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业绩园

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业绩园

为了弘扬治沙英雄白春兰业绩,对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教育,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安排,在花马池镇一棵树自然村建设了治沙英雄业绩园,业绩园占地面积3200亩。现已建成业绩展馆406平方米,馆前广场1000平方米,以及大门、冒贤雕像、暖心阁等。治沙英雄白春冒贤业绩馆分序厅和主展厅。序厅正中的屏风上刻录了-总书记来看望白春兰时所做的重要指示。主展厅主要展陈劳模白春兰全家二十多年来治理沙漠的艰苦历程、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盐池县生态治理成就。

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业绩园

曾经的一棵树如今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林。全国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业绩园位于盐池县花马池镇东北部,是集科普、科教、娱乐、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沙漠森林自然风景区。该旅游区是白春兰历经20多年植树固沙后建成的,业绩园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冒贤雕像、暖心阁、广场等工程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杨春光一行为冒贤塑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业绩园的治沙情况。杨春光说,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是党的好儿女、是宁夏人民的好儿女,为治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要大力弘扬他们不屈不挠的治沙精神,努力把业绩园建设成全区的防沙治沙教育基地,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共同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共创宁夏美好明天。

今日人物 | 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改革先锋”等称号。

“让沙漠变绿洲”是他的梦想,近4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林场职工,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南移西扩的步伐。

“童年的家被风沙侵蚀”

66岁的王有德对家乡宁夏灵武最初的记忆,就是漫天黄沙,远望看不到边,抬头看不见天。

王有德:“每年秋天刮风一直刮到第二年的春天。三天一场风,七天一场沙。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鸟飞。窑洞里面也有窗子,沙子一刮,就把(沙子堆得)和窑洞的窗台一样平。”

王有德(左四)和职工一起种树

那里是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童年的记忆里,黄沙常常能一夜间就把大半个窑洞埋起来,院子里总有扫不完的沙土,眼睛里总有擦不完的沙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好多人在黄沙里找不到过好日子的希望,纷纷选择背井离乡,另谋生路。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9年后,他被调任当时生产和发展都陷入困境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任副场长。那一年,他32岁。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首在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沙漠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也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白芨滩的真实写照。

“这辈子就跟黄沙较量到底”

沙漠里没有路,治沙工人就一点点用石子铺路,再沿着路向四周扎草方格、种树。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大家就背着麦草、树苗进入沙区。白天,顶着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临时帐篷里。看着工人们的眼睛、耳朵、嘴里总也洗不完的沙子,王有德心疼,他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就跟黄沙较量到底。

王有德:“那时候非常困难,一、二十天回一趟家。回来以后,头上的沙子,衣裳口袋、鞋子上都是沙子,一抖一屋。我老婆抖衣服,沙子都倒在地上,用笤帚一扫,一篓一篓的。”

王有德在扎麦草方格

1986年,王有德申请将580亩沙地归入林场。他和大家一起,吃住在沙窝里,人工夯筑建渠用的水泥板;寒冬腊月,连续两、三个小时站在冰冷的水里堵决堤的渠口;一连40多个小时不睡觉,到外地抢运树苗,又连夜赶回栽种,还拿着水壶喷水守护……

“沙窝地里要没有水泥渠,抽点水全渗到沙子里面进去了,所以他亲自领(我们)拓水泥板。”

“(身上)叫水泥板压得这一道一道的,红得都烂了,你当时要看了我们,眼泪都下来了,都心酸。”

王有德(左五)与林场职工

比起艰苦的工作环境,粗放的传统治沙模式更让王有德焦虑。一季造林成活靠天,林木的成活率低,防风固沙的效果并不明显。治沙,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学,全靠摸索。王有德带领林场工人在扎制草方格固沙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五位一体”治沙模式。通过种植灌木林、防护林、经济果树林、牧草发展畜牧养殖,用生态治理带动绿色发展。

“沙漠里种树比养娃还难”

