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乌珠穆沁大草原的秋季攻略,景美人少,拿走不谢

西乌珠穆沁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的重要组成部份,该区域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这里流传着草原上最原始的天簌之音——乌珠穆沁长调,繁育着世界上最美的马种之一——乌珠穆沁白马,有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乌珠穆沁搏克,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巴拉根河游牧部落,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锣鼓草原过渡特色的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有成吉思汉寻找宝马的瞭望山……这里地大物博,美景众多,没有人挤人的尴尬,没有塞车的烦恼,没有雾霾的污染,没有高额的门票,是值得将其放入我们旅游目的地清单的好地方。

乌珠穆沁大草原的秋季攻略,景美人少,拿走不谢

西乌珠穆沁那么美,该怎么玩呢?渝帆曾于今年的八月份、九月份两次前往西乌珠穆沁游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自己的游玩经验,现整理出本篇西乌珠穆沁的秋季游玩攻略,希望对有意前往旅行的你有所帮助!

观一次乌珠穆沁白马

蒙古族,是一个生于马背、长于马背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都在早原上骑马放牧,以日月星辰为坐标,把老旧的岁月酿成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众多的传说中,一个关于乌珠穆沁的格外传奇,相传在很久以前,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麓下祖祖辈辈生活着乌珠穆沁部落的族人。忽一日,他们决定骑上马背离开家乡,一路向东,去开辟一种全新的生活,而早已适应了雪山生活的白马,则成了他们统一的远行伴侣。乌珠穆沁人与留守家乡的人分手告别时,头裹白纱,身着白色蒙古袍,骑着白马,并泪眼执手相约,他日再相见,这苍茫天地间的纯白色,便是后代子孙别后重识的标志。白色,在乌珠穆沁人眼中,甚至在整个蒙古族的信仰里,都是和平与圣洁的象征。再没有哪种颜色,能够代替白色曾带给他们的美好与感动。

另外,乌珠穆沁白马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御骑,如今也是内蒙古四大名马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种之一,所以到了西乌珠穆沁,是一定要去看看白马的。不过能不能看到,也需要缘份,现在很多牧户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养白马的并不多。现在整个西乌珠穆沁的白马也不过5000匹左右,要看白马需要去一些白马专业户或白马合作社才能看到。

乌珠穆沁马有走马和奔马两种。走马多数会走对侧快步,因此疾行时步伐矫健平稳,人们骑乘不会有强烈的颠簸感。因走速快,姿行美,所以走马被列为草原“那达慕”盛会的表演项目之一。

奔马,则要求马匹四肢有力,耐久力强。上个世纪闻名华北地区的草原民兵“白马连”就出自乌珠穆沁草原,曾28次为党政军领导和外宾进行表演,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民兵连队,在草原建设、军事训练、保卫边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卓著。

听一次乌珠穆沁长调

乌珠穆沁长调是北方草原最古老的民间曲调之一。是心灵与大自然,天籁与声籁的完美融合,是在游牧民族心里回荡的大自然的呼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表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记得北京波罗旅游负责人吴昊先生在给我们介绍锡林郭勒时,就特别提到了一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音乐,至今仍作为锡林郭勒牧民生活的一部分,以最原生态的魔力唱响草原的星空……”在当地民间,更是流传着一种说法,会走路的就会搏克,能说话的就会唱长调,可谓深入人心,基出深厚。

在乌珠穆沁旅行期间,我们多次感受到蒙古长调的魅力,很多时候在蒙古包里、在餐桌上,一言不合,就来几首长调唱和,虽然渝帆有的听不太懂,却能读懂草原人民写在脸上的欢愉与幸福。难怪有人会说,长调是蓝天上一只翱翔的雄鹰,是马背上一段颠簸的传奇,是毡包里一碗醇香的美酒,是草原上一阵飘溢的乳香,是姑娘脸上那一朵羞涩的红霞,是牧人心中那一片缠绵的回忆,是尘嚣中来自天籁、来自远古那一曲空灵的绝响。

见证一次蒙古包迁徙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逐水草而徙的游牧民族(近年来随着划分草原,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定居放牧),他们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必须进行四次大迁徙,小迁徙则有可能达十次以上,目的是使各处的草场得到休养,下一年再继续放牧,据蒙古族民俗专家孙秋春大叔给我们讲,蒙古包的迁徙又叫转场,一般按照“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原则进行迁徙,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季节的气候变化导致牲畜“夏壮、秋肥、冬疲、春亡”的影响。

所以蒙古族人民会依据草原的地势、气候、草场情况,选择在饲草、水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放牧,从而增强抗灾能力,他们的基本标准是,所谓春洼,就是春天要选择地势低的地方,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或有地表、地下水源,地势低的地方往往水源足,牧草返青早。

