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二连盐池

在距二连浩特市东北8公里处有一片盐湖,这就是“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为“二连盐池。”大约在六七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恐龙出没在这个绿色的大千世界中。后来,恐龙以及其它爬行动物都在地壳运动中葬入地下。浩瀚的水面由于气候干燥而逐渐蒸发,形成了今天的二连盐池。

 二连盐池是陆盐湖,现湖长4公里,宽3公里。1984年建立二连盐厂,当时的盐储量约733万吨,水储量约171亿吨,由于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当时原盐年产量达3000余吨。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多风少雨蒸发量大,二连盐池成了典型的沙下盐湖,现年产量达1000余吨。

二连盐池

塞外风光好 阳春下盐州—本报老年旅游俱乐部大美盐池经典两日游第一、二期开心归来

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春光

塞外风光好 阳春下盐州

本报老年旅游俱乐部大美盐池经典两日游第一、二期开心归来

第一期

第二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风景优美,胜似江南,因此有“塞外江南”的美誉。诱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遗迹、浓郁的塞外风情及独特的民俗使宁夏成为中国最富魅力的地方之一。而位于宁夏地区东部的盐池县,不仅是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也是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的集中产区,更是宁夏史上第一个解放的县城,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老人们回顾历史,体验城市变迁,感受家乡变化,2019年本报“万名老人游家乡”活动特别策划了滩羊之乡大美盐池红色革命老区经典两日游。

3月11日早晨八点,伴着春日的微风,社长亲自带队,第一期团一行54人出发了。在车上,大家说说笑笑,工作人员吆喝着带领叔叔阿姨们唱起了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在车上尽情高歌。车窗外,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不时有鸟儿从车窗旁飞过,常有驻足听我们唱歌的行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是谁,却知道这里有一群快乐团结的老人们,有一颗颗积极热情的心。

一路上雄浑的大漠风光、磅礴的长城遗存、粗狂的草原景观、辉煌的红色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美食,让每个人都赞叹不已。保存完整的明长城遗址,孤独的屹立在风中,历史在这里沉淀,站在历经沧桑的古长城上,叔叔阿姨们争相与之合影,感受远古人民的智慧,为之赞扬;张家场博物馆里满地的残片诉说着昫衍(今盐池县柳杨堡乡张家场古城)的繁荣,调皮的叔叔轻叩展馆里的编钟,传来阵阵银铃般的悦耳声,余音绕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叔叔阿姨们登上盐池城墙,欣赏夜幕下盐池城的另一种美;走进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讲解员一起回顾革命烈士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血沃边塞的英勇事迹,了解盐池解放到全国解放13年的光辉革命历史。

在喜格格农家乐里,叔叔阿姨们品尝了由星光大道选手喜格格亲手烹制的民族美食,同时喜格格也倾情献唱,独特的嗓音,扎实的唱功引得大家连连叫好。当然有才艺的叔叔阿姨们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蒙古包。行程中还特别安排了两顿盐池风味美食,让大家不仅欣赏到别具一格的盐池风光更品尝到地道的盐池味道,能够深入的了解盐池。

在叔叔阿姨们的欢声笑语中两天的行程圆满结束,与此同时,第二期团于3月13日发团,3月14日圆满归来。在回程的路上,73岁的陈叔叔跟记者说:“说实话,你们组织的这次活动确实不错,把老人们都组织起来一起出去玩,都是同龄人有话说,能玩得到一块,而且吃得好玩得好,最主要的是服务好,以后你们要是还有活动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啊,我喜欢跟你们一起出去玩!”记者也相信,在这两天的旅途中,每一位叔叔阿姨都有自己新的收获,其中最主要的收获一定是通过旅游找到了老年生活的新朋友和新方式。本报老年旅游俱乐部一直倡导让旅游更快乐更舒心,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旅行线路和全程的贴心服务,欢迎各位叔叔阿姨们踊跃报名,《宁夏老年》旅游俱乐部是您永远的朋友!

