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原称圣祖御制崇福寺碑,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席力图召和小召(崇福寺)内。清康熙皇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制刻碑,用以纪念平叛的胜利,表彰两寺-助战功绩。石碑两通均用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铭刻,各书两石,每面分刻一种文字,每石各建有一座八角攒尖顶式碑亭。碑文叙述平叛经过及意义的文字相同,但分别表彰两寺-功绩的文字稍异。席力图召的石碑尚存原地;小召的石碑已移存内蒙古博物馆内。碑文记载赐予小召的甲胄、宝刀,过去每年春节公开展览,名为晾甲,届时倾城出动前往观赏,今亦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

有蒙藏文碑一块现存于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庙,满汉文碑一块存于内蒙古博物馆,用四种文字刻写,内容基本一致。现将汉文碑文抄录如下:朕惟归化城为古丰州地,山环水互,凤称胜境。城南旧有佛刹,-拖音茸而新之,奏请寺额,因赐名崇福寺。丙子冬,朕以征厄鲁特噶尔丹,师次归化城,于寺前驻跸。见其殿宇弘丽,法相壮严,命悬设宝幡,并以朕所御甲胄、弓矢、橐踺留置寺中。夫朕之亲事有事于塞外,非无故也。往者厄鲁特与喀尔喀交恶相攻,朕悯念生民涂炭,谴使谕解。而噶尔丹追击喀尔喀,竟入掠我乌朱穆秦。爰命和硕裕亲王声讨,大败贼于乌兰布通。时噶尔丹盟誓佛前,永不入犯,乃班师而还。后噶尔丹蔑弃誓言,复掠钠木查尔拖音于克鲁伦之地。丙子春,朕亲总六师由中路进剿。至克鲁伦河,贼众望见军容,宵遁。适朕所期。会西路官兵遇于昭木多,大败之,俘斩无算。丹木把、哈什哈等率众来归,噶尔丹跳身走。是冬,朕复驻师鄂尔多斯,剿抚并用。厄鲁特人众络绎归命,而噶尔丹仍未向顺。丁丑,率师驻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进。噶尔丹计穷自毙,子女就获,余党悉平。方今中外恬熙,边境生灵咸得宴然安堵。-拖音请建碑垂永久。因书此勒石,俾 后之览者知朕不惮 寒暑,三临绝塞,为民除残之意时.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原称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帝在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率师出边征讨噶尔丹平定漠北的事迹,值得游客到此一游。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的鄂尔多斯(一)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夏,在短短1年时间里,康熙皇帝亲率大军三次西征攻打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新疆境内的漠西蒙古部落),最终取得了胜利。在三次亲征过程中,他两次来到鄂尔多斯地区。康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活动,分别记载于他与太子的书信往来、《清实录》、《亲征平定朔漠方略》等历史文献中。笔者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主要探讨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是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活动情况,将当时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和生态环境等介绍给读者。

一、康熙大军途径鄂尔多斯所到之处及活动情况

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是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十九(10月14日)开始,结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十二月十六(1月12日),历时三个月。他于当年的十月十三到达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在归化城修整11天。

十月二十八日到达湖摊河朔(今托克托县县城)。“二十九日,鄂尔多斯王、公、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渡河来见”,湖摊河朔设有渡口,对面是准格尔旗的巴尔哈孙渡口。巴尔哈孙,蒙古语,意为古城,位于十二连城乡巨河滩村的城坡附近),鄂尔多斯王公们由巴尔哈孙渡口渡过黄河,觐见康熙皇帝。

清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十一月初三,康熙皇帝派人渡过黄河,将鄂尔多斯王公所献422匹良马由渡船运送至黄河对岸。这天上午,康熙也乘船渡河到达准格尔旗境内。渡河时,黄河两岸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王公向康熙表达拥护清朝的忠心。渡河后,他在巴尔哈孙渡口周围,骑着鄂尔多斯马,打猎4小时左右,申时(下午3点到5点之间)渡河返回湖摊河朔驻地。此次打猎,是康熙首次进入鄂尔多斯,他说鄂尔多斯“围猎娴熟,雉兔复多,此地虽有沙岗,然兼平地,草多丛生,驰骋并无可虑。朕自幼闻鄂尔多斯之兔,今请见之。”由此看出,当时鄂尔多斯部蒙古人打猎技术娴熟。当地的生态环境好,野鸡和野兔特别多。准格尔旗黄河南岸附近有沙丘,但都是平地,植被茂盛,是一个骑马打猎的好地方。同时,说明康熙很早就关注过鄂尔多斯地区,他说自幼听说过鄂尔多斯之兔,可能他的身边人到过鄂尔多斯地区。

