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钟鼎山

钟鼎山

钟鼎山

钟山烟树(又名钟鼎山):现于德江县委大院后山,形如金钟覆地,居于城中央,钟灵神秀,满山树郁郁葱葱。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探寻古诗中的江津之秘

江津,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建县,称为江州县。西魏时改为江阳县,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

江津地处长江要道,古时的江津已是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他们写景、咏物、怀古,留下千古绝唱。

谁人写下江津第一诗

7月,记者在江津龙华镇的老街上穿行,炽热的阳光穿透旁边破旧的老屋,洒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沿石梯而下,就到了龙门滩。

龙门滩被称为“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由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以龙门滩最为凶险,江水湍急。如今,放眼望去,浩荡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回旋而下。

虽然这里已繁华不再,但诗人留下的诗句却千古流传。

龙华镇龙门滩

江津最早的古诗与龙门滩有关。

据明朝万历《重庆府志》记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应该是诗咏江津的第一人。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四川射洪)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过巴龙门》:“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风物。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鱼龙泼刺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难。谁解扬鳍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曾评定“江津八景”(前、后八景)的江津人、明代工部尚书、诗人江渊,就把“龙门春浪”评定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

“千百年来,这里就是一个码头,原先一直兴旺繁华得很,前些年从这里赶过河船到对面坐火车的,赶‘揽栈’上白沙下重庆的,每天不下两三百人,有时候等船的人把这码头都站满了,还有运煤、运盐、运木材的货船也多得很。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兴修公路后,这码头就渐渐变得萧条了。”龙华镇书记李仁华介绍,该镇计划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滨江小镇风景带,重现“龙门春浪”的美景,以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人文荟萃地,留诗千余首

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踏足这片土地,留下传世名篇?

记者翻开今年出版的《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时发现,先后有100多名诗人题写了1000余首有关江津的古诗词,这让我们的寻诗之旅少了很多周折。

“江津历来重视兴学教育,注重文化传承。明清时期的栖清书院、梅溪书院、双峰书院,办学严谨,培养了不少文人学士。”《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主编、江津区诗词学会顾问林发礼介绍,以清代江津人杨昙为例,其著有《卧云诗草》八卷,里面有800多首诗与江津有关。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净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江渊以一首《江津八景诗》之《鼎山叠翠》,生动地描绘出江津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勾画了诗人情牵故园、梦耽天下的心路历程。

“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清代诗人钟云舫,也在游历江津后,写下了《登观音岩挹翠楼》,抒发了“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的豪迈情怀。

天下第一长联

细细追寻,在江津的东南西北,诗人们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在东面的珞璜镇,清代诗人赵熙以《猫儿峡》为题,描写了长江小三峡第一峡——猫儿峡“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的壮观。珞璜镇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乡镇、最具投资价值小城镇、重庆市文明镇,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南面的四面山上,清代诗人龚懋熙在游览四面山洪洞后,以《洪洞》为题,描写出“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的别样景致。如今的四面山,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新巴渝十二景”“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等美称,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成为重庆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地。

四面山望乡台瀑布

西面的石蟆镇,清代诗人杨昙在其所作的《田家五月》一诗中,用一句“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生动地展现了闲适的田园风光。

北面的石门镇,清代诗人程春台在一个清风习习的傍晚,写下《石门晚眺》一诗,展现了“落日半山吞,江声下石门”的旷达景象。

石门大佛寺

江津也有一个“白鹤梁”?

“涪陵有白鹤梁,我们江津也有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上面还题刻有30多首古诗呢!”林发礼说。

据了解,30多首古诗中,就有江渊的《江心砥石》。

据了解,江渊的诗词中,《江津八景诗》为世人称道。《江津八景诗》共有组诗16首,生动地描绘了鼎山叠翠、华盖晴岚、龙门春浪等江津前、后八景,其中《江心砥石》(共有两首)最为有趣。

“江心砥石即江津几江城东门外江中的莲花石,又称‘跳蹬石’。”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介绍,“跳蹬”是巴蜀人对原始的墩步桥的俗称,江渊书写的江心砥石由36块礁石组成,其隐现于江中如莲花一般,为川江著名的七大枯水题刻之一。

江渊画像

江渊在《江津八景诗》的《江心砥石》中这样写道:“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尽管江渊吟咏莲花石的两首诗并未题刻于莲花石上,但是,他题咏的两首《江心砥石》被世人所称道。江渊之后,明成化年间江津籍进士、甯州刺史曹邦化刻诗于莲花石江岸石壁。

“原是华山十丈花,何年移植几江涯。浮沉世态知多少,引得游人日泛槎。”曹邦化的这首《题几江莲花石》与江渊的两首《江心砥石》相映成趣。

江心砥石

自此,水落石出之季,文人雅士纷纷登临莲花石题咏诗句。“根据《江津文史资料记载》,莲花石上的题刻共计28处。民间传言,莲花石上的古诗题刻露出水面时,当年必是丰收之年。”庞国翔称,史料记载,最近800多年来,该莲花石出共计14次,第一次是在南宋乾道年间,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3月。