所谓夏岗,就是夏天要选择在山岗上安营,山岗上有风,比较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而且下雨也不用担心。所谓秋平,则是秋天要选择在平地扎蒙古包,平地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更为丰茂。而冬阳则表示,冬天要选择向阳的地方扎蒙古包,便于采暖,气温较高,有利于牲畜过冬。

我们在乌珠穆沁草原上游玩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家牧民准备搬迁自己的蒙古包,主人说夏天过完了,现在蒙古包所在的山岗上风大,需要换一个地方继续放牧,同时现在蒙古包周边因为长期踩踏,对牧草也有一定���影响,需要搬迁后让它们得到很好的修养,明年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看一次草原星空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大气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而且无论城乡,夜里到处都是灯火辉煌,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太难了,即便是有,那也是极少的,稀稀拉拉的几颗而已。而草原上则不同,这里没有污染,地广人稀,晚上也少有灯火,除开偶尔雨夜或阴天,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可以看到满天繁星的。这种银河带来的震撼,真是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够感受。

在乌珠穆沁草原,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凭肉眼看到满目的繁星,令人震撼的繁星,这在内地真的是看不到的风景。

骑一次马在草原上奔驰

到草原上旅行,每个人都希望有机会去策马奔腾,这肯定是人皆好之,但却不一定每一次都有机会去体验和感受,这要取决于你去的目的地,当地是否有开放骑马体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那肯定是内地小公园里骑在马背上走两圈或小跑两圈比不了的,想想都很过瘾,不过自己也要量力而行,要注意安全。

去一次巴拉根河看看当地的游牧部落

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而秋天的草原却是一片金黄,夏天有夏天的美丽,秋天有秋天的韵味,巴拉根游牧部落是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被评中国最美的乡村,是渝帆在内蒙古看到的最原生态的游牧部落,没有多余的人工建筑,蜿蜒曲折的巴拉根河如同一条天空中飘下的玉带一般,镶嵌在金黄的草原上,非常漂亮。

巴拉根河游牧部落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以南50公里处,占地面积为82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连绵起伏的草原,还有蜿蜒挺立的高山,灌木丛生的草甸草原,树木繁盛的森林草原,荒凉萧瑟的沙漠草原——这延绵过渡的各种类型草原,绝对颠覆了我们对草原的想象。

巴拉根河游牧部落是前往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天气不好,急着往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去,所以与巴拉根河的游牧部落擦肩而过,也正是因为第一次去的时候天气不好,才促成了我们第二次再去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第二次自然不能再擦肩而过了。

山虽不高,但却有三个梯级,在下面的时候,我们以为几分钟就可以上去,然而上到山头的时候,发现上面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当我们再次爬上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个更高的,真是山外有山(在下面是看不到的)。要知道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景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美丽的巴拉根河美景驱使我们登上了最高的山峰。

花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终于登上了最高处,山上的风非常大,戴着的帽子都被吹跑了四五次,要是身子单薄一点,估计就会被吹跑。除了风大,还比较凉,秋天嘛,有大风,气温肯定也相对较低,所以要上去玩的朋友,一定要多穿一件衣服。不过上面的景观,对得起我们的二十多分钟的攀登,也对得起渝帆向大家的推荐。

去一次古日格斯台欣赏秋天的白桦林

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个我老是记不住名字的地方,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余脉的西麓,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东南部55公里处,从西乌旗开车过去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一次往返就得大半天时间,但是在9月份四天的西乌之旅,我们却去了两次,可能很多人不解,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要去两次,因为这里太美了,美得不要不要的,即使是两次,其实我们都还是没有玩尽兴。

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南部与赤峰市的塞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坝---石鹏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为98931公顷,是西乌旗难得的一块山地型草原,这里有河流、有森林、有高山,有西乌旗其它地方所不具有的地貌特征,也算是颠覆了我们对西乌旗的固有印象。

同行的蒙古族专家孙秋春大叔给我们介绍说: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该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日格斯台山”蒙语命名,汉译为“有狍子的山”的意思,该山海拔为1957米,是锡林郭勒盟最高的山。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典型、最完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东亚阔叶林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草原与森林双重交汇过渡的典型地带,是连接各大植物系的纽带和桥梁。自然保护区生物类型多样,动植物物种丰富,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

去一次半拉山,看看秋天的金莲滩

半拉山又名遥鲁海日罕山,与白桦林一样,我们也去了两次,两次的时间只间隔了两天,前一次遇上下雨,冒着雨只匆匆的拍了几张照片就撤了,留下很大的遗憾,所以二天之后,我们从行程中挤出半天时间再次来到这里(其实挺不容易的,从西乌旗到半拉山车程得二个小时左右,往返就大半天了,若非是真的有吸引力,我们断不会作出这样的行程安排)。