【盐池行随笔】

登英雄堡

徐保林/文

当年长城狼烟吹,如今长城变土堆。

登亭遥望微风吹,只见村庄无人归。

登长城关

徐保林/文

春风吹过长城关,登高远望盐池县。

游客漫步九曲弯,县城尽收在眼前。

高楼林立马路宽,车水马龙行如烟。

黄沙飞扬变绿州,松树成行林成荫。

青山绿水鸟归栖,笑颜常开宜民居。

阳春3月踏春盐池行

李玉梅/文

3月11日,《宁夏广播电视报》老年旅游俱乐部组织二日游活动,我们一行54人乘豪华大巴前往盐池。半百、花甲,古稀之秋的老人们精神抖擞,早8时准备时上车,守时守信是老人们自律的生活信条。

迎着太阳一路东行,行程约2小时。初阳穿云破雾渐高,灰白色散云时聚时散,宁东化工基地的烟囱高入云端,给白云蓝天染的灰蒙蒙。蓝顶,红顶的厂房厂地油罐车储油罐传说着商海弄潮儿的异军突起,银白色林立的高架云梯与塔状的送电传输塔形成对比。绿色防护栏将路与沙源隔离,几天前的第一场春雨滋润的沙源泛出绿色,向人们传达着春风吹又生的气息。一辆车红色油罐车在沙源里穿梭,沙柳仰着脖子仰望天空,慢慢地剥下黄色衣装换上淡绿色衣裙……

高沙窝是此行的第一站,这里曾经是古战场的军事要塞。兴武营屯兵古迹可见,沙丘被沙柳复盖,正在由黄变绿,春消息为沙源传输着勃勃生机。明长城古迹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传承着历史演变的故事,茫茫沙源千年沉淀,不知有多少英雄男儿血洒沙场,为国尽忠马革果尸。这里地势平缓,必是当出军垦屯田所至,前人栽村后人一乘凉,原始小村庄守护着先祖们的英灵,先租们庇佑着这里的人们农耕放牧,治沙种草,美化家园。

明长城迹婉延于沙源中,兴武营古迹遗址处新农庄红砖小院生活气息浓厚,高宽约3米余的古城墙诉说远古国防建设上人民的智慧……西营标牌处固沙围田草密,芨芨草迎风傲雪护沙护草护长城,散见的焚火墩标示古来长场的走向,稀疏的沙柳、沙枣树点缀着沙源,S道202穿沙源绕长城如褐色缎带;盐池县打造的长城观光带两侧蒿草,甘草簇簇,将黄沙压服,若是初夏至此,必是草绿莺飞繁花似锦,英雄台处观景台。

沙丘起伏,城墙宽厚,沟深岭高,焚火墩下人居炊台诉说着守边将土们的生活起居,也许这里是兴武营的一处兵站,缺水的沙源里将土是如何生存的?如此想,我们的生活简直是神仙的日子。种草育林,禁牧,禁挖甘草的国策就是好,长城遗址观光看的是古战场,想到的是金弋铁马,焚火硝烟。看到风中摇曳的树木花草,好似是那些为国捐躯将士们的灵魂复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沙海的空之美,大气之美,美在沙漠植物的永恒不败。

盐池,宁夏古迹最多的地方。张家场博物馆,沙源空旷之地的一处历史文化大餐,恢宏大气,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彰显秦汉历史的文化传承和沿续。这里宁夏出土文物颇多,陶铸,青铜器具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绽放。毛乌苏沙漠的边缘,上了星光大道的喜格格盛装献唱,名符其实。蒙古包如云朵散落在大漠,一曲下马酒迎接远来的客人,农家饭菜粗茶饭分外香,喜格格歌声甜润曲曲美,名扬天下情依然。

一棵树村,诉说着之前不毛之地如今草木林立的演变,通向白春兰治沙英雄基地公路两侧,黄肥绿瘦,葡伏的野蒿与白茫茫的盐碱滩争夺地盘,一片杨树林过便是治沙英雄白春兰业绩基地,这里杨林成片,松柏耸立,黄沙在沙蒿下哭泣,玉米桔杆垛在地里守望新绿,芨芨草风中摇曳向我们致意,远山近草的旷漠沙柳、沙蒿、沙枣树各守一方,井字形治沙网覆盖着盐碱和黄沙,黄肥绿瘦的原始生态地貌翻了个,人进沙退的奇迹正在延伸。午后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下,沙漠植物悄悄地时换着绿裙,夏秋时节,这里便是绿色王国,山花烂漫。

