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毕昇墓

毕升家族墓

毕昇墓

位于英山县草盘地镇。宋代名人家族墓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传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及其后人墓地。该墓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2019年10月7日,毕昇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湖北发现毕昇墓碑,15字碑文引发讨论,韩国学者:不可能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堪称是中国科学史上最辉煌的几颗明珠,但是千年以来,有些发明的发明者已经模糊不清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是否真实存在就是一个谜题,但是上个世纪在湖北睡狮山发现的毕昇墓碑则是揭开了这个谜题,其上记载的碑文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尤其是韩国的专家,竟直呼不可能。

当时湖北有一位信访干部在下乡办公的时候路过睡狮山,这位干部在附近的田地里发现一块大石碑躺在泥洼中,颇懂历史知识的他觉得此事不简单,于是就下去仔细看了一番石碑,之后竟发现,石碑之上赫然刻着“毕昇”二字。很快这件事情被当地的考古部门知道了,许多文物界考古界的专家都汇集到这块石碑旁,希望能从其中发现一些秘密,后来通过对碑文的复原和解读——“故先考毕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终于确定,这正是毕昇的石碑,由此毕昇是否存在这个议题彻底被解释清楚了。

因为战争的原因,一些古代的典籍都被毁坏了,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也只在少量史书中被简要提到过,所以关于此人确切存在的证据很难找到,在此之前韩国的一些专家还曾提出毕昇并不存在,并且认为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的发明。但是此次发现的这块石碑,其上记载的碑文则是说明了一切,不仅引发了世界各国考古界的关注,就连韩国的专家在大呼不可能之后也只能默然无语。

毕昇故里山乡美

名片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药材之乡

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漂流之乡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中国天然氧吧”

首批“荆楚文旅名县”

“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英山,1449平方公里的绿色净土、红色热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南麓,熠熠生辉。

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村容村貌、提振精神、增强活力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直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而今,走进英山,一座座青山郁郁葱葱,一个个村庄美丽富饶,一个个特色产业效益彰显,一张张笑脸定格幸福……

英山县交通运输局——

为奔小康铸就康庄大道

走进英山,那宛延在崇山峻岭中的条条公路,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成就着那叹路、盼路、兴路、通路的梦想。那穿梭在宽畅大道上的滚滚车流,演绎着搏击市场经济、精准脱贫奔小康的种种传奇。

2019年7月9日,以该县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典型人物闻彬军为原型的影片《西河十八湾》在全国院线上映。闻彬军创办的神峰山庄以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模式成为了产业扶贫的典范。而这其中,离不开“路”的支撑保障。

闻彬军2011年回乡创业初期,路的制约使山庄建设寸步难行。县交运局精准发力,将神峰山庄10公里的进出道路列入建设计划进行修建。如今,得益于路网的不断完善,神峰山庄产业不断多元化,为当地近万村民提供了就业和收入来源。“昔日经过西硔河,人破鞋袜车破坨。如今再走西硔河,路通车畅喜事多。”这是英山县重点扶贫路草太线竣工通车时,80多岁的肖本善老人作的顺口溜,也是草太线沿线6000多名群众盼路、赞路的真实写照。

草太线是连接该县草盘地镇与安徽省霍山县的重要通道,途径4个村,全长7.3公里。原有的老路,路面破损严重、行车不畅,极大地制约了沿线乡镇、村的发展,影响两省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贸易往来。

县交运局积极争取总投资3000万元,2016年10月份开工、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草太线,历时1年半,2018年2月建成通车。该路建成后,沿线优势产业——药材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以前,英山地道好药材由于交通的制约而“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当地药农们纷纷扩大了种植规模。茯苓、苍术、当归等药材收货的季节,收购商的车辆开到了药农家门口,药农们再也不用担心以往高昂的运输成本拉低了药材价格。药材种植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主要的经济来源。

像草太线的故事这样,该县交运局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县“脱贫摘帽”大局,争当脱贫征程上的开路先锋,大力建设“四好农村路”。2015年至今,共修建通村(湾、组)公路900余公里,为英山县顺利“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交通支撑。

英山县农业农村局——

让乡村美景连成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英山县农业农村局做好农旅融合文章,用新业态发展经营茶叶、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让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重现光彩,活力倍增。

走进温泉镇乌云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延绵不绝的青山,山顶的乌云山寺耸立在白云里如天上宫阙;一排排整齐的茶树从山底盘旋而上,像是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月牙湖上波光粼粼,满山的茶树倒映在湖面上;古色古香的徽派楼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绕山映水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路旁房前的树木郁郁葱葱,风姿绰约;游人如织,似在画中游览……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5%,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3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0万元。乌云山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从红色中走来,在绿色中崛起。

