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王爷地甘草

王爷地甘草

王爷地甘草产自于蒙古族王爷地而得名,外皮呈橙红色、内部金黄、久存不变质。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之佳品,远销海内外。

王爷地甘草

甘肃狼渡湿地草原,人少景美的草原,当地人的避暑天堂

hi,客官,欢迎做客漫悠旅行A,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诗和远方

夏天和什么最配,在我看来,一是大海,二是草原。作为一个生活在海滨城市的人来说,想看碧海蓝天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看大草原就非常遥远了。然而,没有草原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一提到草原,脑海里瞬间冒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诗句……或许内心也住着一匹野马吧。

为了一解相思之苦,这次来到了甘肃定西岷县狼渡湿地草原。你可能会问,国内有那么多草原,为什么是她?新疆西藏略远,成本也不低,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甘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名字,狼对于草原来说,简直就是灵魂所在,狼渡这名字多形象,多霸气,听了就让人想要出发。

实际上,狼渡湿地草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还真和狼相关。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水草肥美,遍地都是野生动物,所以草原上时常可以看到狼群出没,他们在这里觅食饮水,因而此处被命名为狼渡。

狼渡湿地草原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以东70公里的闾井镇年家庄和狼渡村周边处,这里是青藏高原东段和秦岭山脉西缘的过渡带,平均海拔为2600米。

316国道在这里穿境而过,交通还是很便利。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餐饮娱乐,旅游设施也很齐全。难怪狼渡湿地草原会成为陇南、天水、临夏、兰州、西安等周边地区游客的避暑天堂,娱乐圣地!就连���这个沿海城市的人都为了她,千里迢迢而来……

整个狼渡湿地草原占地90多万亩,无论从平面眺望,还是通过航拍视角,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象。

路过一个濒临干燥的水洼地时,有些遗憾为什么此处留不住水,当视线被拉高时,乍看之下丑丑的水洼地,竟然成了一棵盘踞在草原上的大树。干涸的部分是她的树根,笔直的水道是她的主干,而那蜿蜒远去的小溪则是她发达的枝叶……这番景象让我不得不感慨,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当我从低矮的角度去看时,她只是一个干涸的水洼地;当我从一定高度去看时,画风突变,眼前不再是没有美感的干涸地,而是一棵生长在草原上的大树。究竟是丑陋的水洼地,还是天然的风景画,一切取决于你所站的高度。风景如此,人生亦如此。看着眼前风景,内心无比感谢大自然教会我的这堂课。

放眼望去整个草原,目之所及都是深深浅浅的绿,来得正是时候,这个季节的草原是最美的。草地上开满了繁茂的小花,这里一丛丛黄色,那边一簇簇白色,在这丰富多彩的花丛中,还间杂着一朵朵随风飞舞的蒲公英!

或白或黄的蒙古包像珍珠一样,错落有致分布在花草丛中,不远处有一匹马在悠闲觅食……

眼前这景象太舒适了,索性躺在花丛中,静静聆听风和花花草草之间的窃窃私语。

又或者,迎着风的方向,来一场恣意奔跑吧,无拘无束,随性自然才能配得上草原的气质呀。

在草原上,玩很重要,吃也不能落下!在我看来,出门在外,美食和风景同等重要!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美食给人以味觉上的慰藉!在狼渡湿地草原,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草原花丛里的蒙古包就是用餐所在地。

如果事先约定好的话,餐厅还会准备藏式风格的欢迎仪式,比如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哈达,端上青稞酒,满满的都是仪式感。

老实说,草原餐厅的菜口感都还不错,尤其是肉肠、土豆片和孜然羊排这三样,能让我吃得放不下筷子那种。

茶余饭后,如果不赶时间,你不妨就在蒙古包里唱唱歌练练嗓,然后任由你的歌声响彻在整个草原。如果你喜欢滑草或者骑马,又或者喜欢穿着民族服饰拍美美的照片,在这里都能一站式满足噢……

这个夏天,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去哪里避暑嗨皮,不妨就来甘肃定西岷县的狼渡湿地草原吧,你给她一天,她承包你一个夏天的快乐哟……

hi,客官,欢迎做客漫悠旅行A,关注我@漫悠旅行A,与你分享更多诗和远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收藏、转发

文图乃漫悠旅行A原创,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商用和转载,转载与合作请私信漫悠旅行A

文末附上实用攻略

详细地址:

岷县城以东70公里的闾井镇年家庄和狼渡村周边处

交通攻略:

1、建议自驾

2、坐车。岷县汽车站有车经过狼渡,如岷县汽车站—狼渡滩;岷县汽车站—沙金;岷县汽车站—礼县;岷县汽车站—锁龙!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价格:

10元

小Tips:

此处属于高原地区,来到这里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此外,早晚温差比较大,加上风大,要提前做好御寒工作!