当晚,乡导(探路的一种官员)特库思来报,黄河在西尔哈处结冰。康熙帝命他先行试渡,大军计划初五移营西尔哈处。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优美的自然风光

初四,大军继续驻宿在湖摊河朔。在此期间,噶尔丹的属下布达里来降。理藩院(管理蒙古地方的中央机构)尚书班迪报告康熙,鄂托克旗多罗贝勒松阿拉布奏言:“察罕托灰以外地方多兽,请准臣等于黄河造船,往来过渡,准雇边内民夫在臣等地方耕田。”康熙帝批准其在察罕托灰以外捕鼠造船过渡(察罕拖灰:宁夏银川附近)。

十一月初五,康熙率大军向西北方向行五十里,到达西尔哈附近。西尔哈离湖摊河朔五十里,笔者认为该处在土默特右旗双龙镇大五台营村、大王岱村附近。康熙原计划大军在西尔哈渡口处渡河,但到达西尔哈后,发现黄河结冰太薄,不能允许大量车马辎重渡河。于是康熙帝先行由西尔哈渡河,为了寻找更结实的渡河处。他又率先头部队向西北行了十八里,到达准旗喀赖托海地方观看(今土默特右旗毛岱村附近南),“将冰凿看。厚盈尺,甚坚”,此地黄河结冰一尺(三十厘米)左右,可以允许大量辎重渡河。于是康熙就在此地驻营,命令对岸大军,在冰面上垫土防滑,分三路渡河。

毛岱村,蒙语意思为毛都太,即有树的地方。那么喀拉托海对面为什么就是毛岱村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据《土默特右旗志》记载毛岱镇以前还叫龙船镇,康熙三十五年,康熙指示土默特都统在毛岱设立官渡。说明康熙大军经过此处活动过。二是毛岱村离湖摊河朔正好是六十八里左右(39公里左右)。三是毛岱村所在的乡镇周围,只有毛岱村附近的几个村是在康熙年间建村(11个村:八牛犋村、河神茂村、小板召村、苗四营村、西一间房、丁桂香营村、祁县营村、吴家营村、永丰村、张子淖村、磨房营村)。康熙大军中有部分随军贸易的商人,负责采买粮食、驼马等军用物资。战争结束后,由于随军贸易有功,他们获得了在蒙古地区贸易的特权。官渡在承担军事任务的同时,开始承担民事贸易的职能,于是在官渡周围首先开始有人定居,慢慢发展成村落。

笔者和刘忠和教授考察清代毛岱渡口碑刻

十一月初五,康熙就近驻扎在喀拉托海。到达鄂尔多斯地区的第一天晚上,鄂尔多斯王公及母妻等家眷就都来到行营觐见康熙皇帝。康熙评价鄂尔多斯蒙古“兼有礼貌,观其风俗规模,旧时蒙古道理未尝少失。”意思是鄂尔多斯蒙古人较为有礼貌。其实这与鄂尔多斯部蒙古人的历史有关,因为该部蒙古人是祭祀成吉思汗的部落,因此保留了元代以来的宫廷礼仪和祭祀礼仪。即使是今天,笔者还能听到别处蒙古人来到鄂尔多斯后,惊叹此地蒙古人礼仪的繁复多样。

康熙进入鄂尔多斯第一站:准格尔旗河套川地区(今土右旗将军尧镇)

初六,康熙等待大军全部渡过黄河后,率大军前往东斯亥驿站驻扎。东斯亥又名“多素哈”,位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召粱附近,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应对准噶尔的战事需要,在鄂尔多斯境内设立的驿站。初七、初八日仍驻扎于此,期间整理收储了鄂尔多斯王公所贡马驼诸物。康熙看到,鄂尔多斯所献之马,皆极佳而驯。鄂尔多斯蒙古人取马,不用套马杆,直接上手就可以将马抓住。可见鄂尔多斯蒙古人善于驯马。甚至随征的幼龄皇子们也骑鄂尔多斯所献马匹。

闻名全国的鄂尔多斯走马

康熙帝在东斯亥驿站时,还提到接受鄂尔多斯部王公所献由黄河产的贡品:石花鱼。这里表明,当时的鄂尔多斯部蒙古人有部分人也从事渔业生产。虽然根据宗教习惯,蒙古人不食鱼。但沿岸蒙古人可能将鱼捕获后,一部分进贡给皇帝,另一部分与附近城市进行贸易,换取生活物资。

