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柏洼山

看 点: 山中常年满目苍翠,山头四季白云缭绕,稀有树种“白皮松”和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也是柏洼山独具的自然景观。中阳县古八景之一的“林泉昏雾”,就在此山之中。其怪石、奇树及“圣水”更是被当地民众称为“柏洼山三绝”。

  介 绍:

柏洼山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 真武庙在圣母庙东南200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为我国民间泥塑精品。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公分宽、2公分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而“栖凤松”至今仍筑有鸟巢,有飞鸟栖息。柏洼山中还有许多古松柏,诸如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以及更多的无名古松柏,千姿百态。 相传农历五月十七日为昭济圣母生日,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建成戏台之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传统庙会三日,庙会期间,附近城乡百姓成千上万纷纷来此游览观光,求嗣祈安,人们能在劳作之余,登临柏洼山领略家乡自然风光之美,确也是一件美事   门 票/开 放 时 间: 25元

山西吕梁市

中阳两座山,柏洼山中有“三绝”,上顶山上一奇观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位于吕梁市南部,县内虽无著名旅游景区景点,但是柏洼山和上顶山这两座山却有奇异之处,堪值一游。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千米,面积4.5平方千米,海拔1250米。柏洼山峰峦峭拔,松柏叠翠,自然景观以被称为柏洼山“三绝”的“怪石、奇树、圣水”为主;人文景观

主要是建在半山腰的龙泉观。

柏洼山中的怪石是指石床、石棺、石龟、擎天石柱、七星石、介石山房等。其中介石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曾是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隐逸之所,道家修炼之地;山中奇树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松柏树,成双成对,共生共荣。来过此处的植物学家也叹为观止,无法解释这一奇特现象。有名的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以及更多的无名古松柏,千姿百态,令人叫绝。龙泉观戏台西侧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从巨大的岩石中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巨石上不知何年何人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真武庙院内月台前的“盘龙松”与“栖凤松”,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厘米宽、2厘米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成因不明;龙泉观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其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旱不减,涝不增,被喻为玉液琼浆,民间尊为“圣水”,相传可医治百病、延年益寿。

龙泉观分为昭济圣母庙和真武庙两部分,初建年代无据可考,观内古碑记载,重建于金大定十年(1171),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其中昭济圣母庙建筑群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等。真武庙在昭济圣母庙东南200米,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堪称民间泥塑精品。傅山真迹碑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王捂何许人,傅山因何访王捂?得由下面这个传说来了解。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个在太原做生意的中阳人,感觉身体不适,便去傅山开的医馆看病。傅山把脉诊断后,告知其已病入膏肓,要想治愈,得取“百人脑脂”为药引。此人误将脑脂听为脑子,暗想,纵然有家财万贯,也不可能杀人取脑啊。于是放弃治疗,一家老小回到中阳老家。中阳城内南街王捂为一方名士,通学懂医。家人便去王捂处求医,王捂自然问到就医经历,家人就把找傅山看病的经过如实道来。最后还说:什么一代名医,竟然让取“百人脑子”作引!王捂听后哈哈大笑,连称错怪傅先生了。于是让病人家属制了一百顶瓜壳帽,赶在三月十七柏洼山庙会时,换取赶会人戴的满是油渍的旧帽子,不多会儿工夫,一百顶瓜壳帽收集齐全。拿回家放锅里一煮,那“百人脑脂”就得到了。此人痊愈后,返回太原重操旧业,专程去感谢傅山。傅山得知后慕名到中阳拜访王晤。原来傅山虽出此方,却不知怎样快速收集“百人脑脂”。

上顶山。位于中阳县宁乡镇桥则村,距县城25千米,海拔2100.7米。上顶山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顶为天然高山草甸,绵延20余千米,其间有一条怪石带将草甸分开。怪石带中怪石林立,有歇马崖、龟驮狮虎石、四龟镇山、童子望景石、天狗逐日石、河蚌石、元宝石、双刀石等以及诸多的无名怪石,给人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山中曾有可汗庙、姑姑寺、姑姑塔、竹林寺、娘娘庙以及黄云洞、解忧洞等景观。

