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灵武明长城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因而长城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灵武,古时灵州所在地,它一直是中原王朝驻守西北边关的战略要地,因军事防御所需,秦、汉、隋、明四朝统治者都曾在灵州修筑过长城,并在这里驻军守卫,移民屯退。灵武境内的长城,又以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和气势雄伟。它西起横城堡黄河岸边,犹如一条巨龙,饮水于黄河,穿沙海,跨丘陵、过草原,昂首东去绵延伏于辽阔的鄂尔多斯台地之上。

灵武境内的明长城自西向东横贯我市的临河镇、宁东镇,出马家滩镇进入盐池县境内,历史上一直被称为“河东墙”,又称“东大边”或“横城大边”。

灵武明长城

灵武明长城,建成于公元1474年,西起横城北黄河岸边,向东南绵延,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古堡等地穿越市境,经盐池县至陕西定边周台子乡,全长约200余公里,灵武境内长45公里。据史料记载,灵武境内曾修过两道长城,一为隋长城、一为明长城,全部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而成。

据《隋书.崔仲芳传》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使司农少卿崔仲芳,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西距河,东至绥德,绵延七百里,以遏胡寇。”明代朝廷为防御鞑靼、瓦刺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明代长城被称为“边墙”。史载: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由巡抚、右副御史余子龙倡修。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王越总制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在其敦促下闰六月又在宁夏巡抚徐廷章,总兵范谨主持下,初步完成长城全线连接工程。成化十年十月宁夏灵州地震,边墙倒塌十有一二。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又自横城黄河岸至花马池修补和加高加厚并改筑部分地段。弘治年间,宁夏巡抚张祯叔、王?先后于墙外挖“品”字形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黑水沟一带,堑深广皆二丈。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巡视夏、绥-提出改建河东墙,旋即三边总制杨一清又请准重修。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由三边总制王琼负责,西起黄河岸横城,东至花马池改置“深沟高垒”,全长360里。原边墙兴武营以东弃之,于南十里增筑新墙一道,长54里,称“头道边”,旧墙为“二道边”。明长城与相邻的一些屯兵城堡构筑起抵御外族入侵的有效军事防御体系,在当时军事防御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以红山堡为例,在这里长城、屯兵城堡和藏兵洞三位一体形成可攻,可守、可躲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这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大创举。明长城作为一道军事屏障,它的建制和防御设施非常完善。河东墙建成后,共设关门四道,花马池营东筑长城关为总要,高台层楼高耸云霄,上镌“朔方天堑”“雕革虎视”等字样浮雕。清水营筑关门一道,上皆有楼,“凭栏远眺,毕呈于下”。西筑宁河台以护津渡,戌卫长城。长城上设有敌台、墙台以及墩台等军事设施。每隔100至200米建有凸出墙外的墙台,这样边墙的墙根就不再有火力的死角,可进行侧翼攻击。敌台高于城墙之上,可左右相望,前后呼应。

有些险要地段置周庐敌台,驻兵达20人之多。河东墙内侧共建有29座城池。灵武营所属烽火墩113座,每隔五里一墩。夜则举火,昼则举烟示警。若见敌数人至百余,举放一烽一炮;500人二烽二炮;1000人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台设墩夫,配备旗帜,鼓、软梯、炮石、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兵士日夜守哨,沿线各兵营驻有重兵,粮草、兵器、军需齐备,守望、巡逻、通讯、调兵,各个兼顾,无一偏废,一派军事戒备状态。河东墙自成化十年初步完工至万历初,百年中数十次修筑,可见古代军民修筑长城工役之大,

痛苦之多。

正德间宁夏巡抚冯清写有《边人苦》一诗,真实的记载了明代边民苦不堪言的徭役负担以及受到苛捐杂税盘剥,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的状况。

