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卞和洞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春秋楚人卞和的采玉之处。该洞为天然卵形巨石凌空横嵌、竖架危悬叠成,石型圆润、石表青黛,苔痕斑驳,洞内宽广如屋,岩壁有“青螺石帐”镌字,可容数十人,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为荆涂山胜景。

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

卞和洞

王乔洞和洞真观

王乔洞和洞真观

中国道教中的道众嗜好住洞,这种洞一般选址在幽僻神秘的地方。据说,道教的经典秘籍也大多珍藏在洞中,珍藏经典秘籍这些洞大多建造在海外名山上,或者干脆就建造在天上云端里。“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些诗句中的洞都令凡夫俗子无限向往。

在河洛地区,王乔洞和洞真观足堪称得上榜上著名。洞真观在王乔洞附近,王乔洞和洞真观同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其地在今新安县铁门镇南山。

王乔洞和洞真观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地处浅山区,这个地方独树一帜的优美风景自不待言,令人感到亲切的是它们就处在寻常百姓身边,大雅藏身大俗之中,鸡犬之声相闻。

王乔洞地处众多黄土丘陵环抱的一片小山包中,这片小山包局部呈“山”字形,陵丘如龙虎伸臂左右环抱,王乔洞就处在“山”字起笔的一竖“1”上。王乔洞的左右腋窩处各有一条深沟,沟中有自然生成的无数股山泉,山泉势如巨蟹吐沫,从沟底的土壁上纷纷涌出,泉流淙淙,常年不断。王乔洞左边沟中的泉水尤其旺盛,泉水在沟的中部汇聚成一个水塘,水塘约有两亩大小,清澈的塘水呈现出青蓝色,水面白云蓝天浮映,恍若仙境。

洞真观在王乔洞外不远处,山门对应水塘而建,道院内的大殿厢房鳞次栉比,飞檐斗拱,跑兽凌云,十分幽静壮观。

最奇特的是王乔洞和洞真观的山门外左侧的地质,土山之中生有四五丈多高的石灰岩,这些石灰岩俗名上水石,石上多孔窍,大小孔窍密如蜂窩。历代王乔洞的道众们依山凿洞,洞中供奉有王乔、关公等神祇。整个王乔洞和洞真观山门外古柏参天,花树掩映。有十数株千年古柏虬枝如龙,生机盎然,古柏的根如蛇样缠绕紧抱着上水石,显示着王乔洞和洞真的与众不同。

王乔洞因何得名?原来王乔洞所处的山又名烂柯山。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新安村民名叫王乔,王乔家中贫寒,以打柴卖柴为生。某一天,王乔到山中打柴,遇到两位老人在一个山洞门外的一株古柏树下下棋,王乔见到这两位老人白须拂胸,神定气闲,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王乔心生爱慕,感到十分好奇,就站在旁边看两位老人对弈。两位老人边对弈边饮酒,还拿起两枚大红枣递给王乔吃。这样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两位老人下罢了三盘棋,其中一位老人对王乔说:“小伙子,晌午了你还不回家去吃饭。”王乔说:“我还没有打柴呢”。王乔正说着,两位老人突然隐身随风而化不见了踪影。王乔伸手去拿斧头,用手一摸斧头把,却见斧头的木把已经朽成了灰尘,再去瞅肩上的麻绳,用来捆柴火的麻绳也沤成了灰烬。

王乔没有了打柴工具,只好悻悻地下山回家了。王乔回到家中一看,自家的老宅早就面目全非了。询问家人后王乔才知道,家中有位老者是王乔的十六代孙子。古人把斧头的木把称柯,后来,人们就把王乔经常打柴的山叫烂柯山,把王乔观棋附近的那个洞叫王乔洞。

新安县志记载,洞真观建于元代大德年间,主体建筑为三清殿,三清殿顶为木结构,飞檐画栋,十分壮观。洞真观院内另有三观殿、圣母殿等建筑。洞真观是新安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已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洞真观中有数名道士居住,也是新安县道教协会的办公场所。

凤眼洞和龙眠洞

凤眼洞位于苍山龙泉峰麓,在龙泉峰半山腰靠南的普陀崖上。因这里悬崖万仞,岩通一线,洞口恰似一只凤凰的眼睛,故而得名。凤眼洞自古以险峻著称,是苍山胜景之一。凤眼洞的背面即龙泉峰的侧面,洞前有一块凌虚巨岩,走向岩边探头往下望去,只见绿玉溪倾泻而下,深渊万丈,令人头晕目眩,这就是“舍身崖”。崖南有一张靠东的石床,表面光滑发亮,人称“仙人床”,这就是凤眼洞最奇险之处。床边石壁上刻有“此地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题刻。

龙眠洞在离凤眼洞约半里路的地方,在碧玉崖上。古称“嵌岩绿玉”。南诏清平官杨奇鲲有诗赞道:“天孙昔谪下天禄,雾鬓风鬟依草木;一朝骑凤上丹霞,翠翅花钿留空谷。”