上顶山亦称“可寒堆”,山顶呈圆锥状,直径约2千米,锥体外实中空,顶端有一深不见底的竖洞,称作放风洞,洞口风声震耳,风小时天晴气朗,风大时大雨滂沱,实为一奇观。

中阳县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车鸣峪、黄土源、龙泉湖、仙明洞等。

樊建鑫:走进柏洼山

柏洼山是远近闻名的道观名山,位于吕梁市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峰峦峭拔,松柏叠翠。孝柳铁路、340省道从其山脚下通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孝柳铁路从柏洼山脚穿过。吕梁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也是煤焦铝矿资源大区。上世纪八十代,为发展经济解决焦煤外运问题,原吕梁地区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988年兴建了孝柳铁路。以孝义市孝西站为起点,途经中阳县、离石区,柳林县穆村镇为终点,全长115公里 。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投资仅5.8亿元,设计标准低,为国家Ⅱ级单线。吕梁山段隧道多、坡度大、弯度小,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行。蒸汽机车在孝西至柳林单向运行需8个小时,每小时仅14公里。至2000年发运量仍不足200万吨。由于铁路运力不能满足需求,汽车运输成为主力。一辆接一辆汽车满载煤焦奔赴天津塘沽港。蒸汽机车全部换型为大马力的内燃机车后,2003年发送量才达到设计发运量500万吨的目标。2008年进行电气化改造后,货物发运能力超千万吨,成为交通的大动脉。

孝柳铁路从孝西站起步,一路向西,横贯吕梁山脉抵达黄河附近的柳林穆村镇。全路段地形复杂,地跨晋中平原、山高林密的吕梁山区和低矮的黄土丘陵区。穿过泊洼山后,顺着南川河谷和三川河谷行进直至终点。象弓背一样,两端低中间高。起点、终点海拔低于780米,中阳县三角村为全路段最高点,海拔1440m。

柏洼山附近的柳沟站至三角庄村的十余公里,峰峦叠障森林茂密,也是坡度最大的困难区段。柳沟站海拔1180m,三角庄村隧洞口为1440m,坡度达2‰,转弯曲线半径仅为400米。每经此段需在柳沟站换挂蒸汽机车作业。当时蒸汽机车最大仅能牵引7节车皮,超过就需加挂蒸汽机头,前拉后推。火车腾云驾雾气笛长鸣,轰隆、轰隆缓缓从柏洼山脚下驶过,人们戏称为“夹皮沟火车”。火车是当时吕梁的新奇事物,最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人们争相观看。

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从吕梁通往省城太原都要走307国道,要经过坡大弯急路窄的薛公岭盘山公路。1996年随着经中阳的汾阳至至柳林的汽车专用公路(340省道)的开通,平坦宽敞的340省道成为吕梁山区通往晋中平原的交通大通道。一时间,柏洼山下日夜车水马龙。公路上装载煤焦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似条长龙。腾云驾雾气笛长鸣的火车从附近铁路上缓缓通过,好不热闹,也提高了柏洼山的知名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三年多我在汾阳工作,往返汾阳、离石路经柏洼山脚不知多少回,每次匆匆而过,哪有闲情去欣赏。随着青银吕梁高速和太中银铁路的开通,这些都成往事。重新走上十五年的老路,再上柏洼山,别样的感觉,感概万千! 近年来,吕梁市离石区和中阳城一体化加速。惊蛰时节,我们乘坐市内公交101、401来到了久已向往的柏洼山。

真武庙前高大的红皮松遮天蔽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张开双臂欢迎远方的客人,真是迎客松!

真武庙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青龙、白虎高大泥塑彩像。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

曲径通向松环柏抱幽静的山洼之中。这儿为依山而筑的以龙泉观为主要建筑的金代创建的道观活动场所。建筑群巍峨雄宏、鳞次栉比。据石碑记载,龙泉观重建于金大定年间,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自成院落,独具风格。

每年农历三月十七为柏洼山庙会,届时热闹非凡。这是戏台和六角龙泉古井。

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因势而筑,故名介石山房。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傅山多次来中阳,历时一年多。隐居介石山房,与当地“三进士”之后处士王珸切磋医学,以行医为掩护,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他对当地柏籽羊肉大加称赞。傅山在八珍汤的基础上,以当地柏籽羊肉为主要原料研制了“头脑”。回太原后傅山将食方传于清真店,易名“清和元”,又写“杂割头脑”四字,意为民族失国之恨,又叫人天亮前打着灯笼来吃,取“天不明人欲明”之意。如今中阳柏籽羊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道光元年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诗为“几度来游此柏洼,每因公事返行车,今朝得遂林泉兴,坐看青云拂紫霞”。描绘了柏洼山“林泉昏雾”的景观。

柏洼山中有许多古松柏,诸如龙爪松、迎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千姿百态。有的笔直挺拔、雄伟矫健;有的虬于扭曲,古朴苍劲;有的形如猛兽有的状似珍禽,可谓惟妙惟肖,天然自成。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流传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令人浮想遐思。

有一千四多年树龄的侧柏

戏台西侧巨大岩石上有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蛟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可辨。

穿石而出的柏树、白皮松。

以假乱真的石棺

意外地发现了白皮松的美,柏洼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松柏林中白色树干即为20年树龄以上的白皮松。

【白皮松】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常绿乔木。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叶针形,三针一束。树姿优美,树皮白色或褐白相间,极为美观,为优良的庭园树种。

