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地区行政地(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处,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江面约60米,海拔3225米;东北紧邻214国道,西南500米处为今卡若村,南依扎日山,北接子隆拉山。卡若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两次发掘。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年代距今约5550-4100年。卡若遗址已经发掘的1800平方米有面积内,建筑遗存十分密集,上下重叠,左右相并。其类型也比较复杂,有房屋、烧灶、圆型台面、道路、石墙、圆石台、石围圈和灰坑等。卡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内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根据房基剖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圜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遗址内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其次为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中早期红陶较多,晚期灰陶较多。该遗址是西藏高原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遗址,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其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

卡若遗址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和西南边疆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卡若遗址是迄今西藏高原保存最好、最系统、年代最正确、遗物和遗迹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和探究高原史前时期人类文明及其所处环境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交通要从昌都搭便车或包出租车,出租车大约收费100元。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县卡若村

昌都卡若遗址旅游指南,出发之前先来看看吧

15:23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卡若区城东南约12公里的卡若村,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它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年代从现在起一直延续到4000~5000年前,并被命名为卡洛文化。

卡若遗址发现于1977年,1978、1979、2002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达3040平方米,是世界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1996年,卡洛遗址被列为国家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中发掘出的房屋遗迹二十余处,还有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和粮食、兽骨等,对于研究西藏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一游,但交通不便。

卡若遗址的住宅建筑。根据初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木结构草泥墙建筑。用草泥浆混合建造墙体,可提高墙体的强度,使其不产生裂缝。房屋表面先用土块垫平,再捣碎或烘烤,使之坚固耐用,房屋中央有石制的炉子。房屋内部及周围均较均匀地布满柱孔。二是半地穴式卵石墙结构,居住面整齐、坚硬。

墙以石墙靠穴而筑,黄泥抹缝,多为方形,从村庄布局来看,那时人们居住的区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房子的残骸像是打破了叠压关系,较为复杂,可分为3个时期的残骸,至少延续了500年。

原有的村庄布局除了房屋,还发现有石路、石墙、窑洞等建筑,说明居民正在努力改善居住条件。

卡若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粟粒和谷灰,这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西藏就已经有了原始的种植。也已知道要选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粟类进行栽培。考古工作者发现,粟这一粮食作物在我国已经种植了7000多年。此处出土的粟粒谷灰与西安半坡遗址窖穴粟粒谷灰形态基本一致。似乎卡若遗址的先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把农业作为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狩猎和采集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和田旅游 | 皮山县赛图拉哨卡遗址

来源:和田文旅

打卡红色地标丨万仙洞战斗遗址

打卡红色地标

致敬峥嵘岁月

今天我们打卡的是万仙洞战斗遗址。

万仙洞洞口

该遗址位于溪丘湾乡徐家湾村仙女山。

1931年春,贺龙率领红三军东下,开辟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在路经巴归兴根据地时,留下一百多名伤病员就地护理。县委为了避免敌人“围剿”锋芒,将小龙之伤病员移送到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后方留守处——万仙洞。

1931年4月,红三军主力刚刚离开巴归兴根据地,“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就令王陵基代理总指挥,率所部万余人顺江乘80多条木船进驻巴东县城。随后,王陵基令张杰旅从香溪登陆追剿红三军,自率主力抵宜昌,坐阵指挥追剿。张杰率部到达兴山后,获悉红三军已去远,即进犯巴归兴根据地中心地带。为避敌锋芒,黄大鹏将设在万仙洞内的修械所、医院等后方机关部分转移,其余包括伤员共200余人仍留于洞内,成立留守处,由谭炳武任主任,由连长王载元挑选30多名优秀战士,凭险抗敌。黄大鹏自率主力队伍,在洞外游击,以牵制敌人。

万仙洞洞内(从内向外看)

万仙洞,位于小仙女山的悬崖之上,地势险要,洞口的右下方有一道长约一里的漂口,漂口内堆积着许多泥沙和碎石,漂口之上有一道因山洪冲刷而形成的小槽,槽上架着数丈高的木梯,上到木梯顶端,还要攀援数丈长的绳索才能达到洞口。万仙洞对面是松木岭,中隔深涧。洞口宽28米,高25米,深不可测,中生天然石楼一座,内有阴泉。为防敌人进攻,洞口筑有掩护墙。

张杰亲率司令部及一个团驻天池岭,派一个团控制巴归兴边界及仙女山制高点,派另一个团于4月26日开始向万仙洞发起持续不断的围攻。敌军指挥所设于松木岭,凭借松木岭地形,构筑工事,用重机枪、八二炮、迫击炮轮番轰击万仙洞,同时派队伍对万仙洞进行轮番攻击。洞内战士在连长王载元和留守处主任谭炳武的率领下,坚守洞门,英勇抗敌。敌多次登木梯爬至洞口,均被洞内红军用子弹和石块击退。为了防止敌人攀梯入洞,王载元用计烧掉了洞口的木梯。敌军见一时难以攻下,遂在火力掩护下,爬到洞顶,向洞内投巨石、掷手榴弹。同时,敌人还拾来稻草,浇上煤油,掺和辣椒点燃,烧烟熏洞。

战斗中,已升任“三县联防剿共总指挥”的皮秋宾还写信劝降:“你们已经势如骑虎,不能下背,何去何从,应从速抉选。只要涤面而洗心,决不查究既往。共产党的多数优秀分子,当知呈请上方,保荐录用"但守卫部队不为所动,坚持同敌浴血奋战,坚决保卫万仙洞。

此时,黄大鹏、涂美中在洞外率部与敌人作战中,被敌人截为两部,一部在贾家坡,一部在黄家山,情况十分困难和危险。后经过辗转作战,两部才得以汇合。

万仙洞内残存墙体

墙体上的标语

为了解救万仙洞之困,革命队伍一方面攻打两河口、阳坡、下谷坪、九道梁等地反动团防,以诱川军离开;一方面派人乘夜间穿过深山老林,从涧道给洞内红军送粮食和猪肉,鼓舞士气,同时,还送去黄大鹏写给留守处的信。黄大鹏在信中要求洞内红军要沉着,要坚守,必须人在万仙洞内。接信后,留守处在洞内及时召开党支部会议,表示坚决执行黄大鹏的指示,坚持与敌战斗到底。

万仙洞洞内全景

在洞内党组织的领导下,万仙洞留守军民,浴血奋战,一直坚守18个昼夜。5月13日,留守军民弹尽粮绝,伤亡过半,在敌猛烈攻击下,万仙洞失陷。洞内人员除留守处主任谭炳武和战士龚发金跳崖幸存,10多个妇女、小孩破洞后被释放外,其余200余人被敌军押至天池岭杀害。

万仙洞洞内

万仙洞战斗惨案碑文

2008年5月,中共巴东县委、巴东县人民政府在万仙洞山腰的公路旁立碑纪念。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 辑丨周开月

编 审丨田 苗

签 审丨李 芬

往期回顾

■ 速看!这次会议,事关巴东安全稳定!

■亲上加亲!硚口区、黄陂区对口帮扶巴东县首个重点帮扶项目落地~

■【最美财政人】潘本凯:一颗匠心,执着坚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28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