雄伟的长城关是古时的军事要塞,东西连长城,西南望盐池县城高林立,东连陕西,北望蒙古,南接甘肃,北与灵武,四省交接古战场。秦汉边关硝烟浓,历史上的兵家必争地。仿古的建筑气势恢宏,九曲龙门上空红色灯笼分外耀眼,八卦布阵迷宫奇妙。

瞪高眺望盐池城,花马池地旧有名,水域游船岸上停,曲径木栈水中亭,碧波荡漾泛彩波,七彩阳光水中嬉。驱车前往下榻处,风味小吃风味浓,农家味道很正统。晚霞映红西边天,彩云追日,新月中天笑弯腰,华灯初放时,城墙观灯夜景美,空气清新润心肺。

旅游是一种心态,放飞心灵的意境,体味享受大自然亲吻的过程中,看到沙海中的一株小草就能体味出顽强生命力的坚不可摧,一叶新绿是生命不败的永恒绽放,没有一叶新绿便没有春色满园,看到一叶新绿皆满目是春,看到一簇野草,意念便是山花烂漫,看到古战场遗迹,便听到鼓角响呜,壮土为守家园血洒场的忠魂不败……

说了这么多,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宁夏广播电视报》老年旅游俱乐部扬帆再起航的同时

“万名老人游家乡”活动也正是再次启动

2019年第一站

我们一起去“盐池”

滩羊之乡大美盐池红色革命老区经典两日游

报名条件

更多旅游线路详情请打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5008613089

0951-3968302

0951-3915731

盘它

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十九‖元华工厂为革命 主席延安戴毡帽

在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东北角,苏维埃纪念馆大门外两个耳房专门设有元华工厂生产车间,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那段艰苦生活和革命环境。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盐池元华工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工业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元华工厂创始人靳体元先生,经商出身,1936年盐池解放后,被选为盐池商会会长,1941年又增选为盐池县参议会议员和陕甘宁边区参议员。1941年6月,靳体元参观了延安工业生产后,受到启发。回来后,决定依托盐池盛产皮毛的优势,开办以毛纺织为主的多种经营手工业工厂。

从1942年至1945年,元华工厂为机关干部和前方将士制作出毛制的衣胎、被胎、绒帽、毛毡、军用毛毯等共计12万余件。另外还有大量的毛袜、手套、军鞋等。

元华工厂为人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许多实际困难,群众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从大件的栽绒毯、皮大衣、毛毯,到小件的毛口袋、雨簸箕(羊毛制的雨衣)、马鞍鞯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元华工厂还有自己的运输队,有骆驼60多峰、骡子10头,主动承包了各单位和群众的运盐业务,农牧场还为困难军属代交公粮。

元华工厂管理民主,经营有方,计划生产和按劳分配的管理模式,为边区工业发展树立了很好的典型,提供了不少经验。同时,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盐池县创造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不少资金。

元华工厂特别注重工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每个工人在厂内都要接受思想教育,所以工人普遍政治觉悟提高较快。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后,绝大部分青壮年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革命,加入革命行列,为解放宁夏作出突出贡献。

从1942年到1945年,元华工厂用羊毛为边区干部和八路军将士制作出许多急需物资。边区干部和战士中的许多人,头上戴的是元华工厂做的毡帽,身上穿的是元华工厂制作的毛衣胎或皮袄,晚上盖的是元华工厂制的毛被胎。可以说,当时元华工厂已经和当地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生产已经离不开元化工厂了。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元华工厂为延安送去许多毡帽、毡靴等生活必需品。当把毡帽送到中央时,有人嫌难看,说帽壳平塌塌的,帽檐直往下吊,都不愿意戴。当警卫员将毡帽拿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把毡帽转过来掉过去看了又看,然后笑着说:“这帽不错呀,没人戴我戴!”说着就把毡帽戴上,还有意到院子走了一圈,惹得大家都笑了。以后毛主席常常戴着这顶毡帽外出开会、作报告。至今,在延安博物馆还留着几张毛主席戴毡帽的照片,照片上毛主席戴的毡帽,就是元华工厂生产的。