碧玉崖耸立于树木葱绿的山坡上,崖东面是万丈悬崖。碧玉崖犹如一条仰天长啸的青龙,龙眠洞就从青龙头入口,故名龙眠洞。游龙眠洞需要鼓足勇气,在刻有“从兹捷步登苍天”7个大字的大理石栏杆处经过两条长石搭成的悬空“会仙桥”。

过完会仙桥后,路分两条,向下的台阶路通向三间小堂。中堂内现存一块大理石碑,是清代重修凤眼洞和龙眠洞的碑记。从会仙桥向上的路叫“耗子路”,人们可以手扣石壁上的石洞,一步一步朝上移动,穿过露天洞口后,就可以看到崖上的玄帝阁、文帝阁和玉皇阁。

玉皇阁最高最险处可以朝东俯瞰大理坝子,观赏弘圣寺塔远景和碧波荡漾的洱海,或是回头品味云雾缭绕的苍山玉局峰顶的景色。到此地,犹如别有洞天的仙境。明代诗人赵懿题诗赞道:“白云在下方,步到天低处;铁板桥虽通,须踏铁鞋度。”

文化创造财富,创意提升品质。

——云南睿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大理人】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走遍龙山 23 穿洞和卯洞

提示:点击上方

穿洞和卯洞相距约7公里,分别在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和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境内,都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酉水钻卯洞而出,因此卯洞在当地早已有名了。几年前,与家人由来凤县的卯洞景区码头乘游艇游玩过。

而穿洞深藏的美丽风光直到去年才被人们发现。穿洞的风景由穿洞、地缝、黑洞三部分组成,风景主要集在地缝和黑洞,其中的地缝分为两段,风格各异。我曾去过两次,洞中仍有几处没有去过,一直有些牵挂。 几天前,益阳的一支10人户外队要来穿洞,说好让我给他们带路。于是,约朋友再去穿洞。谁知报名的人虽多,但有丰富户外经验的人却很少,只好决定走传统路线。由于进穿洞早了,阳光不能照进地缝里,风景会暗淡许多。决定坐船先去卯洞,返回娃娃潭大桥后再去穿洞游玩。

7月27日8:20,我们从县城乘城乡公交车前往娃娃潭大挢。车过正在升级打造的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后,很快就来到了娃娃潭大桥桥头。事先联系好的船老板从桥头的房子里迎了上来,带我们前往河边。 桥下是一路相伴而来的皮渡河,穿洞洞口前的那条小河在这里汇入了皮渡河,一起流向远处的山谷。

船行皮渡河上,满眼是青山绿水,不时有白鹭飞过平静的河面。

船行5公里,忽见右侧河面上有一洞,其上绝壁高耸。这个洞就是卯洞,酉水从洞中缓缓流出,皮渡河在这里汇入酉水。

缓缓入卯洞,洞顶较为平坦,高约5米,宽约30米,长约100米。

出卯洞逆水而行,两侧崖壁高耸。

船过一道峡湾,左侧峭壁下有一个洞口呈“凸”字形的山洞,洞口有高高的石墙,石墙的右侧有个石门框。船老板说那里曾经躲过土匪,那洞口看来容易进去,实际上很难爬了。

不久,右侧河边出现了一个山洞,一小片竹林,一座突兀的小山峰。 这个山洞距水面很近,入口处有石块垒的痕迹。望着那荒草丛生的洞口,一下子就没有了停船靠岸的念头了。

这片竹林里原来掩隐着一个名叫观音洞的山洞,有曲折的台阶可以到达。同伴们说返航时进洞看看。

刚过观音洞,转眼就到了那突兀的小山峰跟前。那小山峰脚下居然有一洞,洞口有石头砌的墙,不时有山羊进出,看来这里已成天然的羊圈了。

船到落印潭,两岸风景归于平淡,于是调头返航。

虽是返航,视角却有许多不同。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船又到观音洞下,船老板说这里香火比较旺,有不少外地人也到这里来烧香。 下船拾级而上,很快就来到观音洞。观音洞是个很小的山洞,只有一间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大小,几尊小小的观音像。几分钟后,我们回到船上,继续返航。

忽然,河面上有两只水鸟掠过,划破水面,扑腾畅游。

远望卯洞,其左上方又有一洞。

船缓缓入洞口,前方出现一方亮光,那亮光越来越开阔,仿佛缓缓地向右拉开了一道窗帘。

不久,遇见一户打渔人,男的在船尾缓缓划水,女的在船头轻轻收网。

两位美女船头坐下,清风习习,秀发轻扬。

回到娃娃潭大桥时,益阳的户外队早已等候多时了。他们因时间关系仅去了乌龙山大峡谷里的风洞,他们说风洞很神奇,风大风冷,人在洞口站不了几分钟。 过桥2公里来到路边新建的小停车场,走过浅浅的小河很快就到了穿洞的洞口。这时刚好12:00,我们的队伍已有32个人了。 洞口有一家人在野炊。一个老头从洞里踩水而来,手上拿着一些垃圾。他说洞里有一些垃圾,看见了就顺手带出来了。

