了井圈。

洙泗泉,邾长巷的巷口,六角井圈有五面有题刻,分别为“洙泗泉”,“光绪戊申”,“自治局官井”。“洙泗”是古代“儒学”的代称,传说读书人饮用此井之水,有助于科举考试中进士,在苏州方言里,“井水”与“进士”的读音相近。

留龙义井 ,在仓街136号门口,井圈上刻有“沈惺叔 民国二十三年”字样。沈惺叔因老来得子,发愿行善,在苏城捐建了18口义井。

百龄泉井,小新桥巷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苏州振亚丝织厂的经理陆季皋、娄仲明,俩人年龄相加刚好百岁,捐资开凿了这口双眼井,并命名“百龄泉”。

仓街上遗存的古建筑。

仓街116号——花厅。

花厅是旧时大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从116号残存的花厅与宅南大门前的新桥河距离来推测,此地原本的宅院至少有四进。从花厅棹木上精美的雕饰上来分析,大隐在此地的这户人家,一定不是寻常人家。目前就是无法得知这儿是谁家。

花厅旧照

2020年12月,姑苏区区政府发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决定,仓街116号一进将纳入征收范围。此宅将得到修缮、修复。

仓街一经堂张宅。

经堂张宅,是座清代建筑。但是,历史的烟雨已是模糊了宅主的情况了。至今未见官方资料,因此不作推测。

仓街一经堂张宅

遗存的“太和翔洽”砖雕门楼,虽然有许多不可逆的破损,但繁复的砖雕还是相当精美的,也能看出来此宅当年的大气和讲究。

仓街140号——民国建筑。

仓街140号

从建筑的外立面判断,是座民国建筑。但是,缺少翔实的史料佐证。现为私人住宅,不宜探访。

至于门口有铭牌“三凤堂薛府”,不予置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51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