石头咀镇周畈村将茶园、桑园、药园、家园“四园合一”,围绕“农民下山、产业上山”的总体思路,全村发展桔梗、茯苓、杜仲等药食两用药材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值1500万元,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该村与湖北蚕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一改种桑养蚕为“种桑养人”产业模式,新建果桑基地300亩,采桑葚、品桑茶、游桑园,年吸纳游客2万余人。

“现在老家居住条件比原来好多了,好多城里亲戚羡慕我们!”村民们感慨道。金家铺镇龙潭河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围绕“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打造茶叶专业村,引进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建设千亩茶产业园,生产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形成五茶飘香格局。漫步茶园,风景宜人;行走园区,茶香四溢。

坚持贫困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建设,一批贫困村通过拓展现代农业园区、乡村休闲旅游带动了集体经济增收,不仅脱贫出列,而且更加美丽出彩。截至目前,全县初步建成百丈河、四棵枫、梅岩等近50个美丽乡村,2个省级旅游名村。村村有风景、美景连成片,诗意田园生活悄然兴起,映衬了乡村振兴新气象。

英山县水利和湖泊局——

水润山乡惠民生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也可以映照惠民政策的进程。近年来,英山县水利和湖泊局着力打造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该县境内的张家咀水库是一座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型水库。该县通过整险加固,不仅使水库成为英山西河20万百姓抗御自然洪涝灾害、农业增产丰收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全县一半以上人口的重要水源地,更是一处英山旅游的必到胜地。

该县共有大、中、小型水库83座,万方以上大塘346口,河堰546道。县水利和湖泊局把水库安全作为防洪抗旱、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来抓。截至目前,全县83座水库已经全部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安全性能,改善了库区居民环境,确保蓄水防洪、灌溉抗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有效发挥。

受地理环境影响,该县河堤均是沙堤,遇到大到暴雨、山洪暴发,河堤冲毁、农田水打沙压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县水利和湖泊局先后争取资金投入1.8亿元,实施六大治理工程,对全县中小河域进行修复,给河堤套上了“防护网”,又给两岸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风采。

星罗棋布的田间水渠,纵横交错的坡坝,整治一新的河道……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时节,全县三乡八镇处处都能感受到“小农水”建设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该县水利和湖泊局投资6000万元大力开展“小农水”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拦河堰、水塘等小型水源工程,衬砌渠道291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8078处,整治塘坝196处,解决了农田“血管堵塞”“缺氧”和排涝不畅的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97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42万亩,直接帮助农民增收。

“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民心工程,如果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安全水都喝不上,那么我们就不称职。”县委书记陈武斌坚定地说。

为了让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该县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26亿元,先后建成了供水规模在千吨万人以上水厂4座,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水厂33座,全县在11个乡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的同时,还在边远山头地区建设分散供水工程1169处,实现了全县乡镇村、林场的安全饮水全覆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通了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日供水从7000吨到5万吨,受益人口从6万人到21.2万人,在建的西河中心水厂将和其余3座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联结成网,覆盖全县域。这是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个以县为单元统筹实施的重大饮水工程。2019年7月16日,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来英山县调研指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绘就城乡美丽蓝图

城乡建设,规划先行。

从村镇建设起步阶段的居民点建设规划到集镇总体规划、新农村提档升级规划,再到村庄整治、全域美丽乡村规划,一系列工作的背后,是历届英山县委、政府对“规划先行”理念的坚持,也记录着英山规划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为。

规划,源于前瞻思想和科学理念。在规划编制上,英山县坚持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专业院校合作、部门指导配合、村民参与”的方式,注重与镇域村情、产业特色、民意民俗等多元融合,统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对接全域旅游、“党建+”等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品得出文化”、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英山。

近年来,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结合实际,组织编制了《英山美丽乡村规划导则》,在村庄建筑设计、风貌塑造、环境整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了行动指引。并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进城乡统筹,按照构建“特色小山城、文化旅游城、旅游名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一元多层次”总体布局,坚持“多规合一”,先后完成《英山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英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英山生态县建设规划(2014-2020)》和特色文化小镇规划,以“全域旅游”为统筹的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基本形成。

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大发展。坚持“一乡一特、一镇一景”,以“旅游+”为抓手,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红绿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旅游城镇。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围绕乡村旅游带建设,积极打造“西河十八湾”“东河百里秀”等全域旅游项目,着力引导建设各具特色的茶园、果园、采摘园等观光农业园和药材、花卉等种植基地,形成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规划,引领旅游产业大融合。建立在建旅游项目对接服务清单,致力把旅游与城市定位、园区布局、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旅游新城与城西新城、文化新城融合发展,布局建设洪广毕昇温泉度假村、中皖国际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依托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资源,规划引领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神峰山庄、宏图药业、福辉农场等一批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迅速兴起。同时指导楚江南、童玩谷、大别山丽景风景区、四季花海旅居新镇、茶香小镇、天马寨等旅游项目规划,配合完成桃花溪避暑度假小镇、白莲河自在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河冲、蟒龙河、五道水养生茶叶谷、温泉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规划落地。(马小双 段朗 陈英 谢水灵)