刚进洞不远处的右侧石壁上有人在用水桶接水,她说从那出水的地方可以爬到山上,洞很短。 我一路用电筒照亮两侧的洞壁,没有发现另外的洞口。曾有人说进穿洞约一百米的地方有一洞,洞中有可容纳上千人的大洞厅,再往里走可走几个小时。

洞内石头众多,流水潺潺,行走其间得小心翼翼。越往里走,越是艰难。

同伴们走向右侧的小洞,在大石头上爬上爬下。

爬上几块大石头,前面的路好走了。悠然回望,洞壁危石恰似一个呆萌的小孩。

小洞前方一片亮光,洞长一二十米,洞壁湿漉漉的,洞底水浅布满小石头。 忽然,许多同伴从小洞里迎面而来,我诧异地问怎么出来了。同伴们惋惜地说:“前面过不去了。这么好的风景,在那个小水潭里有两头死猪,水面上有许多蛆。不敢下水过去。” 我尴尬地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说进去看一下,出洞,再坐车去3.5公里处的黑洞。

在这段长约一百多米的地缝里,益阳的朋友们仰头环望赞叹不已。

来到水潭边,水面上果然飘浮着许多白色的蛆。六七米长的小水潭原本可以沿右侧石壁淌水过去,我们望了望小水潭,只好转身返回。

走在最后面的我,又一次转身回望这段地缝。眼前浮现第一次到这里时的情景:地缝里只有我跟另一个同伴环望地缝兴奋地狂呼乱叫,然后脱去衣服,摸着右侧石壁过小水潭……

我们回到停车场,驱车3.5公里来到黑洞上方的公路边,沿小路下到黑洞里。

我们陆续进入洞里,洞底的沙石跟前两次来时已有很大的改变了,许多洼地水深及大腿了。 进洞不久,又见右侧峭壁之上的几堵石墙,手摸那条貌似结实的粗绳,又一次期待下一回能爬上去了。

洞里蜿蜒曲折,一束束电筒光在洞里胡乱晃动,惊叹声此起彼伏。洞顶高约三层楼,洞璧大部分是干燥的,只是在洞壁下部才是湿漉漉的,有的洞壁上还栖有许多蝙蝠。

洞壁上有许多平行的突起的岩石条纹,柔美漂亮。洞壁的颜色由褐红色向上逐渐变淡了,变成了灰白、浅黄。洞底如同一口口装满水的大锅,同伴们总是从这口大锅里踩入那口大锅里。

转过一道小弯,洞底的大锅又换作成了更大的浴缸。

来到洞口,偶遇两位帅哥和两位美女。他们居然淌水过了那有死猪的小水潭。

洞口内外,风景无限好。

出了黑洞来到也是由红砂岩构成的地缝。前两次来这里都无积水。

来到石上小人像旁,同伴们纷纷模仿。

前些天连续下雨,虽说雨过天晴三四天了,但是地缝里还是积水很多,只能淌水而行了。

在地缝里,随意挪动一下,转个身,抬头张望,低头俯视,处处皆是美景。

地缝之上,又是峭壁连连。

仰望天空,地缝顶部绿意盎然。天空有时只有脸盆大小,有时甚至细如一条线。

不久,一个红色的大洞厅出现眼前,漂亮又大气。

出洞厅又是一段几十米长的地缝,地缝外是一块平坦的小河滩,四周峭壁环围,前方貌似有一洞。那洞其实是地缝,那个七八米长的小水潭就在那里,过小水潭就是先前到过的地缝。

返回地缝,再入黑洞。只有我们三四个人走在最后面。一路走过,洞中尽显宁静的美。

来到洞口,只见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爬石墙前的梯子出洞。原来这是当地的一对夫妇架的木梯,男当家一直在木梯上方紧紧握住几乎垂直的木梯帮我们出洞,令同伴们感动不已。与之闲聊,六七十年代的洞中小电站就建在这出洞口的下方。还说出洞右侧十几米处有一小洞,可走几个小时,曾经有四个人进洞寻土匪的藏宝。几个同伴听后入小洞,走了不远就出来了,看来只能以后再去探了。 15:00,与益阳的朋友洞外分别。不久,接我们的城乡公交车来了。一路上热议惊艳的风景,令人惋惜的小水潭,朴实、热情的当地人。 附地图一张:

注:红点为穿洞洞口,绿点为黑洞洞口(大洞厅)。红点到绿点乘车约3.5公里。图上的桥为娃娃潭大桥,距穿洞洞口约2公里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48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