白皮松幼树与镇山斧为伴。

20年树龄的白皮松树干上老皮鳞片状剥落后,呈现出耀眼的白色。树皮白净,耀人眼目,为所有白色的树木中最杰出者之一。俨如挺立于鸡群中的仙鹤,且干形优美奇特,针叶异常柔韧细软,引人们赞美! 【明】张著 叶坠银钗细,花飞香粉干。 寺门烟雨里,混作白龙看。

去年秋分时节,与野风探路群朋友参加了2018中阳县“体彩”杯登山赛。我们抱着健身怡情的初衷,完成了谭沟∽石堡寨∽柏洼山穿越,与柏洼山侧身而过,记忆犹新。

石堡古寨

美丽的傅山故里柏洼山,深藏于吕梁大山中。站在山颠远望群峰逶迤好似不用浓墨重彩勾勒的山水画。春风拂来,漫山的树木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哗哗声,柏洼山真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好去处。看惯了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尝试一下吕梁.中阳小众景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岂不快哉!

注:蒸汽机火车相片由中阳朋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快周末啦,别忙着工作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到吕梁中阳柏洼山浪浪~

吕梁中阳柏洼山,云儿悠悠,绿意繁茂。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漫步林间,看峰峦峭拔,松柏叠翠,古建韵长,顿觉心舒意畅。

夏日的阳光,在松丫间跳跃,洒落成星星点点,影儿婆娑,惟愿剪一段时光,摇曳成梦幻;清一曲欢歌,温暖了岁月。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从县城出发,开车3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半山腰,入目所及满目苍翠,远望山头白云缭绕,虽然日挂中天,心底却沁出了几分清凉。因为不是节假日,景区人不是很多,踏着石阶,循着小道,踩着零散落下来的松针一路向上,耳边鸟鸣虫叫,时不时还能看见跳跃的松鼠,感觉时光都慢了下来,晕开的闲适美好安宁。

据了解,柏洼山因松柏树居多而名,又以松柏树相依而奇,满山之树成双配对,一松一柏似出同根,成为千年植物生长之谜,而松柏拥抱,卿卿我我,相依相偎的景象,独无仅有,实为旷世奇观,俗称“情侣树”。行走其中,看松抱柏千姿百态,低眉间,有斯人可想,唤起心底淡淡的柔情,不由的满溢着幸福,可以说是浪漫一径。

一路行来,还能够看到许多古松柏,诸如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以及更多的无名古松柏,千姿百态。有的笔直挺拔、雄伟矫健;有的虬于扭曲,古朴苍劲;有的形如猛兽;有的状似珍禽,可谓惟妙惟肖,天然自成。在戏台西侧巨大岩石还有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

除了满山的松柏,柏洼山还有许多古建,古色古香,余韵悠长,其中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还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曾在柏洼山居住过一年,留下了许多传说,为柏洼山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王捂乃中阳县处士,不堪动乱世态,隐居于柏洼山介石房,研读道家学说,他还精通医理,曾妙解傅山医方,治愈一商人疑难病症,傅山闻知,深感王捂才智非凡,于康熙十三年(167)八月访王捂于“介石山房”,与王捂结为密友,朝夕相处,研讨医术,共议国事,切磋诗文,历时一年,与王捂同行出山。山房内原留有傅山手笔诗石一块,今已遗失。

除了医理和文化,傅山和王捂还对当地的柏籽羊肉有了深入的研究。据传傅山先生经常带柏籽羊肉回太原宴请宾朋。有一次,顾炎武北上太原来访傅山,傅山从中阳柏洼山带柏籽羊肉回太原,制成柏籽羊肉包子款待顾炎武,顾炎武食之大赞。后来,傅山为敬孝道,在八珍汤的基础上,以柏籽羊肉为主要原料母亲研制了柏籽羊肉杂割汤—— “头脑”,其母陈氏常饮此汤,高寿八十有四。后来傅山将食方传于清真店,易名“清和元”,又写“杂割头脑”四字,意为民族失国之恨,又叫人天亮前打着灯笼来吃,取“天不明人欲明”之意,融入一份晋阳文脉、“忠孝”气节。但是,那时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太原品尝之人众多,柏籽羊肉就被其它羊肉代替,盛行至今300余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整个下午,采风团一行人轻轻浅浅的踱在石板路上,阳光慵懒,微风薄凉,悠游此境,且行且停。翠绿的山,被装裱成眸子里别样的风景;久远的传说,翻飞成岁月如歌。思绪随风,偷得浮生半日闲,读着夏日风情,守着先贤情长,看松柏两三浓情相依,在四五寸日光慢游,拈六七份惬意与松鼠鸟虫说着悄悄话,安闲静坐,草木皆美,让时光都慢了下来,定格在最美的风景里,醉了心神,更醉了流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0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