这个景点不大,并没有太多的资料,景区唯一的资料是这样介绍的,遥鲁海日罕山(又名半拉山),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古若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个景点。

这个景点也就是一座山,或者说只是半座山,因为这个山的形状奇特,一侧是缓坡,一侧是悬崖,仿佛被斧头劈掉了一半,所以非常神奇。

传说先民为取之生存饮用水��劈山凿石,劈掉了山的一半引来了这条巴拉嘎尔河。山前是巴拉嘎尔河自然形成的蒙文“奇特”二字;左是蜿蜒起伏的大兴安岭余脉;山下为巴拉嘎尔河;远处是金莲洼。

登上半山腰,风光果然迷人,这时候夕阳斜洒在山下的金莲滩上,将山下的草木染成一片红色。下面的乔木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大家可能会有些不解,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的呢?其实是因为下面有一条巴拉嘎尔河,而这些乔木正是沿着这条河流生长的。

我们站在悬崖边,前面是九十度垂直的断面,尽管只是半山腰,但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下面的牛羊都看不太清楚,树木看起来也只有牛羊那么大。恐高症者,肯定不敢往下面俯瞰。

这里的视野极为开阔,山下的草原、羊群、巴拉嘎尔河都尽收眼底,这是一个非典型的草原,在整个锡林郭勒,这也是我们唯一看到的一座高山

看一看西乌旗的男儿三艺博物馆

千百年来,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除了能歌擅舞之外,女人们必须要会做白食、挤马奶、会毡绣等工艺,而男人们要能骑擅射,从元代起,他们将博克、射箭、赛马三项活动合称为“男儿三艺”,成为他们必须要会的技艺,这在战场上是生存技巧,在和平年代也是那达慕大会的固定项目,直到今天仍是衡量蒙古族男子有无本领的标志之一。

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男儿三艺,西乌珠穆沁旗还特意建了一座男儿三艺博物馆,里面就集中展示了这三个技艺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这也是人们了解内蒙、了解当地文化所必须要参观的地方,自然也是渝帆要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看一看草原的秋季打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南方大量的农作物都开始进行秋收,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付出也在这时变成金灿灿的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溢满喜悦。而北方的草原上,虽然没有粮食收入,其实也进行了他们的收获季,羊群会开始售卖(因为冬天草原上没有牧草,所以必须要卖掉肉羊,只留下一些母羊在来年产羊糕),而且草原上的牧草在叶绿素慢慢消失之后,也要进入全面打草的劳作。

短暂的秋天过去,牧民将迎来漫长的冬季。秋天打草的目的是为了给畜生备冬,因为草原上冬天会下雪,牛羊都没有牧草,所以趁着牧草枯草的时候,割掉一些,晒干后作为牛羊冬天的食物。

秋天的草原上,很多地方都在打草,有的人比较勤劳就自己草场自己打草,全家出动,或兄弟、姐妹几家合作上阵;有的懒一点的,就租机器、雇人、雇车打草的,图省事。

打好的草,���的用于喂自家过冬羊,算是自给自足的;但也有打草喂羊兼卖草,反正这儿草好草高,多赚一点儿是一点儿,成了牧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基本上年年都会打草。这些草有的会卖到内地的一些马场,有的会卖去苏尼特等没办法打草的荒漠型草原的牧户。

吃一次手把肉,吃一次涮羊肉

草原上的人们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他们看来,人是不用吃青菜的,因为牛羊天天都吃的青菜,他们自然会获取青菜的营养,所以人们只需要吃他们的肉,一样可以获得蔬菜的营养。那么去了草原就要像草原人民一样,天天喝奶茶,喝奶嚼口,吃手把肉,享受这些美食,乐在其中。

草原上的新鲜羊肉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入鼻的香味,入口的感觉,获得的营养都是上乘的体验,草原上的羊天天在草原上奔跑,运动量大,天天吃的都是沙葱、野韭菜及一些草原上的中草药,那营羊真是内地圈养的牛羊所比不了的。

后记

乌珠穆沁很美,美在它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锡林郭勒大草原里面最丰茂的草甸草原;美在它有世界上最美的乌珠穆沁白马;美在它传承有草原上最动听的乌珠穆沁长调;美在它没受有污染、可以观看到我国最纯净的星空;美在没有太多的游客,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美在不需要高额的门票;美在没有塞车与人山人海……

乌珠穆沁,值得我们列入我们的旅行计划!

Hash:a582e8a4d52d7e8e13d538c4dccc6abcccf8e05c

声明:此文由 渝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30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