长兴这座古墓勘探完毕,发现了啥大宝贝?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网站建设"内容)

“好志华亭徐仲子,厌离乡土葬湖州。”这是明朝嘉靖年间首辅徐阶生前所写。近日,在长兴县和平镇东山村茶山脚下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研究和史实比照,确认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徐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军及长兴县博物馆文保部主任何炜介绍,截至上月底,前期徐阶墓址考古勘探工作已结束。后期,徐阶墓址将进行基本复原,设计图纸通过多部门认证,复原工作已提上日程。

小水塘原来就是传说中的“泮池”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徐阶墓址现场,整个墓室的全部面貌已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军介绍,徐阶墓经过400余年风吹雨淋,虽然古墓整体尚存,但很多东西都由于时间和历史原因被破坏,主墓室内部物品已全部没有,所发现的墓葬也较为简单。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原来墓址前的那个小水池,就是明朝品官以上墓葬中典型的“泮池”。

据介绍,勘探前的“泮池”当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一个普通的泥塘。泥塘内已被淤泥填满,考古人员清理完一米多的淤泥后才发现泮池的全部形状。

“这个月牙形状的水潭,我们现在叫作“泮池”,是明朝墓葬体制中的一个规制。”徐军告诉记者,“泮池”又称“泮宫”,是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

“徐阶墓中的半月池虽也称作泮池,但意义不同。早期的泮池一般位于文庙边,特指古代孔庙学府边上的池子。唐宋时期就有泮池的存在,后来明代墓葬制度形成,将泮池引申过来,所以意义不同于之前。”徐军说。

据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墓的前面会有一个水池,也就是半月池,池上面会有桥,称为“金水桥”。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勘探,在徐阶墓中没有发现金水桥的迹象。从半月池所在地往上数,目前能清楚数出来的有六至七阶,按照之前的墓葬制度,中间应该有敕亭,但在墓址中也没有发现。

从半月池往上走向拜台的地方,中间有不少条石,这些就是过去用于祭扫用的台阶,也是后人用来祭祀徐阶的必经之路。“之前我们在周围发现的近200块石料,现在看来有部分就是从墓地的台阶上拆下来的,有些可能在明清时期就被拆了下来。”徐军说。

勘探中无意间发现徐阶墓旁的“老邻居”

在整个考古勘探中,在之前发现的2个龟趺旁,还摆放着3个基座。“基座上是摆放3块碑的,包括墓志碑、神道碑、赐谥碑。目前赐谥碑没有发现,神道碑和墓志碑的碑文在文献中都有记载,之前发现的两个龟趺上摆放的就应该是墓志碑和赐谥碑。”徐军告诉记者。

同时,明代墓葬应有的石像生和享堂都未发现任何迹象,随着徐阶墓的深入勘探,只有一些零碎的瓦片被发现,但年代不符,可以判断都晚于徐阶所在年代。

“现在发现的墓葬情况结合文献来看,徐阶墓本身应该是十分简单的,很多东西由后期赐葬后加造。目前勘探发现的情况也十分符合徐阶一生低调、隐忍的为人处事态度。”长兴县博物馆文保部主任何炜表示。

何炜告诉记者,在这次勘探中,无意间还发现了徐阶的一个“老邻居”。

在徐阶墓的范围内,考古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个宋代的平民墓葬,由于前些日子下雨,宋代墓中积了不少水。徐军告诉记者,这个宋代墓葬虽然较小,但从中发现了一面保存较好的铜镜。

后期复原工作已提上日程

“我们考古队从5月1日开始勘探,目前勘探已经结束。”何炜告诉记者,在考古队勘探的同时,设计图也在同步绘制中。5月28日,绘制完成的设计图通过多部门认证,现在先准备恢复墓的原状,并且很快会动工。

据了解,自徐阶墓发现以来,出现了不少民间活动,村民自发捐款,主动前去祭拜。近日,民间自发创办的徐阶研究协会也已成立。

徐军介绍说,徐阶墓的发现,印证了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同时也为研究明代政治体系、丧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同时,这是湖州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明代一品官的墓葬,具有特殊意义。

“村中目前有不少徐氏后人,得知先祖徐阶墓在当地被发现后,我们都非常激动。”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党总支书记徐伟良也是徐阶的后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确定茶山脚下的是徐阶墓后,村中的后人和乡贤都激动不已,纷纷捐款,表示希望重修徐阶墓。

现在,看到徐阶墓的复原工作即将展开,徐氏后人们更是难耐激动的心情,期待徐阶墓复原后的重现。

“很多年轻一代都不了解徐阶的故事,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祖先徐阶扳倒奸臣严嵩、培养张居正、智救海瑞等故事更好地宣扬出去,让徐氏后人和当地村民更好地感受这些历史文化价值。”徐伟良说。

来源:湖州在线、新浪网、浙江在线等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3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