如今,由于水文变化,江津的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已沉入水底,难再一现。

黄庭坚做客江津乘兴留诗 杨贵妃吃的荔枝出自江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绝句》,写尽了当时朝廷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出了诗人体恤民间疾苦的忧国忧民之心。

可是你知道吗?当年黄庭坚做客江津,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诗句,当地还流传着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江津的传说。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因修《神州实录》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今黔江地区。又因他表兄在夔州路作官,为避亲嫌,怕有包庇行为,朝廷便把他推置到宜宾。

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年),正值荔枝成熟之际,寓居江津的梓州文人李任道知道黄庭坚要由涪州乘船过江津去宜宾,就邀他下船做客吃荔枝。

黄庭坚到江津后,李任道请知县冉木出面作陪。他们摘来味道鲜美的荔枝,在县衙后心舟亭(今江津区盐业公司后临江处)一边叙旧,一边品尝荔枝。李任道乘兴赋诗,黄庭坚当场步韵作《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其一

一钱不值陈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惆怅荔枝红。

其二

今年荔枝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临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其三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说,“早在隋唐之前,我国已经形成塘河荔枝、涪陵荔枝、岭南荔枝三大种植基地。在汉晋隋唐时,江津塘河荔枝就已是进贡皇家的贡品了。”

正因如此,江津民间一直有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江津的说法。

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是否来自江津,已无确切史料记载。眼下正是荔枝挂果即将成熟的季节,记者沿着荔枝古道来到塘河古镇,这里的大小荔枝园一个接一个,家家有荔枝,户户卖荔枝。

塘河古镇 万难 摄

据了解,目前,塘河全镇的荔枝林多达8000亩,上果的荔枝林面积达4000余亩,两三百年的荔枝树多达几十棵,荔枝品种多达七八种。种荔枝,已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吃烧酒中白沙”

“江津豆腐,油溪的粑,要吃烧酒中白沙。”一句民间谚语,道出了江津白沙镇烧酒的江湖地位。

江津白沙于北宋前期建场。长江沿镇而过,溪流环绕,借水驿之利,白沙逐渐形成区域性物质集散枢纽。又因其扼黔北、川东咽喉要道,成为川黔滇驿道上繁荣的商贸集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等美誉。

“白沙有两样最出名,一是聚奎书院,二是白沙烧酒。”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称,白沙烧酒距今有数百年历史。

白沙镇上的酿酒厂

据《江津县志》记载,白沙烧酒酿于明嘉靖年间,兴盛时期,当地有酿酒槽房(酿酒人家)300余家,并形成以卖酒为产业的槽坊街。那时的人们就把这条酿酒的街,叫做“槽坊街”(现存江津区白沙镇槽坊街社区)。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白沙烧酒的年产量已达七八千缸,每缸重约四五十斤。据当地史料记载,当年白沙“槽坊街”上商铺林立,酒幌飘展,槽坊相连,四季酒香缭绕,故又有“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的说法。乡民过客无不贪杯豪饮,江湖人又将白沙烧酒称为“江津茅台”。

好酒自然酝酿出好诗。相传,清代诗人、著名书法家赵熙沿江而下,距江津白沙镇十里就闻到酒香,因而提笔,以《白沙烧酒》为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

如今,白沙镇上的重庆市江津区驴溪酒厂、重庆市黑石山酒厂、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和重庆江津红花村甘酒有限公司,还保留着当年白沙烧酒酿制技艺。它们分别生产的“槽坊街”“黑石山”“江小白”“甘大哥”等烧酒,酒清香馥郁、醇厚爽洌,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漫步白沙,清静之中,能感受到她的几分超然和淡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沙古镇上那一排排旧时的吊脚楼,沿江而建,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那些吊脚楼多以条石砌墙基,以木柱为支撑,穿斗结构,高踞危岩,最高达20米,国内罕见,被誉为“最高吊脚楼”。

江津古诗选萃

过巴龙门

(唐)陈子昂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 宛转复嵌空。

伏湍煦潜石, 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江津八景诗》

《鼎山叠翠》之二

(明)江渊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

岚净天空青嶂耸,雨馀烟敛翠华重。

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

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

田家五月

(清)杨昙

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

柳荫闲卧陇头犊,蒲酒醉归江上翁。

绕屋鸠呼梅子雨,隔溪人坐豆花风。

太平方觉农家乐,鸡黍留宾话岁丰。

洪洞

(清)龚懋熙

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

荣枯物色迟,雨旸山半歇。

自古留奥区,静者共散发。

虚窗四顾适,高厦凭杌陧。

有客能好我,貌踈言且讷。

久与世情远,但知野兴勃。

(来源:重庆日报)

桐庐县钟山乡旅游攻略图(桐庐县钟山乡钟山村)

钟山乡的经济发展

2003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总产值0.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0万元。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2家,工业经济主要以石材块经济、五金配件、竹木制品加工和针织等行业为主。农业经济进一步做强资源特色优势。

