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

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内蒙古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办事处哈撒尔路215号。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内设“额尔古纳古代历史展厅”、“俄罗斯民族民俗展厅”、“额尔古纳近现代展厅”、“城市规划展厅”、“国家矿山公园展厅”、“俄罗斯文物展厅”六个主题展厅。参展文物925件套。各展厅以丰富的馆藏陈列,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声、光、电技术及浮雕、雕塑等多元融合的表现手段,全面展示了额尔古纳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额尔古纳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均浓缩在这部“百科全书”之中。

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

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机构,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立足于本土文化,以传承蒙源、俄罗斯族民俗文化,打造全国首个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品牌,服务社会为宗旨,为大众提供一个教育、欣赏、休闲的高品位文化场所。

科技感!民族范!泸州首个!古蔺民族特色博物馆明年开馆……

编辑丨丨大寨苗族乡 泸州新闻网

众所周知

如果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

了解一个地方的

历史、文化、民俗等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

好 消 息!

泸州首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

“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

预计明年上半年开馆迎客

11月5日,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泸州首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内部装修正在进行,周边及广场附属工程接近尾声,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主要是以苗族文化为核心载体,展示苗族特别是古蔺苗族的发展渊源、优秀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以及群众的感恩励志情感、大寨未来规划及文旅体验等。

01七展区两展台,博物馆科技感十足

当日上午,在古蔺县大寨乡富民村五组迎新广场旁,一幢幢砖瓦结构的苗族特色建筑已经建成,这里正是即将建成的“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门口,是一个沥青铺筑而成的大型广场:中央位置,工人们正在为设计的绿化带和花坛培土;进场道路两侧,草坪移植和花木栽种已在进行。博物馆内部,功能房间分隔、地面及墙面装修基本结束,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饰。

据了解,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于2018年9月启动建设,今年5月主体完工,并于6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目前,项目周边附属工程建设和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正在极速推进。“博物馆内部装饰完成后,还将进行有关苗族文化的实物收集和陈列。”大寨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博物馆区所有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并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根据博物馆的展示需求,整个展馆分为七个展区两个展台。展区采用设置展柜和走廊壁画的方式展示 苗族历史演变、苗族节庆文化、苗族婚俗文化、苗族饮食文化、苗族脱贫攻坚成果、苗族红色文化、苗族医药等,另外两个展台则分别展出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有关苗族文化的历史文物。

根据设计,博物馆展厅装饰完毕后,整个大厅展示区的科技感会十分明显,将采用特殊的照明结构,营造出一种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场景,让游客徜徉其间会感觉进入一种虚实融合、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

声光电的设计,包括水波纹、翻转、碰撞、擦除、避让、跟随等表现形式,现场观众可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图像进行互动。同时,展厅内设置的定向音箱,能使各区播放的声音互不干扰 ,在双抛物线圆顶内声音音质最清晰,不受外界干扰。

02立足古蔺,传承苗族文化遗产

古蔺是川滇黔结合部中心县城,也是西部方言苗族迁徙辗转的核心地。苗族在古蔺居住时间较长,然后才逐渐迁徙至叙永、威信、兴文、珙县乃至毕节大部分地区。因此,古蔺是苗族反复迂回迁徙的交错地,苗族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

建设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是为了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古蔺县悠久的苗族文化遗产,充分展示苗族文化的民风民俗、苗族非遗、苗族各项传统手工技艺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加强苗族民间古文化非遗传承者之间的文化交流,让公众更便捷地了解苗族文化精华。

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包容性更强的苗族文化博物馆,文物展示和文化表现将立足古蔺,范围外延至川南苗族,包括以川滇黔结合部为中心的西部方言苗族。

03串联苗族文化符号,打造国家级景区

除了展示以外,博物馆还将结合大寨苗族乡文化品牌,将一年一度的踩山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心主线,串联起各种苗族文化符号。

据大寨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富民村国家AA级景区配套功能,为富民新村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造条件。同时,博物馆的投用,还能吸纳苗族乡的闲置劳动力就业务工,展销当地农特产品。在向外界展示和传承苗族文化的同时,助推大寨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民族范+科技感‍

用科技守护民族脊梁

期待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

早日建成

已经迫不及待想去观光了

(062)被称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的高台民居

导读

这是一处民居,凝聚着西域特色,有着浓厚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被称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那就是高台民居,一起来认识一下。

1

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东北端,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民居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展示了维吾尔建筑和民俗风情,受喀什的自然环境和伊斯兰文化影响逐渐形成。

高台民居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先民在此建房安家。房子顺着山势依崖而建,利用地形和空间,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错落有致,住宅有平房、二层楼房、三层楼甚至有七层楼。因居高临下,空气清新,不受洪水、暴雨灾害。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可就地取土和泥,房子看上去松垮,其实很牢固,许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维吾尔族人家族观念强,世代聚居,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本地人带路,很容易迷路。

庭院有强烈的封闭性,维吾尔人民在院内栽种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树和花卉。果树成荫,吃到水果,又便于夏季乘凉。高台无处不落花,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爱美、爱花的习俗。

2

土陶

乌木的价值

高台民居地势崎岖,小巷很多。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

在高崖土层中“色格孜”的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大约在800年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它,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土陶制品品种多达百种,如生活的泥巴碗、陶盆和陶油灯等等。

有许多国内外的考古家、艺术家、收藏家都为喀什土陶不选万里而来。现在土崖上独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为高台上两个最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景点。

3

民居保护

乌木雕市场

现有居民600多户。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还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巷内还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有的还是二、三层简易楼房,楼梯多半没有护栏,甚至还有一些危房。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重视对民居的保护,2009年,喀什市投入8.39亿元,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改造,对传统民居进行加固改造。2015年7月20日,国家旅游局向喀什老城景区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是喀什历史文化名城的活的民俗博物馆,是维吾尔族艺术的殿堂。

部分内容源于百度,图片源于网络。

— END —

整理:闫娜

教师群3|571885070

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之科尔沁蒙古族历史长卷展

科尔沁蒙古语的意思为“带弓箭的人们”,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亲率的大汗卫队和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战功显赫赫。1206年,受封于蒙古民族的发祥地额尔古纳河流域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由此,开始了一个英雄部落八百年的恢弘历程。八百年,铸就了科尔沁雄浑壮阔的历史;八百年,砥砺了“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科尔沁精神;八百年,成就了哈布图哈萨尔、孝庄文皇后、僧格林沁、嗄达梅林等诸多风云人物;八百年,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科尔沁文化。

展馆1

展馆2

展馆3

展馆4

青铜剑(鲜卑)

青铜饰件(鲜卑)

成吉思汗金、银令牌复制品

雕花马鞍(元)

铁权(元)

陶壶(明)

青铜奶壶(明)

永福宫庄妃诰命书复制品

孝庄文皇后谥宝印复制品1

孝庄文皇后谥宝印复制品2

固伦雍穆长公主墓志

固伦雍穆长公主银骨灰盒(清)

嘎达梅林抗垦起义1

嘎达梅林抗垦起义2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烈士1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烈士2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烈士3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烈士4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烈士5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09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