在白芨滩,每一株小草、每一棵幼苗都异常珍贵。多年来,白芨滩林场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树苗不隔夜。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不管多晚,当天拉来的树苗必须要立刻栽上。王有德感慨,让这些植物在沙漠里扎根,可比养娃难多了。

王有德:“人是有生命的,饿了渴了可以喊。植物不行,它喊不出来,你只能去观察它。看看它这个树缺水不缺水?旱了没旱?有没有虫危害?在沙漠里面植树造林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比养娃还要难,难上加难。”

王有德观察土壤墒情

一忙起来,王有德常常忘了吃饭,因此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他随身带的包里常年备着好几种药,胃疼了就拿出来吃。家,就在几公里以外,却常常一、两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儿子王立钧的记忆中,父亲似乎不是在林场忙活,就是在赶去林场的路上。

王立钧:“最忙的时候我印象中有两、三个月都没有回家一次。他因为时间长了,回去要洗澡,要换衣服,我妈给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家地上、洗衣机里面全是沙子。我妈就说‘你把单位给绿化了,把我们家给沙化了’。”

沙窝里终于长出了大苹果

2000年,白芨滩防沙林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王有德的带领下,三代治沙人艰苦创业,治沙造林63万亩,在毛乌素沙漠和黄河之间,营造出一条长48公里,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万亩,阻挡住了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的脚步,实现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按平均行间距2米计算,他们种下的树能绕地球赤道七圈。

王有德:“说到底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找办法来解决,摸索经验,非得把这个事情办成功。”

王有德与职工分享收获的喜悦

“让大地多一点绿,

就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2014年,王有德从林场退休,可他还是放不下治沙的事,又去了距离白芨滩不远的马鞍山,自筹资金,继续与黄沙斗争。一如往常,没有节假日,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几年间,又累计治理生态7000亩,植树100多万株。

白芨滩:昔日沙荒地 今朝花果园

王有德正绿化的荒地护佑着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的安全

面对“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王有德说,与黄沙斗了几十年,他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他希望自己就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需要他的地方。

王有德:“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荣誉)应该是属于大家的。我们现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已经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准则,我们林业工作者很幸运。多造点林,多让大地绿一点,多栽一棵树,我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精彩

白泉烈士陵园:英雄的丰碑 历史的见证

-----------------------------------------------------------------------------

白泉烈士陵园。苑金龙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郊区荫营镇下白泉村全村老少都会来到村里的白泉烈士陵园,举行红色祭祀活动。今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4月14日,庄严清幽的白泉烈士陵园迎来了300多名党员干部、教师学生。他们以鞠躬默哀、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唱响革命歌曲等方式,向为了白泉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致敬,缅怀英雄的英勇事迹,追思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

凉亭映衬,松柏环绕,青山绿树掩映之下的白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从陵园入口走到纪念碑,需走过一段阶梯。拾级而上,来到位于陵园中央的第三平台,高耸挺拔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高13米,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遒劲大字。碑上方,金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纪念碑两侧,分别镌刻着《白泉地区革命英烈碑铭》和《迁建烈士陵园碑记》。纪念碑后方,是8座砖石砌筑的烈士墓群,8位无名革命英烈的遗骨被集中安葬在此,灰色大理石墓碑上,只刻着同一个名字——无名烈士。再往里走,是陵园的第四平台。这里是一片卧式墓碑群,是原白泉地区9村72位革命烈士的名录墓碑。每方名录碑,均刻有先烈的姓名、籍贯、牺牲时间及战役等,供后人吊唁。

在下白泉村的村志《古村白泉》里有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记录了那一段烽火岁月。时光倒回到1947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初三),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饱经沧桑的下白泉村终于迎来了曙光。然而,在白泉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2纵队某团有20位战士光荣牺牲。随着岁月的流逝,先后有12位烈士家属将亲人的遗骨迁回原籍安葬,仍有8位籍贯及姓名不详的烈士长眠于此。