海淀区九王坟: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王爷坟

孚郡王墓又称九王坟,是道光皇帝第九子奕譓的园寝。奕譓(1845-1877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孚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授命内大臣,加亲王衔。孚郡王是光绪生父醇亲王的唯一的同母弟弟,是光绪皇帝最嫡亲的叔叔,地位尊崇。生前养尊处优,死后哀荣优隆,上谥号为孚敬郡王,墓地也格外漂亮。

孚郡王墓(海淀九王坟)位于北京西六环附近

孚郡王墓单孔石桥

孚郡王墓单孔石桥

孚郡王墓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墓坐西朝东,南北宽80米,存有石桥、碑亭、隆恩门(面阔3间)、隆恩殿和宝城、宝顶等。碑亭坐西朝东,高8米,单层歇山式,四周各有一券门,上刻有缠枝莲花纹。隆恩殿面阔5间,前出廊,后出厦。

孚郡王墓碑亭

孚郡王墓文物保护标识

亭中立有九王墓碑,高7.5米。园寝北侧建有阳宅,为三进四合院布局。正殿隆恩殿高8.1米,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单层歇山式,一斗三升斗拱,顶为盘龙藻井,长方形青条石台基。墓区有柏树、白皮松147株。1990年被列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至距石桥东端10米与中轴线的垂直线,南、北至围墙及其向东延长线,西端帽墙周围至最下一层挡土墙。2007年文物部门对孚郡王墓古建群的修葺包括对古建门窗、梁柱、殿顶、地面砖瓦的修补以及彩绘的补色等工作。

功德碑

驮碑赑屃雕刻精美

驮碑赑屃雕刻精美

孚郡王墓一重要特色,就是碑楼内的驮龙碑却极为高大,高达7.5米,这在清代王爷墓中实为少见,石料材质好,雕刻好,通体刷白。而离孚郡王墓不远处的醇亲王奕譞墓的驮龙碑仅5米多高。清代园寝是有规制,根据清《工部、园寝规制坟茔规制》:“亲王至辅国公碑身均高九尺,用交龙首龟蚨。亲王碑广三尺八寸七分,首高四尺五寸,趺称之;世子、郡王碑广三尺八寸,首高三尺九寸,趺高四尺三寸;”显然,孚郡王墓的驮龙碑是违制了。

孚郡王墓隆恩门

孚郡王墓隆恩殿(享殿)

据说醇亲王墓与孚郡王墓是同时施工的,醇亲王墓驮龙碑石料运抵墓地山下时,由于山高坡陡,使用过几十匹马都难以将石料运到山上去,实在没有办法,管事的太监,便把两个墓的石料予以调换,把大石料用到地处平地的孚郡王墓。管事太监的主意是否得到两宫太后和光绪帝的允诺,不得而知。可以想见当时健在的醇亲王肯定知道此事并予同意。

孚郡王墓享殿内部

孚郡王墓享殿内部

孚郡王墓(九王坟)是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王爷坟,与其附近的醇亲王七王坟比较相似,只是九王坟的宫墙和碑亭外立面采用抹灰挂红袍,而七王坟则是磨砖对缝。九王坟是幸运的。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一睹王爷坟的真容。

孚郡王墓宝顶

探访“玛地甘德”:格萨尔王史诗故里

《格萨尔王》史诗被称作是“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青海藏区传唱了千年,现存的《格萨尔王》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且内容仍在不断增加,2006年我国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格萨尔王》史诗以及格萨尔王的故事充满了各种魔幻的色彩,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曾回忆:“我生在青海安多藏区的昨那村,我从小就接触传统藏文化,这种文化确实有一些神秘和魔幻的地方。我身边也有神授的真事:一个完全不认识字的放羊娃,突然有一天昏睡过去,睡了七天七夜之后,醒来就能滔滔不绝地讲《格萨尔王传》,词汇量很大,情绪很优美,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水平。”在青海藏区,大家对于格萨尔王的故事非常笃定,“神授”这样玄之又玄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最近,澎湃新闻去到被认为是格萨尔王史诗的故里——青海果洛州甘德县。甘德县的德尔文村于2006年申报格萨尔王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曾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格萨尔史诗文化村,据当地学者介绍,2006年时,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曾来到德尔文村一家一户找村民录制格萨尔王史诗,发现无论老幼,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唱出或者说出格萨尔王的故事。

德尔文村

1

格萨尔王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时,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果洛州《格萨尔》研究学会会长董诺尔德告诉记者,格萨尔王的故事三分之一是历史、三分之一是神话传说、三分之一是宗教的改写。

