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余脉的西麓,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东南部55公里处。自然保护区的南部与赤峰市的塞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坝---石鹏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东北部分别于西乌旗其他乡镇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度03分45秒—118度48分36秒,北纬44度18分21秒—44度34分52秒,保护区总面积为989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391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44.4%;缓冲区面积1588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6.1%;实验区面积3912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39.5%。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为60078.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7%;草原35091.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5%;湿地376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该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日格斯台山”蒙语命名,汉译为“有狍子的山”的意思,该山海拔为1957米,是锡林郭勒盟最高的山。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2008年5月,被评为盟级环境教育基地,2012年1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审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锡林郭勒盟境内第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有管理人员25人。保护区管理处现设6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保护科、科研监测科、宣教科、计财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二个林业公安派出所,2个管理站,7个管护点,3座瞭望台,有专职护林员70名。

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典型、最完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东亚阔叶林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草原与森林双重交汇过渡的典型地带,是连接各大植物系的纽带和桥梁。自然保护区生物类型多样,动植物物种丰富,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有森林、沙地-伏沙地复合群落、灌丛、草原、草甸、湿地6大植被类型,包括了10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80个群系。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实地考察,区内有苔藓植物22科75种,大型真菌植物16科52种,其中可食用真菌有蒙古口蘑、野蘑菇、金针磨、木耳、毛木耳等30余种,药用真菌有大马勃、小马勃、紫马勃、灵芝等10余种;维管植物94科330属654种6变种,有野大豆、草苁蓉、沙芦草、内蒙古大麦草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有山丹、芍药、龙胆、沙参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20种;有甘草、秦艽、达乌里龙胆、防风、黄芩、远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6种;有猪毛菜、蕨菜、黄花菜、山葱、龙须菜、野韭菜等野菜100余种。

由于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隐蔽、觅食、栖息和繁殖条件,成为野生动物活动场和避难所,每到繁殖期,有大量的黑鹳、大鸨等珍稀濒危鸟类来这里繁衍生息。经调查确定,保护区内现有脊椎动物66科223种,其中鸟类有165种,兽类有44种,爬行类有5种,两栖类有3种,鱼类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大鸨、金雕、丹顶鹤4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琴鸡、鸿雁、大天鹅、灰鹤、大雁、燕隼、青羊、马鹿、雪兔、狼、草原雕、猞猁等2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名录》中记载的33种,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21种,被列为《世界受胁鸟类》的有5种。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流径7万多平方公里乌珠穆沁盆地的9条河流,其中有5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属乌拉盖水系,河流总长度为1123公里,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保护区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涵养着乌珠穆沁盆地70%的河流量,是乌���穆沁草原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与经济线。

保护区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对保护区主要路口及重点保护区域制定了防火宣传及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对保护区四至界限埋设界桩。保护区每年利用“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境纪念节日,通过媒体、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意识。所以,内蒙古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是集保护、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1、保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北麓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容的物种多样性。

2、保护乌珠穆沁盆地国际重要湿地乌拉盖水系河源湿地生态系统。

3、保护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野生马鹿(东北亚种)、斑羚、青羊、野猪、猞猁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

4、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大鸨、黑鹳、金雕、丹顶鹤、黑琴鸡、红脚隼、黄脚隼、蒙古百灵、兀鹫、蓑羽鹤及其珍稀濒危鸟类的繁殖地。

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9月1日期执行

素有巴山屋脊、生物宝库之称的化龙山,位于镇坪县境内。

化龙山,又称小神农架,最高峰海拔2917米,系岚河和南江河的分水岭,山水林云情景交融,地质地貌景观丰富。

化龙山区域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抬升,由下而上依次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暗针叶林带,植物带谱显现,反映了由暖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特点。化龙山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受历次冰川破坏作用影响较小,从而保存下了众多的古老植物种群,尤以珙桐、水杉、长序榆、香果树、杜仲、银杏、龙卷柏等最为有名,有古老植物避难所之称,是生物界极为珍贵的原始底本。