修筑河东墙,使长城形成两条道路,一为长城顶部,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食物、军械也在顶部运行。二是长城内侧又建成一条交通大道,因有军队驻守、巡逻,行旅及货物有了安全保障,所以这条大道商旅往返络绎不绝。据《据北虏事迹》记载:“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七、八月产,由这条大道运往花马池的麦豆达26000石之多,其运输量之大,实为少见。”长城内侧大道的修筑,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修筑长城规模最大的朝代之一,也是最后一个朝代。河东墙在建筑工程技术上有很大进步,在勘查选线时兼顾军事、交通、农牧业,使多方受益,草茂之地筑于内,使虏绝牧,沙碛之地筑之以外,使虏不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土地平坦的地带,在城墙外挑挖取土,后形成宽大的壕沟,墙体愈显高竣,这样即使敌兵兵临城下也无法接近墙身。内侧挖土后则又形成宽大边路。逢山内部堑山筑墙,外部取土,增加墙体高度。部分险段用红柳、芨芨草铺使,用木骨拉引,黄土版夯而实,坚固异常。时至今日,仍然显示着古老灵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明代长城上,根据地形地势隔不远就设置一个敌台,也叫敌楼。一般是在高出城墙之上用砖砌成的方形墩台,二至三层不等,四面的垛墙上均开有垛口。敌台上面,中间修有船形小屋,名曰楼橹。敌台和楼橹里面,可以驻兵以避风雨,也可存粮和储藏武器,以备不时之需。敌台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16世纪后半期创建的。《明史戚继光列传》载,戚继光建议“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这1200座敌台只是山海关至北京居庸关一段,如果把万余里长城上的敌台数目加起来,那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墙台,是突出于城墙之外的台子,上小下大,略似马脸,所以又叫马面。墙台的外侧和左右两侧,砌有垛口,台上建有房屋,称为铺房。铺房使“兵夫得以安身,火器得蔽风雨”。墙台的防御作用是很大的,因“城墙正面不便俯视,恐其矢弹正面对攻,不敢眺望。”如果敌人进逼城下,城上将士若探身伸头射杀敌人,也容易遭受对方射击。若有了突出城墙的城台,进逼城墙脚下的登城者,就会遭到左右城台上的射击。而使登城无法进行,所以墙台距离一般均在两个城台能够控制的射程之内。

长城上的敌台和墙台,只能容纳很少的兵士,平时只是起到站岗放哨、遮风蔽雨的作用。真正有紧急情况,临时从远处调兵遣将恐难解燃眉之急,因此,在长城内侧沿线还建有许多城堡,实际上就是兵营。这些城堡根据此段长城的位置重要与否而有大小之分,但都建在长城附近,与长城构成犄角之势,一旦有急,召之即来。另外,长城沿线还筑有许多烽火台(明代也称烟墩),所以常有“五里一墩,十里一堡”的说法。烽火台是报警的通讯设施,城堡是屯兵以备战之用。

在长城线上,有许多重要的关口,有的在两山之间,如嘉峪关,有的在山河或山海之间,例如山海关。因此分别被称为关山、关河、关津、关塞、关隘和关口等。这些关口,平时是长城线上进出的通道,战时则是进攻和防守的重点,我国古代许多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明代还在这控扼长城通道的地方修了许多关城。这些关城是和扼守长城的关口连在一起。因此修筑得特别坚固,设计也特别周密。例如北京境内的居庸关,在30多里的关沟中建关三重,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之誉。驰名中外的山海关,人们用“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来赞美之。另外,像山西境内的长城外三关,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河北与北京境内的长城内三处,即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等处的长城,都建有十分坚固的关城。

明代长城那高深坚固的城墙,那攻守皆宜的敌台、墙台,屯兵备战的城堡,报警的烟墩,固若金汤的关城等设施,构成了一道完善严密的军事防线。

山西广武明长城历经600年雄风犹存

山西广武明长城历经600年雄风犹存,被称为“最美野长城”。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无人机航拍广武明长城遗址。

宛若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被网友称为“最美野长城”。

广武段长城全长34.6公里,修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

是内长城的一部分,属于长城世界文化遗产。

武汉长江新区谋划大学城建设,武湖北、三里桥片区优势明显

从目前情况看,但长江新城所拥有的高等学校数量较少,导致其高等教育、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光谷” 中心东湖高新区、“车谷”中心武汉开发区等有一定差距。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学城所牵动的产业体系或产业链,直接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构成。

长江新区正在谋划建设“科教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新基地”,正在布局长江大学城、科学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功能组团,力求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他希望,更多科研院所、大学、孵化器、投融资机构能够开展合作,将长江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的新高地。

