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安龙城西天榜山丽,是埋葬为南明永历小王朝而死节的18位朝内官员的古墓。永历八年(1654年)三月,孙可望派心腹郑国招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诬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全部处死。遗骸丛葬于北关马场。史称“十八人之狱”。朱由榔移驻昆明后,对安龙死难诸人分别予以赠恤,并建庙勒碑,表曰“十八先生成仁处”。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坊

上镌刻松、梅、竹、兰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树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坊后即墓,以细砖块石镶砌成圆形,直径2米,封土高2.5米。墓后

两侧树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吊诗文,均系当代贵州书法家的墨迹,书体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墓区遍植松柏花木,庄严肃穆,游人至此,油然生发出一种感慨苍凉,异代同悲之感。

民国年间的阳明先生墓碑

1986年7月12日,修文县文化局准备编排一个黔剧《王阳明》,派办公室主任雷华熙及工作员刁福林,文化馆杨绍林三人到余姚、绍兴搜集相关资料。

24日上午,三人到禹陵附近寻找阳明洞,据当地老人陶水介绍,该洞位于望仙桥一带,寻获未果,因时间和交通原因,未继续寻找。在当地午餐后,到兰亭洪溪花街王阳明墓地考察,因当时墓地为一小土堆,又无碑碣,故不敢断定为王阳明墓,后到兰亭景区内一荒草丛中,发现王阳明墓碑,已断为上下两截,但较为完整。当即找到兰亭文保所所长胡雄,请求帮助捶拓拓片,胡所长安排两名员工及拓片工作员斯敏君(女)帮助将断碑拼接,先捶拓正面,再翻转捶拓背面,由刁福林、杨绍林拍摄照片,雷华熙记录碑刻尺寸及内容,捶拓完后由胡雄所长郑重交由雷等一行带回。王阳明墓碑尺寸、内容如下:碑高1.4米,宽1米。正面为隶书“王阳明之墓”五字,字径1620厘米。背面为楷书,字径43厘米,有的字剥落,经辩识墓碑内容为:丁丑(1937)冬,倭寇已陷杭州,余率部防堵钱塘江。沟垒既成,乘间访越中诸胜,至于洪溪,谒王文成公之墓,蔓草荒烟,碑碣斑剥,为之抚然。先生有言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尝服膺斯语,立为己治军之圭臬。今寇氛日亟,追忆昔贤,籍誌景行,亦以厉来者之观感云耳。民国二十六年,湖南醴陵陶广。

记录、捶拓、摄照完后,三人返绍兴住宿,并电话告之绍兴、余姚相关人士,已找到王阳明墓碑。

此为杨德俊先生的分享

天下同念——王阳明先生墓地拜谒仪式今日举行

绍兴是阳明学说的发源地、成熟地,也是阳明先生的归葬地。今天上午8时30分,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的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嘉宾赴阳明园拜谒阳明先生墓,追思先贤、洗涤心灵,表达对先生的崇敬。

阳明墓园建在山坡上,登上四十多级台阶才到达第一层平台。再上去十几级台阶是一座半圆形的祭台,上面还有二层平台方是墓地。一块横碑上刻着“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八个大字。

出席这次拜谒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代表。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中国文化院院长、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出席这次拜谒仪式的绍兴市代表有中共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中共绍兴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盛阅春等市领导,以及参加闭幕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自贵州、江西、广东、江苏、福建等阳明先生重要遗迹遗存地代表和阳明心学爱好者、践行者代表,媒体代表共约600人。

上午8点半,拜谒仪式开始,现场嘉宾有序排列。肃立雅静

上午8时40分,进行敬献花篮仪式

论坛组委会代表王石先生、中共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 敬献花篮。随后进行了上香和敬酒等议程

上午8:52,论坛组委会副主席、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教授恭读祭文

祭文全文如下

最后进行行礼。全体肃立,面向阳明先生墓地。

礼成。天下同念——王阳明先生墓地拜谒仪式就此结束

阳明先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

丰富的遗迹遗存和人文财富!

让我们共同向这位伟大的绍兴先贤致敬!

记者:陈轲、张衎男、钱天怡

编辑:徐钦

审核:蒋凡

探寻|“风水先生”盗了太原明代王妃墓,及广昌王之谜

▲出土墓志铭

明代藩王,

可谓多矣!

尤其明末世,

繁衍之多如过江之鲫。

最新消息,

太原市杏花岭区南窊村一处拆迁工地上,

建设方在施工时挖出一座古墓。

墓志铭上清楚地显示,

墓主是明代景泰年间

广昌王继妃张氏。

但这里的“广昌王”,

具体是哪位王,

有媒体报道时称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晋王朱棢七个儿子中的小儿子——

第一代广昌王朱济熇。

但综合各种信息,

似乎不可能是他。

一般来说,

墓主人身份地位显赫,

墓室内应该会有很多珍贵的陪葬品,

但这座明代王妃墓中却空空如也,

甚至连骸骨都没发现,

所以也没有寻找到更多的线索。

奇的是,

广昌王迷雾待解,

发现古墓后施工方极为不当的处置方式,

还引出一起颇为离奇的“风水先生”盗墓案。

▲现场图

“风水先生”盗了明王妃墓

来自警方的消息:4月月4日中午,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涧河责任区刑警队接到辖区南窊村村干部白先生报警,称村内发现一古墓,民警到达现场后看到,墓志铭清楚地显示墓主是明朝景泰年间广昌王继妃张氏。

经现场勘察,古墓内有新鲜的挖掘痕迹,疑似有人盗掘古墓。民警经过走访调查,将涉嫌盗掘古墓的安某、刘某抓获。

经查,南窊村正在拆迁。4月3日4时许,施工方干活时挖开墓室一角,负责人张某想找“风水先生”移墓后继续施工。7时,张某找来“风水先生”刘某、安某,开始移墓。

刘某和安某持铁锹潜入墓穴,收集墓主尸骨,顺手盗走了墓穴内14枚铜钱和已腐蚀的衣物支架。8时许,刘、安二人又返回现场,用铁锹和撬棍凿墓室墙壁及地面,撬起棺材下的石头,查找有价值的随葬物品。

目前,刘某、安某已被依法刑拘。14枚铜钱和腐坏的衣物支架已被追回,古墓及古董仍在鉴定中。

▲现场图

墓主人丈夫之谜:哪个广昌王?