1968 年,下白泉村干部群众将8位烈士的坟墓迁至村北侧的荫营河畔。1992年,由白泉中学、周边村、企业共同捐资捐物,修建起了纪念碑及围墙。1997年,郊区人民政府为无名烈士刻碑8通,下白泉村党总支、村委会对8位烈士的墓丘进行了修缮。2013年,顺应广大村民意愿,村支“两委”在村西的杨家园为烈士重建新陵。一年后,陵园修建工程告竣。新建成的白泉烈士陵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8位在白泉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遗骨被迁至此地。此次迁建、改建、扩建陵园,共刻制碑碣82通。除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无名烈士”墓碑8通,还有“白泉烈士陵园志”石碑一通,“白泉地区革命烈士陵园修建碑记”一通,白泉地区72位革命烈士名录墓碑72通。

1992 年,白泉烈士陵园被阳泉市命名为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2013年,被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市首批党史教育基地。下白泉村党总支书记李爱田告诉记者,除了每年清明节,郊区荫营镇的各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外,每年三月初三的祭祀活动也已经成了下白泉村的“传统”。“每到这一天,全村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烈士陵园,敬献花篮,默哀致敬。我们用这样朴实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希望每一个白泉人都能铭记党的历史,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李爱田说。

-----------------------------------------------------------------------------

来源 | 阳泉日报

记者 | 郑晓丹

编辑 | 史铁军

审核 | 贾雅丽

--------------------------------- 公益广告 --------------------------------

--------------------------------- 公益广告 ----------------------------------

版权声明

阳泉日报社所属《阳泉日报》、《阳泉晚报》、阳泉新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阳泉日报社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阳泉新闻

举报邮箱:yqswxb@126.com

本周节目精彩预告| 沙漠变绿洲!三代“治沙英雄”,只为一个信念!

关注我们

称心如意

了不起的治沙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家庭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

凭借坚强的信念和韧劲

为万亩荒沙披上绿装

张立强

今天我们有幸将了不起的陕西治沙英雄——张立强请到了节目现场。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一家背后的故事,看他们如何用双手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

七十多平方公里

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的数字

但是张立强一家人每天走七公里多 走了二十年

经过三代人三十多年的治理 荒漠变成了小树林

这中间都有哪些苦辣酸甜

本周六晚19:30为您揭开答案...

张立强母亲现场展示用了三十年多年

用于修剪树苗的剪刀

据说这把剪刀还是定情信物哦~

现场还首次展示“万亩黄沙治理规划草图”

一家三代人

通过的三十年的努力

改变了沙漠原有的模样

从一棵树到千万棵树

从一望无际的荒沙到如今林草覆盖

更多精彩尽在本周六晚19:30

厉害了我的娃

楠姐小迷弟

梁昌铭

鬼马小精灵来啦~

昌铭高能模仿《楠的开小会》

生动传神 爆笑全场

童言无忌

现场与主持人石头 皮皮

互动交流

又能否让主持人招架得住

小戏骨

疯狂默契大考验

小梁能演会唱

现场再次挑战经典游戏“默契大考验”

当小戏骨遇上热心阿姨观众

爆笑演绎 挑战究竟能否成功

并帮助观众免费拿走秒杀商品呢

本周六晚周末购疯狂为您揭开答案

最后天籁童声带来一曲《牛背上的孩子》

听得小编也是醉了呢~~

更多精彩务必锁定本周六晚19:30《周末购疯狂》

疯狂夺宝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激情夺宝

啦啦队长,热辣啦啦操嗨翻全场

货车司机,与石头现场认亲?

上海阿姨,气质优雅积极乐观誓夺大奖

疯狂阿姨,心态年轻感染同龄观众

游戏精彩刺激引得现场高潮迭起

大奖究竟花落谁家

本周六晚19:30《周末购疯狂》为你揭开谜底

四款超级划算的商品等着您

超低价格 无敌划算

高质量、价格优的产品尽在《周末购疯狂》

快快在本周六晚19:30拨打400014888

尽情购买吧!!!

《周末购疯狂》

本周六晚19:30陕西二套

与您不见不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42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