“大学城”的建设,需要连片且规整的土地,市内其它区域较难提供符合要求的用地空间,但长江新区副城用地空间广,连片且规整,均在长江新区副城的大规划范围内。根据规划,三里、大潭、鲁台定位为科研、科技、科教区,该片区地缘广阔,能更好的与未来的科技产业融合转化。而阳逻、双柳已有武生院、宝武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院校,湖大知行学院已有意向搬迁至武湖。

长江新城副城与武汉中心城区交通便利,青山长江大桥、江北快速公路、武英高速公路、地铁21号线、阳逻长江大桥、双柳光谷大桥(在建)、汉施公路等多条交通线路连接武汉三镇,能实现半小时内通达主城区。

江北快速路(左岸大道)于2019年春建成通车,连接了江岸,黄陂,新洲的临长江地段。该快速路起于江岸二七路,并于二环线有机连接。目前,四环线也于2021年主线全都开通,如果能让三环线、四环线与江北快速路互联互通,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应,有力地推动长江新区(城) 的建设。直接影响该地段50多万人口(江岸15万,黄陂15万,阳逻20万)和2000余家企业的出行。

长江新区副城“大学城” 位于以“创新” 为特色的武汉新兴产业轴上,大学城作为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交通、航运产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武汉的科技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竞争力。

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配套政策和相关激励机制,吸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到武汉新区副城建立分校或与当地大学合作共办特色专业、共建优势学科;创造人才发展平台,助力建设与发展。

二是支持项目控规编制,加速长江新区副城控制性详规编制,统筹考虑规划和教育项目的契合度,便于后期项目快速获批开建。

三是指导对接省发改委及市发改委,把推进大学城的建设纳入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规划中,争取将该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优先供应土地指标,助推相关项目早日落地实施。

图鉴武威——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汉明土长城

武威是古时军事要塞。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乌鞘岭海拔最高3562米,是祁连山系名山之一,而乌鞘岭长城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长城。

自古以来乌鞘岭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乌鞘岭地区气候变化无常,6--8月常会出现冰雹,虽为夏天,逢雨即飞雪,清代杨惟昶称之为“炎天飞雪”之奇景。乌鞘岭是中国各种干湿条件的一个天然分水岭。作为东南方向来的季风吹向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乌鞘岭把中国的东南和西北诠释得最为明显。凭借自身独特的气候条件,乌鞘岭也是一座险要的雄关。

如此险要的天然关隘自然也在汉、明两代修筑长城防御工事时被充分利用。如果是武侠迷一定记得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书中的“乌鞘岭口拼鬼侠,赤套渡口扼官军”一回就夸张地描写了乌鞘岭“一边高山,一边尽是峭壁,山谷深不见底”的险要情况。相比国内巍峨耸立的群山,乌鞘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从地理意义、交通意义和战略意义来讲,乌鞘岭却是中原大地通向西北边疆路途中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

霍去病将军率军出陇西,击匈奴,把河西纳入版图,修筑令居以西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相对明长城,如今汉长城已经风化的十分严重,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明长城边上的一条蜿蜒的小土包。

相对汉长城遗址,明长城则大部分保存完好。明长城筑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墙体均为夯土板筑,基宽约2.5米至3米,高约2.5至6米。沿线烽燧墩绝大部分已成为馒头状。

长城身后耸立着巍峨的马牙雪山,像是好友一样默默守护着明长城几百年。从严格意义上讲,马牙雪山还不能算一座真正的雪山,在天祝这个纬度上,海拔不到4500米的高山很难做到常年积雪不化。说它是雪山,可能是因为它的岩石表面颜色多呈白色,远看像雪,故此称为雪山。

天祝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大草原,所以自古畜牧业就颇为发达。据《五凉志》记载“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谷,唯事畜牧。”史料中也曾出现过“牛羊塞道”的记述。

来到抓喜秀龙草原时,大雪已经将整片草原覆盖了,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颇有一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觉。草地里不知名的野草也附上了一层松软的白雪,有的更是被积雪压低了头这样的美景,比起茫茫草原更让人留恋不已。

图文来自乐途旅游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9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