工业方面,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2家,工业经济主要以石材块状经济、五金配件、竹木制品加工和针织等行业为主。“钟山风雨起苍黄,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工巧匠齐雕凿,石材之乡扬名望”。钟山乡是浙江省布局确定的石材产业发展基地,2004年被命名为省级“石材之乡”。

钟山乡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并建设了钟山乡石材工业功能区,努力打造石材产业发展链条,把石材产业培育成为区域性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转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目前全乡共有大小石材企业103家, 矿山企业10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年加工石材十万立方,销售额达6.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00 多万元,2009年9月开通“浙江石材之乡”电子商务平台,为钟山的石材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求商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网上销售额几十万元的佳绩。

钟山乡是桐庐蜜梨主产区,也是杭州市最大的蜜梨生产基地,2004年共有蜜梨种植面积10020亩,每年的产量在11000吨以上,产值达2580万元。

2002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蜜梨之乡”,它还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钟山乡的梨园多位于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上,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梨农的细心培育,使得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质细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评比中荣获金奖。从2001年开始,两年一度的蜜梨节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

钟山乡的梨园多位于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上,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梨农的细心培育,使得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质细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评比中荣获金奖。

另外,2009年度钟山乡申报了认证魏丰山茶油、歌舞山核桃两个无公害一体化建设项目,通过了杭州市蜜梨状元乡镇认定。在浙江大学、县科技局的指导下,利用蜜梨枝条种植黑木耳试验项目取得成功,为蜜梨产业发展、梨农增收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度假产业等新兴产业,成功举办了桐庐县首届山花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钟山蜜梨节,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休闲观光、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9%。

2004年5月,钟山乡与歌舞乡合并成立了新钟山乡。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下辖村委会包括中一村村委会、陇西村村委会、大市村村委会、仕厦村村委会、城下村村委会、魏丰村村委会、高峰村村委会、歌舞村村委会、夏塘村村委会、钟山村村委会、子胥村村委会。

杭州桐庐有几个乡镇,把名字告诉我

旧县乡,

桐君乡,桐庐镇,,洋洲乡,

三合乡,

凤联乡,九岭乡,歌舞乡,

钟山乡,

富春江镇,

金西乡,

芦茨乡,

严陵乡,

窄溪镇,

凤川乡,

三沅乡,石阜乡,

新合乡,

凤鸣乡,

深澳乡,

横村镇,胜峰乡,

莪山乡,至南乡,百岁乡,

毕浦乡,

高翔乡,东溪乡,

分水镇,

岭源乡,

南堡、富家、砖山村,

怡合乡,

保安乡,

印渚乡,

百江乡,

罗山乡,合村乡,

东辉乡

___这个是在没有合并之前的乡镇表

合并后的桐庐县辖4个街道、6镇、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

4个街道:桐君街道、城南街道、旧县街道、凤川街道;

6

镇:富春江镇、横村镇、分水镇、百江镇、瑶琳镇、江南镇;

4

乡:钟山乡、新合乡、合村乡、莪山畲族乡。

石钟山在哪儿石钟山好玩吗

周末闲赋在家,炎炎夏日就这样吹一天的空调既浪费电,整个人有待得头痛,于是想了想这个时候山里面才是最凉快的,不仅风景好,山里面的空气,湿度都大一些,大大的降低了地表的温度,因此去了一趟石钟山。

其实,石钟山是鄱阳湖畔的一座小山。山体不大,山峰也不高。关于它的得名,时至当今仍有分歧。一种说法是湖水拍打石壁,发出类似洪钟的声音,因山体皆为岩石,故称石钟山。另一种说法是,鄱阳湖到了枯水期,露出山体,很像一个倒扣的石钟,由此得名。

走进山门,我拾阶而上。七月末的湖口,到处都是滚滚的热浪。

天下名山僧占多,石钟山也未能免俗。虽然是很小的一座寺院,却刷成了大红色。在炎炎烈日下,显得极为刺目。不由得让我想起藏传佛教的红衣喇嘛,出家人也有对色彩炽烈的追求啊。

名人和非名人都喜欢在石头上题字,醒目的就是白色的云根二字。字写得很工整,按说,意境也不错,云根,就是白云生处。可石钟山太矮了,只有50米高,做云根就有些牵强了。

山间有个怀苏亭。顾名思义就是怀念苏东坡。一个人,去世千年之后,还有这么多人怀念他,真的很不容易。

顺着一条小路,快到江边时,见到一座砖塔。塔不大,通体用青砖修砌而成。当时采取什么工艺修建的,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峭壁上,用堆沙法可能性不大,可古代又没有脚手架,真的有些头疼。许多年过去,塔身上依稀可辨的***到此一游,字迹歪歪斜斜,却是不敢恭维。

站在塔上吹着江风,望着江水,虽然没有故人那样的才华写出那样动听美好的诗句,但是还是不得不感慨,每一次来都觉的这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好出去,闭上眼睛听着山里的虫鸣鸟叫声,也是极其有意思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8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