关于格萨尔的诞生,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依照《朗氏家族史》记载,确立了历代岭仓王朝世系和格萨尔王族源为藏族六大姓氏中的“顿”姓氏后裔,诞生在四川德格县境内的岭阿须之地,格萨尔王狮龙宫殿所在地为岭俄支寺(今四川德格县境内),而格萨尔后来一生活动的区域则散布在青海、西藏等诸多地方。

甘德地区的历史要追溯到唐朝,当时在青海地区逐渐形成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甘德县所在的区域在唐朝时就属于“羁縻州”。而据考证,格萨尔王在青海的活动就和唐朝的这次对党项族的大规模内迁有关,很多部分迁走以后,剩下的部落群龙无首���诺尔德认为,历史上的格萨尔王的活动就是在这一阶段,他在草原上到处征战,征服了诸多部落,历史上的格萨尔王就与今天甘德地区有诸多联系。

甘德县城的巨大的格萨尔王的雕塑

诺尔德认为,在标识格萨尔王和青海的关系时,也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坐标: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史诗中都谈及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相关史诗文本中也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山神与龙女梦合而生,安多藏区百姓非常信奉阿尼玛卿雪山,素有对其虔心供奉,顶礼膜拜的传统。文献记载中,格萨尔王活动的区域为积石山旁、析支河(古黄河上游)畔,而以这两个坐标标识出的区域,则是在今天青海果洛州附近,这也是将历史中的格萨尔王与今天的果洛与甘德地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证据。

格萨尔王在藏区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在很晚的时期才逐渐有文字的记载,口耳相传就造成传播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内容很多,许多在藏区神话中才有的故事和内容、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也被添加在格萨尔王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上,比如传说中格萨尔王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与妖怪,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等等,诺尔德认为这些内容构成了神话意义上的格萨尔王。

藏族举行大型活动之前的“煨桑”仪式,相传格萨尔在征战前会对臣民、将士说:“上玛迦山峰之巅,煨名贵柏桑之叶”。

诺尔德谈道,格萨尔王的宗教化和释迦摩尼佛教传到藏区有关,“密宗传过来以后,格萨尔王开始密宗化,比如说格萨尔是莲花生大士的使者或者化身之类,而格萨尔王的相关人物,比如他的王妃也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格萨尔王的八十大将都被和藏传佛教中的许多人物联系到一起。”

甘德当地的格萨尔文化广场及格萨尔王雕塑

2

7月,“史诗故里精彩甘德”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暨甘德县建政65周年庆祝活动在甘德县德尔文村举办,记者也实地探访了被称为是“史诗第一村”的德尔文村。

德尔文村人自称是“三果洛”(对青海果洛地区藏族部落的传统称谓)的后代。“三果洛”,即班玛本(“本”意为10万户)、昂钦本、阿什姜本,这里是全民信仰佛教及格萨尔王的地方。德尔文部落属“三果洛"中的阿什姜本,主要居住在甘德县柯曲镇境内,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共有牧户500户,人口为2518人,全部牧户共有牲畜28830头。

德尔文村的异地搬迁房

数百年来,德尔文部落就以虔诚的信仰格萨尔王,且以能够传唱格萨尔王���诗为人所知。德尔文部落深信自己是董氏格萨尔王的后裔或与董氏格萨尔王有某种特殊的渊源,同时,也和其他藏族人一样深信董氏格萨尔王是莲花大师的化身,是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2006年德尔文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和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格萨尔》文化中国第一史诗村,相继出现了影响果洛《格萨尔》文化传承的挖掘大师谢日坚措,被国家四部委命名的“唱不完”格萨尔说唱艺人昂仁、“写不完”格萨尔艺人格日尖参、“画不完”格萨尔艺人阿吾尕洛以及专门研究格萨尔文化的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格学专家措吉多杰等。

记者走访时,看到政府为异地搬迁修建了整饬的黄色房子,只是大多数牧民都赶着牦牛去了夏牧场,所以房子很多都是空的。我们去到了一户牧民才让扎西的家里,他家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格萨尔王的书,他介绍说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不识字的时候,《格萨尔王》的相关书籍就是他的启蒙读物,他就是在一边吟唱史诗的过程中,一边学习的藏文。在书架的一角,格萨尔王的照片和才让扎西信奉的一位活佛的照片摆在一起。才让扎西拿起一本《格萨尔王》随机唱了一个唱段,他说如果想听,他可以组织起全村的人来一起吟唱。

