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绥远城墙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北巷。清雍正年间为加强战备,雍正帝将驻守在长城以内的大同右卫城屯兵北移至长城之外,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东北五里另筑新城作为屯兵之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动工,历时两后竣工,乾隆赐满汉名“绥远城”。绥远城是清代营建城垣为数不多的实例。墙原高二丈九尺五寸、顶宽二丈五尺、底宽四丈,现存东北隅城墙700余米,马面四处。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将军衙署位于新城区西街,为绥远城将军办公衙门和生活府邸,清廷对绥远城区执行政治、军事统治的最高机构。整个建筑群包括五进院落,由东西跨院及中间院落三部分组成。绥远将军衙署是严格按照清廷《大清会典》及八旗驻防城的要求营建的官式衙署建筑群,它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代表了这一历史阶段的营造规范制度和技术水平。其规模之大、保存现状之好,为清代同类衙署仅存的实例。

将军衙署“绥远印象“老照片打卡地对外开放

6月3日“绥远印象“老照片打卡地对外开放,欢迎大家前来打卡!

将军衙署建筑格局

呼和浩特新城旧称“绥远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开始营建,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落成,将军衙署也随之建成,建成之初占地面积30亩(约19000平方米),内有房屋132间,其建筑系按《大清会典》一品衙署格式营建,总体布局分东中西三路。总体布局各分为外庭、内院二大部分。外庭即衙署府门外的前庭广场,包括与府门相对应的大照壁、东西辕门及其维护的鹿角栅,其间设施有旗杆二根,鼓手房二座,石狮二尊,照壁后号炮一尊。东西辕门与绥远城鼓楼的东西券门直线相对。中路为衙署建筑的主院。中院主路的中轴线,依次布列府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和四堂,纵深共计五进院组成,各院主建筑两翼皆置有配房,左右对称布列东西厢房。大堂、二堂及门院,为驻节将军公务办公之所,三堂、四堂两院则为将军眷属内宅,是我国传统的“前堂后寝”礼制建筑文化的典型反应,其中以大堂的等级最高,东西长20米,南北宽12米,高8米。院落纵深五进,为衙署办公及将军内宅居所,遵照礼制建筑,前堂后寝、左右对称制度布列。东院为马房、车房、后勤仓库等用房。西院前为花园,后为庙祠等设施。民国期间,东院、西院进行了改扩建,唯中路(轴)主院虽有改制,但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和结构。

东西院与中轴主院以围墙围界隔离内外,四堂之后,有通道与东西两院相通,跨院南端可与仪门两侧贯通,成为先锋营巡逻守卫的通道。从中可以看出,衙署总体布列上呈一“园”字形的平面布局,在四隅各有水井一眼。四隅外侧,又各置更房一处,为更夫昼夜首户之所。衙署之外的四周,以街巷为隔,还建有不同职责的署衙。北面为协领衙署,东西两侧为左司、右司衙署,大照壁以南为巡警衙署。

将军衙署建筑的改动,主要集中在民国期间。大的改动主要对东西院的改建。民国三年(1914年)西院花园建筑拆除改建十排平房(每排五间)作为政务厅(后秘书处)办公用房,后又多次改建。

东院自民国十九年(1930年)增建“澄园”,民国二十年(1931年)拆除马房、厨房及后勤管事等建筑,营建办公会议室(傅作义办公室)、招待所及警卫设施,自此东西两跨院清代建筑遗存大都改建。将军衙署中路主院建筑于民国十一年、十三年、二十年三次改建,大堂、二堂及厢配房虽经多次修缮,但建筑形制基本保持原状,三、四堂发生火灾后重修,包括仪门、辕门等形制略有改变,到绥远解放,将军衙署主体建筑改变不大。

改造后的将军衙署博物院成为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以清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历史发展为主要展览脉络、以“绥远方式”伟大胜利——绥远和平解放纪念展为辅助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文物景观。修缮后的将军衙署更加充分、全面的向公众展示了清代绥远城及将军衙署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地理山西|晋城老城今何在?最新!将复建东城楼和百米城墙

晋城市,

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晋豫两省接壤处,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

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晋城”二字,

作为地名有数千年的历史,

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

宋太平兴国年间,

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

赵魏韩三家分晋,

迁晋静公到此,

故曰晋城。

晋城市市区所在地,

就是古泽州府首府所在地,

即原来的泽州府古城,

该城初建于唐高祖元年(618),

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晋城市地图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晋城老城,

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重要的历史遗存。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来到这里,

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

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

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

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

近代,

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

也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晋城老城 清山西省泽州府治图

如今的古城早已不复存在,

绝大部分古建筑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毁坏,

城墙则在1945年内几乎全部拆除,

只有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晋城老城(清山西省泽州府城)

关于这座老城的保护,

一直是晋城市民关注的热点。

今年,

晋城市城区区委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要坚决扛起头等大事,

推动老城“华彩蝶变”,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最新!