康熙在东斯亥驿站驻扎4天后,初九向西移营至察罕布拉克。察汗布拉克位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西察汗布拉格村附近。由于当地水草丰美,冬季风大,干草丛生,及易引发火灾。康熙嘱咐大臣兵丁,谨慎使用火烛等物品,严防失火。在察罕布拉克期间,康熙还亲自安排围猎,围猎期间,打到许多野兔,野兔之多,甚至起到补充部分军粮的作用。

初十,大军移营十九里,驻扎到胡斯台地方。胡斯台又名呼斯台,位于黄河沿岸准格尔旗与达拉特旗交接的呼斯台河附近。康熙在胡斯台地方继续打猎,皇帝本人打到肥野鸡三十只。康熙还给远在京城的皇太后,送回一匣乳酥(鄂尔多斯王公进贡的加工过得奶食品)。在胡斯台地方,康熙还接受了噶尔丹的重要幕僚诺尔布的投降。十一日仍驻此休息。康熙还说明了此次出征噶尔丹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就是为了逐水草打猎,收纳噶尔丹的投降之人,在此等待噶尔丹困弊的消息。在打猎中,他赞扬鄂尔多斯部蒙古人生计周全,骑射娴熟。

十二日,大军前往华托罗海驻扎。华托罗海位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乡河头村附近。十三日傍晚,康熙高兴的检阅了由上驷院送来的军马, 马皆肥壮。十四日,清军将鄂尔多斯所献之马拣择完毕,其中皇帝的御马群接收七十一匹,清军大马群接收六百七十一匹,骆驼一百四十三峰。十五日,闲暇无事,康熙在行营观看了清军随征乐手、鄂尔多斯乐手和两名厄鲁特唱歌弹筝者进行的歌舞表演。

达拉特旗黄河沿岸

十六日,大军移营驻扎哲固斯台。哲固斯台位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的大红奎村附近,与东斯亥一样,属于驿站。康熙在此地驻扎七日,处理许多军国大事。经过多日打猎,康熙命大军沿河岸而行,歇息马力,以等待噶尔丹投降的消息。在该处,康熙批准了鄂托克旗王公松阿拉布奏请帮助清军运粮申请。康熙派前锋参领阿鲁、一等侍卫巴楚喀前往宁夏附近与松阿拉布一起押运粮食。康熙从噶尔丹的降众中,得知噶尔丹处境艰难,无法继续支撑的消息。康熙皇帝心情愉悦。二十二日,康熙大宴鄂尔多斯王公,并按等级给予了赏赐。此时已近是隆冬,康熙给皇太子的信中描述,天气寒冷,鄂尔多斯蒙古人穿大皮裘(皮衣)御寒。

由于天气寒冷,军粮供给又出现了问题,二十三日,康熙大军开始返程回京,东移至瑚斯台地方(准达两旗交界的呼斯太河附近)。二十五日大军再次到达东斯亥地方(准旗十二连城召梁附近)。大军在此又驻扎6天,处理了军国大事。期间,噶尔丹的使者格垒沽英前来乞降。

十二月初二,康熙大军移营驻在萨尔浒拖辉。萨尔浒,满语,意思是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取之不尽。据《伊克昭盟地名志》中描述准旗十二连城乡黑圪涝湾村:地处黄河故道东口凹曲地形,曾草木茂密,远望黑黝黝的,故名黑圪涝湾。笔者认为萨尔浒套海就是黑圪涝湾。康熙大军由此处渡河。这天,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奉命来到康熙军营,商讨了对招降噶尔丹策略。当日晚格垒沽英起行返回新疆,康熙与他约定限噶尔丹70天之内来降,否则将率军前往新疆讨伐。为了隐瞒康熙大军返回北京的消息,康熙假命士兵修整到土右旗美岱召的道路,说是去朝佛,并派人将格垒沽英送出二十里才,大军才起营渡河。

十二月初三,康熙大军到达湖滩河朔之南。至此,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在鄂尔多斯地区活动了27天后,离开鄂尔多斯,返回北京。(未完待续)

作者:郭钱乐,中共党员,东胜区幸福街办事处纪工委书记

(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亲征平定朔漠方略》、《蒙古史论文选集第三辑》、《准噶尔蒙古与清朝关系史研究1672-1697》、《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所经内蒙古西部地方地名研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期间给皇太子胤礽上谕选》、《伊克昭盟地名志》、《准格尔旗志》、《包头地名志》、《土默特右旗志》)