墓志铭上表明这座墓的主人是明代景泰年间广昌王的继妃张氏,有媒体报道这个“广昌王”是朱济熇。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上,明朝共有两代广昌王,第一代广昌王为朱元璋的孙子朱济熇,第二代广昌王便是朱济熇的儿子朱美坚。《阳曲县志》中载:“广昌王,恭王第七子,府在晋府西,永乐初封,谥悼平,子安僖王美坚袭。”

朱元璋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后,为稳固大明江山社稷,也感念宗族势力单薄,所以有意识扶植子侄,壮大羽翼,屏藩朝廷,实行了皇子封王制度。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26子朱楠夭折未封外,将其余的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先后被封到山西的有三王:第三子太原晋恭王朱棡,第十三子大同代简王朱桂,第二十一子潞州(今长治)沈简王朱模。

但朱元璋可能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家天下”的举措,却也为明朝覆灭埋下了伏笔。

汾阳“杀猪巷”哀歌:一条巷子里埋藏大明灭亡线索

朱棡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的哥哥。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棡二十岁,才离开父亲动身前往他的封地太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朱棡一病不起去世,年仅40岁,他的嫡长子朱济熺接替他当了晋王。

▲青花菱花花口盘 明代

山西博物院藏

朱棢史称晋恭王,在藩地待了二十年整。

对子孙后代的名字,明太祖朱元璋煞费苦心,他给晋王朱棡后裔规定起名字的二十个范字: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朱棡与妃谢氏、樊氏、刘氏等共生七子,除长子朱济熺袭封晋王外,朱济烨、朱济熿、朱济炫、朱济焕、朱济烺、朱济熇等六子分别封高平王、闻喜王(后改封平阳王,再改封为第三任晋王,最后被废,幽凤阳)、庆成王、宁化王、永和王、广昌王等郡王。

其中,广昌王即为朱棢的第七个儿子朱济熇。

朱济熇(1394—1427),明代第一代广昌王。1402年九月封广昌王,宣德二年十月薨,谥号悼平。

▲青花波斯文筒式三足炉 明代

山西博物院藏

这些儿子中,除了庆成王和永和王外,其余的连他们的封地都不愿意去,都在太原城里安了家。广昌王是晋恭王的第七子,所以他的府邸也叫“七府营”,后来改成了“辑虎营”,再后来就成为太原的街道名称,他去世后被葬在太原北郊,附近的村落也因此得名为“七府坟”。1957年,广昌悼平王朱济熇墓被发掘,为夫妻三人异穴合葬式。

据记载,广昌王朱济熇共有两妃一妾。正妃杨氏(1394-1458年)是太原左护卫百户杨荣之女,永乐十一年十二月册广昌王正妃,天顺二年薨,享年六十四岁。杨氏一生没有子嗣。次妃为刘氏,育有一子,也是朱济熇唯一的一个儿子,即第二代广昌王朱美坚。

广昌安僖王朱美坚,宣德七年袭封。景泰五年薨。因没有子嗣,所以广昌王的封号到这一代便终止了。

▲黄绿釉琉璃莲蓬蹲狮香炉 明代

山西博物院藏

太原杏花岭区南窊村发现的这座明王妃墓葬,墓主人为景泰年间广昌王的继妃张氏。景泰为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从公元1450年至公元1457年,共八年。而第一代广昌王朱济熇卒于1427年,所以不可能是他。那么,此墓志铭上的“广昌王”很可能是第二代广昌王朱美坚。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朱美坚的陵墓位于明代太原府城东北十里白杨树,今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白杨树村一带。而发现继妃张氏墓的南窊村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北部,西接七府坟村,南挨柏杨树村。经查,杏花岭区只有一个柏杨树村,因此前者的“白”可能为笔误。

既然是夫妻,那么墓葬差不多在一个地带也就不足为奇。由此,此墓为朱美坚继妃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不少。

想当年,朱棡就藩太原后,住进晋王宫府,自此“天高皇帝远”,晋省数第一,为严控所属兵众,分彊众官,尝对冒犯者、违令者,施以“奔马裂人”之酷刑,一时间,属下、众官,噤若寒蝉,晋省大治。明初年,北元势力虽弱还强,常常觊觎北陲,牧马燕晋之地,北边防务倚重于晋、燕二王。

晋王为长,气使颐指,且不若燕王城府深邃,所以与蒙元瓦刺等之役,多悉命于晋王朱棡。朝中大将戎边者如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虽位显功高,亦节制于晋王之下,凡“出塞征战,筑城屯田,非大事可以不奏(奏报朝廷)而行。”(见《明史诸王传》、吴晗《朱元璋传》)。

由上,晋王朱棡之权势,足见一斑。而其后人王妃惨遭“风水先生”移骨盗掘,却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罢!

所谓皇权江山,荣华富贵,终归被雨打风吹去……

▲德化窑达摩坐像 明代 山西博物院藏

图|山西博物院 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文 /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点击往期原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7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