晋城市政务服务网发布消息:

晋城将复建东城楼、东城墙,

目前正在进行选址批前公示。

东城楼

及东城墙复建工程(含老城纪念馆)项目,

位于晋城市主城区,

东大街以南,景忠路以西。

相关资料显示,

该项目位于晋城东城门原址范围内。

晋城城墙城楼始建于明代,

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修复城楼城墙对于留存老城记忆,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复后的东城楼和城墙将与老城纪念馆结合,

城楼做为纪念馆,

城墙内部也将得到合理使用,

将成为展示老城的窗口。

修好后的东城楼、东城墙

是这个样子的

↓↓↓

晋城历史上的东城楼

是这个样子的

↓↓↓

▲1898年3月的泽州东城门瓮城楼 @ 威廉希尔曼肖克利

▲东城门瓮城楼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

▲从东城墙南段北望东城门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

老城楼城墙的复建,

能留住老晋城人的“乡愁”吗?

能为年轻一辈打开

品读晋城历史的窗口吗?

晋城老城遗存

晋城老城现存的老建筑,有城北的古书院、水陆院,杂货市场包围的怀覃会馆,气韵犹存的景德桥、景忠桥,以及老城区部分建筑。

01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是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的学堂。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程颢书院在创建60年后遭遇第一次劫难。由于战乱影响,书院中求学的学子开始迁居陵川,这也成就了陵川一地在金代的文化繁荣。据后世统计,陵川仅在金代科举中曾涌现出7位状元。

02 景德桥

景德桥,又名沁阳桥、西关大桥,是晋城市城区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继赵州桥之后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古代珍贵桥梁之一。 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饰图案,券门上雕螭首,均精巧。

03 景忠桥

景忠桥又名永济桥,俗称东关桥、东大桥,从清朝泽州府时期至今,仍是晋城东向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

04 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修,贞佑年间部分被毁,元至元元年(1335年)重建。庙坐北朝南,占地4000余平方米。

那些晋城老城的老院

城南是泽州古城市井生活发达的地区,现保留了以张院民居为代表的十几个一些相对完好的民居院落,均为棋盘院。

这些院落散布在周元巷、司家巷、南谷洞、三元巷、高都寺、团结巷等十几条历史街巷之中,典型的晋东南地区院落组合模式,承载了晋城历史文化、人文生活,而作为老城基本单元的这些巷道和院落,自然成了老城的标志。

张院民居

张院民居位于晋城市城区下元巷北口路西,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坐北朝南,气势巍峨。

据说,原来张院由4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是前院,正堂5间均为出廊,下部3间正房左右各有1间套间。院内三面均为带有木质前廊的二层楼房,整个宅院木雕花纹样式为明代风格。穿厅而过后院,庭院小而方正,是明代晋东南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晋城老城的老街

老城内的主街道,以“大十字”和“小十字”为框架,形成一个出头“干”字型格局。主要有四条主街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东大街

▲西大街

▲南大街

▲北大街

老城内的胡同和当地人称的“谷洞”,过去有的叫巷,也叫胡同。如“周元巷”也叫“周元谷洞”。

解放前和建国初,城内有六街、三十巷,主要街巷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前西街、西安街及府衙巷、老府巷、东仓巷、马道巷、后巷、周元巷、司家巷、三元巷及高都寺胡同等。街巷总长约16公里。

上世纪60年代,打通了新市街的一段(1公里);70年代,新修了建设东巷及后河等街道和巷路;80年代初,又建成了花园巷、七府巷等街巷。到1984年,城区街道总长达82公里。

昔日的泽州古城,城内街道多狭窄不平,除大十字西北角府衙门街和小十字以西的县衙门街用青石铺砌外,其余街道用土垫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整。到1982年,城内31条大小街道全部用沥青铺过,全长13.3公里;用耐火砖铺设小巷道11条。

▲晋城夜景 图|文明晋城

文/图 |综合太行日报 红果头条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审核|方天戟

End

点击往期原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2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