才让扎西

才让扎西家里翻破了的《格萨尔王》的相关书籍

德尔文村的牧民们都以自己是格萨尔王部落的后代自居与自豪,村民们介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谢热尖措就诞生在德尔文部落,他是德尔文部落的格萨尔王祖先,也是岭国大将志嘎德曲江威那之子南卡托合杰的转世,他以记忆前世的特殊智慧撰写和说唱过《大食财宗》《赛马称王》《香雄珠宝宗》(书现已失散)等十多部格萨尔王史诗,对格萨尔王史诗在德尔文部落世代相传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之后能唱出七十多部格萨尔王史诗的谢热尖措之子便是被国家命名为“唱不完的格萨尔说唱家”的昂旺仁增。

格萨尔王的故事在持续的讲述中细节也逐渐被丰富,为此,它被称为是活态的、讲不完、写不完的史诗。如格日尖参从1987年开始创作《格萨尔》第一部作品《列赤马宗》以来,先后写出10部《格萨尔》文本。有《米孟银宗》《董代王流记》《姜岭大战》《沃客神链宗》《罗刹安刀宗》《门格尔香料宗》《尼泊尔羊宗》《美女歌喉宗》《三十六将谱》等,其中《董代王流记》已出版。格日尖参自称属“德仲”(伏藏艺人),能用书面撰写的形式自写《格萨尔》,不论撰写哪一部分,主要人物、场景及过程都汩然而出。

盛夏的青海草场上点缀着许多小花,风一吹草和花都随风摇曳,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风情。我们也找到了当地的一位格萨尔王的说唱艺人

班玛桑吾,他带着一个小孙女一个小孙子坐在帐篷前,说唱了《格萨尔王》史诗中“煨桑”的一个片段,老人先是念白,后开始吟唱悠长又有节律的唱段。

班玛桑吾

3

从德尔文村将目光收回,��到甘德县县城,作为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城之一,甘德县的藏民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当地海拔几乎都是4000米以上,即便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暑热炎炎的八月,甘德县的气温也会在早晚掉落回零摄氏度左右。县城四周都是温润地铺张开的山丘与漫无边际的草原,大概8到9点之间天空才渐渐暗下去,每一天的时间都格外漫长。

甘德县也被称为“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艺术之乡”,甘德被人们惯称为“玛域甘德”,其中“玛域”一词在格萨尔史诗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其藏语意为黄河流域,是格萨尔王经常活动的地域。

藏戏

草场的面积广大,也给了很多小动物活动的空间,在低矮的草原到处都是洞,当地的高原鼠兔泛滥,虽然每年政府都在其繁殖的季节投药灭鼠,但仍难以遏制其发展,凡有寺庙的地方都聚集着大群的乌鸦、有时候有鹰与秃鹫在盘旋。当地的野生动物还有鹿、麝、雪豹、猞猁、野驴、黄羊、岩羊等,当地政府介绍,冬天食物短缺时,岩羊黄羊就会下山,聚集在寺庙的周围,寺庙的僧人会投喂食物给动物。

青海鼠兔

甘德县城也有多处为格萨尔文化修建的纪念广场、纪念宫与地标性的雕塑等等,比较突出的如格萨尔酥油花展示宫,这里有用酥油花技艺塑造的长52米,高2.8米的格萨尔史诗故事墙,主要展示了50名格萨尔大将和70只动物,还有云彩、树木、花草等形象,塑造工艺繁复。酥油雕塑在藏区并不难见到,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的则不多见。甘德县政府介绍,格萨尔酥油展示宫是由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投资建成。

政府也将酥油雕塑结合扶贫工作,投入122万元在全县六乡一镇聘请20余名酥油雕塑艺人到这里以《格萨尔》史诗为内容,进行格萨尔人物、动物、花草艺术雕塑,雕塑艺人们需要先把手浸泡在零摄氏度的凉水里然后再雕塑,酥油雕塑的保存也对温度提出要求,这里夏天会一直开着空调,以保证雕塑不融化,在屋子里也可以闻到极其浓烈的酥油味道。

酥油雕塑格萨尔王

甘德境内多处有大规模的寺院,如甘德县东南部有当地规模最大的一所宁玛派寺院,母寺为四川省德格的佐钦寺。寺内建有藏医门诊,1982年也创建了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莲花生大佛、千手观音等。

寺内的雪域宝塔夏荣卡肖

最近在举办的“史诗故里精彩甘德”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中,甘德当地也举办了各种活动,如第二届青甘川赛马会及全县赛牛比赛、果洛州足球比赛、果洛州篮球邀请赛、果洛州射箭邀请赛、牧事趣味赛、全县锅庄比赛、全县原生态歌手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也举办了德尔文格萨尔史诗文化论坛研讨会、邀请藏学、格学专家与学者,深度讨论研究德尔文地区格萨尔史诗文化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举办的赛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5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