化龙山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鸟类141种,兽类78种,两栖爬行类3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0种。同时,化龙山也是濒危植物的集中产地,有种子植物154科、1731种,比神农架多12科,比太白山多33科,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3种。化龙山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有“巴山药带”之称。

龙山盛夏

龙山盛夏 | 鸟瞰

零散分布在沟谷狭长地带上的化龙山

龙山盛夏 |天空

化龙山奇峰林立、青山披覆、原始林海莽莽;高山草甸湿地、碧草连天;化龙云雾、雾锁龙盘、景观奇特、气象万千。主峰处“金狮照宝”惟妙惟肖,民间传说优美动听。山水林云情景交融,地质地貌景观丰富。春季山花烂漫,化龙春雪景致奇特,夏季气候凉爽怡人,秋季层林尽染,五花山色,冬季白雪皑皑,积雪难融。高山区和低山区季度转换时差达60多天,一山四季如时空流转。化龙山由于海拔落差极大,谷深水急,瀑潭成叠,气势壮观,是集山水、林海、云天、绿野、山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宝地。

▲化龙山

▲化龙山

▲化龙山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以立法的形式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既担负着保护环境资源的历史责任,也肩负着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的政治使命:

一是地理位置特殊。化龙山保护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区内山势陡峭,土层较薄,森林植被如果遭受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涵养水源。依法对化龙山进行保护,可以通过法律的引导作用,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为丹江口水库提供优质、充足的水源,保证国家南水北调中线重点工程正常运行。

二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依法加强化龙山保护区管理,能够全面、有效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资源,促进拯救巴山濒临物种,筑牢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网,为研究巴山特有动植物提供法律依据。

三是整合优化管理机制。由于上位法对自然资源保护区的相关规定比较零散,并且很多规定已经不再适应地方发展实际要求,多头执法导致监管缺失问题突出。《条例》的制定,有利于理顺保护区保护管理机制,精准打击各类破坏自然保护区违法犯罪,实现“一区一法”战略部署。

四是进一步强化保护理念。《条例》的精神就是引导当地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促进实现“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的安康发展模式。

《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9月1日起执行

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四届] 第五号

《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已于2018年4月24日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6月27日

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

(2018年4月24日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18年5月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保护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拯救巴山濒危物种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化龙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和平利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面积28103公顷。化龙山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具体范围、界线和功能分区以国务院批准的文件为准。

第三条凡在化龙山保护区内及其周边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化龙山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化龙山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化龙山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化龙山保护区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检举、控告经查证属实的,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给予检举人、控告人适当奖励。

对在化龙山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保护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化龙山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化龙山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科研、建设、管理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林业、环保、公安、住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安监、工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

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化龙山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化龙山保护区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

化龙山保护区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引导村(居)民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按照保护和管理的要求,配合做好社区共管工作,合理安排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第八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依法负责具体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化龙山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化龙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三)依法保护和管理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建立化龙山保护区自然资源档案,负责化龙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

(四)依法查处或协助查处破坏化龙山保护区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设施的违法行为;

(五)组织或协助开展与化龙山保护区相关的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

(六)组织开展化龙山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社区共管工作;

(七)在不影响保护化龙山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实验区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与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建立健全联合保护机制,依法制定化龙山保护区的联合保护公约和章程,协调做好森林防火、林地管理等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农林科技、环保、公安、住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安监、市场监督等有关部门与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的执法协作机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推进执法监管。

各部门对属于各自监管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依法予以查处。必要时,可以依法委托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执法。

第十一条市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化龙山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依法保护化龙山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财产安全,维护化龙山保护区内的治安秩序,依法查处化龙山保护区内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经国务院批准的化龙山保护区面积、功能分区、界线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化龙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是化龙山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化龙山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应当严格按照化龙山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进行保护。

第十三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界线上设立界碑、界桩等界标和其他警示标识。

第十四条核心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

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缓冲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六条经批准在化龙山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开展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活动的,应当在活动结束后向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

第十七条实验区内,可以依法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第十八条在化龙山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编制方案,方案应当符合化龙山保护区管理目标。