关注钱乐堂,听鄂尔多斯往事

「原创」昔日康熙大战噶尔丹的古战场,今天成为旅游胜地

“泡子”特指面积稍大一些的水滩、水坑。将军泡子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乌兰布统,这里水面开阔,四面环山,水中那一丛丛芦苇错落有致,不时可以看到湖中有许多野鸟在安逸地游弋。“乌兰布统”是蒙古语,意为坛形山的意思,远望象一口放倒了的圬子。这里就是史书中记载康熙亲征平定噶尔丹的地方。

葛尔丹是漠西蒙古准葛尔的统治首领,由于所处的伊犁地区物产非常丰富,葛尔丹的野心在不断地膨胀,屡屡侵犯漠北(今外蒙古)、漠南(今新疆南部),还狂妄地宣称要饮马黄河,葛尔丹于1685年率兵打到了塞罕坝,并在将军泡子这里布下了由几万峰骆驼组成的骆驼阵,交战开始,清军的万门大炮齐鸣,惊散了葛尔丹的骆驼阵,葛尔丹落荒而逃。据说,由于强烈炮火的震动改变了此地的地理结构,致使地下水涌出形成了一个大水泡子。葛尔丹侵略性的本性不改,终于在1690年和清廷的较量中遭到灭顶之灾,溃退伊犁后发现汗位已被其侄子夺取,次年服毒自尽。在1690年平定噶尔丹叛乱中,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刚将军战死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在这场大战中牺牲的将士,就将此地称为将军泡子。

当年金戈铁马,壮士悲歌的古战场,如今已变为绿草茵茵,波光漪涟的旅游胜地,让人不由衷地感慨万千。请分享我随拍的一组将军泡子风光。

在将军泡子偶遇一群从北京来旅游的姑娘,为她们拍了两片。

青春在湖边飞扬

更多户外旅行攻略请关注头条号:攻略君 运营小编:shamoxiehui

逼得千古一帝的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噶尔丹,他可以说是清朝“千古一帝”康熙大帝一生之大敌,为了铲平他,康熙三次亲征漠北,不惜掏空清廷国库,也要将其彻底抹杀掉,是为蒙古一代枭雄也!

在漠北蒙古诸部被满清逐一分化,或降清、或坐以待毙,总之都在混吃等死时,只有噶尔丹想过要反抗,想过要恢复曾经那荣耀的蒙古帝国,并为此而奋斗一生。

噶尔丹未掌控漠北时,漠北蒙古诸部(喀尔喀蒙古)一直都在满清的淫威下,唯唯诺诺的活着。

当时,漠北蒙古虽与卫拉特部(漠西蒙古诸部)签订《蒙古-卫拉特法典》,组建起一个共同抵御满清的同盟,但是这个同盟关系也只是让他们多些苟延残喘的时间罢了!为避免被满清蚕食,他们还是得奉清朝为宗主,希望以此逃过一劫。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呢!满清岂会让漠北与漠西蒙古诸部游离于清朝统治之外!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满清就一步一步的蚕食着他们,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而此时,面对满清的蚕食,漠北与漠西蒙古诸部应对的方法,却是混吃等死。他们之间的结盟,不是为了进攻满清,只是为求抱团取暖,继而自保的心理上的安慰。结盟后的蒙古-卫拉特联盟,依然奉满清为宗主,无一部一人有统一各部,对抗满清入侵之雄心。在满清蚕食蒙古诸部时,各部就好似战国六国一般,离满清近的被蚕食,离满清远的则是混一天是一天,等待蚕食。

同时,也同六国面对秦国一般,蒙古诸部大敌当前,面对满清的吞噬时,却也是各怀鬼胎,直知窝里横,蒙古卫拉特联盟天天喊着要合纵连横,对抗清朝,但实质上却是跟赵韩魏三国天天叫嚷的“三晋联盟”一样的名存实亡,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行动,说白了就是在等死。

比如蒙古-卫拉特联盟第一代盟主固始汗,他本来实力雄厚,且因后金初创,所以完全有机会率领蒙古诸部抵挡住后金的入侵,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独霸西藏的野心,他居然就直接率联盟归顺了后金(这也为后来康熙对准噶尔汗国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再比如第二代盟主赛音奇雅,因他是在西藏黄教的帮助下才得以继位的,并不是靠实力,而他的部落辉特部又弱小,所以很快联盟的某些实力强悍的部落首领就联合起来造反,赛音奇雅被土尔扈特人杀死。

