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风电产业园

驱车驶入察右中旗境内,车窗外,在草被稀疏的荒地上偶尔能看到小片的土杨树,它们保持着一个奇怪的姿态:树冠和树干都倾向东南方。这是风的杰作。这里的风具有储量大、分布范围广、稳定性高、连续性好、破坏力小等特点,是发展风电的理想场所。

风电产业园

察右中旗辉腾锡勒草原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察右中旗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精心构建发展平台,风电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绿色能源开发已经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加快乌兰察布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新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介绍(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传统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全区玉米制种面积和制种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35%以上。而在全疆玉米制种的版图上,地处新疆北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拥有广袤的天山雪水冲积平原,是新疆制种的黄金地带和杂交玉米种业发展基础最好、水平最高、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良种辐射从疆内拓展到东北、华北、黄淮海、西南及中亚、西亚等玉米种植区。

立足区位条件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种业产业优势,以保障国家玉米供种安全、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昌吉市近两年以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在“一粒种子”上做文章,推动昌吉市玉米种业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示范、服务等环节紧密融合,集聚现代要素,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提高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科研体系市场化加速成果转化

种业为本,科研为先。发展种业离不开高科技支撑,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又离不开种子企业,而种子企业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指导协助。

“我们创建产业园振兴种业,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市场化种业科研创新体系,以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研发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由国内专家、自有科研人员、国外专家组成的商业化育种研发团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冯卫说。

园区内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成员单位。

在产业园创建的项目推动下,企业不断完善种质资源库各类育种材料,通过搭建九圣禾科研平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同时,我们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稳定的资源引进利用、品种合作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科技合作。”公司总裁王爱华说,“通过研发合作,企业培养了一支自主创新的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

研发体系的建立,为形成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目前,公司已拥有141个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其中增强抗倒伏性能的“九圣禾2468”品种在中国三大玉米主产区华北区、黄淮海区和西北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得到普遍认可。

同样,作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华西种业,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玉米新品种,目前通过自治区和国家审定新品种30多个。“我们被确定为新疆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参与南北疆早、中、晚熟玉米品种选育中心等项目,研发投入从过去营业额的3%提升到现在的5%以上,实现研发、生产、推广等多环节同步发力。”华西种业总经理杨军善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赖显梅介绍,产业园建设促进了企业育种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实现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相互衔接,目前园区建成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1个,30多个品种通过国审省审。

金融支撑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力

发挥企业育种制种主体作用,高度集聚种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帮助企业打破融资瓶颈。

昌吉市产业园创建以来,通过发挥昌吉市国投公司融资担保平台作用,建立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已帮助涉农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亿多元,解决了多家企业在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示范基地建设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同时,我们与市农投公司建立起7100万元种业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资、信用担保方式,支持种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科研体系建设,联合科研攻关,建立完善育种制种全产业链条。”昌吉市国投公司总经理马少奇说,“由国企牵头建立基金,引导联合科研和产业创新,能得到大家共同的信任,形成合力解决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支持下,产业园打造出集种植服务、农技服务、农机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国内资源,建立农业管理、创新、服务机制,并联合众多市场主体和科研平台联合攻关,针对玉米制种的薄弱环节研制出新型玉米抽雄机。

“玉米抽雄机可以根据玉米植株高度不断调整自身高度精确抽雄,每小时抽雄15亩至20亩,抽净率达95%,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少奇说,提高抽雄精确度,需要人工采集成百上千万条数据存储到机械和电脑智能系统中,配合机械手臂锻炼才能实现。

同时,为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产业园采用财政补贴80%,农户承担20%的方式,大力推广制种玉米种植等方面的保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通过初步构建金融支撑体系,落实制种玉米保险补贴、贴息贷款、配套支持等扶持政策,产业园为种业企业、农户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大增强了创新驱动力,也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冯卫说。

高标准智慧示范打造种业高地

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马强是园区的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目前种植制种玉米100多亩。

“与早几年相比,种植管理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种地耗体力耗精力,几亩地就累倒一家人,后来种收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两年通过在整地、播种、灌溉等方面的精准化操作,玉米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马强说,通过与制种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销售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马强所说的变化,正是近两年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种业示范基地,打造智慧种业信息系统带来的效应。

据介绍,根据“扶强、扶大”的原则,按照“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的标准,产业园支持九圣禾、华西种业、祥丰生物科技等优势企业,建设高标准智慧种业示范基地,通过运用联合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一喷三防”、联合收割机收割等先进机械和技术,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播种—机械去雄—无人机飞防—果穗烘干—不落地加工”的玉米种子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推动节水灌溉中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完善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节水于一体的水资源科学利用体系,实现制种高效节水农田全覆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65%。

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全市采取“公司+农户+制种玉米基地”“公司+合作社/制种村+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种植,形成龙头企业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去雄、农机作业、加工、代储等服务模式,实现种业专业化分工,土地增收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在产业园要素集聚的作用下,除本土制种企业外,荃银高科、登海、东亚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以及多家国际种业巨头接踵汇聚昌吉,带来育种制种新技术新模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政策

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主要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

(三)农业产业强镇。奖补资金主要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原料基地、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集中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奖补资金不能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避免面面俱到;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市政道路,不得列支管理费,不得大量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发展休闲农业;不得与农机购置补贴等其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交叉重复。涉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布局区域有重合的,原则上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叠加投资比例累积不超过2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

广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

日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力度,自治区保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总体稳定,原则上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占比不低于50%,用于推动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方案》提出,广西将重点做强做优粮油、糖蔗、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中药材、家畜、家禽、渔业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现代装备、数字农业三大现代农业支撑产业,做精柑橘、荔枝、罗汉果、六堡茶、肉牛、肉羊、水牛奶、牡蛎、蜂业等一批亮点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链显著提升,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格局。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提升建设质量。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撂荒耕地复垦复种,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增强产业发展聚合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升级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区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2021—2025)五年行动,建成一批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程,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入实施“桂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广西好嘢”品牌,布局打造一批“桂字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打造广西农业品牌集群。

针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如何安排使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干部反映,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率高、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大的标杆。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三是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要做规划,申报材料需要提供项目的规划材料和实施方案材料。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 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

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经产业园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请、市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审核推荐、省级绩效评价和现场核查等程序,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决定将2018年批准创建并符合认定条件的2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山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

济南市济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济南市莱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青岛市黄岛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淄博市临淄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东营市垦利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烟台市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莱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青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寿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鱼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威海市文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莲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费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庆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临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东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莘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滨州市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菏泽市定陶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各产业园要以获得认定为新起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各地要加强对产业园工作的指导服务,合理规划产业园布局,健全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产业园管理创新,分产业推进园区建设;要加大用地、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农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强化要素支撑。要加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奖补资金监督管理,强化绩效评价,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严禁挤占挪用,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将按照“能进能退动态管理”机制,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持续进行监测评价并排名,编制发布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监测报告,按照分数高低,好的进、差的退。同时,强化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导,加快形成“四级联创、梯次推进”格局,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毛鑫鑫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6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