1944年7月4日,毛主席在延安接见边区合作社英雄模范人物时,向靳体元详细询问了工厂建设情况后,深情地说:“元华工厂办得好。”7月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盐池靳体元先生创办元华工厂》,详细介绍了元华工厂创办及发展情况。

盐池是宁夏唯一坚持了13年的红色革命老区,战争年代的元华工厂和盐池人民一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抢时间、争速度,加快生产战争物资,为抗战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受到毛主席和边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解放后,元华工厂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2008年,按照元华工厂原样复制到盐池县革命历史纪念园内,以纪念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精彩内容早知道

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十六‖水涌如柱铁柱泉 筑城围井泉水甘

2019年11月4日,《中国旅游报》6版专题刊登“宁夏故事——盐池是个好地方连载之十六 铁柱泉古城”《水涌如柱铁柱泉 筑城围井泉水甘》,敬请关注。

铁柱泉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暴记春行政村铁柱泉自然村村西。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总制秦紘始筑,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总制刘天和重修,原甃以砖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内居民陆续搬出,墙外包砖被拆毁,古城逐渐荒芜,间杂少量农田,城内水泉已被流沙所埋。

《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此地原有清泉,为了使鞑靼部南下侵扰“骑不得饮”,遂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筑城将清泉包于城内,故名。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在土墙外甃以砖石,铁柱泉逐渐成为边防要地。

现在外墙包砖已毁,仅存有完整的黄土夯筑城墙。东城门及瓮城保存较好,城门的砖筑夯顶尚在。城址平面略近方形,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60米,存高4米至8米,基宽10米,顶宽1米至3米,东墙辟门,设瓮城,瓮城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城东门30米泉眼尚存,但流量不大。1958年该村围绕泉眼修建涝池,用于周围群众取水。现在仅存三四十平方米的水池,存水量较小,平均没有1米深。

早在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三边总督、户部尚书秦紘(公元1425年-1505年)就准备在铁柱泉筑城,“但非形势所宜。是故不终其事。”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为兵部尚书)刘天和奉命治理三边军务。他与中丞张文魁“同谋修铁柱泉城,周回四里许,高四寻有余,厚亦如之,城以卫泉,隍以卫城,工图永坚。设操守官领之,置兵1500名,马86匹,兼募土人守之”。

铁柱泉城建成后,结束了170年来鞑靼部落和花马池民众为食盐和水草争战的历史。当年“水涌如柱,泉水甘洌,日饮数万骑弗涸”的局面如今早已成了历史,但泉水仍使百亩良田受益,居民饮水也依赖于此。

铁柱泉“水涌如柱,泉水甘冽”,为铁柱泉附近老百姓所喜爱,也为鞑靼部骑兵南下提供了水资源。鞑靼部入侵时必须找有水源的地方,铁柱泉因有泉水,是鞑靼部南侵时的必经之地。把铁柱泉水围于城内以后,鞑靼部骑兵再突破长城侵扰内地时阻力就大多了。

盐池一带的古城池都是依长城而建,和长城、墩堠一起构筑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以抵御鞑靼部的入侵。铁柱泉古城位于头道边长城内侧20公里处,与长城较远。古城是因泉而建,纯粹为了将泉眼围住,使鞑靼部一旦突破长城,“骑不得饮”,不能提供饮水方便,因而修建了铁柱泉城。

正德进士曾任刑科可给事中管律,曾做《城铁柱泉碑》,又名《铁柱泉记》,将该碑记收录在自己编纂的《嘉靖宁夏新志》中,该碑记记述了宁夏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铁柱泉和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官至兵部尚书的刘天和主持修筑铁柱泉城的历史。

明三边总制李汶经过铁柱泉以后,撰诗《驻铁柱泉》一首如下:

泉开铁柱水流澌,地主依然献饩时。

梦断翻嫌鸡唱早,忧来却很雁书迟。

寸心靡监掳臣节,百战于襄答圣知。

客岁羽飞还此日,狂氛已报入东篱。

作者简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00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