只能说,怒卫拉特联盟的不争,哀卫拉特联盟的不幸,卫拉特联盟不顾外敌,频繁内讧的行径,最终让满清是从容的吞噬着蒙古诸部的地盘。

但是,就在蒙古诸部将被满清全部控制之时,一位枭雄在漠北横空出世,他就是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

噶尔丹,出生在准噶尔部,是部落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他出生后不久,就被西藏黄教认定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三世化身。1656年,12岁的噶尔丹入藏学习佛法,拜班禅博克多为师,正式成为成为西藏活佛。

1670年,僧格洪台吉被对立派车臣台吉暗杀,噶尔丹在西藏黄教的支持下,率兵回卫拉特蒙古复仇。第一战,噶尔丹就表现出远超常人的勇猛,在面对车臣数万骑兵进攻之时,他仅率数千由溃兵组成的部队,就敢“独当先,越马挺枪,最深入”,最终是“斩杀百十骑,溃其军”,杀死车臣,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胜。

次年,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噶尔丹成为部的首领。在此期间,他整顿内部,“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让一个曾经无比弱小的绰罗斯部逐渐强大了起来。1671年,在自身实力的加持下,噶尔丹又继承了僧格的准噶尔首领之位,并被清廷所认可。

在成为准噶尔首领后,雄心壮志的噶尔丹就开始了意图恢复往昔那般强大的蒙古帝国的进程。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机会能够一统蒙古,噶尔丹撤销了其父亲和兄长不允许俄国人进入领地的禁令,“允许俄罗斯人通过卫拉特领地进入中国内陆地区”,以此来换的沙俄的支持。而后,沙俄也接受了噶尔丹递来的橄榄枝,为准噶尔提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

在沙俄和先进火器的支持下,噶尔丹率领准噶尔部一路势如破竹,消灭了很多反抗噶尔丹的部落。1677年,噶尔丹“戕鄂齐尔图,破其部”,吞并鄂齐尔图车臣汗部,占领青海,继而成为卫拉特汗。1678年,噶尔丹平定杜尔伯特、辉特等漠西卫拉特各部,基本统一了漠西蒙古诸部,并在西藏的支持下,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从根本上脱离了与满清的主仆关系。

1679年,噶尔丹领兵3万,“将侵吐鲁番,渐次内移,往后西套,前哨已至哈密”,迫使吐鲁番、哈密臣服,准噶尔势力伸展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之后碍于噶尔丹之威,维疆地区白山派首领和卓伊达雅图勒拉和卓伊达雅图勒拉纷纷选择归顺噶尔丹。1680年,噶尔丹灭掉叶尔羌汗国,占据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等地。

1683年,噶尔丹率军击败哈萨克头克汗,攻占塔什干、赛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齐等城市,将哈萨克之地纳入到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也就是在这一年准噶尔汗国走向了极盛时期,雄才伟略的噶尔丹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打下了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疆域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偌大的准噶尔汗国。

仅凭这个成就,噶尔丹就当之无愧是一代枭雄,他英勇善战,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不畏危险,因此在他的带领,准噶尔军每次都是奋勇向前,不惧生死。也正是因为噶尔丹与准噶尔军的勇猛,准噶尔汗国才会成为继蒙古帝国后,疆域最为辽阔的蒙古汗国。

但是,谁叫噶尔丹生不逢时,他要对抗的是正处于极盛时期,且拥有一位与他不分上下的英明君主的盛世大清,如若他碰上的是道光、咸丰这样的庸碌之君,恐怕大清真的有可能被他取代。只是可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噶尔丹无论多英勇,他都注定是打不过由康熙所带领的正是极盛时期的大清帝国,最终迎来的只是毁灭。

当然,不管噶尔丹反抗的结局是什么,有一点却是值得让人钦佩的,那就是噶尔丹是至清朝建立以来,唯一敢用武力直接硬怼满清的蒙古诸部首领。相比于其他蒙古首领的唯唯诺诺,混吃等死,从蒙古的角度来看,噶尔丹不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正如《蒙古族通史》一书中所说:“在准噶尔地区所有呼图克图和喇嘛中,无论其宗教职位,还是学识及影响,噶尔丹是独一无二的”,准噶尔纵容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名声并不显,但是在蒙古史上,他却是公认的英雄,排除他在战争中所做出的一些恶行,单凭他敢用自己的命为自己的民族博得一个自由的出路,他就足以当得起英雄二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2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