在化龙山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应当严格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化龙山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严禁开设与化龙山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第十九条化龙山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化龙山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化龙山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完善化龙山保护区生态和资源监测体系,在化龙山保护区内的林麝、珙桐、化龙山黄堇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域、典型植被群落所在地域,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并建立化龙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数据库和监测档案;定期对化龙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状况和保护成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完善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在资源调查、森林生态系统监测、迁徙物种保护、外来物种入侵、发掘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二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建立科普教育场所,编制具有化龙山保护区特色的科普教材和视听资料,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在化龙山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非法野外用火;

(二)砍伐,采脂、割漆、掘根、剥树皮、采药、采挖树蔸或者其他野生植物;

(三)放牧,狩猎、捕捞野生动物;

(四)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五)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取土;

(六)对河流进行截流、改向、填堵或者其他改变;

(七)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污水、废气,倾倒固体废弃物;

(八)携带、引进、培养、繁殖外来物种、转基因生物;

(九)擅自移动或者破坏界标;

(十)破坏其他保护和管理设施;

(十一)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与化龙山保护区内集体所有林地的管护者签订保护管理协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第二十五条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应当会同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化龙山保护区内人口管理,除因婚姻、收养关系外,严禁化龙山保护区以外的人员迁入到化龙山保护区内居住。

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相关移民搬迁政策,在尊重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化龙山保护区的原有村(居)民逐步迁出,对迁出的村(居)民予以妥善安置。

第二十六条在化龙山保护区内的单位、村(居)民和经批准进入化龙山保护区的人员,应当遵守化龙山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化龙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将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列为本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把化龙山保护区纳入本级森林防火规划,列为重点防火区。

森林防火期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在进出化龙山保护区主要路口设立临时性森林防火检查站,负责对过往行人和车辆进行防火检查。

第二十八条化龙山保护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按照保护优先的要求,符合化龙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

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在编制规划时,涉及化龙山保护区的,应当与化龙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衔接,并书面征求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会同镇坪县、平利县人民政府在化龙山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共管区域引导群众或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符合生态保护的种源采集、当地中草药栽种、养蜂等林下种植、养殖活动,并予以技术和资金支持。

第三十条化龙山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抢险救灾、旅游服务等需要劳动用工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聘用化龙山保护区内集体林地管护者和周边村(居)民。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不向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九项规定的;

(三)未经批准进入化龙山保护区或者在化龙山保护区内不服从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化龙山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化龙山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三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妨碍化龙山保护区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化龙山保护区管理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市级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或者擅自变更化龙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的;

(二)开展参观、旅游活动未编制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不符合化龙山保护区管理目标的;

(三)开设与化龙山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等项目的;

(四)不按照编制和批准的计划、方案开展相关活动的;

(五)违法批准人员进入化龙山保护区的核心区,或者违法批准外国人进入化龙山保护区的;

(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五条林业(农林科技)、环保、公安、住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安监、工商(市场监督)等有关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化龙山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市、县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化龙山保护区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化龙山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广告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外发现雪豹的身影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外发现雪豹的身影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晋升为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7年7月12日,国办发(2017)6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黑龙江盘中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批准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晋升为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兼有保护森林生态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在原陕西省汉西林业局上南河林场基础上成立的,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留坝县境内,海拔950~2602米,总面积8520公顷;其中核心区2804公顷,缓冲区2510公顷,实验区3206公顷。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植物区系、动物区系交汇过渡的秦岭山脉,蕴藏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我国秦岭大熊猫、羚牛分布的西南边缘区域,也是陕西秦岭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分布的边缘地段,在秦岭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种群壮大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保护区成立以前,国内科研人员和美国密歇根洲立大学的研究专家们共同对秦岭的卫星照片进行分析对比,惊奇地发现,秦岭山脉中最绿的一块版图就在摩天岭自然保护区。经过现场实际布点调查核实,印证了卫星照片上所看到的景象。这意味着,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山脉中最绿的一个皱褶。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保护区内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增加和活动范围扩大,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稳中有升,栖息地得到更好保护。相信不久的将来,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将成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中一颗璀璨明珠。

省汉西林业局供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26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